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王伟光:帝国主义已进入国际金融垄断时期,本性未改且更凶残!

2022-08-21 14:43:20  来源: 红色文化网   作者:王伟光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趋势和当代新变化

  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演变一般规律理论和大的“历史时代”理论,才能正确剖析和判断当代资本主义,即当代帝国主义。

  1.社会形态演变一般规律理论对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即当代帝国主义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了“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范畴,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形成了关于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而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五种社会形态”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论,也可称之为“五形态”说。“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范畴、“五形态”说客观地反映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必然趋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形态理论的阐述经历了一个理论递进的过程。早在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初期,马克思、恩格斯在1846年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就第一次提出人类社会经过五种所有制形式:(1)部落所有制;(2)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3)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4)资产阶级的所有制;(5)未来共产主义所有制。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已经明确清晰地点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三种形态。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进一步论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四大社会形态。1859年1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的表述已经十分清晰了。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中,马克思充分论证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到这里,马克思关于“五形态”的提法已经形成,但还不能说已然十分精确地确立了“五形态”理论。在马克思那里,古代社会显然是指古希腊、古罗马的奴隶社会,但“亚细亚”是指什么社会形态,其属性是什么,马克思当时意指原始社会,但尚未明确其科学定义。后来,历史科学有了一定发展,特别是历史学家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出版,对原始社会提供了详尽的研究材料,这使马克思对原始社会有了明确的科学界定,这一科学认识集中反映在1880—1881年间《古代社会》一书的摘要中。恩格斯利用马克思批语,经过研究,最终于1884年撰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恩格斯在该书中写道:“摩尔根证明:美洲印第安人部落内部用动物名称命名的血族团体,实质上是与希腊人的氏族、罗马人的氏族相同的;美洲的形式是原始的形式,而希腊—罗马的形式是晚出的、派生的形式;原始时代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氏族、胞族和部落的全部社会组织,跟美洲印第安人的组织极其相似;氏族,直到野蛮人进入文明时代为止,甚至再往后一点,是一切野蛮人所共有的制度(就现有资料而言)。摩尔根证明了这一切以后,便一下子说明了希腊、罗马上古史中最困难的地方,同时,出乎意料地给我们阐明了原始时代——国家产生以前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对原始社会给出了明确阐释。到此为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五形态”说已经完整成熟地形成了。再加上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论述以及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对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和高级阶段“两个阶段”的论述,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经科学概括了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最普遍规律,构成了系统的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演变一般规律理论。

  对于社会形态历史发展的分期,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按照特定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划分。例如,以阶级斗争为线索,可以划分为阶级社会、阶级过渡社会和非阶级社会;以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为标准,可以划分为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的低级形式的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和高级形式的公有制社会……但是,任何科学划分都不能离开以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生产力发展状况为判定标准,根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直接考察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特征,按照五种“经济的社会形态”发展的顺序而进行划分。“五形态”说是马克思社会形态划分的主线索,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演变一般规律理论的最主要内容。

  社会形态演变一般规律理论最核心、最根本的要旨就在于说明,人类社会发展是囿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由不同的历史阶段构成,表现为不同的“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演进,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发展而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同其前的其他社会形态一样,只是人类社会历经的一个历史阶段,必然由兴盛而走向灭亡,人类社会形态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进程,必然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而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不过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历史,从生到灭的历史规律绝对跳不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概括的社会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只要依据社会形态演变一般规律理论,即“五形态”说,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运用阶级、阶级斗争、国家、革命、专政的观点,特别是运用马克思在创立这一理论过程中所贯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剖析和判断资本主义社会,就可以明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不过是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是代替旧的社会形态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时代,明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形成、发展、必然灭亡的进程,明确认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替代的必然趋势,就可以为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乃至当代资本主义,即当代帝国主义理出了一条清晰的线索:可以清楚地弄明白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怎样从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形成,并确立的;可以清楚地弄明白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状况;可以清楚地弄明白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状况、规律与趋向;可以清楚地弄明白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阶级结构、社会结构;可以清楚地弄明白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面和掘墓人而产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主线索;可以清楚地弄明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分期及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征、矛盾;可以清楚地弄明白资本主义内部是怎样生长出新的社会形态因素,始终贯穿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斗争,怎么最终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并必然地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可以清楚地弄明白无产阶级应当采取怎样的战略和策略,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后通过无产阶级专政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总之,对资本主义,尤其是对当代资本主义,即当代帝国主义的一切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判断就能够在科学的分析中形成。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通过这样的理论逻辑完成了《资本论》,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的最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列宁则是通过这样的理论逻辑认识而完成《帝国主义论》,完成对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科学认识,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专政学说的。《帝国主义论》在分析帝国主义五大特征和三大矛盾的基础上阐明: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战争与革命问题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阶段的时代主题。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其伟大的理论贡献就在于,依据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依据《资本论》的基本原理,总结了《资本论》出版以后半个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经验,全面地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及其特征,科学地揭示了其本质、特征和矛盾;彻底地批判了背叛马克思主义的考茨基主义,对帝国主义作出了最科学、最全面、最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与判断,深刻地论证了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作出了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的资本主义特殊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前夜的重要判断;揭示了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客观规律,进一步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我们今天也必须沿着这样的理论逻辑研究分析,才能完成对当代资本主义,即当代帝国主义的科学认识。当然,也不能拘泥于列宁的个别具体结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仍然是我们党今天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2.唯物史观大的“历史时代”理论对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即当代帝国主义的价值

  唯物史观大的“历史时代”理论是与社会形态演变一般规律理论相联系、相一致、相衔接的。只有既掌握了当代社会形态演变一般规律理论,又掌握了大的“历史时代”理论,才能对当代资本主义,即当代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矛盾、斗争、主线、战略策略和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判断。

  在唯物史观看来,时代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时代概念是从大的历史观的角度对人类社会发展大的历史发展进程的判定,即大的“历史时代”观。狭义的时代概念是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对某个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判定。要把从大的历史观出发判断的广义的时代概念与从其他视角出发判断的狭义的时代概念区别开来。这两种时代概念是辩证统一的。不搞清楚广义的时代概念,不搞清楚大的“历史时代”观,就看不清狭义的时代所处的大的历史方位和国际条件。唯物史观关于大的“历史时代”的提法,是广义的时代概念,是从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出发,以“经济的社会形态”为标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代”的判定尺度,这是唯物史观大的“历史时代”理论的基本点。

  唯物史观大的“历史时代”理论主要包括时代概念的科学定义、大的“历史时代”判断标准、人类社会“历史时代”的划分及每一个历史时代的本质、主题和特征、我们当前处在什么样的历史时代这些基本问题。

  第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大的“历史时代”概念,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形态所历经的整个历史进程,该历史时代的进程从该社会形态取代前一社会形态在人类社会占据统治地位起,历经兴盛、衰落,直到为下一社会形态所取代而不再占据统治地位止。当然,每一个历史时代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二,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武器,把“经济的社会形态”作为历史时代根本判断标准。

  唯物史观是判断历史时代的思想武器。运用唯物史观判断历史时代,就要看一看该历史时代的生产力是什么,生产关系是什么,经济基础是什么,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又是什么。也就是说,从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以及由这一基础所决定的“经济的社会形态”出发来判断历史时代。看一看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本质是什么,也就知道该历史时代是什么,“经济的社会形态”是大的“历史时代”的判断标准。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按照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演变一般规律理论,根据“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质来划分历史时代,把历史时代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五大历史时代,未来社会将经过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过渡,而进入消灭阶级剥削、压迫与阶级斗争的新的历史时代,即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历史时代。

  第四,我们今天仍然处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判断的历史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时代,即“资产阶级时代”。从时代的根本性质和大的历史进程来看,目前我们仍然处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时代已经前进到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而占据统治地位的历史发展进程。从全球范围来讲,现在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占主要地位的历史时代,而这个时代又是新的社会形态即经过社会主义过渡而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逐步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时代。在该历史时代,资本主义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只是用新的阶级对立形式代替了旧的阶段对立形式,无产阶级及广大被剥削阶级如果不通过推翻最后一个剥削社会,即通过消灭最后一个剥削阶级的社会革命,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解放全人类,从而也就不可能最终使无产阶级自己解放自己,就不可能以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但是,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当然,在今天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内已经产生了相当的社会主义因素,在全世界已经产生了若干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新的社会形态在全世界并不占据统治地位。

  第五,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不可克服的内部矛盾必然导致其灭亡。在资本主义社会历史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互相直接对立的阶级。在资本主义的整个发展进程中,其内在矛盾不断激化,经历了激化、缓和、再激化、再缓和……直至激化到再也不能缓和而导致最终灭亡。

  第六,唯物史观大的“历史时代”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历史时代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经过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人类历史最后一个阶级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使人类进入一个没有剥削、压迫、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的无阶级的新的社会形态,这是历史时代向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出的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时代,面临着什么样的时代问题,这是我们研究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即当代帝国主义必须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搞明白了唯物史观大的“历史时代”理论,搞明白了马克思唯物史观大的“历史时代”理论所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就可以对我们所处的当今时代是什么样的历史时代,它的时代本质、时代特点、时代矛盾、时代主线、时代分期,以及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时代观,形成明确清楚的认识,就可以科学判定当代资本主义,即当代帝国主义了。从唯物史观来看,马克思主义关于大的“历史时代”的判断是不能否定的,如果否定了,就会误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存在了,误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就会否定马克思主义。

  3.资本主义历史时代所历经的不同历史阶段和发展时期

  列宁指出:“只有首先分析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这里谈的是大的历史时代。每个时代都有而且总会有个别的、局部的、有时前进、有时后退的运动,都有而且总会有各种偏离运动的一般形式和一般速度的情形。我们无法知道,一个时代的各个历史运动的发展会有多快,有多少成就。但是我们能够知道,而且确实知道,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等等。”要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必然灭亡趋势及特征,必须从它们所处的时代及该时代主要阶段的主要状况入手。

