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真正的共产主义是什么?

2022-08-26 15:19:09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学与思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本文就是想面对工农兵讲一下真正的共产主义是什么,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什么样子,借以提高工农兵识别假共产党,假社会主义的能力;重建真共产党,重建真社会主义。

  一.共产主义首先是一种思想体系

  共产主义首先是一种思想体系。通常是说它由三个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我个人认为这样分不如把它分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无产阶级的价值观两部分更容易被工农等劳动大众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上述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必然产物。我下面就要从世界观和价值观两个方面来说明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本质特征。

  1.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说到世界观,受过中等教育的人都知道,在谁是根本的“存在”上分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分;从事物的发展观上分又有形而上学论与辨证观的对立。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有许多不同的体系。对于普通大众、芸芸众生来说,最广为人知的唯心主义观念是上帝创造了世界的信仰。

  上帝创造世界的信仰认为上帝是无形无相的、有独立意志的纯精神体。上帝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了这个宇宙、这个世界。整个世界,包括人类全部都是那个纯精神体的产物,因而精神是最原始的存在,是最根本的,是“第一性”的;而宇宙里的一切物质的存在,包括人类及其所有活动都是“第二性”的。

  这种信仰导致了如下结论:人类只能服从上帝——这个独一无二的纯精神——的安排,人类不可以有独立于上帝之外的意志与追求,否则就是忤逆上帝的意志。这是一种极端的唯心论!

  所有认为精神(无论是“神”的精神,还是人的精神)是“第一性”的,是先于精神之外的物质世界存在的观念都是唯心主义的。唯心主义认为是精神创造了物质世界。

  所有认为精神(人的精神,因为唯物主义否认神的存在)之外的世界是“第一性”(物质世界先于精神存在)的观念都是唯物主义的。唯物主义认为精神活动也只不过是物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认为人的思维、情感,都只是大脑内部的电化学活动过程。由此,唯物主义认为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只是外界事物通过人的感觉与思维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映像”。

  唯物主义也有复杂的派别,我这里仅仅说一说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而且仅仅讨论面对大众的认识论与辩证法。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有两个核心:一、认识论(反映论),也就是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一切存在都是不依赖人的认知而客观存在的,人的认知只是客观世界通过感觉与思维在人头脑中生成的映像;二、辩证观,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认为一切事物的生、长、壮、老、衰、亡都是某些因素的发展、变化的结果,而在这些复杂的、众多的因素之中,事物内部的一对决定事物本质的矛盾的发展变化是最重要的,决定性的。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显然与上帝信仰的观点是对立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认为人的精神之外的客观世界——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存在的,是在人类出现以前早就存在的,因而是“第一性”的;人的意识、思想、观念都是人在生产、社会活动中逐步产生的,都是“第二性”的。也就是说,马克思认为“物”先于“精神”存在,是最根本的存在。

  这种“物”先于“精神”的观念是所有唯物主义观念的共同点、根本点,所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属于唯物主义。

  与马克思的辩证观对立的是所谓的“形而上学”的发展观。最典型形而上学观的是上帝创造了一切的观念。这种观念认为,世界的一切都是上帝一次性创造出来的,随后世界的发展变化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减,而不会有新事物的诞生,也不会有旧事物的消灭。

  这种现代人看来十分荒谬的形而上学的观念不仅在人类历史的很长一个时期中是占统治地位的,就是在当今世界仍有很大的“市场”,比如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普世价值”观,其哲学根基就是形而上学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长、壮、老、衰、亡的,都是该事物内部、外部各种矛盾发展、冲突的结果。并且认为新的冲突可能会创生出新的事物,而事物内部冲突的激化又可能会毁灭事物本身。这与形而上学观认为事物只有量变,没有质变的观念是明显对立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很容易理解。一个事物的“生”必定有某些特定的“冲突”作为该事物的“起因”。比如一颗种子遇到合适的温度与潮湿的土壤发芽,种子内部的生长机能是“发芽”这个事物的“内因”,合适的温度与潮湿的土壤是“发芽”这个事物的“外因”。

  以后的长、壮、老、衰、亡全部都是在内因——植物的内在生长机能的导引下进行的,同时也全部都需要外因——外部温度、土壤与水分的支持、配合。

  当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一些物种消灭了——如恐龙灭绝,一些物种诞生了——如人类的诞生,这不就是事物质变而非量变的最直接例证吗?

