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钟建民:社会主义如何“重新建立个体所有制”?

2024-08-22 16:00:41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钟建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已经有了太多的讨论。在许多人看来,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问题,对普通老百姓好像没有多大关系。还有人说,管它这主义那主义的,只要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那就是好主义,用不着来争论这种看似无聊的话题。

  现在我们从按劳分配的角度来谈谈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从而了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与普通老百姓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简单地说就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什么叫社会主义?

  简单地说,社会主义就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按劳分配是什么意思呢?

  1,按劳分配就是社会生产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按劳分配,顾名思义,它是劳动者的权利要求,而且是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也就是说,只有在劳动者当家做主时,社会才可能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进行生产成果的分配。因此,按劳分配的第一层涵义,就是社会主义是由劳动者当家做主的生产方式。这里的劳动者是以劳动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的。

  2,按劳分配就是大家都要凭劳动说话。从生产的角度说,凭劳动说话,也就是“谁劳动谁经营”、“谁劳动谁管理”、“谁劳动谁受益”。当社会生产以劳动者为主体时,那么,在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权利就表现为劳动所有权。劳动所有权,在管理上表现为劳动管理权,在分配上表现为劳动分配权。在某一企业,在某一生产过程,你只有成为其中的劳动者时,你只有在其中投入了劳动时,你才有说话的权利,你才有参与生产成果分配的权利。

  那么多劳多得又是什么意思呢?

  多劳多得就是表明,要承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是存在着劳动投入量的差别的。因此,在管理和分配过程中要按照劳动量的差别来确定每个劳动者的权利区别。许多人把按劳分配理解为平均分配,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按劳分配其实和按资分配一样,也是体现个人差别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不同的是:按资分配体现的是资产者投入资产量的差别的分配方式,而按劳分配体现的是劳动者投入劳动量的差别的分配方式。

  二,社会主义体现的是个人所有制的要求,它体现了劳动者自利的人性特点。

  资本主义所以要采用按资分配,是因为它需要体现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的要求,体现资产所有者的权利要求;社会主义所以要采用按劳分配,是因为它需要体现生产劳动个体所有制的要求,体现劳动所有者的权利要求。两者的区别在于,资本主义所要体现的是资产所有的个体所有制,而社会主义所要体现的是劳动所有的个体所有制。

  有人说,人民公社体制违背了人性自利的要求,因而不能持久。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在人民公社的生产队模式实行按劳分配的条件下,事实上它是体现了社员劳动投入的个体性的特点,体现了社员由于这个个体性而形成的劳动投入体现差别的利益要求,即体现了劳动所有权的要求。因此,人民公社恰恰是体现了人性的本质要求一一即劳动人对劳动所有权的个体性要求。

  二,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到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的所有制,并着重指出是在土地及生产资料公共占有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那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里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呢?

  1,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所有制观念。

  在《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是这样说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一卷第832页)。

  在这里,马克思明确地给我们指明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特征:

  第一,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

  第二,是在协作和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基础上;

  第三,是重新立个人所有制。

  在这里告诉我们,1,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不是重新恢复封建社会的小私有制形式;2,社会主义所有制是一种个人所有制;3,社会生产是由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两个方面构成的。既然社会主义这种个人所有制是以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为基础的。那这里的个人所有制,就是生产劳动的个人所有制。

  2,什么是原来的个人所有制?

  在这里,马克思说到了“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在这里,我们要了解之前的个人所有制是怎样一种个人所有制。

  我们来看一看洛克对个人所有制的论述: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英国哲学家和医生,被广泛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启蒙思想家和俗称“自由主义”之父。在其著作《政府论》中论述了个人所有制。

  洛克认为,通过劳动占有土地和资源并不会减少人类的共同财富,反而会增加,因为劳动所创造的财富大于闲置所产生的价值。这一观点强调了个人通过劳动对资源的合法占有和使用,同时也暗示了个人财产权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洛克主张每个个人都“拥有”他自己,所以每个人在自然状态下都是同样自由而平等的。因此,每个人也必然拥有他劳动所得的产品,要否认这点便等同于将他视为奴隶。也因此每个人都有权在自然赋予的资源上混合他自己的劳动:一颗长在树上的苹果对所有人都没有用处,只有当某个人将其采收后它才有可能被食用,而苹果便成为了那个采收的人的财产。洛克同时提出另一种论点,他主张我们必须允许苹果被采收为私人财产,否则无论世界上的资源有多么丰富,所有人类都只有饿死一途。一个人也必须被允许进食,因此他有权利食用经过他劳动所得的果实(同时他也有权拒绝其他人食用他的果实)。当苹果被他吃下的,他也必然是这颗苹果的所有人,无论是在他咀嚼时、当他啃咬时、当他将苹果送至嘴边时,只要他在这棵苹果上混合了他的劳动(透过采收它的动作)。

