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历史

毛泽东制定的“三路四城”计划,由于大同集宁战役的失利,华北我军失去战略主动

2023-03-29 11:22:48  来源: 党史博采公众号   作者:刘志青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1946年春夏相交之际,为了粉碎国民党军在华北地区的军事行动,中共中央同晋察冀军区、晋绥军区反复酝酿,制订了三路四城计划。这是一个进攻性的庞大计划,争夺的目标是铁路交通和中等城市。晋察冀军区部队虽然人员数量可观,但武器装备依然落后,尤其缺乏大口径火炮等重武器。在战术技术方面,晋察冀军区部队还不适应运动战,战术思想、组织指挥、战役协同都很滞后。因此,该计划实施后,仅取得晋北战役胜利,歼灭国民党军8600余人。而围攻大同受挫,集宁因阻援失败而失守,均付出了较大代价。由此,该计划被迫中断实施,晋察冀军区失去主动,转入战略防御。

  一、中共中央提出三路四城计划

  全面内战爆发前,国民党军部署在晋察冀解放区、晋绥解放区周围的部队,共计有11个军30个师约33万人。其中,第11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所部驻扎冀中地区,第12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所部驻扎绥远地区,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所部驻扎山西地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所部第13军、第93军驻扎热河省境内。

  为了控制华北地区,保障平汉铁路(北平—汉口)、津浦铁路(天津—南京浦口)、北宁铁路(北平—沈阳)的安全运输,国民党军进攻晋察冀解放区的主要目标在东西两线。在东线,欲占领冀热辽解放区首府承德和冀东地区,隔断晋察冀解放区与东北解放区的联系。在西线,欲夺取晋察冀解放区首府张家口和绥东地区,隔断晋察冀解放区与晋绥解放区的联系。

  1946年6月19日,中共中央致电各大战略区领导人,准备对付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其中,指示晋察冀军区说:“大打后,我晋察冀热辽主力应对付热河及平津方面蒋军主力,以一部协助贺李对付傅作义及夺取同蒲北线,以又一部协助刘邓薄夺取正太线。”(《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77页)贺李即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李井泉,刘邓薄即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第一副政治委员薄一波。

  6月26日,全面内战爆发。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副司令员萧克、副政治委员刘澜涛、罗瑞卿致电中共中央,报告全面内战爆发后的作战部署计划:如全国内战爆发,我们完全同意中央之战略方针,即先消灭阎锡山部,控制山西高原,使晋绥、晋察冀及晋冀鲁豫3区连成一片,解放出许多兵力,而便对付东面敌人之机动作战。6月28日,中共中央复电:“你们的战略意见是正确的。”(《聂荣臻年谱》上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5页)中共中央还指出:国民党大打后,你们的基本任务是保卫地方与夺取三路(正太、同蒲、平汉路)四城(大同、太原、石门、保定)。在地方保卫战中,在万不得已时,一城一地之暂时得失是不足怪的。当敌人进攻承德时,你们的主力不是保卫承德,而是乘敌北进全力举行平汉战役,占领从长辛店至石门(今石家庄)整个平汉铁路,相机占领保定、石门。平汉胜利后,即以主力3个纵队不少于20个团4万人入晋,充当夺取山西之主力。首先配合山西各区夺取正太、同蒲两线,扫清太原、大同以外一切敌据点,使冀晋、晋绥、吕梁、太行、太岳5区连成一片,然后相机夺取太原、大同。

  经中共中央、晋察冀军区商讨,三路四城计划的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步,以晋绥军区主力和晋察冀军区一部进行晋北战役,夺取同蒲铁路北段诸城,割断太原与大同之间的联系。在此期间,晋察冀军区主力留置冀东地区作战。第二步,以晋察冀军区主力、晋绥军区主力共同夺取大同,以一部兵力阻击北平国民党军西进。第三步,视情况发展进行平汉铁路战役,首先夺取平汉铁路北段,并相机攻占石门、保定等城,然后再夺取正太铁路和太原城。

  根据上述作战方针,晋察冀军区兵力部署如下:第1纵队主力控制平绥铁路(北平—包头)东段及平北地区,一部位于承德及密云县(今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地区;第2纵队位于平北及昌平县(今北京市昌平区)以东地区;第3纵队位于平绥铁路延庆县(今北京市延庆区)岔道镇至怀来县新保安镇之段;第4纵队(欠第11旅)位于平绥铁路大同县至阳高县之段。晋绥军区兵力部署如下:独1旅位于集宁县(今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卓资山(今属卓资县),独2旅位于集宁县、丰镇县(今丰镇市),独3旅位于凉城县,第358旅、独4旅为机动部队。

