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历史

《民众的大联合》万岁

2023-01-02 16:55:50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林之辛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1919年,刚刚登上政治舞台、时年26岁的毛泽东,创办并亲自主编了在全国引发重大影响的报纸——《湘江评论》,吹响了“人类解放运动猛进”的号角。他通过这份报纸发出的最响亮的呐喊就是——《民众的大联合》。其语言之犀利,气魄之宏大,不同凡响。请读一读这些豪气冲天的句子吧:

  —— 我们醒觉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刻不容缓的万众大联合,我们应该积极进行!

  —— 种种方面都要解放了,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男女的解放,教育的解放,都要从九重冤狱,求见青天。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压迫愈深,反动愈大,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我敢说一句怪话,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诸君!诸君!我们总要努力!我们总要拚命向前!我们黄金的世界,光荣灿烂的世界,就在面前!

  此文连载于《湘江评论》的二、三、四号,一经刊出,立即在五四运动所掀起的新思潮中引起巨大的反响。该文鲜明地提出要以“民众的大联合”作为改造社会、拯救民族于危亡的途径和根本方法,其立意和视角之新,眼界之深远令世人眼前一亮,受到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高度重视和赞赏。

  应该指出,在创办《湘江评论》的时候,毛泽东还在对各种革命主张进行比较和选择,虽然他很快(第二年)就确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但关于《民众的大联合》的思想显然更早确立。毛泽东关于《民众的大联合》的核心思想,即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是他必然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因素。同时也因为他始终把这一条作为改造社会的前提和根本途径,所以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最早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这个“中国的实际”就是着眼于、扎根于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随后的革命斗争中他一直坚持这个原则,经过严酷斗争的检验和血与火的考验,发展成为全党所公认的指导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思想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把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作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在革命的任何一个阶段,他都主张尽可能广泛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击最主要的敌人。这个思想早在《民众的大联合》中就已经充分显示了,毛泽东在文中向社会上所有受压迫的各个层次都发出了呼唤——"农夫、工人、学生、女子、小学教师、车夫、各色人等”,甚至包括底层的警察。他说:“要求解放要求自由,是无论何人都有分的事,就应联合各种各色的人,组成一个大联合。 ”正是在这个指导方针下,才诞生了以五星红旗为标志的新中国——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爱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四颗星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是独树一帜的。

  直到他的晚年,当他号召人民群众起来与官僚主义作斗争的时候,又一次大声地呼唤“革命的大联合”。他把人民群众的大联合视为能否真正实现人民民主从而有效遏制党政机关的官僚主义,防止特权阶层的关键条件。为此,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到了呕心沥血的程度。

  综观毛泽东的一生,从“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热血青年直到初心壮志依然丝毫不改的耄耋晚年,他始终把创造人类美好新世界的希望寄托在民众的大联合上。

  他为什么如此重视民众的大联合呢?

  首先,是他对民众的力量充满了信心。他的这种信心建立在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之上——“民众的大联合,何以这么厉害呢?因为一国的民众,总比一国的贵族资本家及其它强权者要多。”《共产党宣言》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作为全文的结束语,针对的是“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样一种“阶级对立简单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状态。对于像旧中国这样工人人数少而农民占大多数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毛泽东抓住了《宣言》中“至今的一切社会都是建立在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的对立之上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一核心思想,发出了占中国社会绝大多数的各个受压迫阶层民众联合起来的号召,建立了“人民”的概念。“人民”,在毛泽东的所有著作中都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凝聚于他那句伟大的格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由此推及全世界,毛泽东号召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团结起来,这集中表达于一直挂在天安门城楼的巨幅标语——“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然而,民众的大联合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建立起来的,而在民众实现大联合之前,他们并没有对抗强权的力量。中国素以人口众多著称于世,然而,一百年的近代史却使中华民族饱受外国列强欺侮的屈辱和痛苦。一盘散沙的状态,纵是人多,也只能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正因为这样,毛泽东把唤起民众觉悟,实现大联合作为革命事业第一重要的任务。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主要的条件就是“中国人民的大联合”。

  这个“大联合”来之不易。《论持久战》是这样分析的:

  一开始,“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由于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民众是散的,不但仓卒难为我用,且时为敌人所利用”,日寇得以长驱直入,一时气焰嚣张,狂妄之极。

  然而,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中国了,中国有了共产党,有了以毛泽东为领袖、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治中心,高举起“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的旗帜,“动员全军全民参加统一战线”,克服了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大缺陷”,实现了对民众的“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使中国人民“统统发扬其抗日的自觉的能动性”。

  于是,形势就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这个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局面的形成,完全取决于在毛泽东正确路线指引下所形成的史无前例的民族大团结。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显示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个真理,表明“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

  这个民族的大联合是用无数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对于侵略者的残暴与亡国的危险,“人民的大多数,是从敌人的炮火和飞机炸弹那里听到”的。毛泽东把这种情况称为“敌人替我们做的”“一种动员”。二十年后,已经成为新中国领袖的毛泽东在接见来访的日本前陆军中将远藤三郎时说:“正是你们打了这一仗,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你们。”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总结抗日战争时说:“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后来,毛泽东还一再指出:“我看一个国家的人民,没有外力的压迫是不会觉悟的。

  由此可见,民众的大联合实在是一件非常重要而又很不容易的事情。

  《共产党宣言》在讲到工人还没有阶级觉悟之前,“工人们是分散在全国各地并为竞争所分裂的群众”,“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这件事,不断地由于工人的自相竞争而受到破坏。”这是因为:“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工人在还未觉悟到把他个人的解放与整个工人阶级的解放联系在一起时,他只会关注个人的利益而热衷于自相竞争。这时就不可能实现整个工人阶级的联合。用现在的网络语,这种“自相竞争”就是“内卷”。

  时至今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仍然没有出现《共产党宣言》所期待的被压迫民众通过大联合来推翻资本主义的革命运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随着资本全球化,资本对剩余价值的榨取越来越多地压在发展中国家大量血汗工厂的劳动者身上,由此获取的高额利润使得发达国家的政府有财力以某些社会福利的方式缓解本国的阶级矛盾;另一方面,构成发达国家主要人口的工薪人员,其组成及其利益均发生了巨大的分化。其中相当比例从事技术、管理的脑力劳动者有比一般劳动者高得多的收入,使他们有富裕的财力通过证券市场获取一定的资本收益,从而与资本发生了或多或少的联系;其中处于最上层的高级管理人员,掌握大公司的决策权和经营管理权,拥有大额公司股票,实际上已经成为资产阶级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自然不可能形成旨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民众联合;相反,受不同资本财团激烈竞争的裹挟而出现日益严重的社会撕裂,民众只能在代表不同资本财团利益的政党竞争中充当选举的棋子。

  然而,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并没有消失,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程度与以前相比不但没有减缓而是愈演愈烈,广大的中下层民众产生了被剥夺和被边缘化的强烈不满。但他们并没有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去找社会不公的根源,却在反对、排斥其他国家和民族上发泄其怨恨,出现了以种族主义、排外主义为特征的民粹主义思潮,由此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撕裂。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实现民众的大联合,以此来推动人类的解放事业,是一个多么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环顾世界,纵观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把数以亿万计、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起来,一扫数千年来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状态,团结得像一个人似的昂首挺胸地站立在世界舞台上,绝对称得上划时代的人类奇迹。这个亿万人口的大联合一经形成,就使中华民族完全改变了面貌,立即让全世界感受到他不可战胜的力量,在紧接着发生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应验了青年毛泽东曾经的预言——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

  毛泽东,无疑是铸造这一伟大联合的核心。每当我们再看一遍天安门广场毛泽东与群众热烈交融的场面,听着群众忘情高呼“毛主席万岁”与领袖“人民万岁”所形成的震荡天穹的强烈回音时,都能强烈地感受到,正是毛泽东思想让中华民族有了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和一致的政治方向,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任何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在艰难险阻前面立于不败之地的民族所必不可少的。因此,今天,明天,以至更远的将来,只有捍卫毛泽东的旗帜才能维护和发展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团结,捍卫毛泽东思想就是捍卫我们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林之辛 2023年元旦

  【文/林之辛,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