  在这里,洛克强调了个人所有与劳动投入的关系,事实上形成了劳动所有权的概念。“按照劳动所有权思想,既然所有权是劳动的产物,那么劳动者按其付出和努力而获得劳动产品,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换句话说,按劳分配是普遍的私有制下最为正义的分配原则。1848年,即《共产党宣言》出版的那一年,约翰·穆勒在那本《政治经济学原理》教课书中这样说道:‘私有财产制度,就其根本要素而言,是指承认每个人有权任意处置他靠自身努力生产出来的物品,或不靠暴力和欺诈从生产者那里作为赠品或按公平的协议取得东西。整个制度的根本是生产者对自己生产的物品具有权益。’这不外乎是在说,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所有权和按劳分配是绝对不可撼动的。当代自由主义者诺奇克更是将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强调个人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拥有绝对的权利,即使由于人的天赋和努力程度不同出现了不平等,任何人和国家也不能以平等为由侵害人的自我所有权,取消按劳分配原则”(《韩立新:劳动所有权与正义——以马克思的“领有规律的转变”理论为核心》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2期)。

  原来的个人所有制,是指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产品所有制,其核心正是劳动所有权。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靠自己劳动挣得的私有制,即以各个独立劳动者与劳动条件相结合为基础的私有制”(《资本论》第一卷第830-831页)。

  社会主义要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是一种什么样的个人所有制?

  我们只要把人民公社的生产队经营模式与股份制企业的模式做一个对比,我们立即发现:

  在股份制条件下的企业体现的是资产者的资产个人所有;而实行工分制的生产队体现的是劳动者的劳动个人所有。

  股份制是典型的按资分配,因而它的生产主体是股东,企业按照股东投入的资产量进行股份计量,然后则按照每个股东的股份持有数量来进行股利的分红。在这里,拿工资的劳动者是雇佣劳动者,他们拿的是工资,是作为成本形式出现。而作为企业剩余出现的盈利,劳动者是无权参与分配的,只有股东才能凭借股份数量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一一净收益进行分配。

  实行工分制的生产队是典型的按劳分配制度,因而它的生产主体是社员。生产队按照社员投入的劳动量记工,然后按照每个社员的工分累计量进行粮食和现金的分配。在这里,参与生产队生产成果分配的是全队的社员,只要是生产队的集体劳动者,都可以凭借所得的工分来参与生产队粮食和现金的分配。

  股份制的股东是现代社会条件下的资产所有者。在劳动力商品化的条件下,股份制企业实质是资产者合资经营,把各自占有的资产联合起来,投入生产过程,从而形成资产增殖,以满足大家按资分配、多股多利的利益要求。因此,股份制性质上就是体现资产者投入资产量的差别,并在红利分配上体现这种差别的基本制度。在这里,股份制体现的是股东资产的个人所有制。

  采用工分制的生产队社员是现代社会条件下的劳动所有者。在生产资料公有化的条件下,人格化的资产者(地主或资本家、股东等)已经被消灭,因而劳动者是唯一的生产主体,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身也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因此,劳动者是以劳动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的,他的权利表现为劳动所有权,并通过劳动投入的数量体现出来。因此,生产队需要采用工分制来计量社员投入的劳动量的差别,并按照社员所得工分的差别来分配年终的生产成果。在这里,工分制体现的是社员劳动投入的个人所有制。

  三,社会主义如何“重新建立个体所有制”?

  其实,在我国社会主义合作化运动中,事实上完成了从农民的生产资料劳动者所有的个体所有制到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基础上的生产劳动个体所有制的转变。

  建国之后,我国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过程:先是在单干的基础上产生了互助组的形式,再由互助组到合作社,然后再由合作社发展到人民公社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互助组是基于土地等生产资料家庭私有为基础的合作组织;“初级社是土地入社到集体统一经营,但农户仍可凭借所有权参加一定比例的土地分红;而高级社则取消了土地分红,全部可分配收入实行按劳分配,代表着土地私有制的消亡。”“到普及高级社时,由于取消了土地分红,完全按劳动来分配了,毛主席才说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张文茂:解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农村集体经济还是合作经济?》》)。

  我国农村经济组织的变化,是一个从资产所有到劳动所有的转变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在土地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过程。

  现代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生产资料的整体性。在资本主义国家,把个人的、分散的生产资料转变为积聚的生产资料,是通过剥夺农民和手工业生产者来实现的。其中著名的“圈地运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在我国,随着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形成了由劳动阶级政党执政的国家体制,从而为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必要条件。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实践中,主要是通过合作化的途径,经过互助组、合作社,再进一步从初级社到高级社,逐步过渡到人民公社。在建立人民公社之后,又经过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调整。从而完成了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个体所有制到土地和生产资料公共所有基础上的生产劳动个体所有制的转变。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就是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使社会生产的结构发生了如下变化:

  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人格化的、单纯的资产所有者被消灭,从而使劳动者成为了唯一的生产主体;

  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使大家都成为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者。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公共资产,通过自己劳动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还消除了大家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为体现劳动者劳动投入的个体性提供了必要前提。消除了产权基础,从而为劳动所有权的体现建立了基础。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为什么社会生产要采用资本生产方式呢?