  二、同蒲铁路北段告捷

  晋北,当时主要指大同县、忻县及其周围地区,今分别属于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所辖地区。全面内战爆发前,国民党军阎锡山部蚕食汾河以东地区,占领县城12座。阎锡山以内长城为界,将晋北地区划为北岳、关南(雁门关以南)两个作战区域。其中,北岳区辖大同县、怀仁县(今怀仁市)、山阴县、应县、塑县(今朔州市塑城区),部署1.5万余人,由第8集团军副总司令楚溪春任总指挥。关南区辖宁武县、崞县(今原平市)、代县、繁峙县、五台县、定襄县、忻县(今忻州市忻府区),部署1.53万余人,由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于镇河任总指挥。另外,北起大同县,南至阳曲县,沿交通线建立据点140个,均以收编的日伪军防守。

  6月16日,晋绥军区许光达独2旅、顿星云独4旅、雁门军区地方部队在同蒲铁路西侧地区展开攻势行动,对塑县城发起攻击。塑县城是阎锡山部北岳区南端的一个城镇,是北岳区与关南区的接合部,也是晋北防御体系的中间一环,守军约1300人。根据中共地下工作者提供的重要情报和守军兵力部署图,独2旅一部和地方部队共3个团发起攻击后,迅速突入塑县城内。战至第二天清晨,全歼守军。此后,晋绥军区部队继续沿同蒲铁路南下,向宁武县进攻。该县位于内长城以南,属阎锡山部关南区第一城,由保安第12团和第19军暂40师第3团一部守备,守军共1400人。6月29日夜,独2旅冒雨对宁武县城发起攻击。6月30日,扫清城周外围据点,当夜开始攻城。城内守军不敢抵抗,趁雨夜弃城突围,沿途遭袭后大部逃往崞县大牛店和原平镇(今均属原平市)。至此,晋绥军区部队连克塑县城、宁武县城,切断同蒲铁路,分割了阎锡山部北岳区与关南区的联系。

  ◆攻占宁武县城。

  6月19日,由大同县聚乐堡(今属大同市云州区)、阳高县马官屯一带南下的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第10旅,隐蔽运动到应县城东北的郭家寨、东辉耀、西辉耀、南马庄、北马庄地区。20日16时30分,第10旅第28团向应县城东关发起冲击,被东关街内地堡及两侧火力所阻。第29团向西关发起攻击,迅速得手。午夜,经继续进攻,第28团终于占领东关,第29团则无新进展。21日10时,两团同时突击登城,数次冲到城根。由于守军火力密集,突击队伤亡很大,被迫撤出战斗。经攻城部队的打击,国民党守军收缩兵力,将城外守军全部撤到城内。其第1团守东城墙,第2团守南城墙至西门一段,第3团守西门至东北角一线,骑兵作为驰援力量待机。6月28日8时30分,第10旅再次对应县城发起攻击。第28团在东门实施坑道爆破作业,因时间仓促,测量不准,没有炸到城门。同时,攻城部队也没能利用爆破之机,对混乱的守军及时发起冲击,结果待突击队冲到城根时,遭守军猛烈火力打击,伤亡很大,只得撤出战斗。

  6月21日,冀晋军区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刘苏指挥独12团、独13团,会同雁门军区第5军分区第2团、第3团,在山阴县大队、怀仁县大队配合下,占领山阴县城,逼近山阴县岱岳镇。岱岳镇守军第33军暂38师第3团闻讯逃奔大同,仅留挺进支队、自卫团等部1000余人,以原日军修筑的防御工事为依托,据守顽抗。6月23日夜,第1军分区部队在岱岳镇东、南、西三面展开,完成了对岱岳镇的包围。第5军分区部队进至岱岳镇以北地区,向北警戒大同县、怀仁县方向的援军。刘苏决心以独12团、独13团担任主攻,以县大队和1000民兵堵截外逃守军。6月24日拂晓,在炮火的猛烈轰击下,岱岳土城墙及四周碉堡多处被炸塌,守军乱作一团。攻击部队乘势突入镇内,俘守军及政府人员500余人。上午8时许,守军挺进支队残部400余人由镇北逃至北周庄村南,遭镇外堵截部队迎头痛击。经两小时激战,大部被俘,小部被打死打伤。