  同样,人类社会形态的变化和人类社会观念的变化也都是各种因素的变化的结果。旧的社会形态消灭了,新的社会形态诞生了;旧的观念消失了,新的观念产生了,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只有用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才能认识清楚。

  至少就人类至今取得的成果而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与辩证观都是最正确的。

  关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毛主席写过两篇非常精彩文章:《实践论》与《矛盾论》,分别叙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观。毫无疑问,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观都是很复杂、强大的理论,要完整地介绍它们绝非简单的文字所能做到。这里只能推荐有意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人首先去读一读毛主席的《实践论》与《矛盾论》,这里就不再具体讨论了。

  这里要再次强调的是,对于身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下的工农劳动大众而言,马克思主义是工农劳动大众正确认识这个世界的,寻求解放道路的最好的世界观。

  2.无产阶级的价值观

  所谓价值观就是人们心中认定的对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观念、原则。显然,不同阶级的人往往有不同的价值观。

  资产阶级的典型价值观是所谓“自由主义”,也就是以“天赋人权”为基础的“个人自由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这里所说的“个人自由权”最根本的是“自由竞争权”和个人“无限制拥有社会财富权”。说白了就是它们主张资本主义商业自由竞争的不可置疑与个人无限制占有巨大社会财富权的不可侵犯。再说得直白一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是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就是:人权至上。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用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社会全体成员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全面平等是人类文明要求的最基本的正义。马克思把这种观念称作“共产主义”。这种称谓里仅仅提到了“产”——经济上的平等,而在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解释中则包含了政治与文化上的平等要求。用一个词汇来归纳一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就是:平等。

  自从人类社会分化出对立的阶级,不平等就成为社会的最突出特征。政治、文化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就成为阶级社会的最基本现象。

  在所有阶级社会中被压迫阶级从追求自身利益出发必然要求消除剥削与压迫,所以“平等”一直是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旗帜。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压迫、被剥削阶级——无产阶级的价值观。

  有人会说,人们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有体力的,也有智力的。同样努力劳动,贡献必然不同,如果他们所得相同,那么这里一定存在着剥削,贡献小的人剥削了贡献大的人。

  对于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说。

  首先,通常所说的剥削是指靠占有大量社会资源来换取社会分配权的现象。比如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必须用自己劳动的部分产品来换取地主占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地主无需劳动,仅凭对土地的占有权就获得了对农业收获的分配权。这就是剥削。再如资本家占有工厂,工人必须把自己劳动的产品所有权交给资本家才能进入工厂生产产品,而产品通过交换得到的金钱中的很大一部分归资本家所有。资本家就凭对工厂的占有权无需参加生产劳动就获得了优先分配权,这就是剥削。

  对比一下,在共产主义的经济平等中出现的贡献与所得不成比例与上述剥削的差别十分明显。

  首先,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社会的所有资源都是全民共有的,任何人都不能凭借对社会资源的占有权获得参与社会分配的权力,因此这里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剥削。

  其次,所有人(有劳动能力的人)参与社会分配的前提条件是他必须参加社会劳动。在这里同样努力地劳动是共产主义社会所有社会成员必须尽到的义务。这就是所谓的“各尽所能”。

  “各尽所能”不能避免贡献的差异,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共产主义社会里,除了平等的追求,还有更高的追求——“善”的追求。

  何谓“善”?“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最大的善就是无私奉献,就是“为人民服务”!

