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读书

《谈艺录·序》赏析(三篇)

2022-07-29 09:46:26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颂明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钱钟书先生《谈艺录·序》赏析一

  颂明

  遵网友嘱赏析《谈艺录·序》。——题记

  《谈艺录·序》不长,正文只有628字。索性把原文打出来,作为附录,供参阅。原文为繁体文言文,且未分段。本人不揣浅陋,先将其翻译成简体字白话文。这样即便不加赏析,读后也能领会其要旨了。

  简体白话文试译:

  《谈艺录》一卷,虽然只是赏析之作,其实是忧患之书啊。开始是在湘西动笔写的,刚刚写了一半,便养病返回上海。书稿也随着行李箱一起到了上海。由于人事纷繁,没能再增续。接着便是百姓流离,国家动乱。我带着亲眷在兵乱之中偷生。好比燕窝筑在高高的幕布之上,蚂蚁聚在枯槐之中,惶惶不可终日,时刻都在担心天塌地陷而无躲避之处。连幻想着苟且偷乐都不敢。心中有解不开的郁闷。不能实现理想,只好靠追述往事来打发时光。像匡鼎那样以讲诗解词而取乐,像趙岐那样用著书明道来作为志趣。研究典籍,勘察利弊,逐渐积累,终于完成了书稿,放很久了,也没准备出版发行。

  如果我的书稿还是有些价值的话,那就一定要好好保藏起来,以便在海清河晏的时候再出版发行。我在等待这个时刻的到来,我相信这个时刻一定会到来的。古人确实有心把自己的书稿传播下去,我这个老头子当然也早有这个意思。我想学古人,于是我就著书立说。我在撰写此书时所进行的考察评论,很多是采用“西方要纪”和“二西诗”这两本书中的资料,以帮助我得到启发。

  我认为,借鉴外国,不限于艺术,科学之类;外国的书籍等,在我国传播,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因此,这世上也就会出现李斯给秦始皇提建议,郑康成写“诗谱序”之类的事情;李斯写了“谏逐客书”,主张实行改革开放;郑康成的意思是说不该坐井观天。我国人与外国人,心是相通的,想法理论也是相通;我国的学说与外国的学说,所宣扬的大道理是一致的。即便是孔丘的书籍也没有传播到外国去,于是,我常常发出郑樵在“通志 七音序”中那样的惋叹。外国人把从我国学到的东西叫“东土法”,这与“借根方说”( 指数学中的平方开方等知识传入中国,被收入《数理精蕴》而广为传播,.)中的说法近似。我不是传播道术之人,只稍微懂得一点传播知识而已。

  我在书稿的后边附写了许多注释。,“史通·补注”里也是这么做的;“史通·补注”里说:大量删节,会舍不得;事无巨细,什么都写,又不允许;于是,决定去留,在书稿的后边附写了注释。一个姓萧的,写了一本书,叫“淮海乱离志”,是写离乱之情的;一个姓羊的,写了一本书,叫“洛阳伽蓝记”,是写寺庙方面东西的。这两个前人的志趣足可效法,我写的“谈艺录”一书是有所依据的;我依据这两本书的志趣,写了“谈艺录”。我已经在哀叹自己的智商了,数学不及格,很惭愧,赶不上我的先辈们的学问;又赶上生逢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家里的藏书都荡然无存了。于是,我还没爬不动,走不动,就丢三落四,记性不好了;没喝酒,脑袋也不清醒,经常犯错误;许多需要想通的问题想不通,想查找资料,研究问题,也没处查。在此期间,我就受到李拔可前辈,徐森玉前辈,李玄伯先生,徐调孚先生,陈麟瑞先生,李健吾先生,徐承谟先生,顾起潜先生,郑朝宗先生,周节之先生等人的帮助。他们或把资料抄写下来寄给我,或把书从书箱子里翻出拿给我。他们都同情我生活不富裕,不向我索要谢酬。我把这些事情一并记在这里,以不忘曾经帮助过我的好心人。壬午年,中元之日,钱钟书亲笔。