  7月3日,由阳高县南下的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第11旅,在旅长陈坊仁指挥下猛扑繁峙县,全歼国民党守军1000余人,其中俘虏守城总指挥宫志成、国民党县长张帆。此后,第11旅继续南下,挥师代县。7月5日,位于繁峙县西南枣林地区的国民党军及地方官员慑于被歼,纷纷向代县方向溃逃,被第11旅第33团包围于二十里铺。当天下午,在代县大队的配合下,第33团向二十里铺发起攻击,歼灭国民党军220余人。当天晚上,陈坊仁率第31团、第32团进占代县西南之阳明堡,并与第33团会合,逼近代县城。守军山西省防军第12团慑于被歼,星夜弃城南逃。

  7月6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贺龙、李井泉、聂荣臻、刘澜涛:夺取宁武县、繁峙县之后,晋绥军区部队、晋察冀军区部队应统一指挥,协力夺取崞县等城;为统一作战行动,陈坊仁第11旅交由晋绥军区指挥。据此,晋绥军区成立晋北野战军司令部,由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周士第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统一指挥晋绥军区独2旅、独4旅、雁门军区等部,晋察冀军区第11旅、冀晋军区第1军分区、第2军分区等部,共计1.5万余人。

  7月8日,周士第率领晋北野战军司令部、独2旅、雁门军区部队抵达崞县附近,把第一个攻击目标指向崞县。与此同时,第11旅由代县进抵崞县城南一带。崞县县城坐落在大同至太原公路上的崞阳镇,守军为国民党军第19军暂40师第2团1700余人,以及崞县、代县民团2300余人。崞县城工事坚固,防守严密,易守难攻。7月11日,晋北野战军司令部决定:以独2旅对崞县城实施主要进攻;以第11旅阻击崞县原平镇方向援军和截击崞县出城的守军;以雁门军区地方部队袭击崞县上阳武村守军,破坏忻县至太原交通和警戒太原方向;以冀晋军区第2军分区部队在五台县、定襄县之间钳制国民党军。当日夜,独2旅在扫清崞县城外围据点后,分别从城西北、西南、北门同时发起攻击。23时,攻城部队炸开城门,迅速突入城内与守军展开巷战。7月12日晨,全歼守军。

  崞县城失守后,崞县原平镇、忻县忻口镇、五台县、定襄县等地国民党守军闻风逃往忻县城。晋北野战军乘胜南下,向忻县城方向进发。7月20日,晋北野战军对忻县城守军四面包围,对太原构成威逼之势。阎锡山甚为紧张,急令驻扎在阳曲县城黄寨的第19军第68师前往增援。7月22日晚,第68师2个团2000余人进至忻县平社地区。贺龙、周士第得知这一情报后,决心留少量部队监视忻县城内守军,集中独2旅等部首先歼灭援军,然后再转兵攻城。于是,他们令独2旅、雁门军区3个团乘国民党援军立足未稳之际,立即发动攻击。7月23日凌晨,晋北野战军歼灭第68师2个团1500余人,师长许鸿林仅率残部400人逃回黄寨。7月30日晚,晋北野战军冒雨会攻忻县城。经一夜战斗,独2旅将南关外围据点扫清,第11旅攻入城外匡村、营盘守军阵地。但是,因雨大道路泥泞,守军工事坚固,攻城部队行动困难。天快亮时,晋北野战军决定各部队撤出战斗,返回原地休整。天亮后,阎锡山派飞机对攻城部队扫射、骚扰,第11旅当即击落飞机1架。8月11日,晋北野战军再次对忻县城发起进攻,突入守军部分阵地,与之展开数次冲击与反冲击。8月12日晨3时许,又逢大雨,攻击部队受阻,再次撤出战斗。8月15日,鉴于连续攻城成效甚微,而大同集宁方向作战已经展开,晋北野战军决定以一部兵力围困忻县城,主力转入休整,结束晋北战役。至此,解放忻县以北至大同以南广大地区,打通晋察冀解放区与晋绥解放区在晋北地区的联系,使大同的国民党军陷入孤立。

  三、围攻大同受挫

  大同位于晋察绥三省交界处,平绥铁路、同蒲铁路的交汇点上,背山靠水,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当晋北战役发起后,大同国民党守军判断晋北野战军必攻大同,遂极力修筑城防及外围据点。国民党守军利用高大厚实的城墙,构筑了高、中、低3层堡垒。城墙上部有子母堡,城墙中部有枪眼,城墙底部有碉堡和交通壕。城墙外有外壕、铁丝网、拒马桩等障碍物,还有隐蔽的滚雷。在国民党军的苦心经营下,大同城已构成要塞式的坚固工事防御体系。为了长期固守,国民党军大肆抢掠粮食,征抓壮丁,还空运了一些粮食和弹药。国民党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非常重视大同的防御,亲自飞到这里视察战备情况。大同国民党守军共1.9万余人,兵力部署如下:第33军暂38师师部及第1团、大同保安教导总队(内有改编的日军800余人)、坦克车队驻城内;暂38师第2团驻城外口泉(今属云冈区),第3团驻怀仁县城;东北挺进军新编骑5师、新编骑6师驻城外白马城、卧虎湾、北关及火车站(今均属大同市平城区);保安第2团驻西关及火车站;广灵县、浑源县、阳高县等自卫队分布在城东及东南各据点。