  按照唯物史观的观点,“经济的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代的标志。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经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而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社会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根本因素,每一种社会形态就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历史时代,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时代观。我们的时代是“资产阶级时代”,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我们所处时代的科学判定。我们所处的时代,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代。世界历史进入资本主义历史时代,是一个漫长而曲折,充满血与火的生死博弈的历史进程。在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如果不算资本主义的孕育准备阶段,即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准备阶段(14世纪到15、16世纪之交),资本主义已经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确立阶段,即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成熟阶段,即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18世纪中期到19、20世纪之交)。我们正在经历着第三个发展阶段:资本主义最高阶段,即垄断资本主义,也即帝国主义阶段(19、20世纪之交至今)。每个发展阶段又经历若干的不同发展时期。在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母体内已经孕育形成了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社会形态因素,但目前尚不占据世界体系的统治和主导地位。文章重点讨论资本主义的第三个阶段。

  从整体上来说,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从上升革命阶段进入了下降反动阶段。当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分若干个时期,最高阶段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呈现出波浪式的、有升有降的逐步发展的特点,最高阶段发展到高峰期则开始下降。说资本主义进入下降、衰退、反动阶段是就总体、长期而言,并不排斥垄断资本主义在某个时期的发展、某个局部(如某些国家、地区)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个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再到今天的国际金融垄断的逐步发展的过程。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分三个时期,已经经过了两个时期,即从私人垄断时期到国家垄断时期,现在进入第三个时期,即国际金融垄断。

  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相一致,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也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大体吻合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第二个时期是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体吻合的社会主义发展由高潮进入相对低潮时期。第三个时期是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大体吻合的社会主义驶出低潮时期。

  资本主义最高阶段,即垄断资本主义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20世纪之交至20世纪40年代)。经过19世纪中叶以来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从19世纪70—9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进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私人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个垄断形式,也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个时期。

  19世纪最后30年,资本主义开始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发展。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在19世纪60—70年代发展到顶点。于1873年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欧洲经济的长期萧条,促使资本快速集中,垄断组织加速成长,促成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的过渡转折。列宁指出:“帝国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到1898—1914年间先在欧美然后在亚洲最终形成了。美西战争(1898年),英布战争(1899—1902年),日俄战争(1904—1905年)以及欧洲1900年的经济危机,这就是世界历史新时代的主要历史标志。”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一方面,资本主义有了更加迅速长足的发展,比18—19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更为迅猛,科技创新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从“棉纺时代”依次进入“钢铁时代”“电气时代”,社会化大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形成,国际贸易、资本输出、金融资本有了极大发展,整个世界全部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漩涡,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越来越激化,越来越尖锐,19世纪上半叶,即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从那时开始,资本主义进入了轮番爆发经济危机的阵痛之中。“一战”“二战”前后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异常尖锐,致使两次世界大战爆发,“一战”“二战”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白热化的集中表现。特别是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使资本主义的矛盾空前激化、引发“二战”。接连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表明,资本主义逐渐呈现严重的下降衰退迹象,资产阶级越发走向反动。

  第二个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二战”后至20世纪80、90年代)。“二战”结束以来,在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凯恩斯主义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主要是在北美、欧洲和日本,尤其在美国,资本主义由个人垄断发展到国家垄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全球空前而普遍地发展起来,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相结合,国家的经济干预调控作用日益加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一切部门,推进国有化,以保证垄断资本的最大利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20世纪50—70年代既是资本主义国家垄断发展期,又是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的时期。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力量、民族民主力量经历了一个由高潮到低潮乃至低谷的过程,资本主义却呈现了由低潮向高潮的发展过程,世界资本主义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发展。

  “二战”后,两大阵营冷战、国际局势紧张、两超争霸,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社会主义和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出现高潮,社会主义力量和争取独立解放的民主主义力量得到极大加强,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反帝反封建反殖民运动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另一方面,资本主义陷入空前的困难而不得不进行改良,资本主义不得不放低身段,改变过去的某些政策,导致资本主义开始呈现相对缓和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自我改良的动力,一是来自于蓬勃兴起的社会主义运动。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社会主义高潮对资本主义产生了巨大压力,如果资本主义不进行自我改良和调整就难以生存,同时社会主义运动成功的因素也使资本主义有了可资吸取的经验;二是资本主义自身存在的严重危机和矛盾也迫使其必须进行调整与改良。否则,它必难以为继。

  大体从1948年左右到1970年左右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资本主义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积累了社会财富,也积累了生产过剩和矛盾,产生了严重的“滞胀”问题,出现了“滞胀”综合征和经济危机,产生了经济停滞以及高失业率与高物价同时并存的现象。1973—1975年波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极其严重的经济危机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高增长趋于相对停滞的转折点。凯恩斯主义的实施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资本主义危机、衰退,造成新自由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的契机。紧接着1979—1983年美国和西欧诸国爆发了又一轮严重的经济危机,陷入比1973—1975年更为严重的危机旋涡,时间长达4年之久尚未见底。这两次经济危机表明,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并不是万灵药方,于是80年代以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极力推介新自由主义以取代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失去了魅力,新自由主义逐渐兴起。当然虽有“滞胀”综合征,但资本主义不是没有发展,也并不排斥某些发展,只是发展整体放缓、下降。进入20世纪90年代初叶,西方发达国家又陷入一场新的经济衰退和增长停滞,于是英国首相布莱尔又提出“第三条道路”,企图把国家干预主义与新自由放任主义的某些方面结合起来,以推进经济的发展。布莱尔“第三条道路”的本质还是遵从新自由主义的原则。如此,上述格局配置在根本上否定了侦查与羁押间形成上命下从关系的正当性,而刻意强调双方的并驾齐驱、各司其职。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新自由主义受到美国当政者的青睐与推崇,成为西方国家主流经济学派和西方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到了20世纪下半叶,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冷战加剧,发展到80、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超变一超,两霸变一霸,垄断失去对手和制衡力量,社会主义进入低潮。新自由主义嚣张一时,不可一世,资本主义再次进入相对高速发展时期。当然,资本主义的缓和只是相对缓和,发展只是相对发展,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整体停滞下降和固有矛盾。

  20世纪80、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社会主义跌入低谷,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却发展到了高峰。20世纪80、90年代到世纪末,新自由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是对全球产生重大影响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华盛顿共识”就是新自由主义的“杰作”。资本主义经过凯恩斯主义到新自由主义的政策调整,又有了一定发展。资本主义的少数预言家鼓吹的社会主义“终结论”和资本主义“千年王国”论就是其理论反映。西方掀起反共反社会主义的高潮,新自由主义大肆流行,巩固和扩大了西方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力。

  第三个时期,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即当代资本主义,又即当代帝国主义时期(20世纪末至今)。20世纪末以来,新一代超巨型跨国公司,特别是超巨型跨国金融公司的大发展和对外扩张,促进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时期进入了国际金融垄断时期。

  资本主义在这个时期也有一个从高向低的发展进程,从发展的最高处开始下降。在这一进程中,自20世纪80、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又发生两起国际性的重大事变:一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二是2020年爆发的世界性新冠肺炎疫情。大肆推行新自由主义,带来近30年的资本主义无序和持续扩张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必然结果是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破产。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战胜了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并在2020年至今的抗疫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意味着社会主义从低谷驶出,向上、向前发展,高歌猛进。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到国际垄断,从工业资本垄断到商业资本垄断,再到金融资本垄断,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和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金融资本垄断寡头和少数金融资本垄断寡头利益集团手中。高新技术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带来更大规模的生产社会化与更加集中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越发激化,表现为一系列危机与局部战争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越来越社会化、全球化,促成了生产关系的调整和转化,生产资料私有制向更为集中、更为垄断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背而行、越发矛盾,私人占有更向少数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寡头手里集中,而生产却越发社会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更为尖锐激化。从自由竞争到私人垄断,再到国家垄断,再到国际金融垄断,三次转变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反而使基本矛盾更加激化,导致经济危机10年左右一轮,越演越烈,规模越来越大,从没有间断过。“二战”后的世界性局部战争也从未间断过。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越发激化。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垄断资本主义,本文专门辟章论述,这里不多赘言。

  4.当今仍处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判定的资本主义历史时代,仍处于列宁所判定的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按照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演变理论,根据“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质来划分历史时代,把历史时代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等历史时代,经过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过渡,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历史时代。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他们在这里所讲的“时代”概念不是我们从党和国家发展角度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概念,而是唯物史观所阐述的大的“历史时代”的时代概念。从时代的根本性质和大的历史进程来看,从全球范围来讲,我们现在仍然处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时代,而这个时代又发展到经过社会主义过渡,最终取代资本主义而进入共产主义的历史阶段,充满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两条道路、两种命运的斗争。