  【附录】原文:《談藝錄》一卷,雖賞析之作,而實憂患之書也。始屬稿湘西,甫就其半。養疴返滬,行篋以隨。人事叢脞,未遑附益。既而海水羣飛,淞濱魚爛。予侍親率眷,兵罅偸生。如危幕之燕巢,同枯槐之蟻聚。憂天將壓,避地無之,雖欲出門西向笑而不敢也。銷愁舒憤,述往思來。託無能之詞,遣有涯之日。以匡鼎之説詩解頤,為趙岐之亂思係志。掎摭利病,積累遂多。濡墨已乾,殺青尟計。苟六義之未亡,或六丁所勿取;麓藏閣置,以待貞元。時日曷喪,清河可俟。古人固傳心不死,老我而捫舌猶存。方將繼是,復有談焉。凡所考論,頗采“二西”之書,(“ 二西”名本《昭代叢書》甲集《西方要紀·小引》、《鮚埼亭詩集》卷八《二西詩》。) 以供三隅之反。蓋取資異國,豈徒色樂器用 ;流布四方,可徵氣澤芳臭。故李斯上書,有逐客之諫;鄭君序譜,曰“旁行以觀”。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雖宣尼書不過拔提河,每同《七音略序》所慨;而西來意即名“東土法”,堪譬《借根方説》之言。非作調人,稍通騎驛。附説若干事,則《史通·補註》篇固云:“除煩則意有所恡,畢載則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楛,列為子註。”蕭志離亂,羊記伽籃,遺意足師,祖構有據。余既自嘆顓愚,深慚家學,重之喪亂,圖籍無存。未耄善忘,不醉多謬;蓄疑莫解,考異罕由。乃得李丈拔可、徐丈森玉、李先生玄伯、徐君調孚、陳君麟瑞、李君健吾、徐君承謨、顧君起潛、鄭君朝宗、周君節之,或錄文相郵,或發篋而授。皆指饋貧之囷,不索借書之瓻。并書以志仁人嘉惠云爾。壬午中元日鍾書自記。

  (赏析容择日再作。)

  2022年7月27日星期三

  钱钟书先生《谈艺录·序》赏析之二 典故掇菁

  《谈艺录·序》短短628字却设计历史典故37处之多。现逐一加以解释。以利于网友通读全文。

  1、【瞥观疏记,识小积多。学焉未能,老之已至!】意思是:边看书,边做笔记,积少成多。我还没能够努力学习,就已经老了。

  2、【人事丛脞】脞cuǒ,细小而繁多;琐细。《书·益稷》:“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孔传:“叢脞,細碎無大略。”

  3、【海水群飞】海水,喻万民。群飞,言乱。比喻国家不安宁。《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神歇靈繹,海水羣飛。”李善注:“海水,喻萬民;羣飛,言亂。”)

  4、【淞滨鱼烂】鱼烂而亡也。指国家腐败。《公羊传·僖公十九年》:“梁亡。此未有伐者。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

  5、【危幕之燕巢】建在帷幕之上的燕巢。《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随时有倾覆的危险。

  6、【枯槐之蚁聚】《南柯梦》记有槐安国蚁民,喻国弱民微。元好问《眼中》诗:“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

  7、【忧天将压】《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8、【避地无之】逃难之地。《汉书·叙传上》:“ 始皇之末,班壹避墬於楼烦,致马牛羊数千羣。”, 颜师古 注:“墬,古地字。”

  9、【出门西向笑而不敢也】幻想中的安乐也不敢。想都不敢想的意思。桓谭《新论-祛蔽》引谚语:“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西向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

  10、【述往思來】追述过去,想象未来。《太史公自序》:“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11、【遣有涯之日】打发有生之年。《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2、【以匡鼎之说诗解颐】有成语“匡鼎解颐”kuāng dǐng jiě yí。《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后以“匡鼎解颐”谓讲诗清楚明白,非常动听。

  13、【为赵岐之乱思系志】趙歧《孟子題辭》:“聊欲系志於翰墨,得以亂思遺老也”,焦氏《正義》:“音義云:張云:亂,治也,思,去聲,按思謂憂思也,著書明道,則可治其憂思”。 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人,少明经,有才艺,作《孟子章句》等。

