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人民健康 > 中医

《中医现代化探索》连载·为什么中医学中未形成“经筋学说”

2021-05-08 17:29:25  来源: 人民健康论坛   作者:吕嘉戈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第五章经筋学说与中医现代化

  五、《气功医学之经筋学说》节录第10~32页

  第一章“经筋学说”总论

  第七节“经筋学说”的形成及临床意义

  “经筋学说”是医家气功医师们的长期临床经验及根据中医理论的总结。它是基于中医学中有关经筋的论述及其病侯结合自身的认识而形成的。中医学的经筋系统是古代医家对人体功能、生理、病理以及在适用针灸、按摩治疗的过程中,依据中医学整体观总结出来的,是一非常宝贵的医学遗产。从经筋循行路线看,它不同于现代解剖学的相应部分的论述(解剖学中的韧带、筋膜、肌腱等均属经筋系统),因为解剖学把它们相互割裂开来。

  中医学运用整体观作指导,完全是从人体的功能来看待经筋,因而也从整体上认识了经筋的真正功能,即经筋是维系骨节、连络四肢百骸的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从每条经筋看,也同样具备这个整体性因素。所以,经筋的循行路线是以人体功能为依据而发现的。每条经筋均有其负责维系、连络骨节的范围区域,因而与人体的高度,四肢的长度有关,而且是连续的,不间断的。

  中医学有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象学说、营卫学说、气血学说、气化学说等等,但经筋未成为其中一个学说,只是附属在经络学说之中,这是不符合经筋本身意义的。说明,经筋系统一直未被中医学重视。下面,就“经筋学说”的形成做一详尽分析。

  一、“经筋学说”的形成

  1.经筋的概念

  筋及经筋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医著作中,马王堆医帛首先提到“筋”的概念,到了《黄帝内经》,对“筋”的认识已经相当具体与详尽了。虽在书中还有其他名词出现,如“宗筋”“筋膜”等,但对“筋”的认识已具独立性,总称为“经筋”,在《灵枢经》“经筋”一节,已对十二经筋的循行路线、病侯及治疗等全部做了详细的论述。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医学对经筋的认识一直停留在《黄帝内经》的认识水平上,并未更深入地去了解它的病理病机,使之成为一个更完整的、系统的独立学说,反而仍然把它附属在与它不同功能的经络学说之中,形成了误区。

  “经筋”之所以未形成像中医学其他系统一样都有自己的学说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中医学未对经筋病变后的全部变化过程及原因论述清楚或不认识。某些著作虽涉及“经筋”系统,但均未给人们以十分信服的论据。如《中国骨科技术史》论及“经筋”时说:“在两部《灸经》【7】中论述的‘筋’,与经、经脉都不同,是有组织形成的实物。至于是指什么组织,则不可断言。”…“《灵枢》对十二经筋的描述,虽然是受了经络学说的影响,我们暂不所言其是纯粹机械推理的产物,但从现代医学的组织形态上来看,则难以理解了,且留待今后研究罢了”【8】这说明,中医学对“经筋”的论述,还带给今人许多疑问。

  2.为什么中医学中未形成“经筋学说”

  中医学对“经筋”在人体功能上的认识是十分准确完美的。它提出十二经筋,并各自有独立的循行路线,以及各自所经路线上的关节部位。如它认为“膝为筋之府”,可以引申为“关节是筋之府”,因为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的关节,筋一般均在关节部位聚集,故称之为府。实际也是如此,人体每一关节,其内外均被筋连络和包裹着,人体各个关节如足、踝、膝、股、髀、手、腕、肘、肩、颈、脊柱等全是依赖筋而相互连系在一起的,并受到筋的保护,这是中医学对筋的完美的认识,即“联缀百骸,维络周身”的作用。

  中医学对经筋病的病因主要归纳为受风寒湿热邪气侵凌、肾虚、肝虚、劳伤、跌打损伤等诸因素。《灵枢经》为中医学对“经筋”论述最为详细完整的著作。它在两千余字的论述中,对如何治疗经筋病仅用一句话统而概之,即:“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提到的只是针灸疗法,并未提及其他疗法,而实际上,经筋病用针灸方法是无法治愈的,只能起到缓解作用。可以说,这对临床上彻底治愈经筋病指导意义不大。可以认为,这也是中医学未形成“经筋学说”的原因之一。

  在对经筋病的治疗上,中医主要运用内治的方法(即服药)。因为肝肾与筋的关系缘故,均着重祛邪与补肝肾二脏并用。中医按摩对经筋病有较好的疗效,但自宋代起,中医逐步只崇尚内治而摈弃外治(按摩等),从而对经筋病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在临床上没有取得对经筋病治愈的经验,就无法总结上升为理论来指导临床。也由于中医学将“经筋”归属于与它不同的经络学说之中,这也是中医学中未形成“经筋学说”的因素。

  除了上述原因外,更主要的还是中医学未认识到经筋病主要的特殊的病因。对一种疾病无法认识它的病因和解除它的症状,在临床上也就无法彻底治愈它。故中医学以针灸、服药及按摩等手段去治疗经筋病只能缓解病痛。由于中医学未认识经筋病的主要病因,也就无法形成“经筋学说”,可以认为,中医学提出了“经筋学说”中的主要部分,但关键部分未能认识到。

  “经筋学说”的完善并形成由医家气功完成,主要原因是在大量临床以及自古的传承中,医家气功已经认识到经筋病的主要病因,并以此指导着临床,在基于中医学有关经筋论述的前提下,使之脱离经络系统,成为一门独立学说。

  3.“经筋学说”的形成

  医家气功传人基于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灵枢经》对十二经筋的论述是符合人体实际功能的。由于《灵枢经》只是提出了十二经筋的概念与其循行路线,但对经筋病变的原因未能给予很明确的论述,因此,现今中医对经筋所属各病的治疗在手段、治愈率方面均不尽人意,这说明,我们对经筋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灵枢经》的认识上了,需要更进一步研究,以解决这个人类最常见最多发的疑难病。

  医家气功的“经筋学说”,一直指导着其临床实践,治愈率也较高。医家气功的“经筋学说”主要内容是认识了经筋病的发生,形成发展,并提出了具体的预防、保养和治疗方法,从而把中医学中的“经筋”上升为一门完整的学说。

  “经筋学说”的诞生,既深化了人们对“经筋”的认识,也证明了中国的整体观方法论在认识人体疾病及功能上的积极意义。“经筋学说”首次提出人体生命自我保护伤痛的本能是在经筋损伤后使其发展成为慢性病的关键原因,这个认识是在治愈了大量经筋病患者的基础上而总结出来的,经筋学说的诞生,既深化了人们对“经筋”的认识,也证明了中国的整体观方法论在认识人体疾病及功能上的积极意义。“经筋学说”的“本能说”,是理解与掌握经筋学说的核心,也是治疗经筋病的出发点。

  通常人们从一般意义上理解“经筋",以为是韧带。然而,医家气功认为韧带只是经筋系统中的一部分。在长度上及整体生理功能上,经筋含义更广。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