  当然,我们当下所处的大的历史时代,在其发展进程中,又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果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算起(当然,在原始积累资本主义阶段之前,资本主义还有一个孕育准备阶段),到完成原始积累,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再到今天的当代资本主义,我们所处的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正处在第三个阶段——资本主义最高阶段,即垄断资本主义,也即帝国主义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原始积累资本主义阶段,这是资本主义形成确立阶段,也是资本主义的上升、革命阶段,这个阶段一方面是资本主义血腥残酷的物质财富积累阶段,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积累阶段,既存在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又存在资产阶级领导受封建阶级统治压迫的各阶级向封建主义展开的革命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是该时代阶段性主题。第二个阶段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写作《资本论》时他们所看到的世界,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是该时代的阶段性主题。第三个阶段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又可以称作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从竞争走向垄断,就是列宁写作《帝国主义论》时所看到的世界。资本主义以垄断代替竞争,进入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最后的、腐朽的、垂死的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也是最后阶段。在该阶段,帝国主义把世界瓜分完毕,为争夺殖民地而“狗咬狗”地打了起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无产阶级革命兴起,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列宁把这个阶段称作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列宁这里所讲的时代不是指的大的“历史时代”,而是指大的“历史时代”的特定历史阶段,列宁所处的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列宁认为该阶段、该时期的阶段性时代主题是革命与战争。当然列宁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科学判断,既是对垄断资本主义一般规律、本质特征的科学认识,也是对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特征、规律的科学认识。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爆发了十月革命、中国革命以及东方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和一系列摆脱殖民统治的发展中国家。

  总体上看,当下我们仍然处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代,然而该历史时代已经前进到社会主义逐步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经过革命阶段、兴盛阶段以后,正处于衰落阶段,当然其衰落期也是很漫长的,在漫长的衰落过程中并不排斥个别的、局部的、一时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替代物——社会主义以及将来的共产主义,已经从“一个幽灵”即弱小的新生儿阶段走向现实实践阶段,在资本主义社会体系内部形成了崭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占世界人口不到1/4的中国,已经成功地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进程。资本主义下降,社会主义上升。虽然在该进程中,社会主义相比资本主义来说仍然不占优势,但它却是不可忽视的社会进步力量,代表着人类的未来。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新生事物都是不可战胜的,社会主义必胜。

  在准确判断历史时代的基础上,可以对当前国际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发展态势作出判断。当今世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世界,分析当今世界基本矛盾,绕不开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就是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表现在社会制度上、发展走势和道路选择上,表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两种制度、两个前途、两种命运、两股阶级力量的矛盾与斗争。在今天,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博弈更为尖锐、更为激烈,也更为突出。这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科学社会主义创立至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两种制度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绝不是今天才有的。

  当然,按照辩证法来看,社会主义也是曲折地前进、波浪式发展、螺旋形上升的,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放在大的历史时空跨度上观察,作为代表新的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从空想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实践运动,从社会主义实践运动到社会主义制度现实;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到十月革命胜利,再到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一路向前发展,当然其中也有挫折和起伏。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一下子跌入低谷。从那时到现在30年过去了,中国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坚持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风景这边独好”。而西方资本主义诸国经过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打击,迅速呈现大萧条。社会主义驶出低谷,资本主义进入新一轮衰落。这就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形态斗争的现状与趋势。

  二、资本主义发展当代新形态——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即新型帝国主义及其新变化、新特征

  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特征是什么?如何定义当代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还是不是帝国主义?当代帝国主义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必须回答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如果对这些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判断,就很难正确地认识和判断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就很难制定开展国际斗争和推动国内发展的正确战略策略。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国内外学术界从多角度开展研究,学者们各持己见。依据当代资本主义,即当代帝国主义的发展新特征,冠之以各种称谓。大体上分为两派:一派是站在垄断资本主义的立场上,为帝国主义寻找理论论据,为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行径作辩护,甚至提出建议,如最早提出当代资本主义是“新帝国主义”的是罗伯特·库珀,他从新自由主义的立场出发,把当今“新帝国主义”分为“自愿帝国主义”“邻国帝国主义”“合作帝国主义”三类,为西方垄断资本主义大国对落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侵略的政策和行为提供合理化的论证,库珀的“新帝国主义”论,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主义理论的延伸。

  另一派是站在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即当代帝国主义的立场上,对当代帝国主义作出某些批评,力图对其给出新的定义,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和西方左翼的许多学者就是属于这一派。譬如,“二战”结束后,安东尼·布鲁厄的《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哈里·马格多夫的《帝国主义时代——美国对外政策的经济学》、罗纳德·H.奇尔科特的《批判的范式: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学》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对当代帝国主义新发展进行了批判研究。冷战结束后,迈克尔·哈特与安东尼奥·奈格里的《帝国》、迈克尔·赫德森的《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威廉·J.罗宾逊的《全球资本主义论——跨国世界中的生产、阶级与国家》、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对晚期帝国主义的研究,等等,都对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性的研究。20世纪80、90年代,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已进入技术经济、技术政治和技术文化高度结合的技术资本主义阶段。关于资本主义是技术资本主义等与技术相接近的称谓纷纷被提了出来。还有的学者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新福特资本主义、后福特资本主义、福利资本主义、公司帝国主义、赌场资本主义、涡轮资本主义、景观资本主义、超工业资本主义、后工业资本主义、认知资本主义、媒介资本主义、虚拟资本主义、信息资本主义、数字资本主义、生态资本主义、知识垄断资本主义,等等。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考察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1700-2012年)在收入、资本、人口、增长率等方面的历史数据,认为不平等、两极分化在资本主义历史上长期存在,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衰减、解决,在今天更为尖锐激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中很多人对资本主义结构性矛盾以及生产方式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等进行了批判性揭示,对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演进过程、资本主义新形态及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命运,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特征,加深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趋势的理解。”其中许多人肯定了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基本方面,对帝国主义的新变化、新特征作出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根据,对当代资本主义作出揭露和批判。巴西的特奥尼托奥·多斯桑多斯提出依附理论,明确指出了帝国主义是一种腐朽的制度,趋向于形成食利国,资产阶级愈来愈依靠“剪息票”过日子。但是,许多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都有一个根本的缺陷,就是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认识。有人称之为在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存在“马克思主义失语”,“帝国主义失踪”的问题。

  对于当代资本主义还是不是帝国主义,绝大多数学者认为现在仍然是帝国主义。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帝国主义依然存在,并且发展到了新帝国主义阶段,称之为新帝国主义,有的称之为晚期帝国主义,还有的称之为文化帝国主义、媒介帝国主义、信息帝国主义、公司帝国主义,等等。当然,这里讲到的相当多的持“新帝国主义”的说法同最早称之为“新帝国主义”的罗伯特·库珀的说法是不同的,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不是站在维护帝国主义的立场上,而是站在批判帝国主义的立场上。美国《每月评论》主编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把当代帝国主义称为晚期帝国主义。他认为,晚期帝国主义就是帝国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既是经济停滞时代,又是美国霸权衰落和全球代谢断裂时代的帝国主义。晚期帝国主义具有普遍垄断金融资本、生产全球化、新形式的价值转移等特征。晚期帝国主义更具侵略性,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新自由主义,代表了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历史终点。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当代资本主义已经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转变,新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最新表现。

  学界对当代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产生的时代条件、经济基础,当代帝国主义的类型、矛盾和危机及霸权逻辑,当代帝国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当代帝国主义全球化,当代帝国主义的矛盾和危机,当代帝国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关系,当代帝国主义的发展趋势等重要问题,均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对当代资本主义,即当代帝国主义种种称谓的判定往往都只是注重从生产力方面做出某些分析判断。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从科学技术角度观察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毫无疑问的。譬如技术资本主义的类似提法,实质上也是从生产力视角观察当代资本主义新特征所作出的判断,认为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与技术高度结合的阶段,即技术资本主义阶段,也并非毫无道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然注重对于生产力的研究,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终原因,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强调政治的经济学,强调研究生产关系,从生产关系看生产力,看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因此,不仅要从生产力视角,更要从生产关系视角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作出科学的分析判断,仅仅从生产力方面对当代资本主义作出判断定义,显然是不充分、不深刻的,不能触及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阶级关系本质。

  虽然说法不一,但有一条是共识的: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具有了新的形式,呈现新的特征,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期。笔者认为,资本主义在“二战”后虽然仍然保持着垄断特征,但是已经从私人垄断转向了国家垄断,转变的时间大体是“二战”以后到20世纪80、90年代。在进入20世纪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的一段时期以来,当代资本主义又由国家垄断发展到国际金融垄断。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国际金融资本垄断,当前正处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帝国主义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成为新型帝国主义。其表现特征为:

  第一,科技创新和生产力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质量,极大地推动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迅速聚集、集中和发展。

  “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当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当代国际金融垄断时期,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生产力发展突飞猛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科技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经济快速发展的直接动力。科技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已经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当前正在进行着第四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结束,是由新的工具机引发产生新的动力机,即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所带来的一次科技革命,可称“蒸汽革命”。到了19世纪60年代,英国爆发了由第一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工业革命。英国纺织业完成了由以人力、畜力和水力为基本动力的工场手工业向以蒸汽技术为动力的机器大工业的转变,科技革命引发了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乃至工业革命期间,资本剥夺了农民和手工业劳动者,使他们沦为雇佣劳动者,土地、机器、厂房等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私有制得以确立巩固成熟,进入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第二次科技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结束,电力动力克服了蒸汽动力的局限性,蒸汽技术转变为电气技术,电的发明应用使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也称“电力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带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动机、内燃机、化学工业、钢铁工业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极大地推动垄断取代自由竞争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主要现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走向最后阶段。