  14、【掎摭利病】jǐ zhí lì bìng 掎摭:指摘;利病:好坏。出处: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呵文章,掎摭利病。”

  15、【苟六义之未亡】《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诗之六义,用以风劝教化。

  16、【或六丁所勿取】此与上句均指“价值或意义”。《后汉书·梁节王畅传》:“从官卞忌自言能使六丁。” 李贤注:“六丁,谓六甲中丁神也。若甲子旬中,则丁卯为神,甲寅旬中,则丁巳为神之类也。役使之法,先斋戒,然后其神至,可使致远方物及知吉凶也。”《庾开府集笺注》云:陶弘景作书泄露天机,上帝命六丁摄取,封藏天上。韩愈《调张籍》诗云:“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17、【麓藏阁置】——珍藏放置。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18、【以待贞元】意指形势好转。《文公易说》卷七:“先生(按指朱熹)曰:‘……元亨利贞:元是萌芽初时,亨是长枝叶的,利是成遂时,贞是结实归宿处。下梢若无这归宿处,便也无这元了。惟有这归宿处,元又从此起。元了又贞,贞了又元,万古只如此循环无穷……’”贞元即贞下起元。《易·乾》:‘元、亨、利、贞。’朱熹比作春、夏、秋、冬。贞下起元,好比冬尽春回,喻好转。

  19、【时日曷丧】意思是表示誓不与其共存,形容痛恨到极点。出自《书·汤誓》“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孔传:“众下相率为怠情,不与上和合,比桀于日,曰:‘是日何时丧,我与汝俱亡!’欲杀身以丧桀。”

  20、【清河可俟】有成语河清难俟shí rì hé sàng。很难等到黄河水清;比喻时间太长,难以等待。这里反其意而用之。

  21、【古人固传心不死】流传不止,文化传播之心不死。宋诗人陆游的《简章德茂》“殊方邂逅岂无缘,世事多乖复怅然。造物无情吾辈老,古人不死此心传。冷云黯黯朝横栈,红叶萧萧夜满船。个里约君同著句,不应输与灞桥边。”

  22、【老我而扪舌犹存】人老了,但舌头还灵活呢。《诗·大雅·抑》:“莫捫朕舌。” 刘向《说苑-敬慎》载:“韩平子问于叔向曰:“刚与柔孰坚?”对曰:“臣年八十矣,齿再堕而舌尚存,老聃有言曰:‘天下之至柔,驰骋乎天下之至坚。’又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因此观之,柔弱者生之徒也,刚强者死之徒也。’”《刘西陂集》有诗《暮春遣小价还家二首》云:”休言身易老,但指舌犹存。”

  23、【颇采“二西”之书】引用、参考了“二西”之书。作者自注:“二西”名本《昭代叢書》甲集《西方要紀·小引》、《鮚埼亭詩集》卷八《二西詩》。

  24、【以供三隅之反】以供举一反三。《论语》:“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5、【取資異國,豈徒色樂器用】取之于外国的,不单单是美女、玩器等“色乐器用。”李斯《谏逐客书》:“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26、【流布四方,可徵氣澤芳臭】流传四方,可以区别清浊香臭而加以取舍。郑康成《诗谱序》云:“欲知源流清浊之所处,则循其上下而省之;欲知风化芳臭气泽之所及,则旁行以观之。”

  27、【東海西海,心理攸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意。《陆象山集》曰:“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28、【南學北學,道術未裂】无论南学北学,其精神是相通的。《北史·儒林传》曰:“大抵南北所为章句,好尚互有不同。江左,《周易》则王辅嗣,《尚书》则孔安国,《左传》则杜元凯。河洛,《左传》则服子慎,《尚书》、《周易》则郑康成。《诗》则并主于毛公,《礼》则同遵于郑氏。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考其终始,要其会归,其立身成名,殊方同致矣。” 道術未裂,反用《庄子·天下》“道术将为天下裂”。