  在当今 “一切向钱看”的中国,“为人民服务”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是在消灭了剥削,消灭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社会里,比奉献而不争私利是公认的崇高与光荣。

  这一点是纯粹的个人主义者所无法理解的。他们不能理解人类是一种由兽向神进化着的生物。人类身上既残留着兽的本性——自利不利他,又开始拥有了神的特性——因利他而喜悦、满足。自利不利他甚至自利害他,得到的是物质利益和权力,失去的是爱与拥戴;或者说得到的是物质的利益,失去的是精神的利益。神的利他付出的是爱,收获的也是爱。爱是最难获得的最有价值的精神利益。更重要的是爱是相互的,人类越是走向相互的爱,人类也是远离了兽性,接近了神性。远离兽性,走向神性是人类文明的总方向。

  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包含了两个方面,平等的权力加无私的奉献;这就既符合了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又符合了人类文明走向的要求;所以说共产主义的价值观是远比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更合理,更文明,更进步的!

  拥护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就是追求文明的人的必然选择,而坚持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人肯定是兽性统治着其灵魂的劣等一群。

  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产物

  前面简单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共产主义,指出它是由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主张平等、奉献的价值观构成的至今最符合人类文明走向的思想体系。

  这里要进一步说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它是将辩证唯物主义应用到对人类历史的考察得出的结论。

  辩证唯物主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消亡都是各种(因素)矛盾发展、变化的结果,这些事物的生生灭灭都各有其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需要补充的是,上述结论并不排除人类活动——人为——对事物的影响作用,因为人为也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

  那么按照辩证唯物主义来考察人类历史又是怎样得出历史唯物主义这个结论的呢?

  为了便于说明这个问题,先简单介绍一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最核心的内容有两个: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关系,进而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基本形态;二、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人类所有活动的基础,政治与文化活动是为经济活动服务的,是“上层建筑”;同时,政治与文化又有对经济活动的反作用,既可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也可能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也就是说“上层建筑”有一定的“自主”能力。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基本形态

  我们来看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如何导出上面第一条结论的,先从对原始部族的生产的考察开始。

  在人类的原始部族时期,人们的生产活动主要是渔猎和采集,那时还没有成型的农业。在大部分地区与时期,渔猎和采集所得只能勉强维持部族的生存与繁衍,是没有剩余的。这样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全体有劳动能力的部族成员都必须平等地参加劳动,而劳动所得也必须大致平等地分配。不如此,老弱病残的成员就难以存活。马克思把这种社会形态叫做原始公社。注意,正是由于那个时期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才不得不实行“共产主义”,人们没有私产,人们共同劳动。原始公社的“共产主义”是由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的,不是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决定的。

  当生产力发展到生产所得满足部族成员的生存需求之后还有盈余时,不平等的劳动和分配方式出现了,私产出现了,奴隶随之出现了。

  这种变化是人类自身残余的兽性——利己本性——的自然表现。当部分部族成员的劳动就足以满足部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时,部族的首领就不再直接参与高强度的劳动,而成为管理者。当部族劳动的产品满足部族的生存之后尚有盈余的时候部族首领和强者会强占盈余的部分,成为他们的私产。注意,这里生产力的提高是主导因素,人类自身残余的兽性——利己本性是次要因素;因为这个次要因素在原始公社时期也存在,但那时它未能改变人们平等劳动、平等分配的“共产”性质。

  在部族的生产没有盈余时部族首领与强者为什么不“多吃多占”,积攒私产呢?唯一的原因是部族成员的数量对部族的生存与发展意义重大。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一些人“多吃多占”就会剥夺另一些人的生命,就会削弱部族的力量,就可能导致部族的消亡。所以,在部族的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的时候,没有人敢“多吃多占”,也不可能积攒私产。

  部族首领和强者获得的私产有什么用处呢?有两个用处,一是改善自己的生活,一是蓄养奴隶,供自己驱使。——这就导致了原始公社的消亡,奴隶制社会的产生。

  哪里来的奴隶?是部族内部的弱者吗?不是,是部族之间战争中出现的战俘。

  原始公社时期没有战俘吗?当然有。为什么原始公社时期的战俘不是奴隶呢?原因很明显,部族生产的食物仅够维持部族成员的生存,哪里还有余粮来维持战俘的生命?所以那时战俘只有一个用处:杀死他作为祭品。