  第三次科技革命,萌发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兴起于“二战”后,20世纪40—50年代至50—60年代进入高潮,是一场电子技术的革命,又称“电子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引发了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此称之为产业革命更为合适,资本主义由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生产的自动化和专业化程度极大提升,创造了巨大的劳动生产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总值超过了过去200多年生产产值的总和,1948—1973年,世界工业增长了353%,故人们称这一时期为“世界经济黄金时代”。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又掀起了一轮新的科技浪潮,发生了第四次科技革命,即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也可称为“信息革命”。第四次科技革命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更准确地说是第四次产业革命,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极大发展。信息革命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生产力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推动金融业、信息产业、智能产业、生物生命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新业态诞生和发展,促使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一产业比重大大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不升不降、有升有降,第三产业比重迅速提升,达到60%以上,造就了资本主义物质财富的进一步积累和增加;另一方面,致使金融垄断资本加快了聚集化、国际化的进程。信息化、人工智能、机器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技术、区块链等前沿技术驱动下的科技风潮,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生产关系趋向松散化、多元化、复杂化,形成以技术创新为手段的获取超额利润的新方式。资本主义以技术创新作为资本积累和扩张的新手段,极大地促进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聚集和集中发展,极大地强化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对全球一切产业的渗透、融合和控制,推动金融垄断资本越发全球化。此外,生产力越来越社会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向更为私有化、更为垄断化方向发展的同时,新的社会因素,如股份制、工人持股、国有化等,在资本主义内部也日益积累。然而,资本主义私有制本质并没有改变,技术创新是在私有制条件下的创新,技术创新导致技术私有化和技术垄断,私有化和垄断从根本上遏制生产力和新产业发展,制造高科技产业泡沫,加剧资本主义业已存在的内在矛盾。新技术革命既是资本主义不断发生新变化的重要表现,又是资本主义不断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第二,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形成了新的垄断形式——国际金融资本垄断,到了其最新的发展时期——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国际金融资本主义是新型帝国主义。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指出:“生产的集中;由集中而成长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的融合或混合生长——这就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这一概念的内容。”“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并且享有实际垄断权的金融资本,由于创办企业……等等而获得大量的、愈来愈多的利润,巩固了金融寡头的统治,替垄断者向整个社会征收贡税。”列宁明确论述并预见了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的形成及其作用,认为金融资本垄断就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对于当代资本主义来说,生产和集中进一步扩大、加深、加剧了垄断,并日益向国际化金融垄断资本聚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在全球的统治进一步扩张和加深。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获取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可以说国际金融资本垄断就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获取超额金融垄断利润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剥削掠夺的基本方式。在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利用跨国股份公司、通过世界金融市场从全球获取超额利润。

  国际金融资本垄断成为当代资本主义最突出、最鲜明、最主要的特征。金融资本垄断是发达资本主义剥夺全世界的最重要的手段。金融垄断资本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天然具有跨国资本特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的世界进程中,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引导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是美国加速了金融资本聚集、集中、垄断的速度。特别是进入21世纪,资本主义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金融垄断资本越来越国际化,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世界性统治地位逐渐确立。金融垄断资本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造成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更加虚拟化,国际金融市场日益扩大,金融衍生工具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使得发展中国家越加贫困,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受到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控制。资本的本性是不断实现自身的增殖和扩张,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运动中不断推进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国际信贷……不断增殖、不断积累、不断聚集,在经济全球化中越发起着决定性作用。国际金融资本通过资本借贷获取超额利润,通过利息形式瓜分实体经济的剩余价值。有人把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称为借贷资本主义不无道理。

  冷战时期,世界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形成两大市场体系。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两个市场体系变成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由美国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控制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国际金融垄断资本越发寡头化、跨国化、全球化,国际金融资本得到空前加强,其作用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任何国家、民族、地区、领域、范围都逃脱不了其控制,都受到其影响与冲击。在全球的科技、投资、生产、销售、银行、金融、贸易、服务以及世界规则、秩序方面,国际金融垄断资本都占据了统治支配地位。在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推动下,资本和财富迅速集中,在全球形成空前规模的以金融为核心产业的国际化的大财团、大寡头和大富豪,在世界取得优势统治地位。一方面,国际金融资本越来越集中在极少数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寡头手里,在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形成了绝对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形成了由少数跨国性质的金融垄断资本寡头控制的新型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组织,如新一代超巨型跨国金融公司、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洲开发银行、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贸组织)……以金融垄断资本为核心的超巨型跨国公司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里的核心关键作用越来越突出。跨国公司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以来,经过一代、二代、三代到第四代超巨型跨国公司的发展,开始了其更大的发展,不仅规模巨大、实力雄厚、地位突出、垄断强大,更重要的是以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为核心与产业资本相融合,形成了超巨型国际金融——产业垄断资本寡头,控制了全世界。以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为灵魂和核心的超巨型跨国公司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权力支持下爆发式地增长,形成了国际金融资本垄断寡头利益集团。目前,跨国公司的总产值已占资本主义世界总产值的1/3以上,它控制了50%的国际贸易、80%的工艺研制、30%的国际技术转让。它们的分(子)公司的销售额(不包括公司内部销售额)相当于世界出口额的70%。已经发展成世界范围的生产、交换和积累完整体系,全面控制了世界范围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就是金融垄断资本国际化,金融资本在国际的运动中不断聚集、增强,形成占绝对优势的垄断地位。以国际金融资本垄断为主要特征,表现为:(1)资本垄断不是一般的资本垄断,而是金融资本垄断,金融资本垄断在资本主义体系中占据绝对的控制地位;(2)金融资本垄断已不是国家垄断,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垄断,资本和财富迅速集中在少数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寡头手里,垄断组织已不再是国际“托拉斯”,而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已经形成跨国的、统治全球的、空前巨大的财团、富豪和寡头,控制优势产业,占据国际产业链、贸易链,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3)资本输出已经不是一般的资本输出,而是金融资本的输出,金融资本输出成为最主要的财富剥夺形式,通过金融垄断资本输出掠夺世界财富。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向全球化垄断发展,一方面得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一方面又日益摆脱国家权力的各种监管。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寡头对国家政府的决策影响力日益增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家集团控制着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院外利益集团、影子内阁、影子政府,对资本主义国家政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成为大金融资本家的代言人。美国通用、福特、美孚、摩根、花旗等超巨型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集团代表国家本质,同时又不受任何国家权威的约束,超越国家主权,这就加剧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跨国公司与垄断资本主义主权国家的矛盾,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与产业资本、本土资本的矛盾也在加剧。

  美国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力量,依靠美国政府强力维护和推行,得到进一步加强,加速在全世界的扩张,华尔街势力深嵌美国政治,加大了全球化力度,取得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主导地位,获得了绝对统治权,从工业资本主义演变成金融资本主义。在国内,美国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已经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领域扩展到整个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在取得对工业、货币、商业活动的控制之后,又扩展到政府运作和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在国际上,美国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把大量剩余资本向金融领域和海外转移,推动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已经全面地国际化了。结果一方面使得美国作为一极和世界其他各国作为一极的分化更加突出尖锐,另一方面致使美国主权国家能力削弱,国家政权地位下滑,让位给国际金融垄断寡头,国际金融垄断寡头又利用美国国家政权力量打压损害他国主权,美国国家政权成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剥夺其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打手。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通过金融资本控制国家生产、国家投资、国际流通、国际交换、国际市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盘剥、政治压迫、军事威胁的垄断资本主义,是新型帝国主义。其基本特征是:(1)超巨型跨国金融公司成为世界经济、世界市场的主宰力量;(2)国际金融垄断投资与扩张成为国际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3)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集聚在全球金融资本垄断寡头手中;(4)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利用国家力量,并且超越国家力量控制、统治全球;(5)美国新型帝国主义已经形成独霸世界的霸权地位。

  第三,形成一小撮国际金融垄断资产阶级阶层,构成垄断资产阶级的最高统治集团,即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阶级的最高层,构成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即新型帝国主义的一个鲜明的阶级特征。

  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新变化,给资本主义的统治阶级——资产阶级也带来了新变化。对于这些新变化,资产阶级的学者鼓吹“资产阶级消失论”“资产阶级衰减论”,竭力抹杀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阶级矛盾和对立。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使“资产阶级消灭”或“减少”,而是生产资料更加集中在少数资产阶级手中,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更加凸显,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对立更加尖锐。资产阶级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1)极少数的国际金融垄断资产阶级阶层已经形成;(2)以“剪息票”为生的资产阶级阶层日益扩大;(3)形成了资产阶级的特殊阶层——跨国公司的高级经理人阶层。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跨国资本家阶级”一词流行起来。可以把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家们称之为“跨国金融垄断资本家阶层”,他们是当代资产阶级的最有权势的最高阶层,该阶层由世界金融垄断资本寡头构成,代表跨国金融垄断资本利益集团,构成跨国金融垄断企业、组织的主要拥有者。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家集团是20世纪下半叶在资本主义历史发展中出现的资产阶级新阶层,他们控制着金融领域的跨国大公司,通过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控制了全世界的主要生产资料,控制着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并通过国际性的金融手段、工具和组织控制着世界上的重要产业,该阶层已经超越任何国家政权,成为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生产资料的主要所有者。

  美国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家集团的大本营。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寡头主要聚集在美国,如华尔街国际金融资本垄断寡头。美国是国际金融垄断资产阶级阶层的总基地,美国当权者是国际金融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总代表。以美国国际金融资本垄断寡头为首的国际金融垄断资产阶级阶层主要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金融垄断利益集团构成,它们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垄断资本利益集团联手构成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寡头控制的跨国金融资本利益集团。该阶层的领导层是国际金融资本垄断寡头,与国际产业资本垄断寡头融合,二者合二为一,如美国的金融—军工财团,金融—能源财团,金融—IT财团等,构成剥削全世界的国际金融资本垄断霸权集团。

  第四,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向经济空心化、虚拟化迅速发展,强化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即新型帝国主义的食利性、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

  列宁认为:“资本主义的一般特性,就是资本的占有同资本在生产中的运用相分离,货币资本同工业资本或者说生产资本相分离,全靠货币资本的收入为生的食利者同企业家及一切直接参与运用资本的人相分离。帝国主义,或者说金融资本的统治,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时候,这种分离达到了极大的程度。金融资本对其他一切形式的资本的优势,意味着食利者和金融寡头占统治地位,意味着少数拥有金融‘实力’的国家处于和其余一切国家不同的特殊地位。”本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本,越发脱离实体经济,成为金融高利贷资本,从而支配实业乃至整个社会。当今,金融高利贷资本聚集于美国,美国成为超高利贷帝国主义,产生更为严重的寄生性和腐朽性。