  29、【雖宣尼書不過拔提河,每同《七音略序》所慨】指孔子的书(学说)止于拔提河而传播不出去。而西域的七音之韵则流入华夏。此语意指文化应当交流融合而不要割裂阻断。宣尼,汉平帝元始元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后因称孔子为宣尼。拔提河,金沙池也。《文选-头陀寺碑文》云“然後拂衣雙樹,脫屣金沙”,金沙即拔提河也,《涅磐经》亦有记。宋圜悟克勤《碧岩录》第九十二则云:“世尊未拈花已前,早有这个消息,始从鹿野苑,终至拔提河,几曾用著金刚王宝剑。”郑樵《通志·七音序》云: “今宣尼之书自中国而东则朝鲜,西则凉夏,南则交阯,北则朔易,皆吾故封也。故封之外,其书不通,何瞿昙之书能入诸夏,而宣尼之书不能至跋提河,声音之道有障阂耳,此后学之罪也。”又曰:“臣初得《七音韵鉴》,一唱而三叹!胡僧有此妙义,而儒者未之闻。……七音之韵起自西域,流入中夏。”

  30、【而西來意即名“東土法”,堪譬《借根方説》之言】这一句也是讲东西文化交流的意义。《景德传灯录》云:“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曰:东土不曾逢。”又“问,如何是和尚西来意?师曰我不曾到西天。曰,如何是学人西来意,师曰汝在东土多少时。”《元曲选》有云:“身虽在东土,居心自解西来意。”《杂剧三集》云:“参透了声音妙理,打和就禅家密谛,须知道东土书早就是了西来意。”明顾起纶《国雅品·士品一》:“(张司丞来仪﹞《送僧还日本》云:‘杖锡去随缘,乡山在日边。遍参东土法,顿悟上乘禪。’”“借根方说”出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三》畴人一:“明代算家,不解立天元术,瑴成谓立天元一即西法之借根方,其说曰;“尝读授时历草求弦矢之法,先立天元一为矢,而元学士李冶所著测圜海镜,亦用天元一立算。传写鲁鱼,算式讹舛,殊不易读。明唐荆川、顾箬溪两公互相推重,自谓得此中三昧。荆川之说曰:‘艺士著书,往往以秘其机为奇,所谓天元一云尔,如积求之云尔,漫不省其为何语。’而箬溪则言:‘细考测圜海镜,如求城径,即以二百四十为天元,半径即以一百二十为天元,即知其数,何用算为?似不必立可也。’二公之言如此,余于顾说颇不谓然,而无以解也。后供奉内廷,蒙圣祖仁皇帝授以借根之法,且谕曰:‘西人名此书为阿尔热八达,译言东来法也。’敬受而读之,其法神妙,诚算法之指南,而窃疑天元一之术颇与相似。复取授时历草观之,乃焕然冰释,殆名异而实同,非徒似之而已。”

  31、【遂乃定彼榛楛】比喻平庸。《文选·陆机<文赋>》:“彼榛楛之勿翦,亦蒙榮於集翠。”李善注:“榛楛,喻庸音也。以珠玉之句既存,故榛楛之辭亦美。”此喻平庸之物。

  32、【萧志离乱】指萧世怡撰写《淮海乱离志》四卷,叙梁末侯景之乱。萧世怡(?—568年),梁武帝弟鄱阳王恢之子也。以名犯太祖讳,故称字焉。幼而聪慧,颇涉经史。梁大同元年,封丰城县侯,邑五百户。除给事中,转太子洗马。寻入直殿省,转太子中舍人。出为持节、仁威将军、谯州刺史。及侯景为乱,路由城下,袭而陷之,世怡遂被执。寻遁逃得免,至于江陵。撰《淮海乱离志》四卷

  33、【羊记伽蓝】——杨炫之撰《洛阳伽蓝记》。杨炫之,北魏散文家。杨或作阳,又误作羊,元魏北平(河北满城)人。史通及晁公武之读书志中误作羊炫之。

  34、【未耄善忘】还没到七老八十就健忘。《礼记 · 曲礼》曰:“八十九十曰耄”。《礼记正义》註:耄,惛忘也。。《春秋传》曰:“谓老将知,耄又及之。”

