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历史

陆正伟:《英雄儿女》 幕后的故事

2021-12-14 15:20:48  来源: 网易   作者:陆正伟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1950年, 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随之, 一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开始了。1952年初, 曹禺受中宣部文艺处长丁玲之托, 写信给家住上海的巴金, 动员他参加由中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组。春节刚过, 巴金要求去朝鲜。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和行前准备, 3月初,以巴金为组长的17名创作人员换上了军服, 乘上北行的列车, 随着“雄赳赳,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的嘹亮歌声开始了从未经历过的军旅生活。

  在朝鲜, 给巴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志愿军某团六连了。他在这个部队生活 了两个多月。1952年10月, 六连在开城保卫战中担任坚守六七高地的艰巨任务。在指导员、副连长负伤后, 副指导员赵先友指挥全连坚守阵地。韩军在美军飞机、重型坦克和喷火坦克的掩护下, 冲上了六连阵地, 六连的战士们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战斗, 最后只剩下赵先友和通信员刘顺武两人了。赵先友用步话机向团长张振川报告: 敌人已冲上我军阵地, 要求炮兵直接向自己阵地射击, 并大声喊:“向我开炮!”。团长从望远镜中看到两位英雄退入防空洞后, 便命令炮兵向六连阵地开炮! 阵地被夺回来了,但赵先友和刘顺武却牺牲了。战后, 六连荣立了特等功, 并被授予“英雄坚强守如泰山的钢铁连”光荣称号, 赵先友烈士被追认为特等功臣。

  战斗胜利结束后, 巴金到六连所在团采访, 团长张振川向巴金详细介绍了战斗经过和赵先友烈士的英雄事迹, 巴金听后非常感动。

  1961年, 应《上海文学》杂志社约稿,正在杭州休养的巴金经过七八年的沉淀, 终于写出了不朽名著《团圆》。在这部只有两万多字的小说中, 巴金采取第一人称的写法, 用“我”的耳闻目睹, 向读者娓娓叙述着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军政治部主任王东,30年代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 爱人被美军水兵踢死。一年后, 他被捕关进了上海提篮桥监狱, 孤苦伶仃的3岁女儿王芳被住在后楼的老工人王复标收养。王东出狱后就参加了游击队, 后又转战大江南北来到了朝鲜战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军报的女记者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王东没有急于认亲, 等王芳的养父王复标随祖国慰问团到朝鲜同他见面后,王东才与女儿团圆。小说通过一些日常的生活细节描写, 深刻地挖掘英雄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而展现出小说主人公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小说刊出后, 引起了茅盾、夏衍、荒煤的关注, 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读完《团圆》后, 就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它改编成电影。把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的是著名导演武兆堤和毛烽。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傅钟将军秘书的毛烽,

  14岁就参加了革命, 在朝鲜战场上生活了五六年, 有与小说中同样的军旅生涯,武兆堤感到是他合作的最佳人选。

  经过反复推敲、斟酌, 他们决定将人物感情戏作为整个剧本中的灵魂。在小说《团圆》中, 巴金在描述王成时所花的笔墨不多, 只提到了在一次××山的阻击战中, 军政治部主任王东到××团, 这个团奉命坚守××山, 战斗已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正急需增援时, 王成同其他6位同志站出来坚决要求上前线。王东主任看着王成的相貌, 觉得非常面熟, 却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后来突然记起来了, 就跑出去找他, 他果然是当年住在后楼王复标的儿子。王成也认出了王东, 还清晰地记起王东原来的名字。他们虽然匆匆地见上了一面, 但王东在王成的口中知道了王芳参军后也来到了朝鲜。后来, 这个团完成了上级交给他们的任务, 友军赶到了。可是, 王成却没有回来。他勇敢地在战斗中牺牲了……

  毛烽和武兆堤决意从王成身上打开突破口, 为王成设计了情节和对话。为了刻画“王成”这位英雄战士牺牲的壮烈和伟大, 他们一连琢磨了几天。一次, 毛烽在翻看《志愿军一日》时, 无意中看到文中有一句“向我开炮”的话, 使他马上产生了联想, 这才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王成”的形象。

  经过他俩20多天的奋战,《英雄儿女》的剧本终于在北戴河诞生了。很快,剧本就转到了文化部, 夏衍指示电影主管领导:“重点拍这部电影, 胶片要用从英国进口的! ”同时, 剧本也送到了在上海的巴金手中, 巴金看过后也表示同意将它拍成电影。

  接着, 作为该片导演的武兆堤为物色好演员忙着奔波, 他同毛烽走访了在 北京的文艺团体和总政、空政、海政、铁道兵、工程兵等歌舞团, 但始终没找到“王芳”的合适人选。一天谢晋在电影学院办完事出大门时, 迎面看见一位手提东西的姑娘从外面返回, 谢晋与她打了一个照面, 凭着多年执导的直觉, 他脑中立刻闪现出一个“王芳”的人物形象, 她不就是武兆堤要找的“王芳”吗?

  这位姑娘名叫刘尚娴, 上海人, 刚从电影学院毕业, 正在曹禺的《北京人》中演一个小媳妇。毛烽和武兆堤连续4天来看她的演出, 发现刘尚娴的表演技能和她的气质、外形都与剧本中的王芳很相似。于是, 就决定让她担纲主演“王芳”这一角色。随后又从长影厂选中了刘世龙演“王成”,“王文清”和“王复标”分别由著名老演员田方、文斌扮演。

  1964年, 由小说《团圆》改编成电影的《英雄儿女》在全国播映后, 引起了极大地轰动,“风烟滚滚唱英雄”的歌声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 连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在百忙中也抽出时间观摩了《英雄儿女》。一天晚上, 在文化部和中国作协任职的刘白羽接到了周总理打来的电话。他在电话里对刘白羽说:“……我想 作家一定要到火热斗争中去……你们不都是到了火热斗争中才写出了新的作品吗?这事, 你跟总政商量一下……请巴金带个头, 他抗美援朝, 深入生活很好嘛!写出了《英雄儿女》那样好的作品, 当然, 不可勉强, 要征求他同意, 还要保护他的安全。”总理的一席话, 不仅是对一部好影片的肯定, 也是对为文学事业发展而付出辛勤劳动的作家的肯定!

  ( 选自《党史信息报》) 本栏编辑 李慧玲

  来自:百度学术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c0ee2ce25a6cd6e6797f126e75dfd48d

  陆正伟 (1952~)简介:

  陆正伟

  陆正伟上海人。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于电大中文系。1970年赴安徽省凤台县插队。1972年入伍。1982年转业后在上海市文联工作,1983年转入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工作,现任纪检员,巴金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199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世纪巴金》、《晚年巴金》等,散文《真情》、《世纪巴金与四季收获》、《希望之火——记巴金随想录》、《梦之花——记巴金与刘白羽》、《永恒的航程——记巴金与萧乾》等,主编图文版《上海屋檐下》。作品2001年获《人民日报》文艺部征文一等奖,2002年获冰心摄影文学奖、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2001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银奖。

  作为巴老身边的工作人员,陆正伟是除了巴老家人以外,陪伴这位老人时间最长的一位,作者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下了二十年来巴金生活的点点滴滴,深情缅怀了巴老最后的弥留时光。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