  垄断资本金融化、国际化的过程就是产业空心化、虚拟化的过程,就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相分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越益证券化、数字化、虚拟化,实体经济迅速衰退。随着世界银行体系的发展,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形形色色的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服务业融合聚集,形成庞大的、无所不包的金融垄断资本世界性体系,通过向政府贷款、代销,发行政府债券,持有公债,强化对经济的控制和吸血,加剧了资本主义的投机性和寄生性。

  资本输出,特别是金融垄断资本输出成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向外扩张发展的主要形式。美国把大量实体产业转移到国外,从制造业大国转变成过度依赖海外产业的以虚拟经济为主体的资本主义金融帝国,金融经济越来越膨胀,实体经济越来越衰退,产业越发集中在以金融、房地产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整个经济越来越泡沫化,不可避免地陷入“社会生活金融化”困局,出现虚拟经济发展,实体经济衰退的双重问题。金融垄断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虚胖和浮肿”的表现,也是资本主义“走下坡”的征候。曾几何时,美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是随着金融垄断资本地位的形成,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逐渐下降,金融业占比逐渐增加。据统计,1960—2020年间,美国金融业占比从14%增加到21%,制造业占比从27%下降到11%,贸易占比从17%下降到10.87%。与此同时,金融业的利润从17%增加到高于30%,制造业的利润从49%降至10.6%,缩减了2/3以上。1947—2012年期间,美国GDP增长63倍,其中制造业增长30倍,金融业增长212倍。1980年左右,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衍生品交易量微乎其微,2019年利率衍生品占全部衍生品名义本金比例超过80%。截至2019年底,利率衍生品占总风险敞口比重为80.39%。全球流动性金融资产与全球GDP之比1980年为109%,2013年为350%。2019年,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中,金融企业共有113家,相比世界500强企业43亿美元的平均利润,113家金融企业的平均利润则超过61亿美元。

  美国经济在全球化过程中进一步空心化和虚拟化,经济空心化、虚拟化的必然结果是导致美国制造业外流、工人失业、两极分化加速、社会矛盾加剧,加重了美国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权重,加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食利性和腐朽性。再加之,美国国内的过度消费,成为纯粹的消费国,造成极大的生态灾难,更加重其腐朽性。一小撮最富有的、最有权势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家阶层,连带整个垄断资产阶级进一步食利化、寄生化和腐朽化。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明确指出,帝国主义的腐朽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停滞,一是寄生。所谓停滞,就是帝国主义的生产和技术发展存在着停滞的趋势,这是帝国主义腐朽性的基本表现,美国的经济停滞集中表现为实体经济、工业产业大量外移,严重衰退。所谓寄生,就是帝国主义逐渐丧失了通过本国的生产发展满足自身消费的能力,美国现在主要是靠金融掠夺全世界,成为最大的食利国,造就了庞大的食利者阶层。列宁把帝国主义的寄生和腐朽相提并论,称帝国主义就是寄生或腐朽的资本主义。

  第五,美国作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总代表,推动在全球化条件下国际金融资本向全世界扩张,操纵世界经济治理权和世界政治统治权,美国作为头号新型帝国主义国家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维持其霸主地位。

  美国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家的国家,是代表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利益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还是转化为国家财产,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在股份公司那里,这一点是十分明显的。而现代国家却只是资产阶级社会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共同的外部条件使之不受工人和个别资本家的侵犯而建立的组织。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它愈是把更多的生产力据为己有,就愈是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愈是剥削更多的公民。工人仍然是雇佣劳动者,无产者。资本关系并没有被消灭,反而被推到了顶点。”

  金融资本的全球性流动是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发展到国际金融资本垄断的突出表现。金融资本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了全球性的流动,从而颠覆性地改变了全球的资本结构和经济结构,极大地强化了金融垄断资本在世界市场资源配置中的支配地位。与昔日“日不落帝国”英国直接统治世界的殖民体系不同的是,美国国际金融垄断资本通过美国政府主导的国际规则,凭借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维持美国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统治,它通常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则、制度,并经由国际化的跨国金融组织,如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控制统治全世界。比如,统治世界的美元体系是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而确定其霸主地位的。1944年在美国东部山区的一个小镇上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美元等同于世界货币、等同于恒定的黄金值,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特殊地位由此而确定,从而确立了美元纸币在国际市场结算中的垄断地位,美元纸币窃取了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符号地位。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20分钟的著名演说,宣布美元不同黄金挂钩,多国货币也不必与美元挂钩,宣布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而之后在牙买加召开会议,达成“牙买加协议”,美元彻底脱离了黄金和实物货币,成为靠美国信用、由美国印钞发行的货币,“美元成为了一纸不能兑换的白条”。从此,“美国靠在全球发行美元、国债、股票以及大量金融衍生品这样的虚拟渠道,使全世界的实体资源(自然资源、劳动资源和资本资源)不停地流进美国。美国生产货币,其他国家生产商品。”美国依靠自身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使美元成为霸权货币,成为世界财富的收割机。美国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通过“美元加美军”对全球进行疯狂的扩张、控制、掠夺、压榨,也使得世界反霸权主义、反单边主义成为世界潮流。当代资本主义的多重矛盾越发激化、尖锐,由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世界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也是垄断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进入国际金融垄断时期。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全球化,是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全球化,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也是美国新型帝国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全球化。在世界国民经济总体中,美、欧、日等国占70%,在世界出口贸易中占70%以上,在世界的对外投资中占90%以上,它们的跨国公司在世界生产和世界市场中占强大优势。美国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最强的超级大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最大份额,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国,它凭借自己的超级优势地位操纵国际组织、干涉国际事务,把自己意志强加于他国,最大限度地压榨他国,牺牲他国,最大限度实现自己的利益。经济全球化,为国际金融资本的扩张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又使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扩展到全世界,加速资本主义的灭亡。

  第六,当代资本主义就是当代帝国主义,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就是新型帝国主义,新型帝国主义的帝国主义本性和特征并无根本改变,反而变本加厉地得到了强化。

  金融垄断资本是帝国主义形成的起点,从根本上反映了帝国主义霸权。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是新型帝国主义的实质,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决定新型帝国主义的霸权本性。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是在帝国主义体系下积累起来的,是新型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列宁给予帝国主义以明确的定义,他在《帝国主义论》中所讲的帝国主义是专指垄断资本主义,他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也是最后阶段。20世纪80年代法国学者博德认为,以1873年资本主义危机为开端延续到1895年世界性经济大衰退,开始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时期。许多学者认为,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进入垄断,发展为帝国主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进入鼎盛时期。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在垄断资本主义主权国家基础上,凭借经济全球化、军事霸权、垄断和帝国主义的世界制度,把帝国主义发展到了极端。十月革命结束了帝国主义鼎盛时代,是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当代帝国主义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支撑的新型帝国主义,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对外扩张,全球套利,进一步开辟了空间,同时又放大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危机,强化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新型帝国主义不仅没有改变帝国主义的本质,反而强化了贪婪、野蛮、残忍、侵略的帝国主义本性,使其本性更加多样性和隐蔽性,充分表现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垂死性。正如前文提到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把当代帝国主义称为晚期帝国主义,预见到资本主义的终结。总而言之,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新型的帝国主义,晚期的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巅峰期、最高形式,也是最新阶段、垂死阶段。

  第七,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即新型帝国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新转变,使得其阶级阶层结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发生了新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资本主义的调整和改良,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总体上趋于低潮,主要表现为:劳资冲突、工人罢工、示威游行数量和规模趋于减少,资产阶级实施了某些缓和阶级矛盾和抑制两极分化的政策,工人阶级在基本生活资料和生活条件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阶级矛盾趋于缓和。当然,工人阶级受剥削的地位并未根本改变,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只有一时缓和并未停止,而是波浪式地向前、向更尖锐方向发展。

  面对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新变化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西方资产阶级代言人,当然也有一些学术界的代表人物,认为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理论,关于资本主义两大阶级对立的理论,已经被历史所超越,已经过时了,要彻底抛弃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与阶级分析的全部概念、范畴和方法,认为资本家已经是“人民资本家”了,普遍的无产阶级生活方式已经不存在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已经不存在了,现在是“告别工人阶级”的时候了。事实上,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总是根据新情况、新变化,不断发展、补充、丰富他们的阶级理论和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例如,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现在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所属的职能就够了。”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总体工人”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还分别提出了“商业无产阶级”“脑力无产阶级”的说法。列宁提出“技术无产阶级”“官吏无产阶级”“工程师无产阶级”的说法。残酷的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现实也一再说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并非过时。

  虽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但阶级阶层结构呈现多层次、多样态新变化。资产阶级本身发生了极大的分化,形成资产阶级的宝塔型层级结构:最高层是极少数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家寡头阶层;第二层是与金融资本联合的,以军工—能源—IT为主体的国际金融—产业垄断寡头阶层;第三层是占据各产业垄断地位的产业垄断资本家阶层;第四层是以经理资本家、食利者阶层、中小企业资本家等构成的一般资产阶级阶层。

  工人阶级也发生了极大的层级变化:第三产业的工人阶层超过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工人阶层比例;白领工人数量和增长速度均超过蓝领工人;从事信息、金融等中介服务业的“知识工人”增多,“非知识工人”减少;工人阶级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在扩大,资本家宁愿以更高的薪酬雇佣知识水平高的雇员,出现所谓“中间阶级”阶层或群体;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使得食利者阶层增加,工人阶级内部一些群体产生转化,阶级结构发生变化;资产阶级用大量超额利润收买工人领袖和工人贵族,成为资产阶级化的“工人贵族”阶层,成为资产阶级在工人运动中的真正代理人和工人帮办。

