微软明明打击掉了全世界盗版Windows,为什么却唯独放任了中国?
你有没有发现一件很诡异的事?全世界的盗版用户都被微软打得生活不能自理,封杀、警告、起诉、技术限制一个都不少。但偏偏轮到中国这边,它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安安静静,不吭声,还时不时给你留个活口。这操作,真让人摸不着头脑。但你要是以为这是微软突然变善良了,那可就太单纯了。说白了,这压根不是仁慈,是策略,是妥妥的“温水煮青蛙”。
早在二十年前,电脑刚开始在中国铺开那会儿,正版操作系统价格高得离谱,一套Windows系统动辄上千块。而那时候的我们,刚搞清楚鼠标怎么用,哪有钱买正版?于是盗版就成了“国民标配”。
奇怪的是,微软不是不知道,它也不是没能力管,但它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啥?因为它太懂了——你现在要是封死盗版,后果会很严重。
想象一下,那时中国一拍脑门,干脆自己做系统,哪怕是土得掉渣、bug一堆,也能养着用。要是时间长了把这条路走顺了,那可就不是“谁离不开谁”的问题了。而是——以后我们再也不需要你了。
这事微软当然清楚。它怕的不是我们用盗版,它怕的是我们用上了自己的东西。
所以它选了另一条路,一条更狡猾的路。放任你用盗版,放任你装到家里、装到公司、装到学校。你从小接触、天天用、到处学,最后直接变成“只认这一套”。
等整个国家的数字基建,全都绕着Windows建起来的时候,你还能不依赖它?
前几年去某个省会城市出差,亲眼看到一个市级机关的工作人员因为一个Windows激活问题差点崩溃。不是不能工作,是整个系统瘫了,连带着数据、管理软件、业务审批全卡死。
他拍桌子说了一句:没想到现在居然被一个老外软件卡脖子。听着是不是特别讽刺?但也特别真实。
其实早在2014年,微软就开始慢慢收网了。一边在国内成立合资公司,一边搞所谓的“正版化合作”,突然说你们用的系统不合规,要整改。什么叫釜底抽薪?这就是。
你用了十几年,用出了感情、用出了习惯,这时候告诉你,要交钱,要授权。你说你能不掏?要不你就停工、停学、停运。要么乖乖买账。
你以为这是偶然?这恰恰是它的“养蛊术”精髓。前期给你糖吃,后期要你命。
可这也怪不了别人,说白了,是我们自己太容易相信技术中立,太低估了软件霸权的威力。谁控制了操作系统,谁就能决定你是不是“合规”,谁就能随时按下暂停键。那不就是把命脉交出去了嘛。
再说句扎心的,中国这些年不是没尝试过自研系统。但每次一提替代品,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兼容吗?好用吗?有没有Windows的Office?你瞧,连质疑的起点都离不开它。这不是中了毒吗?
有人会说,微软毕竟也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是没错,但贡献归贡献,套路也是真套路。它既是老师也是“控制者”,它把你教得越来越依赖,越依赖就越离不开。这就像一个家教,不仅教你做题,还偷偷把你其他参考书全锁起来。最后你考试只能靠它。这算什么?这叫绑架。
前段时间,我一个做IT的朋友突然被拉去参加一个“正版软件宣导会”,会场里全是中小企业主。微软的代表在PPT上展示了一组数据:中国企业中90%以上的办公终端运行的是Windows系统,其中70%未购买正版授权。然后他放下话筒,说了一句:“我们会逐步推进合规计划。”全场哗然。
你说,这到底是技术服务,还是钓鱼执法?
如果说早期微软对中国的“纵容”是一种无奈,那后期的收网就是彻头彻尾的算计。从一开始就知道你会用,会依赖,会陷进去,然后慢慢让你出不来。这比封杀还可怕。
但这也是我们自己的教训。长期忽视操作系统的战略价值,只图眼前方便,不愿承担自研的痛苦成本。现在好了,捆得死死的。而且还得自掏腰包,买回自己“习惯”的系统。
这事也没全是坏事。至少,现在我们清醒了。意识到系统不是小事,是国家信息安全的根本。
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尝试国产系统,哪怕不完美,也开始往前走。这是好事,也是必须干的事。
毕竟,不管微软玩的再花,再聪明,主动权得在我们自己手里。曾经的“借东风”没问题,可不能一辈子指望别人放水。真正的强大,不是靠别人手软,而是我们有得选,有得比。
让人“戒不掉”的系统,最该警惕。
真正的自由,不是免费,而是可控.
参考来源:
1- 第一财经日报—《微软中国称反盗版20年收效甚微》
2- 新华网—《微软:知识产权保护利国又利民》
3- 搜狐—《微软在怕什么?国内Windows盗版泛滥成灾,为何微软不追究?》
4- IT之家—《微软:中国反盗版,难!》
5- 网易—《为什么微软同意中国人随便用盗版windows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