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唱读讲传 > 唱红歌

“山河改貌歌千曲”——讲述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词作者罗银青的传奇故事

2022-10-26 16:41:03  来源: 中红网   作者:熊国清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召开后,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词作者罗银青的出生地安徽省金寨县斑竹园镇沙堰村大西冲,重走先生的革命路,抚摸先生亲手所植的桂花树,探访先生的出生地瓦屋湾遗址,凭吊先生墓,重唱先生所写的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再读先生所写的“山河改貌歌千曲”等豪迈诗篇,告慰先生国泰民安的盛世今天。讲一讲罗银青先生那些传奇故事,对我们今天认真开展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活动很有裨益。

  人物简介:公开资料显示:罗银青(1894年-1952年),安徽省金寨县(原属河南省商城县南部)斑竹园镇沙堰村大西冲人,是《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词作者。

  我们从罗银青的第五世孙、斑竹园镇长岭关村福和希望小学校长罗先堂处查阅到1998年10月修订的《罗氏族谱》卷二下第三分卷里是这样记载的:“师浑三子,学钜,原名学鼎,册名银青,字任世。据《金寨县志》注:《八月桂花遍地开》的作者,早期共产党员,一九三零年曾任鄂豫皖边区文联主席。清光绪二十年甲午十一月十五日辰时生,公元一九五二年癸巳正月初九戌时殁,葬大地榜,子午兼癸丁向。娶白沙河周子仪次女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七月十九日卯时生,公元一九七三年癸丑九月初八日酉时殁,葬大地榜子午兼癸丁向。子一宗惇,女二,长适王家山熊远广之子存法,次适王家山熊存富。谱中还有其胞侄孙罗延烈、房侄孙罗延楼所敬录的《碑文摘抄》、罗银青所写的《八月桂花遍地开》歌词及罗银青的部分诗文。

  出生地—瓦屋湾寻根:

  从安徽省金寨县的斑竹园镇沙堰村民委员会往西走,就是当地有名的大西冲。历史上,大西冲是连接原沙堰乡与沙河乡的一条重要交通命脉。大西冲,有太多的故事在当地诉说着。这里有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作者罗银青的出生地——瓦屋湾。汽车沿着沙堰村去大西冲的盘山水泥路蜿蜒而行,驱车大约十多分钟,就到了瓦屋湾门口。瓦屋湾,湾子不大,一个小池塘里面住着两户人家,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办法看见“瓦屋”,都是崭新的楼房。罗银青原来居住的老屋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屋子后面不远处的那棵罗银青亲手栽植的桂花树却格外显眼。这棵桂花树,树干有水桶粗细,高两丈有余,枝繁叶茂,昂然挺立,树皮黝黑,纹理纵横,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的守候在那里,向人们讲述着许许多多它身边所发生的故事。

  据《罗氏家谱》记载:罗银青的先祖迁移到瓦屋湾定居已经有好几百年了。早先这里的房子都是草房,不叫瓦屋湾。大约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经过罗家一代又一代人的勤俭持家,用心经营,生活越来越殷实,罗家便把草房建成了瓦屋。可想而知,在那个家家户户几乎都是茅草房的年代,罗家却住上了瓦屋,那是何等的荣耀。十里八乡的人们,出于好奇心,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瓦屋湾”便声名鹊起,名扬四方。

  到罗银青的祖父和父亲时候,罗家仍然是当地的富裕人家。罗银青兄弟三人,老大罗选青(燕京大学教授,后来看破红尘,去武汉龟山寺出家),老二罗寿青 ,银青是老三。由于家庭比较富裕,罗家又一直秉持着“耕读传家”的祖训,罗银青兄弟三人从小在私塾读四书五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接受了儒家思想的熏陶。

  “商南才子”的红色蝶变:

  罗银青从小就与众不同,他能借景生情,指物作诗。他胸襟远大,才思敏捷,十多岁时他上私塾学堂便写了一篇《问天赋》,文中充满着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文辞华丽,慷慨激昂,充满斗志。自此,他崭露头角,人们称他“商南才子”的美誉不胫而走。

  可想而知,私塾教育是满足不了这位“才子”的求知欲望的。1926年春,罗银青辗转来到武汉,在同乡青年李梯云(时在中华大学读书,共产党员)的帮助下,遂在汉口扎下了根,为此后投身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武汉生活期间,罗银青经常深入到英资泰安纱厂,鼓动工人罢工反帝,在斗争的实践中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增长了革命斗争经验,逐步成长为一位笃信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战士。