  面对工人阶级的新变化,西方资产阶级代言者们故意提出了许多工人阶级消亡的观点。比如以马尔库塞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消失论”,普兰查斯等人的“工人阶级缩减论”,马勒和高兹的“工人阶级本质改变论”……这些观点都是从根本上否认工人阶级的阶级性质和历史使命。工人阶级新变化并不意味工人阶级消灭,也不意味着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与斗争消失,相反,虽有变化和缓和,但从总体、根本和长远来看是不可能缓和消失的。恩格斯指出:“从他们的行列中产生出这样一种脑力劳动无产阶级,他们负有使命同自己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兄弟在一个队伍里肩并肩地在即将来临的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譬如,在当代资本主义那里,股份制这种资本的所有形式并没有改变资本的私有制的本质,也没有造成资本所有权的实质性的转移,没有改变资本的本质。股份控股自然掌握在少数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利益集团手里,现在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只需占有3%—5%的股份就可以控股,股票发行越多、越分散,小股东越多,对垄断资本家阶级控股越有利。工人持有几张股票所带来的变化,对控制股份公司是微不足道的,工人持股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只是形式上的意义。所谓“人民资本主义”的说法,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再譬如,当代资本主义采取了一些改善工人生活条件、提高收入和福利待遇的政策,对提高工人收入、改善工人生活条件起到一定作用,但这只是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价值的支付形式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和减轻资本对工人剩余价值的剥削。“所谓资本迅速增加对工人有好处的论点,实际上不过是说:工人把他人的财富增加得越迅速,工人得到的残羹剩饭就越多,能够获得工作和生活下去的工人就越多,依附资本的奴隶人数就增加得越多。”“这样我们就看出:即使最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情势,即资本的尽快增加改善了工人的物质生活,也不能消灭工人的利益和资产者的利益即资本家的利益之间的对立状态。利润和工资仍然是互成反比的。”

  第八,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即新型帝国主义的发展,在加大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和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的同时,也在其内部增加了新的社会因素,为新的社会形态的诞生创造了新的社会因素与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毫无疑问,当代资本主义越发展,就会为未来社会创造出更多成熟的社会因素和条件。且不讲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为未来社会提供了物质财富,且不讲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精神文明为未来社会所提供了有益成分,仅从生产关系方面来看,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力发展,使得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形式和资本占有形式向社会化方向发展。譬如,股份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虽然它们在性质上仍是一种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本质上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但它的垄断资本私人所有制却包含着生产关系集体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向。譬如,国有经济、合作经济、合伙经济的发展,虽然本质上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但也体现了某种集体化、社会化的趋势。譬如,在资本加大对剩余价值的盘剥,加大贫富差距分化的同时,分配形式上出现了某些兼顾公平和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普遍化的趋向。譬如,在企业管理制度和劳资关系上,产生了职工参与企业决策,职工持股等制度,也具有某些公平因素。

  当然,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内部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社会因素,但这些现象只是意味着在资本主义母体内部孕育产生新的社会形态的因素,并不说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占有的私人性质已经改变,并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

  能不能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分析和认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即新型帝国主义的新变化、新特征,得出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结论,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前途命运、兴衰存亡。资本主义的政治家们总是利用他们的意识形态的代言人,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特征,或者说成是资本主义制度发生了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可以万古长青、永不死亡;或者说成是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逐步地为新的社会因素所取代,资本主义即将“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可以和平转换或过渡为社会主义。究其实质,虽然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即新型帝国主义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但本质并没有根本改变。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即新型帝国主义的新变化、新特征说明,一方面,资本主义还是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资本主义在短期是不会灭亡的,资本主义在发展进程中,会进一步为未来社会积累物质、制度和文化的条件;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性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总趋势没有改变。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不是资本主义根本规律、根本矛盾、根本趋势、根本性质的改变。

  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思想倾向:一种倾向是看不到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种倾向是夸大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把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说成是资本主义本质的根本改变,错误地认为这种新变化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先兆。过分夸大资本主义变化的思想倾向,把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夸大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和平到来”,其危害大大超过忽视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思想倾向。

  资本主义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对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做出极端错误的、违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结论,首推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代表人物伯恩斯坦。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生了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转变的新变化时,他得出了资本主义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错误结论,导致欧洲绝大多数共产党右转,转变成民主社会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的帮佣,国际共产主义出现严重倒退。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认识当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得出了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最后阶段的科学判断,高举科学社会主义大旗,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掀起新高潮。20世纪50年代,资产阶级右翼学者夸大资本主义新变化,把资本主义新变化说成是资本主义根本性质的改变。如,美国人阿道夫·贝利在1954年推出《20世纪的资本主义革命》中认为股份公司的发展,使美国资产阶级发生了革命,与旧资本主义完全不同了。美国商会会长艾力克·约翰斯通在《不受限制的美国》中首次提出“人民资本家”概念。美国工党右翼理论家约翰·斯特拉彻1956年推出《现代资本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将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随后,一批右翼学者纷纷著书立说,认为现在资本主义已经不再是一种剥削制度,它与旧资本主义有本质的区别,鼓吹“趋同论”,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类型国家沿着现代化的共同道路,将走向自由和民主。

  20世纪70、80年代,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戈尔巴乔夫错误地判断,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说明资本主义已经具有社会主义的特征,鼓吹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已经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结论和思维已经过时,鼓吹所谓“新思维”,放弃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最终造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当今,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某些人提出了“人民资本主义”“资本民主化”“新工业国”“后工业社会”等理论观点,企图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趋势,改变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为资本主义当辩护士。比如,有的认为,工人持股就是资本家了,持股工人越来越多,资本就具有了人民性,成为“人民资本主义”。实际上,股份制这样一些社会化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是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范围内对生产力迅猛发展的迫不得已的适应与调整,并不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本改变。面对这些新形势,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驶出低潮。

  三、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即新型帝国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根本改变其本性

  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即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又即新型帝国主义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仅仅是对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矛盾、特征、本质的强化,而不是根本改变。

  列宁对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科学判断依然有效,并没有过时。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是我们全面观察、认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即新型帝国主义的有效思想武器。巴西学者马塞洛·费尔南德斯认为,目前的国际形势更接近列宁的设想,帝国主义概念依然有效,垄断资本主义处于主流,而且依然是用来描述剥削、财产、阶级斗争和革命转型方面的最好方式。

  在列宁科学揭示垄断资本主义的垄断本质,做出帝国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是资本主义的最高、最后阶段的科学结论之前,许多人,如霍布森、希法亭、卢森堡、考茨基、布哈林和库诺夫等都对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做过理论探讨,他们有的是马克思主义者,有的是非马克思主义者,有的是反马克思主义者,尽管他们对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做了多方面、多视角的研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看法,但总体上并没有揭示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本质,有的做了错误的判断,甚至进行美化粉饰。

  列宁在对垄断资本主义进行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本质,并下了一个简短却极为概括、明确的科学定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他概括了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3)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般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分割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列宁从对帝国主义本质和特征基本分析出发,明确得出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前夜、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率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结论。

  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定义和概括并没有过时,仍然适用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即新型帝国主义。尽管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即新型帝国主义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特点,但这只不过是把帝国主义的固有本质特征发展到极致,只不过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鲜明、更为发展、更为隐蔽、更为狡诈,变得更加贪婪,更加腐朽,更富有侵略性、垂死性以及两面性,带来更激烈的世界性矛盾和全球性问题。

  新型帝国主义有时表面上越发显得容易让人们接受。列宁主义关于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科学论断随着新型帝国主义的新变化反而越益显示出真理性和不朽性。

  第一,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垄断本性和特征并没有改变,新型帝国主义只是使垄断向着更为集中、更为深厚、更为贪欲的方向发展。

  列宁认为,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是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列宁《帝国主义论》关于帝国主义就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定义,关于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的科学概括,关于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相互融合所形成的金融资本对资本主义的全面垄断控制开始形成金融寡头的判断,仍然是正确的。然而发展至今日,列宁所讲的金融垄断资本同当代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不可同日而语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金融资本垄断的帝国主义新特征已经形成。无论私人垄断,还是国家垄断,抑或国际垄断;无论是工业资本垄断,还是金融资本垄断,抑或国际金融资本垄断,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本质仍是垄断,只不过其垄断的形式更为集中、更为深厚、更为嗜血、更为狡诈、更为两面性。这种新的变化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驱动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发展历史必然性的表现,谁也改变不了。虽然垄断更为集中了,整体上越发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因素,但也不是完全阻断生产力的发展,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仍能表现出一时的跳跃式发展,不完全排斥发展。

  第二,无止境地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一切资本的本性,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并无改变,反而变本加厉,导致新型帝国主义控制全球、独霸全球的贪欲更为强烈,更富有侵略性,霸权主义、欺凌主义、单边主义成为其突出表现。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无止境地追求利润最大化进一步强化了其投机性、侵略性和短期行为,强化了新型帝国主义的霸凌主义和侵略本性。美帝国主义集中表现出新型帝国主义的全部本性,金融资本扩张流向全世界,利润回流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流入美国,这是发达国家盘剥落后国家的铁证。在新型帝国主义心目中,新型帝国主义的国家机器成为霸权主义、欺凌主义、单边主义的侵略工具。新型帝国主义认为世界一切都是它的,它搜刮世界财富,拼命控制世界的欲望越发激烈,驱使它拼命掠夺、欺诈、控制全世界,乃至不惜血本发动战争。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雇佣关系这一资本主义的本质关系并无根本改变,新型帝国主义奴役全世界、掠夺全世界的本性反而得到进一步扩张。