  这是因为由于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劳动者只得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实现,以便能够通过出卖劳动力来换取自己需要的生活资料。因此,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是作为劳动力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的。当劳动者在市场上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方或企业之后,劳动力的使用和其它已经卖出的商品的使用一样,就是买方的事情了。因此,在进入生产过程时,劳动者的劳动已经属于资方或企业所有,他也就失去了生产主体地位,这时的劳动者与其它的生产资料一一机器或原料等生产资料一样,都只是使资产增殖的手段而已。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质就是资产者利用自己占有的资产不断地吸收劳动者的剩余劳动而使资产不断增殖的过程。资本主义所有制决定了在劳动力商品化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采用雇佣劳动和资本相结合的基本关系,从而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是资本的生产方式的性质和特点。

  无产阶级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呢?

  因为“无产阶级只有消灭自己的现有的占有方式,从而消灭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障和保护私有资产的一切”(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第35页,人民出版社1949年出版)。无产阶级的占有方式,就是出卖劳动力换取生活资料(工资)的雇佣劳动方式,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是指由资本生产方式决定的所有占有方式,除了劳动者的雇佣劳动方式,还有就是资产者利用生产资料所有权获取剩余价值的占有方式。也就是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消灭资本的生产方式。

  那无产阶级又是如何消灭这种占有方式呢?

  那就是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事实上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者,消除了大家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使所谓的产权失去了意义。消灭人格化的资产者,消除产权赖以生存的基础,客观上就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就使劳动所有权成为决定社会生产过程的基本权利要求。

  因此,社会主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用劳动者的生产主体地位取代资产者的生产主体地位,用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取代资产所有权利益要求,从而使生产资料成为满足劳动者生活需要的物质手段。

  在生产资料公有化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本质上是作为劳动者工本生产方式实现的。

  劳动力商品化是资产者成为成为生产主体,并采用资本生产方式的必要前提,而生产资料公有化则是劳动者成为生产主体,并采用工本生产方式的必要前提。

  在初等代数中,我们要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就必须首先去掉一个未知数,求出另一个未知数,最后才能得到方程的解。通常的做法是,我们可以采用加减消元法或代入消元法,去掉X或Y,然后再求出Y或X的值,再求出第二个未知数的值。

  现实的社会生产是由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两个方面构成的。但是作为社会生产方式的主体,却只能是某一个方面的主体:要么是生产资料所有者;要么是生产劳动所有者。在劳动力商品化条件下,客观上就消去了劳动者作为生产主体的地位,消去了劳动所有权产生的基础,因而其生产主体是资产所有者;反过来,如果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客观它所消去的就是资产者的生产主体地位,消除的是产权生存的基础,因而其生产主体就是劳动所有者。这就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原因,也是社会主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具体体现。

  五,社会主义不是没有体现人性,而是体现了绝大多数人的人性。

  如果你真正理解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思想,如果你真正弄懂了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涵义,那你就应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要体现个人利益要求的生产方式。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是体现个人利益要求的生产方式,区别在于,资本主义所体现的是资产者的个人所有制,是体现少数人利益要求的个人所有制,而社会主义所体现的是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是体现绝大多数人利益要求的个人所有制;资本主义所体现的是资产所有的个人所有制,而社会主义所体现的是生产劳动的个人所有制。

  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不过是要求你把自己的消费水平建立在自己劳动投入的基础之上,建立在自己的劳动贡献的基础之上。在多人共同劳动的情况下,通过劳动投入或劳动贡献的计量方式来确定你在集体生产中的投入数量或贡献的差别,从而在劳动付出与分配所得之间建立联系。

  有的人说,要搞好公有制企业,必须要有劳动者的觉悟,因为在公有制干活是是为国家、为集体干活,没有集体主义精神,没有一心为公的思想,集体生产经营是搞不好的。因为人性都是自私的。这种看法显然是一种误解。在建立产权制度条件下,生产方式的受益者只是少数资产所有者一一老板或股东,这仅仅是体现了个别人或少数人的人性而已;只有在建立劳权制度条件下,生产方式才能变成为所有参加劳动的人一一全体员工,这是体现绝大多数人的人性。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才是最广泛的人性要求。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