  奴隶制社会只能在生产力水平发展到生产的粮食满足部族成员生存而有余时产生。那时农业、手工业、建筑业都发展得较快,对劳动力的需求快速增加,奴隶作为最廉价的劳动力有了存在的价值,这才使得战俘得以作为奴隶劳动力活命,使得奴隶制社会迅速取代了原始公社,人类进入奴隶制时代。

  注意,把战俘从祭品变为劳动力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提高和对劳动力的需求增长,而不是战胜者变得仁慈了。是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战俘与战胜者的关系——生产关系。

  封建制社会取代奴隶制社会的根本原因也是生产力水平有了一个“质变”性发展的结果。

  在奴隶制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一旦脱离了群体就无法单独生存,这就是尽管奴隶们生存条件极其恶劣但是逃跑仍然是个别现象的主要原因。

  当农业发展到仅凭个人的劳动就可以维持一家人的生存时,奴隶们纷纷选择逃跑,或者自己去开荒种地,或者投靠奴役不太残酷的贵族领地。这就迫使奴隶主们纷纷放宽对奴隶的压迫,逐渐把奴隶转变成为雇农、佃户。(原来的)奴隶主或雇佣自由的农民(雇农)耕种自己拥有的土地,把农业收获的一部分作为报酬付给雇农;或把土地租给自由的农民(佃户)耕种,然后从佃户的收获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产品作为“租金”。由此奴隶主转变成为地主,奴隶和平民转变为雇农和佃户。奴隶制消亡了,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出现了;人类进入了封建君主制时代。

  这个时期的雇农和佃户除了要受到地主的剥削外,还要为封建君主无偿地提供赋税和劳逸。尽管这种剥削还是相当沉重的,但和奴隶所受的压迫与剥削相比,已经是一种改善了。

  请注意,这里还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关系的改变,是生产力的发展消灭了奴隶制,创生了封建制社会。尽管在封建君主制下农民所受的压迫与剥削要比奴隶制下奴隶所受的压迫与剥削轻一些,但是这不是压迫者变得仁慈的结果;而是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进而使得被压迫者的反抗能力增强了的结果。

  资本主义的诞生也是生产力的发展有了“质变”的结果。

  在封建制社会中有两类生产者,农民与手工业者。在封建社会的早期这两种职业往往为同一人承担。也就是说,在封建社会中农民往往也是手工业者。农民几乎生产出了自己所需的一切产品。不同生产者之间的交换是很少的。封建贵族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产品交换关系,而是靠对土地和其它资源的占有权获得的对劳动者产品的优先分配权关系。

  当手工业发展到比较发达的时候,农业与手工业彻底“分家”了。农民与手工业者之间的交换成为社会经济的最突出现象。进一步发展,手工业发展成为规模经营的“工厂”;工厂生产的大量产品需要新的市场,国际贸易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商品交换成为与商品生产同样重要的经济活动。

  此时,工厂的主人和贸易的主角成为巨额财富的主人,资产阶级出现了;为资本家工作的除了一双手再无所有的生产工人和营销雇员构成了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那个时期的最主要阶级,他们之间的关系成为那时最主要的生产关系。

  靠工厂规模生产和国际贸易赚取的巨额财富远远超过了靠地租获得的财富,资产阶级的财富很快超过了封建地主阶级,成为那个时期最富有的阶级。

  这个时候封建君主制度下地主阶级享有一系列特权,特别是封建领主的某些特权往往妨碍了资本家的贸易自由,这是资产阶级无法容忍的。于是,打倒封建阶级,建立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资本主义社会就成为当时最有经济力量的阶级——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资产阶级用金钱买通了大部分阶层的人们,用大炮和人民革命摧毁了封建主义社会,人类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看吧,这里又是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人们关系的改变,首先是农民与手工业者的“分家”,然后是手工业中的“师傅”、“老板”成长为资本家,徒工、佣工沦为工人,再后是封建贵族被打翻在地,资本家阶级成为社会的主导阶级。这里又是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的社会整个结构。尽管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君主时动用了文化手段——宣传自由、民主思想,但是决定性的因素是生产力的改变;因为自由、民主思想在奴隶制时期就曾经在地中海地区盛行一时。资本主义不过是把它“复兴”和提升了一次罢了。