  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基础,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性关系。在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公司的管理人员也是受雇者,虽然一些工人在公司中持有股份,但他们仍然是工人阶级,所谓“中产阶级”实际上是收入较高的雇工,只是资产阶级政治家为了模糊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分野、对立而发明的骗人之说。工人阶级仍然是被剥削、被压迫的被统治阶级,资产阶级仍然是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雇佣关系、剥削关系,阶级对立关系并未根本改变。

  第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未消除,金融危机成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最大风险源,新型帝国主义是无法克服经济危机困扰的,必然从其独霸世界的侵略行为中,从危机阵痛中走向毁灭。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控制的超巨型跨国公司内部的有组织和有计划性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世界生产能力无限扩大趋势与世界范围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必然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金融泡沫和通货膨胀,必然导致以金融危机为主要形式的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越加频繁。资本主义总危机频发,往往从一国危机一下子演变成世界性、结构性、全局性、系统性危机,经济危机扩展到政治民主危机、生态危机、价值观危机和制度性危机。危机造成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结构性失业,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相对贫困加剧,加重了社会阶级矛盾。经济危机持续的周期越来越长,间隔越来越短,危害越来越大,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局部改革的余地、空间越来越小。从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至今,资本主义尚未从危机阴影中走出来,又遇上更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史无前例的大危机、大萧条、大衰落的进程之中。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生活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尽管帝国主义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但他们已经明确提出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思想。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陶大镛考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尽管没有使用“总危机”的明确提法,但不止一次地谈到过“总危机”这个范畴。他举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二版跋里所指出的:“使实际的资产者最深切地感到资本主义社会充满矛盾的运动的,是现代工业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各个变动,而这种变动的顶点就是普遍危机。”他考证郭大力、王亚南译本将“普遍危机”译成“全面的危机”,认为“普遍危机”实际上就是“总危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原文或中文译文虽不一致,但马克思主义关于“总危机”的含义都是一致的。

  列宁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思想,明确提出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在分析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分析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特征的基础上,他提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致使垄断资本主义内部多重矛盾激化,形成了资本主义总危机,形成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前夜的科学论断。列宁认为,资本主义总危机是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全面危机,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和新生的社会主义之间的生死博弈,包括世界资本主义制度趋于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趋于胜利的整个历史时期。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根本特点是帝国主义国民体系的危机、市场问题的尖锐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生产过剩、企业经营开工不足、经常的大批失业和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资本主义总危机不是一时的,而是包括整整一个历史时期,伴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列宁认为,资本主义总危机不是一时的行动,而是一个很长的激烈的经济政治动荡和尖锐的阶级斗争的时期,整个资本主义彻底崩溃和社会主义社会诞生的时期。“资本帝国主义时代是成熟的、而且过度成熟的资本主义时代,这时的资本主义已面临崩溃的前夜,已成熟到要让位给社会主义的地步了。”

  列宁正确指出,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致使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激化,造成资本主义的总危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导致革命,爆发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列宁科学地预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还会引发由帝国主义矛盾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帝国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又一次剧烈地破坏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的平衡,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爆发导致帝国主义阵营重新分为两大敌对阵营,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垄断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由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产生了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相对立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势力受到削弱,它们控制的地盘受到了挤压而变小,夺取世界资源的范围缩小,世界市场销售条件不断恶化,造成新的需求不足、生产过剩、工人失业、国内矛盾加剧,从而强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苏联解体,美国帝国主义独霸世界,形成了美国一家控制的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与美抗衡力量相对变弱,世界进入了一度相对缓和的发展时期。然而,这种缓和是暂时的,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总危机产生的根源。

  列宁之后,斯大林坚持了列宁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斯大林认为,资本主义总危机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发展过程,他把总危机看作一个长期而剧烈的经济和政治的动荡过程。他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指出资本主义总危机是“既包括经济,也包括政治的全面危机”。当然,斯大林关于世界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市场体系挤压了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使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加剧以及资本主义总危机加深的具体结论,由于条件的变化而需要调整和修补,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是正确的,虽然经过“二战”后一段时间资本主义相对缓和发展至今,乃至虽然资本主义在苏东解体以来一段时间发展至高峰,但资本主义从来没有停止过阵发式的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取得了成功,若干社会主义国家成功地站稳了脚跟,欧洲垄断资本主义成立了统一的欧共体,欧洲、日本等主要垄断资本主义地区和国家与美国霸权相抵触,一系列发展中国家,如俄罗斯、伊朗等与美国等西方垄断资本主义相抗衡,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成为世界潮流,进一步挤压美国垄断的世界资源和市场,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矛盾趋于激化,接连爆发了更为严重的经济萧条,致使资本主义的总危机进一步加深、加剧,美国为首的西方垄断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走上了衰落的不归之路,资本主义陷入了不可遏制的总危机之中。事实证明,资本主义总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制度的全面危机,是总体走向崩溃的危机。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是值得我们重新重视的。

  第五,掠夺、欺压和剥削弱小国家和民族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行为和本质表现,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强化了资产阶级专政实施阶级统治镇压的国家职能,新型帝国主义就是强权,就是侵略,就是剥夺。

  资本主义实行的是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民主制只不过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资产阶级专政的遮羞布。在新型帝国主义那里,资产阶级民主的遮羞布,需要就用一下,不需要干脆撕掉。新型帝国主义大力强化其国家强力机器,扩军备战,武装到牙齿。从国内到国外,谁触动它的利益,它就依靠强力压服谁、打服谁;谁反抗它,它就会动用武力乃至加以剿灭。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一切都在变,不变的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对本国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剥削的本质,对发展中国家盘剥的本质,是新型帝国主义战争狂人的本性。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加大了建立在新殖民主义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美国通过美元的霸主地位“剪全世界的羊毛”而形成了巨大的金融利润,大部分都落入了美国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家阶层的口袋之中,美帝国主义就是新型帝国主义。

  第六,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争霸斗争更为激烈,在当今表现为美国一超独霸,为了谋取和维持霸权不断发动战争,只要新型帝国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指出:“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还存在”,在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上,“帝国主义战争是绝对不可避免的”。霸权主义、欺凌主义、强权政治、单边主义,让美国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把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现在是美国新型帝国主义独霸世界。相互争霸和恃强凌弱是垄断资本主义处理国家关系的常态。17世纪英荷为争夺海上霸权多次发生战争;17世纪末到18世纪英法之间多次爆发争夺欧洲霸主地位的战争;19世纪普法战争、俄国与英法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都是为了争夺霸权。19世纪的美西战争是为了争夺美洲大陆。“一战”“二战”的发起都是由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因争夺地盘、资源、利益引发的。进入21世纪也是如此,美国新型帝国主义为了推行单边主义,依靠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力量以及科技、军事实力,谋取世界霸权,维持其霸主地位,不惜发动了多场战争。

  学者杨守明认为,2008年爆发的21世纪首轮全球金融危机,不仅是自1929年西方经济大萧条以来,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历史转折点,而且开启了21世纪帝国主义新一轮全面升级的侵略扩张进程。他指出,国外共产党认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和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与战争,是当代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持续升级的直接诱因;服从和服务于金融垄断资本,是当代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持续升级的根本原因。世界范围内存在紧张局势和安全危机,战争随时有可能爆发,特别是局部性战争。

  第七,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即新型帝国主义尽管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征,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即新型帝国主义的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没有改变。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加剧两极分化,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与斗争呈现新的特点,新型帝国主义加剧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内外矛盾,越发显示已经走到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

  资本主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遏制两极分化、社会分裂、阶级对立的趋势,反而进一步加剧了日趋严重的贫富分化、社会分裂、阶级对立,形成了强资本、弱劳动的世界格局,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这一资本主义固有矛盾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更加深化、尖锐、激烈。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金融投机盛行,产生大规模资产泡沫,造成失业严重、贫富悬殊,不平等加剧,加速社会分裂、两极分化引发社会危机,致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无产阶级队伍。在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一边是富人,一边是穷人。美国最富有的50人与最贫穷的1.65亿人拥有的财富相等,1%最富有的人净资产是最贫困人口的16.4倍。产业空心化,对依靠普通制造业生活的一般技能工人就业形成了致命打击,造成大规模失业,相当规模的人靠救济金度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明确提出1%对99%的抗争,就是两极分化的集中反映。在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穷人和富人、穷国和富国迅速分化,贫富悬殊,加强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加重其垂死性。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导致阶级矛盾和对抗国际化、全球化。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发展中国家是穷国,发达国家是富国,一边是富国,一边是穷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富国与穷国的矛盾更为激化。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运动带来一端积累财富,而另一端积累贫困的必然性,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悬殊中得到充分体现。国际金融垄断资本通过不平等的交换,使得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剩余价值向发达国家转移,穷国内部的两极分化贫富悬殊也更为尖锐,劳动人民的贫困化和两极化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持续扩大,富国越来越富,穷国越来越穷。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两极分化是国家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资本与劳动对立的表现。资本主义所讲的世界各国之间的共存关系,实质上是依附关系,是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即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依附,穷国对富国的依附。

