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人民健康 > 中医

80年代成名医,如今是无证民间中医,“合法”行医困境如何破?

2020-09-09 09:04:50  来源: 人民健康论坛   作者:康和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近来看到好几个这样的老中医事迹:80年代是一方名医,到了现在,变成了无证的民间中医,有的甚至被叫停坐诊。他们行医数十年,到老了,本应该是受到保护和尊崇的老中医了,却没有“合法”行医的资格,真是可叹。

  一、“耳穴王”王天运

  王天运老中医的事迹笔者是在健康时报上看到的,王老中医如今已经78岁了,行医已有50多年,他有一门独门“绝技”耳穴针疗法。

  王天运出生于河南商丘的中医世家,他的外祖父是当地的一位中医。小时候耳濡目染,但真正走上从医之路,是在他21岁参军入伍后,他向北京部队新医疗法医疗队学习了快速针刺疗法,在部队中便一边学习一边行医。

  后来,王天运在山西、河南等地义诊,扎针手法越来越熟练,医术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在河南商丘探亲一个月时间,王天运给乡亲们义诊,忙得一天到晚只能休息2个小时,那时每天院子里排队候诊的有数百名患者。当地县医院针灸科主任还带领5名医生向他学习。

  1970-1980年这10年间,已经小有名气的王天运,在部队仍自学医学知识,同时也给战友们义务看病。

  1980年初,王天运又跟着解放军总医院耳针专家黄丽春教授学习了耳穴诊疗法,后来他便每周日在地坛公园用耳穴压豆法为老百姓义诊看病,这样连续10年,被老百姓赞誉为“星期天大夫”,名气越发大了,每天都有上百患者在地坛公园东门排队约号。

  80年代扬名“星期天大夫”,来源:健康时报

  再后来,他被邀请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以专家身份挂牌应诊,当时国医堂的专家还有中医人熟知的大家:刘渡舟、赵绍琴、王绵之等人,而且国医堂给王天运定的挂号费是5元,超过了刘渡舟等人的3元,可见对他医术的高度认可,不过王天运只答应收1元。

  但是,令人无语且愤慨的是,就在今年2月,行医50年、治病无数、拥有独技的王天运,因为无行医证,被所在门诊告知:为了避免处罚,停止坐诊。

  这期间还有一处值得反思的地方就是,在八九十年代,成名后的王天运,河南原籍曾给他特办了主治医师资格证书,但后来在北京统一办理医师资格证书换发时,因当时他的户籍在河南而漏办。另外,在2018年9月,王天运按照北京市的确有专长考核办法上报了报名材料,却因操作不当错报而没有通过报名审核。

  也就是说,在80年代,河南是有过特事特办的。而30年后,名医还是名医,却又成了不能“合法”行医的民医,当真是让人觉得不是个道理!

  二、中医接骨大夫韩作良付炳书

  民间老中医韩作良付炳书的事迹是在微信公号大公鸡报晓处看到的。付炳书已经80多岁,仍精神矍铄,她和她的丈夫韩作良老中医是辽宁盘锦方圆十里八乡有名的接骨大夫,不过韩作良老先生已于两年前仙逝。

  接骨中医付炳书,来源:大公鸡报晓

  从韩老先生生前写的回忆录看到,他的父母从一位柳师爷处学习了小夹板固定正骨手法,十里八村得骨病的人都来求治,由于其手法独特,治疗无痛苦,且好得快,不用吃药,且他的父母给骨病患者治疗,从不收钱财,就这样在当地便口碑相传,小有名气了。

  付老中医年轻时在当地做过赤脚医生,1962年和韩老先生结为夫妻,两人也随着韩老先生的父母,一起为骨伤病人解除病痛,看到病人被医好,总是倍感满足,后双双学习传承了其父母的接骨医术,并不断学习研究有关医药方面的书籍,最终形成了一定的自己的手法——采用传统中医手法小夹板、纸压垫等用法。

  在60年代至90年代,付炳书和韩作良都是边工作边为求医者免费治疗,口碑相传。

  1987年,韩作良通过自学参加中医资格考试,考取了一技之长证及助理医师证;1992年,韩作良和付炳书一起被双台区医院录用,工作期间得到患者一致好评。

  再后来,1993年至2005年,两位老中医在盘锦市双台子区开办了个体诊所,收到锦旗不计其数。

  2018年,韩老先生仙逝,付老中医年事已高,无医师证,但是广大患者却离不开她,应患者要求,付老中医开了一家韩式筋骨养生馆,继续为更多患者服务。此外,两位老中医的子女当中也有传承人,在用心学习发挥韩式接骨医术。

  对于医术精湛的中医接骨大夫来说,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疾病,都建议先有中医正骨,其次才考虑手术治疗。中医小夹板与大手术的比较,不仅仅是医疗费用的极大节省,疗效也是非常好的,且没有严重的后遗症。

  三、结语

  从这几位老中医的事迹来看,我们大体能看到,至少在80年代,对于民间或通过向医疗队学习或家传或自学的中医大夫,其获取行医资格较之现在是要宽松和易得的,并且在当时,地方政府对这些民间中医还会有特事特办颁布行医资格证的扶持,但如今,虽然《中医药法》放宽了自1999年《执业医师法》对民间中医的限制,但对改变民间中医“无证行医”的困境仍然是杯水车薪。

  中医专长考试,报名环节便困难重重,且如今实施近三年,在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两低”的情况——审核通过率低、考试通过率低。这样的速度,如何能赶上一些特色中医技术失去传承的速度?!

  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教授说到,行医证是现代医学的产物,中医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医传统,让民间中医合法、合理地拥有行医证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还建议,对于年轻的中医可以按照现在考核体系考核,对于老中医,则可以设立“特色考核”制度,如实践考核方法,看其治疗方案是否符合中医思维、是否有效,合格者即可发行医资格证。

  民间中医为维护人民健康贡献着不容小觑的力量,应更切实地倾听他们的声音,“特事特办”、“特色考核”都好,目的就是合理地给他们一个合法行医的身份!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