  1927年春,罗银青考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年3月由广州迁到武昌),当面接受了毛泽东、肖楚女、澎湃等领导同志的教育,革命意志更加坚定。同年罗银青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以后,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罗银青受党组织派遣,从武汉回到大别山的家乡,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发展地下党,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建立革命武装。

  1928年秋,党组织派他到斑竹园的王氏祠办学。他在王氏祠学校内外秘密发展了15名共产党员,成立了地下党组织。这些共产党人以后都成为1929年立夏节起义的革命骨干,开国将军徐立清、林彬、王远芬、漆远渥等都是他的学生。

  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诞生历程:1929年,党组织又派他到果子园佛堂坳办平民模范学校,秘密从事革命活动。据他当年的学生、开国将领方子翼将军后来回忆,《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曲就是在此期间创作完成的。

  为了隆重庆祝一区(大致包括斑竹园、吴家店、果子园地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党组织交给罗银青一个写一首歌来歌唱苏维埃政府成立的革命任务,罗银青接受任务以后,精心构思,当时正值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他触景生情,写下了《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词,并且以当地民歌《八段锦》的曲子为曲调谱曲。经过上级党组织领导人的审阅定稿以后,罗银青在学校组织学生以打花棍的表演形式进行编舞歌唱。

  1929年,商南一区苏维埃成立大会在斑竹园桥口河东长岭岗隆重举行。在庆祝大会上,佛堂坳平民模范小学的师生16人表演了《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舞,当年有方子翼将军、陈觉民(王明的妹妹)参加。他们每人持一根系有红绸的花棍,花棍上扎有铜钱,舞起来哗哗作响,歌舞大获成功,表演受到了热烈欢迎。

  中共商城县委书记李梯云当场嘉奖了佛堂坳平民模范小学,并把教唱这首歌作为大会重要内容。这首革命歌曲后来在大别山根据地传唱开来,之后又传唱到全国各个革命根据地,从此这首红色经典歌曲与后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一样成为家喻户晓、经久传唱的影响中国革命历程的红色经典歌曲。此外,罗银青同志还先后创作了《兵变歌》、《穷人调》、《小放牛》、《妇女歌》等数十支歌词。

  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

  1931年,罗银青担任赤南县苏维埃主办的《红日》报主任编辑,他发表了大量革命诗文,宣传革命真理。被人们称为“红旗歌手”。

  1932年,罗银青被捕。在狱中受到了敌人的严刑逼供和折磨,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敢死文》。经过多方营救,罗银青方得出狱,虽幸免一死,但是身体受到严重摧残,已经行动不便。这时的他只好回到家乡继续教书度日。

  1933年,红军主力撤离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以后,金寨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革命暂时转入低潮。罗银青的学校也解散了,他又回到了瓦屋湾,以农耕为生,暂时潜伏下来,静观其变,等待时机。

  从此,在瓦屋湾有一个“农夫”,腰系草绳,脚拖破鞋,在田间地头来回转悠。此时的罗银青,在周围乡邻人的眼里,只是一个“落魄”的教书先生。也有人说,这期间他在瓦屋湾附近的洪觉庵大庙断断续续地教过几年书。

  关于罗银青回到瓦屋湾以后的革命活动,没有多少人知道,文字上也少有记述。但是,当地人却都知道他“舍生取义”的故事。

  有一年,国民政府听说罗银青很有才干,要他担任伪商城县县长,他坚决请辞,拒不赴任。国民政府派人来找他去商城县询问根由,途中,他一脚跳进一个池塘里,想以死抗拒,幸亏被人救起,可是眼睛却被池塘里的竹签戳瞎了一只,其宁死不屈的义举惨烈悲壮,当地人人皆知。 孟子说:“舍生而取义”,孔子曰:“杀身以成仁”,既受到儒家思想熏陶,又受到共产主义思想洗礼的罗银青,那种做人的节义和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不得不让人由衷的敬佩。

  失去了一只眼睛的罗银青,从此在瓦屋湾过着清贫的晚年生活。1952年,昔日的“商南才子”、“红旗歌手”、“落魄”的教书先生罗银青先生病逝,被安葬在瓦屋湾前面不远处一个向阳的山坡上。2008年,金寨县人民政府拨款为罗银青修建了坟墓,并立了墓碑以记之。