  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国际工人运动处于低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8年以来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掀起了新一轮罢工高潮,如,法国2006年3月爆发的百万工人大罢工、2016年3月发生的“黑夜站立”运动、2018年11月开始的“黄马甲运动”,美国2011年9月的“占领华尔街运动”、2020年11月“黑人命也是命”的抗争运动,2019年2月的比利时大罢工等,都直指资本主义制度和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呈现出新的特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种族、宗教之间的冲突,不同阶级、阶层、族群、党派对立日益撕裂,更为激烈化、不断尖锐化。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日益成为“金钱政治”,选举成为“有钱人的游戏”。资产阶级表现出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空前的冷漠。工人阶级并没有放弃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资产阶级的反抗,不断体现出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群众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彰显了工人阶级的团结,表现出集体斗争的力量;体现了工人阶级政党对工人运动领导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美国政府日益受制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制约,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已经沦为少数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权贵的“金融寡头政体”。当代美国总统制不过是金融垄断资本家利益集团的总代理人制,美国金融垄断资本家集团对总统及美国国家机构的控制力越来越强。美国总统及美国政府不过是美国新型帝国主义对全世界的盘剥,加强军事预算,加大军工生产力度,对外用兵,把内部矛盾向外部转移,通过战争消耗刺激本国经济以喂饱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家填不饱的肚子的工具。新型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霸凌主义加剧了社会分裂与对立,这是新型帝国主义挥之不去、摆脱不了的恶癔。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克服的对抗性矛盾,发展到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更加尖锐化。列宁指出:“生产社会化了,但是占有仍然是私人的。社会化了的生产资料仍旧是少数人的私有财产。表面上大家公认的自由竞争的一般架子依然存在,但是少数垄断者对其余居民的压迫更加百倍地沉重、显著和令人难以忍受了。”国际金融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国际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演化为一系列具体矛盾,表现为世界生产的无限扩大与世界市场有限的矛盾,跨国公司内部有组织、有计划的生产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无组织、无计划的矛盾,表现为世界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大与人民大众购买力有限的矛盾,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各资本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这些矛盾都在酝酿、激化,其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矛盾的主线。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这些矛盾导致世界经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越发激化……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各国发展的更加不平衡,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通货膨胀、金融泡沫,进而导致世界不断发生阵发性的金融动荡和经济危机。如前文所述,从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到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2020年世界疫情带来的世界经济大萧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一直处在危机动荡之中。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即新型帝国主义已经进入了曲折而又漫长的衰亡进程。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由一国扩展到全球,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全球化。虽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某个时刻,某个国家、地区有所缓和,但总体矛盾是解决不了的,总体矛盾越演越烈。资本主义自我调控矛盾的能力越来越弱化,余地越来越小。

  第八,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决定人类未来命运与前途的斗争,解决谁胜谁负的最后问题,必然通过意识形态斗争反映出来,又往往聚焦在意识形态斗争上,意识形态的较量表现得越发白热化。

  “二战”后,出现一个强大的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运动和反帝反殖民主义的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特别是经过朝鲜和越南两场战争,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们日益认识到单靠军事力量难以彻底打败工人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和一切社会进步力量。为了维持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统治地位,它们发明了一手抓军事围剿,一手抓意识形态斗争,运用所谓的“巧实力”“软实力”,发动“民主人权运动”“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等,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意识形态战争,促使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进入低潮,世界上仅存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运动受到重创。这场暂时的历史性大倒退,使得资本主义政治家们更加相信意识形态的作用,更加巧妙地力图运用意识形态力量,通过“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的途径,搞垮世界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力量。当然在推进“和平演变”战略的同时,它们从来没有放弃经济压制与军事打击。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即新型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和一切民主和平的进步力量正在打一场意识形态战争,大力推行对全世界的“文化侵略”战略,企图通过“和平演变”“颜色革命”,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颜色和颠覆一切不听它们控制的民族国家政权。

  20世纪中叶以来,以美国为首的新型帝国主义国家加紧推行“文化扩张”战略,企图以一种更隐蔽、更欺骗的方式延续帝国主义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全球统治。美国学者赫伯特·席勒在提出文化帝国主义概念时指出,美国作为信息与文化产品流动的控制中心,通过资本的指挥支配着全世界、包括边缘地区的信息渠道,而“信息的自由流动”恰恰作为一种神秘话语掩盖了支配的实质。冷战结束后,“文化帝国主义”一度“话语消逝”,但这并不影响新型帝国主义以新的面貌“复活”“文化侵略”。

  进入21世纪,在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三重效应叠加下,美国新型帝国主义凭借其文化和媒体、互联网和信息资源的垄断,主导国际话语权,通过大众文化的商业化和市场化运作,在全世界大行“文化殖民”“文化霸权”与“文化帝国主义”,加大意识形态的攻击力,迫使社会主义国家和文化弱势国家趋于“美国化”,给世界多样化生态造成极大破坏。这种“新型帝国主义”在文化侵略方面有四个新特征:

  一是通过美元与知识产权垄断,形成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和两极分化的全球经济和财富分配。意大利锡耶纳大学经济学教授乌格·帕咖洛将21世纪资本主义称作“知识垄断资本主义”,其核心特征是在全球或一定区域内通过对知识的垄断,包括专利垄断、著作权垄断、申遗垄断、商业秘密垄断、植物基因开发垄断等,从发展中国家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掠夺社会财富,限制甚至扼杀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创新,最终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和一切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甚至生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的新型帝国主义国家的国际垄断企业控制了全世界80%的专利和技术转让及绝大部分国际知名商标,并因此获得了大量收益。

  二是通过全球信息资源垄断,利用国际信息秩序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构建“媒介帝国主义”和“信息帝国主义”。新传播技术生态中呈现以下四个新问题:发达的网络社交平台加剧文化间的不信任、不理解;“数字资本主义”导致数据伦理及相关社会问题;“数字鸿沟”催生知识的“阶级性”和信息资源的“圈层”特权。这种网络文化霸权是新型帝国主义殖民逻辑的数据化表现,其本质是利用传播技术的“黑箱”,将平台中立性和技术性演绎为一种可以掩盖资本入侵网络民族主权的“神话”。

  三是通过对世界文化产业体系的垄断和文化资本化带来文化上血腥的“剥夺性积累”,推行文化“圈地运动”和“可口可乐殖民主义”。商业化和市场化产品和服务的“自由选择”,带来的是个人“真正自由的遮蔽”;好莱坞电影向世界观众的大脑中植入去历史化的个人英雄主义,满足着人的视觉欲望;商业广告为全世界带来消费主义的狂欢,输出价值观以及商品的同质化需求;西方媒体设置全球新闻的议事日程,播送着所谓的“客观”报道,而非西方的、非资本主义的、来自社会底层的声音被遮蔽。人们在享受不加思考的标准化、同质化的生活中却不得不接受“美式民主文化”。

  四是通过国际话语权垄断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输出,威胁各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和文化主权。西方大国主要是“通过媒介霸权、话语控制、意识形态输出、殖民文化传播等来建立起话语霸权或文化霸权”。西方发达垄断资本主义文化在国际交往中首先通过强大的媒介力量,形成具有绝对优势的话语控制。在当今世界,如果某种话语在文化领域中成为一种主导性的话语,实际上就限制了其他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西方的话语霸权隔断的正是弱势国家的文化传统之根,使得弱势国家的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的所谓现代文化之间存在深度断裂,造就一大批无家可归的“文化难民”和“无根民族”。新型帝国主义引发了多重文化危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各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和文化主权受到威胁,人类精神文明总体发展进程受阻。全世界弱势国家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文化强势的新型帝国主义国家的文化侵略。

  总之,新型帝国主义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的攻击力,大肆传播“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人权”,企图通过“和平演变”“颜色革命”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和一切反对霸权主义的民族国家政权。

  第九,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即新型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普遍规律。

  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是资本积累扩张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不仅没有使这条规律消失,反而使规律加重,社会两极分化急速扩大,经济危机连续爆发、贫困人口增多就是这条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这条规律决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的地位逐渐削弱,最强大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霸主地位日益下降,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在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中,其地位和作用逐步上升。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通过对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是不平衡的,今天这个结论仍然是正确的,新型帝国主义各国的经济政治发展依然是不平衡的。帝国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是由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的,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内,市场经济的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国与国、地方与地方、企业与企业之间呈现经济发展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有大有小,这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追逐超额利润的结果,这就造成了国家、地区、企业的跳跃式的、不平衡的发展,国际金融垄断更加剧了这种不平衡。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平衡,决定了军事、文化、政治实力的不平衡。“一战”前的英国独霸、冷战时的美苏争霸、现在的美国独霸,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对霸权的争夺,都说明了不平衡规律的确定性。不平衡规律的结果就是战争,靠战争解决问题。不平衡规律使得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薄弱环节突破,十月革命如此,中国革命如此,一系列东方革命也是如此。“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呈多样性,有先发国家,也有后发国家;有中心国家,也有外围国家;有穷国,也有富国;有霸主国家,也有非霸主国家,造成今天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之争的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能够一呼百应,组织起庞大的联合国军。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发动海湾战争、南斯拉夫战争、利比亚战争动员力已经下降,但尚能够动员西方资本主义强国,拼凑起来联军。但到了叙利亚战争、与伊朗对抗时,已很难纠集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联合军事行动了。美国新型帝国主义的霸主地位在下降,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必然受到不平衡规律的惩罚。

  对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即新型帝国主义,我们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它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特征。一方面,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创造了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先进、更强大的劳动率和生产力,推动了高新科技新一轮的革命和信息智能变革,掀起了新浪潮,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发展,极大地增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为新的社会形态的成长成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列宁说:“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都不会忘记,资本主义比封建主义进步,而帝国主义又比垄断前的资本主义进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都要进步,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我们还应看到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局部改良的能力,还有一定的空间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和生存的时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曲折、复杂、反复、长期的历史进程。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以及建立在经济实力基础上的控制世界的实力仍是强大的,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和一切被剥削民族的压榨和统治手段更严厉、形式更多样、剥夺更残酷、压榨更巧妙,两面性更突出。新型帝国主义本性没有改变,它的侵略性、寄生性、腐朽性、垂死性只是得到一步强化,而并没衰减乃至消失。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