  7月31日,攻城部队开始扫清大同外围的战斗,当日切断怀仁至大同间的铁路交通。8月1日,攻克怀仁县毛家皂。这时,国民党军决定集中兵力坚守大同。8月2日,大同国民党军1000余人,附坦克8辆,向南接应怀仁县的国民党军。在围城部队阻击下,国民党军大部逃回大同城,仅400余人被歼。怀仁县守军1500余人分路北撤,沿途遭到追击、截击,400余人被歼。同样由于我各部行动不协调,怀仁守军大部逃到大同县口泉。8月4日,大同城国民党军800余人,乘火车两列接应由口泉向大同城撤退的部队,沿途遭到侧击,两列火车被攻城部队缴获,接应部队被迫撤回大同城。8月5日,攻城部队占领口泉、平旺、王家园发电厂(今均属云冈区)、海力村(今属平城区)等据点。至此,大同外围据点除白马城、卧虎湾、陈庄、曹夫楼、沙岭子、城北火车站、城南火车站(今均属平城区)外,全部被攻城部队占领,国民党守军被歼灭2000余人。但是,由于未能分割包围、各个歼灭,使国民党军得以收缩兵力退集大同城内。同时,未能控制城东南机场,使国民党军得以从包头空运交通警察第16总队第3大队到大同,增强了防御力量。

  为统一指挥,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组成大同前线指挥部,以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张宗逊为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副政治委员罗瑞卿为政治委员,第3纵队司令员杨成武为副司令员。8月6日,大同前线指挥部决定暂时停止攻击,抓紧时间进行破坏及通过障碍物、登城、巷战、步炮协同、反坦克战术动作等内容的训练,转入近郊作战及攻城准备。

  8月14日,攻城部队对大同城郊和四关分别发起攻击。经过激烈争夺,攻城部队步步逼近城垣。9月1日,第4纵队第10旅渡过御河,一度攻入东关。9月4日,冀晋军区第1军分区与第3纵队第8旅并肩战斗,相继占领南瓦窑村、兴国寺,肃清了南关外围所有据点;第3纵队第7旅和晋绥军区第358旅歼灭东大街、北关火车站、车站西大街、北关操场、面粉公司、酒精公司等处守军,攻占了北关外围;第358旅、雁门军区第5军分区部队攻占西关车站,守军溃逃。

  9月5日,攻城部队开始坑道作业,积极准备攻城。这时,傅作义第12战区部队向东开进,奉命增援大同守军。大同前线指挥部决定暂缓攻城,先消灭傅作义部援兵,然后再攻取大同,于是调整兵力部署如下:杨成武与第3纵队政治委员李志民指挥第3纵队、第4纵队第10旅、冀晋军区第1军分区部队、雁门军区第5军分区部队,继续围困大同;张宗逊、罗瑞卿率领第358旅北上集宁,加强打援的指挥和力量;第4纵队司令员陈正湘、政治委员胡耀邦前往集宁县城以西十八台,统一指挥第2纵队第4旅和教导旅等部在卓资山地区阻援。

  四、集宁失守

  集宁县地处绥东,位于平绥铁路线上,军事战略地位极为重要。8月10日,当大同城被围困时,蒋介石为促使傅作义积极出兵解围,将原属阎锡山第2战区所辖的大同划归傅作义第12战区。傅作义及其将领从自身利益出发,欣然接受这一领地,极力出兵大同。于是傅作义决定,立即以“和平解决”为名,派代表同大同前线指挥部谈判,以掩护其军事行动。同时,集中第35军、暂3军、新编骑4师、4个骑兵纵队(师)共3万余人的兵力,以平绥铁路为轴线,分北、南、中三路向集宁进击,企图一举攻克集宁,南援大同,而后相机攻取张家口。9月3日,傅作义部从陶林县(今分属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卓资县)兵分3路向集宁进攻。