  上述这些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社产关系,进而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基本形态的结论是正确的。

  2.经济活动是基础,政治、文化是上层建筑

  下面来说说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如何导致上面第二条结论的。

  这一次只举资本主义取代封建君主制时发生的事情为例。

  在资产阶级强大到足以向封建君主叫板时,他们在政治上提出了用共和制政府取代君主专制政府的要求,在文化上主张用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取代贵族特权和尊卑等级观念。资产阶级为什么要提出与封建君主制不同的政权形式和社会主导价值观呢?因为资产阶级拥有的社会经济模式与封建君主制的经济模式是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

  君主制下贵族(地主)有两种“收入”:地租和农民的劳役。贵族是土地的主人,农民在这块土地上生存就要租用贵族的土地,并承担一定的无偿劳役。这里的最主要经济形式是家庭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在贵族的土地上生存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没有贵族的允许就无法在这块土地上生存,所以他们不得不接受贵族的压迫与剥削。

  当资本家成为社会最富有的阶层的时候,财富主要掌握在资本家手中,他们靠手中的金钱可以收买贵族的土地,他们在经济上不仅是独立的,甚至已经压倒了封建贵族。这时候封建贵族世袭的某些特权,比如在其领地上对生产与商业收税的权力,比如贵族对其领地上的农民的控制,这些都成为阻碍资本家扩展生产和自由贸易因素。资本家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当然要求取消封建贵族的特权,把整个世界变成他们的自由市场。

  取消封建贵族的特权的最彻底的办法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民主、共和制度。在政治上实现宪政政府,政府成为资产阶级的“看门人”;在文化上为促进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而宣扬自由主义;为资本剥削提供合法性而宣扬实为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人权论”。

  看吧,无论是政权形式,还是文化内涵,资产阶级所创造的东西全部都是为他们的经济活动服务的。也就是说,资产阶级创造的政治与文化体系很好地证明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论断:经济是基础,政治、文化这些“上层建筑”是服务于经济基础的。

  还是用资本主义的共和宪政取代封建君主专制的例子来说明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对经济的反作用既可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也可以是阻碍经济发展的。

  在资本主义推翻封建专制的过程中,资产阶级主张的民主共和制政治和自由主义思想当然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反之,封建君主制政治和封建君主特权思想则是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这里必须补充一点:当初封建君主专制取代奴隶制度时,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文化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之后的一两千年中经济一直在发展,而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文化却停滞不前,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这里显现出来的发展与停滞的矛盾是带有普遍性的。残忍的奴隶制取代原始公社制时也不例外,现在看来邪恶的奴隶制的政治、文化确实是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的。同样,也是奴隶制度下的经济发展使得原本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奴隶制度与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政治与文化不是由经济直接衍生出来的,是由掌控经济的那个阶层的人们——统治阶级——创造的,完全是为了维护他们这个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经济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停的发展的,而一个阶级的利益则是不会变化的;这就导致了经济一直在发展,而政治与文化确被拴在统治阶级的利益上,动弹不得。这就必然出现上述那个“普遍性”:所有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新生的政治、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而这种政治与文化一定会逐渐转变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最终被生产力发展产生的前进动力所摧毁,并创生新的政治与文化体系。这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必然导出的第二个结论。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对未来世界的预测

  前面我们说明了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考察人类历史产生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这里我们要进一步说明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预测未来的世界就将导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整套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为什么能够预测未来呢?原因是它本身就是探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历史唯物主义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的考察中发现了一些最基本的规律,再将当今世界的种种因素“代入”这个规律的“变量中”,就可以“算出”未来人类社会的走向。就像对炮弹飞行轨迹的研究产生了弹道学,将发射的初速、角度、风向、风速等等参数输入弹道公式就可以算出弹着点一样。这样的预测是科学的,是客观的,是可信的。

  具体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预测未来世界用到了如下规律和“参数”。

  规律——“公式”:

  1. 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是不会停滞的,而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旧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导致旧的生产关系被推翻,新的生产关系创生出来。而所有有阶级的社会形态之中,总有一对对立的阶级的关系成为那个社会生产关系的“骨架”。这对立的双方一个是统治者,一个是被统治者。旧的生产关系被推翻就是旧的统治关系的被推翻,旧的经济形式、政权形式,以及社会主流意识的被推翻。

  2. 推翻旧的生产关系的直接动力总是被压迫者的反抗,总是被压迫者要求解放、平等的斗争破坏了旧的生产关系。新产生的生产关系总是向着减轻压迫,向着更加平等的方向前进的。

  3. 被推翻的旧统治阶级总是企图复辟,因而镇压复辟就是新创生的社会的最重要政治任务之一。也就是说,新创生的社会不仅要为维系新的生产关系创造一套政治制度,还用为镇压复辟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

  “参数”——现实:

  1. 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关系的“骨架”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同时将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变成了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这个占总人数一大半的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是这个社会的被压迫者,他们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唯一出路是推翻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的主人,成为社会的主人。

  2. 教育与信息传播技术的大发展大大提高了无产阶级的自觉性,提高了他们作为一个政治力量的整体性。特别是中产阶级逐渐沦落到半无产阶级更加强了无产阶级队伍的知识化与政治化;使得反抗资本主义的队伍成为一只“有知识”的队伍。

  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指导思想,这就提高了他们斗争目标的明确性,提高了他们斗争的组织性,提高了他们革除资本主义要求的彻底性。

  将上述“参数”代入前面的“公式”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1. 资本主义必将被推翻,新创生的社会必然会满足无产阶级解放的要求,必然是一个消灭了私有制经济的社会;因为唯有如此,无产阶级才能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消灭 了私有制经济就必须创建公有制经济体系,新社会必然是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

  2. 为了维护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新社会,必须创建维护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权形式。在新的政权形式中,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整体拥有决定权。一方面她要带领着其他劳动者阶级走向彻底消除剥削与压迫的方向前进,一方面要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与复辟活动。这就是说,新社会的政权必然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3. 这种新型的社会形式的另一个特点是必须让无产阶级的意志得以成为社会的主导意识,必须让文化为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专政服务。为此必须彻底批判一切妨碍新社会发展、前进的旧思想,旧观念。也就是说,要在文化领域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将上述三条归纳起来,这个新社会就是科学社会主义。

  之所以在“社会主义”四个字前面加上“科学”二字是因为在马克思之前已经有一个“社会主义”理论了。这个社会主义设想随着资产阶级的“进化”,他们会自愿将私有制经济转变成公有制经济,从而消灭剥削与压迫。这种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区别有两条:第一,这种社会主义是由资产阶级主导的,是自发蜕变,不是推翻旧制度的革命;第二,新社会不存在复辟势力,因而新社会不是由一个阶级专政的政权。

  马克思将这种由资产阶级主导的社会主义叫做“空想社会主义”,因为资产阶级不会自动放弃他们的私产,不会自动放弃其统治地位的。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社会取代;社会主义必然具有以下这个最主要特征: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实行全面的无产阶级专政。

  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吗?

  是的。

  还能更具体一些,更详细一些吗?

  很难。毕竟新社会是要由人来创造的,现在马克思提供了一个原则,却没有详细设计“图纸”。一切都要由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那些人自己去创造。

  列宁领导的苏联共产党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

  他们是如何创建公有制经济体系的呢?

  很简单,直接没收所有私有资产,把工厂、商店交给共产党员领导的工人们、店员们去管理,把土地交给组织在集体农庄里的共产党员领导的农民去管理。这里真正掌握领导权的是各级党员干部,是苏联共产党的各级组织。

  也就是说,苏联共产党消灭了资产阶级掌控的私有经济,建立了苏联共产党掌控的“公有制”经济。依我看,苏联创建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理想中的社会主义,否则也不会这么容易就被党内的资产阶级推翻了。苏联的共产党被自己的首脑宣布为违法,苏联被共产党的首脑集团肢解,成为几个官僚资产阶级专制的国家,这一切都证明了当初列宁创建的社会主义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