  35、【不醉多谬】没醉就糊涂了。陶渊明《饮酒》第二十首:“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36、【皆指馈贫之囷】资助贫困者粮食。喻慷慨资助。《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周瑜爲居巢長,將數百人故過候肅,并求资糧。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

  37、【不索借书之瓻】不要借书的谢酬。《集韵》“瓻”字注云:“古以借书,借书馈酒一瓻,还书亦馈酒一瓻”。瓻,盛酒四升,酒器也。是以瓻盛酒送藏书家,冀其乐于借也。

  (赏析待续)

  2022年7月28日星期四

  学者楷模,青年榜样

  ——钱钟书先生《谈艺录·序》赏析三

  颂明

  这个系列是应网友“昨夜微霜初渡河1”之嘱而作的:

  “你能把《谈艺录》的序言串解一下就行,正文不说.”

  我一般是不作命题作文的,我正想写一篇关于钱钟书先生文章却不知从何破题,恰好这位网友给我出了题目,一拍即合。

  在学者之中,钱钟书是我最崇敬的。我崇敬他并不仅仅因为他学贯中西,渊博如海,更是因为他纯粹的学术精神。愚以为钱老的这种纯粹的学术精神是学者之楷模,青年之榜样。

  钱老的纯粹的学术精神是怎样一种精神呢?

  杨绛先生在该书的代序中作了朴素而深邃的诠释:

  錢鐘書絕對不敢以大師自居。他從不廁身大師之列。他不開宗立派,不傳授弟子。他絕不號召對他的作品進行研究,也不喜歡旁人為他號召,嚴肅認真的研究是不用號召的。

  ……

  錢鐘書六十年前曾對我說:他志氣不大,但願竭畢生精力,做做學問。

  这就是钱钟书先生的纯粹的学术精神,也是钱氏家风中最可宝贵的品质。在当下攀龙附凤、沽名钓誉、自我鼓吹和相互鼓吹的浮躁文风甚嚣尘上之时,钱老的纯粹的学术精神像金子一样熠熠生辉,像钻石一样坚硬稳固。

  《谈艺录》虽在表面上是谈论文艺赏析之作,但实际上是钱锺书表达自己忧患意识的作品。他忧虑上海动乱时局,却无处可逃,连幻想一下都不敢,为了消除忧愁、抒发愤懑,只能靠续写《谈艺录》来追述过往之事,寄托未来之期,以古籍与诗歌聊以自慰。表达了钱老一片赤诚的忧国忧民之心。

  钱钟书先生是时代的民族文化护国使者。一部《谈艺录》,像一滴水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样,表现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兼容并蓄的宏达胸怀。该书以唐宋诗歌为大宗,内容一直沿袭到晚清民初的诗歌成就,旨在以掎摭诗人与诗作的良莠来思考中国诗学的来龙去脉。参考资料多达1800多种,其中引述宋以来的诗话130余种,引述西方论著500余种。不但表现了作者的个人学识的渊博,同时也彰显了民族文化的自信。

  进入21世纪以后,青年的学习条件已经发生了飞跃式的改善,获取知识达到了空前的便利。可是,我们的思想绝对不能因为获取知识的容易反而懒惰起来。当我看到某些青年满足于靠鼠标复制剪贴来做文章、靠喊口号来代替思考时,感到无比的痛心;而当我看到某些学者热衷于杜撰新名词术语,甘心于做西方观点的搬运工而乐此不疲甚至俯首屈膝称奴时,便生出了难以遏制的愤怒!

  作为一名草根百姓,我祈求我们的学者、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能够真正像钱钟书先生那样坚守纯粹的学术精神,真做学问,做真学问!

  致敬钱老

  乱世偷生笔未闲,

  思来述往老容颜。

  掎摭利病谈艺录,

  纵横开阖管锥篇。

  博古通今求佳句,

  中西学贯删简繁。

  不图名利唯学问,

  大象无形小众山。

  2022年7月29日星期五

     【文/颂明,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