  北路军,由骑1纵队、骑10纵队、骑14纵队、骑兵保安师共3000人组成,向集宁县正西方向进攻。北路军进至集宁县西北大土城、小土城(今均属察右前旗)地区时,遭到我绥蒙军区骑兵旅的阻击。

  南路军,由新编骑4师、骑2纵队、保安旅等部组成,向凉城县方向进攻。左翼新编骑4师一度占领卓资山附近之毫堑(今属卓资县)。右翼骑2纵队进到凉城县西北之阳坡窑子,企图夹击凉城、新堂,被晋绥军区独3旅、绥蒙军区第7团、独立骑兵团、冀察军区教导旅击退。

  中路军,由暂3军暂11师、暂17师、第35军第101师、新31师、新32师、炮兵第25团共14个团组成,沿平绥铁路北侧山地东进。先头部队暂11师、暂17师、新31师分别经归绥县旗下营、火石坝,进占福生庄(今均属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刘家窑子、陶林县察汗哈达(今属察右中旗)地区。此时,傅作义决定暂17师从西面向陶林县西山顶(今属卓资县)实施主要突击,新31师从北面向卓资山北侧高地进攻,暂11师沿平绥铁路南侧高地进攻。他企图从卓资山东北和西南方向进行包围,以优势兵力夺取卓资山。

  9月5日清晨,第12战区政治部主任董其武率领中路军2个师进至陶林县南山顶、孔督林、牡丹沟(今均属卓资县)。然后,分别从西、北、东北三面,向卓资山晋绥军区独1旅阵地发起进攻。经8小时激战,独1旅歼灭国民党军1200余人。但是,因兵力悬殊,外围阵地大部已被中路军占领,独1旅最后被迫后撤。卓资山阵地失守后,大同前线指挥部判断国民党军可能沿平绥铁路进攻集宁,或沿公路经凉城、新堂进攻丰镇县城,以解大同之围。为对付这两种可能,集中优势兵力打援,前线指挥部决定将在五台地区休整的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第11旅增调集宁前线,将第1纵队第1旅、第2旅由平绥铁路东段车运丰镇县为战役预备队,连同第358旅等部,分别集结在丰镇县、凉城县麦胡图、新堂地区。至此,晋察冀军区、晋绥军区在集宁方向集结部队25个团。

  9月12日晨,两区部队控制集宁县三岔口、小脑包山(今均属察右前旗)、玻璃图、天门山、石灰山等地,卧龙山部分阵地,将中路军新32师大部、暂17师大部、暂11师残部压缩在集宁城西南狭小地区。同时,袭击暂3军司令部、暂17师司令部,摧毁电台,使坐镇归绥指挥的傅作义与董其武中断电信联络四五个小时。但是,由于两区部队未能抓住有利时机组织连续攻击,致使中路军得以喘息,开始作困兽之斗。中午,中路军为了夺取有利阵地,再度进攻集宁城。在空军配合下,中路军一部突入城内,与守城部队展开巷战。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第1旅第1团增援城内,阻止中路军的进攻,与守军一起夺回了一些阵地。此时,中路军大部兵力被围困在集宁城西南一带的山坡上,危在旦夕。16时,两区攻击部队开始向中路军发起总攻。就在这关键时刻,第35军第101师赶来增援,先头部队已进占集宁城西数十公里的大脑包山(今属察右前旗)阵地。前线指挥部决定暂停对集宁城下中路军的攻击,留下第11旅和城内防守部队对其实施包围、监视,调主力立即西出,向大脑包山前进,歼灭第101师。由于临时改变作战计划,仓促转入另一个阵地,两区部队既未能歼灭第101师,也错过了聚歼中路军主力的机会。

  9月13日晨,董其武部乘围攻部队主力西出打援之机,重新恢复卧龙山、天门山、石灰山等阵地,并向集宁县小脑包山(今属察右前旗)攻击,策应第101师东进会合。下午,新32师、新编骑4师尾第101师赶到集宁,并迅速发起反围攻作战。此时,傅作义部已有新31师、暂11师、暂17师、第101师、新32师、新编骑4师等6个师会集在集宁城郊。两区部队在集宁附近歼灭傅作义部援军的计划已无法实现,如果继续恋战,两区部队处境将更加不利。当晚,两区部队放弃集宁,撤出战斗,向东北方向转移。

  傅作义部占领集宁后,以主力向大同逼近,企图与大同守军配合,对围城部队实施内外夹击。战场形势对两区部队执行既定的攻城计划十分不利,大同不宜再战。9月16日,围困大同的部队撤围,开往根据地休整。至此,大同、集宁战役结束。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