  留下的不朽诗篇:

  大家都知道罗银青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词写得好,但是他的诗也写的非同寻常。他的诗富有哲理、豪迈、浪漫以及充满了对革命理想的必胜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著有《青云诗集》,现在读来还会对我们今天的党性锻炼、人生追求注入红色力量。这里,我们选择一些他的有代表性的诗供大家学习和感悟。

  1914年,时年20岁的罗银青忧心国事,他常常当众感慨:“不排外患,国无宁日;不解内忧,民无生计”。家中挂着一幅对联:

  “投枪杀敌英雄志,挥笔诛奸士子心”。

  1927年夏,罗银青同志从武汉回到家乡,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同年秋,罗银青同志在沙堰洪觉庵大庙(现为金寨县斑竹园镇境内)办起了改良私塾,许多学生慕名而来。罗银青同志曾以“菩萨”为题,为学生写示范诗一首:

  满腹无非草与泥,假装体面把人欺;

  空因尸位夸尊贵,贯向乡民作福威。

  1931年2月,罗银青同志被调到汤家汇与何复舟共办赤南县《红日》报社和红日印刷厂。罗银青先后任报社编辑主任和印刷厂的撰写主任等职。1932年9月,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转移,罗银青同志身受重伤,后虽经群众相助得以治疗,终因敌人严重摧残,未能跟上革命征程,但他的革命理想始终坚定、革命意志始终坚强。此后,罗银青同志以笔为武器,继续坚持战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罗银青同志写了许多歌颂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诗篇。

  1940年,罗银青同志在《愤世谈》一文中写道:“烈日施威,蒸出万民血汗;南风解温,怎除百姓烦恼。乡长保长,五殿阎王;豪门显贵,一路凶神。征粮逼租,谁敢短缺一升半合;催伕要款,说半夜不能到五更。乡民父老,披星戴月,昼夜辛勤,到头来室如悬罄;百长流痞,敲骨吸髓,贯行讹诈,全都是巨富名门。这个世道,颠颠倒倒!哪一年月,清清正正!真是要人死命!”

  罗银青同志在七律《自感》(收集在罗银青同志的《青云诗集》)中写道:

  莫把英雄泪汪潸,丈夫安肯受轻怜;

  权威对我难加辱,贫贱骄人自泰然。

  蒲柳经秋常萎悴,竹梅卸雪耐清寒;

  时人莫道由天命,宁看扬眉大有年。

  罗银青同志还在七律《飞鹰抓油》(收集在罗银青同志的《青云诗集》)中写道:

  贫叟携油倚杖行,凶鹰抓夺速如神;

  翮坚喙锐持强悍,眼忽心疏遇祸因。

  鲜油狡恶充肠肚,苦涩庸感自咽吞;

  难怪居民惊破胆,时间禽兽尽欺人。

  解放后,罗银青同志病情加重,但收到许多当年他教过的学生(许多成为了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如方子翼、漆远渥等)给他写的信时,他心里特别高兴。1952年,罗银青身患重病,时任华北空军政治委员的漆远渥(开国少将)自北京回故乡斑竹园探亲,得知老师罗银青病重,想去看望,可是假期只剩一天,路程遥远,交通不便,将军只好写信给恩师慰问:"银青先生:先生该健康,家中人均致意!我近来自北京回故乡省亲,因为时间很短,不能亲来拜望先生,深感抱歉,特来函问好……"信写好后,漆远渥将军特请家人步行送到罗银青家中,并随信带去30元钱。罗银青看到过去的学生,现在已经成长为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的漆远渥写给自己的信,心中感慨万千,即兴在病榻上赋诗一首:

  老迈徒悲志力衰,频年愤愤总徘徊,

  身处污泥防自染,腹藏攸思盼云开。

  山河改貌歌千曲,书信传来笑满腮,

  英才济济党陶铸,桃李春风亦快哉。

  青山有幸埋忠骨,红土无悔伴忠魂。

  今天,当我们站在先生的墓前,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墓地显得肃然幽静。眺望着英雄的大别山,追寻着先生的革命足迹,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安葬在大西冲的罗银青先生之墓

  先生虽未能看到今天“山河改貌歌千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欣欣向荣的光辉景象,但先生对党的赤胆忠心、对革命事业的斗志不渝的革命遗风,不就是我们正在努力实践的大别山精神的根与脉吗!连同他的传世经典红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来人跟着共产党打出新世界,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着。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