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历史

C919上天 | 说说比运10早生六年的风庆轮截然不同的命运

2023-05-29 17:49:08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秦明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2023年5月28日,国产民航大型客机C919商业首飞,这一刻迟到了40年。新中国首架大飞机运10的下马,是中国人民永远的痛。

  洋奴们对运10的诋毁和贬低从40年前持续至今,然而他们改变不了首架运10在“130个起落,170个小时飞行,并多次飞抵西藏运送救灾物资”的过程中并未出现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的事实。

  运10即便不完美,还存在缺点,但这些缺点完全可以在技术迭代过程中进行升级、改进;运10即便再不“成熟”,运10项目都绝不应该下马;运10哪怕不能交付批量使用,也应该做到“研制工作不能停,队伍不能散、成果不能丢”,波音和空客成功的关键,就是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浩如烟海的数据库、强大而完善的设计实验体系、极为成熟的反馈——修改——使用——反馈的进化流程以及高素质高水平的大规模技术人员群体。

  然而, 运10项目最终却走向了最糟糕的结果:几乎所有的设计和实验资料数据都被销毁,生产线被彻底拆除,工装设备被拆毁后作为废铁处理掉,研制队伍解散……全国21个省、市,262个单位集体创作、密切协同,十几年技术攻关的成果付诸东流。

  而这样的“摧毁”是“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派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派的几乎一边倒地碾压,没有遭到任何有效的争论与抗争;出生晚了六年的运10(1980年9月26日首飞)与国产万吨轮“风庆轮”最终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1963年,中国第一艘万吨轮“跃进号”首航因为触礁不幸沉没,对万吨轮建造事业的打击十分沉重。

  不过,两年后万吨轮建造事业开始顺利起来。1965年由江南造船厂造的东风号远洋货船交付试航,1969年第一艘万吨油轮大庆27号下水。

  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能源危机影响到世界各国,使运输业萧条,远洋运输也不景气,一条二手的万吨级的轮船花原价的20%就能买来;加之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帝国主义放松了对新中国的封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运输部门提出要买一批二手外轮。

  如果只是单纯地买一批二手外轮也不是什么问题,然而在暂时有了二手外轮可买的情况下,运输部门的官僚就开始对国产万吨轮横挑鼻子竖挑眼。

  交通部所属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上海分公司买下风庆轮后认为:该轮的主机性能不适于远洋航行,规定其只能在近海航行,这等于从事实上扼杀了国产万吨轮。

  船厂工人得知消息后贴出大字报,要求允许风庆轮远航,令远洋运输公司诧异的是,自己公司的海员竟然也要贴自家的大字报。

  面对舆论压力,交通部在1974年4月火速宣布风庆轮要“满载”“远航”,让风庆轮运送一万多吨粮食到罗马尼亚,而且启航时间要求就在当年5月4日,留给风庆轮的准备时间只有不足一个月;而另一个更加令人揪心的事实是,风庆轮1973年才建造完工,根本还未进行充分的试航。

  不得不说,这一招非常“高明”、非常“老谋深算”。

  这下,连力主重用国产轮的上海市革委会主任马天水也紧张了,在80年代批判马天水的文章中记述了马天水的话作为他的罪状,“有人故意下令远航,是要整我们,想要我们好看。”

  但是,为了不给反对国产万吨轮的人留下口实,船厂工人和中远船员迎难而上,立刻开始了紧急协作。当时的媒体记录下了这样的场景:

  在出航前的时间里,船员们紧张而认真地进行准备工作,进一步熟悉船上各类设备。二副带领一个小组负责维护导航仪器,他们一丝不苟地学习技术。船上各类电器线路,交织如网。电机员朱恒福带领三名新手,从上到下,从船头到船尾,看着图纸,把每条线路的来龙去脉摸得清清楚楚。江南造船厂和各配件厂的工人也纷纷上船,帮助船员熟悉各种设备的性能……

  “风庆”轮装载着一万一千多吨大米,运往罗马尼亚。大米是很难运的一种货物,它在货舱里堆藏有两个月,由于船舶航行地区的纬度不同,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气候的变化。在各种险恶的环境里,大副周钧庭带领护粮小组的全体同志,坚持每天三次到五个货舱去逐个检查,根据不同的气温、舱温、米温,适当调节温度。他们在货舱里爬来爬去,累得满头大汗。两次经过赤道时,大舱气温高达四十度,护粮小组的同志日夜注意通风,由于船的水密性能良好,空气调节设备先进,米温始终没有超过三十度。一万一千多吨大米保质保量运到交了货。

  在黑海之滨的一个港口,航道狭窄,当地引水员十分担心主机和舵机的性能是否良好。然而,“风庆”轮在船员熟练的操纵下,左右、进退,每一个动作从发出口令到机器运转,都在几秒钟内就准确地完成了。

  好望角航程,是对万匹主机的一次严峻考验。主机连续不停地运转了十八天半,在绕过好望角时,又遇到了八级大风巨浪……然而,“争气机”照样锵锵有声地飞快转动,“风庆”轮劈风斩浪,高速前进。

  曾经有人诋毁说:“国产船不装备进口的雷达,不得航行远洋。”然而,一天傍晚在波涛起伏的太平洋之滨,根据推算,五十浬外有几个岛屿。国产雷达的荧光屏上清晰地显现出几个光点,在四十八浬外正是某岛。船长又移动荧光屏上的扫描中心点,五十浬外的目标也显现出来。在五个月的使用中,国产雷达性能始终良好,完全符合远洋航海的要求。

  有人也曾经断定,国产电罗经经不起赤道高温的考验,不适应远航。然而,上海航海仪器厂工人想方设法提高了这种产品的质量,使电罗经的工作温度从摄氏四十五度提升到五十五度,这次航程中工作一百二十天,始终保持了良好的技术状况……

  风庆轮下水出航的时刻,交通部门连个像样的欢送仪式都没搞;风庆轮顺利抵达罗马利亚时,《人民日报》却只在夹缝中刊登了消息;风庆轮在返航过程出现了轮船常发的机械故障,返航途中报告已经打回来,有人又借机发难……不过,这些都改变不了风庆轮顺利远航的事实。

  风庆轮之后,中国造船业迎来了大繁荣:

  1976年,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西湖号”5万吨远洋货轮下水;

  1976年马来西亚爱国华侨向上海中华造船厂订购一艘3700吨货轮,成为新中国首个出口船订单;

  ……

  2006年中国获得造船订单总量达到1470万吨,首次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并跻身世界造船业“第一方阵”。

  【文/秦明,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子夜呐喊”公众号,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