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往常的惯例,担任中国驻美大使不到两年的秦刚,应该在今年3月召开的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才会被任命为外交部长。
12月30日,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却决定,免去王毅兼任的外交部部长职务,任命秦刚为外交部部长。
如此打破惯例的做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国际主流媒体纷纷以“驻美大使秦刚打破习惯例,提前接任中国外交部长”为题进行报道,并给予种种猜测。
那么,中国为何打破惯例,紧急任命秦刚为外交部长呢?
首先,这符合二十届中央的用人思路,不拘一格降人才。
秦刚在去年10月22日闭幕的中共二十大上,出人意料地当选为中央委员,成为中国外交系统唯一由副部级跻身中央委员的官员,也是首名在任期内跻身中央委员的副部长,外界大呼意外。同时指出,这象征秦刚将超越资历更高的数名外交部副部长,破格出任外交部长。
现年56岁的秦刚,年富力强,外交履历完整,经验丰富,熟悉欧美。他生于1966年3月,大学学历,1988年起进入外交部工作,历任外交部西欧司秘书、副司处长、处长,驻英国大使馆参赞,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兼发言人,礼宾司长,部长助理,副部长,2021年7月出任中国驻美国大使。
其次,意味着中美关系仍是中国未来外交的重点。
中美建交后,中美关系一直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国外长也多是美国通,大都有履职驻美国大使的经历。秦刚从驻美大使任上直接升任外交部长,表明中国仍然非常重视中美关系。有一种可能,长期和欧洲打交道的他,早就被纳入新一任外交部长视野,外派驻美大使,就是要补上美国这一课。
为了完成熟悉美国的作业,秦刚在524天任内,走访了美国22州,与包括政界、商界、体育界、民间人士广泛交流,交了不少朋友。
他多次出现在美国人喜闻乐见的棒球、橄榄球和篮球赛场。北京冬奥会之前,秦刚出现在美国橄榄球赛场时,受到美国普通观众、球迷的欢迎;去年4月16日,他应邀出席美国国家动物园在大熊猫馆举行大熊猫抵美50周年庆祝活动,说道:“相信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像保护大熊猫一样,共同维护中美各领域合作并使它们结出更丰硕的成果,继续造福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被任命为外长前夕的12月27日,秦刚以驻美大使的身份出现在NBA赛场,做了一次投篮表演——站在罚球线上一投即中。
这些就是中美两国民间的友谊基因的展现!
去年12月6日,秦刚应邀出席美中贸委会年度晚宴,获颁“杰出贡献奖”。他在演讲中说:“在美工作这500天来,我同美工商界保持了密切交往,收获了很多友谊,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他还半开玩笑地说:“感谢美中贸委会葛士柏主席对我的热情介绍。但你忘记了一点,你没有说秦刚大使是‘战狼’。”
而正是葛士柏和秦刚通力合作,促成了中美巴厘岛峰会。
实际上,美方对秦刚的任命也感到突然。布林肯抢在新年第一天(元月1日)与刚上任的秦刚通电话,他在推特上表示,他在电话中和秦刚讨论美中关系,以及致力保持沟通管道畅通。这表明,美方也十分重视中美关系。
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说:“秦刚向布林肯道别,忆及在担任驻美大使期间与布进行了数次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会见。期待与布继续保持密切工作关系,推动中美关系改善发展。双方并在通话中互致新年问候。”
第三,前外长王毅重任在身,难以分身管理具体外交事务。
王毅在二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之后又接替杨洁篪担任中央外办主任,不仅成为领导外交的“一把手”,负责外事工作的顶层设计与总体统筹布局,而且作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重要成员,要承担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等方面职责,难有精力承担大量具体而繁重的外交事务。
元月1日,外交部官网刊登王毅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名义在《求是》杂志2023年第1期发表的署名文章《矢志民族复兴,胸怀人类命运奋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提出了新的一年中国外交的六大任务:全力服务保障元首外交和中心工作;积极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不断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着力提升国际传播力和话语权。
这意味着两天前刚刚卸任外交部长的王毅,已经接任中央外办主任。
第四,2023年开年就将迎来元首外交,元首外交任务繁重。
元首外交位列中国2023年外交任务之首。继去年底,越南国家主席、德国总理相继访华,以及G20峰会、APEC会议、访问沙特并举行中阿峰会和中国-海合会峰会,今年将出现新一轮元首外交高潮,主场外交也将亮点纷呈。
开年中国就将迎来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紧接着要来华访问的,可能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巴西新当选总统卢拉、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东盟国家领导人,此外,韩国总统尹锡悦、新西兰总理阿德恩、意大利领导人也都表达了访华意愿……
如何服务与保障元首外交,任务具体、细致且繁重,需要外交部长即刻就位。
再就是统筹拓展全方位外交布局,一方面要处理大国关系,包括深化中俄战略互信和互利合作,落实中美元首达成的共识,密切中欧高层往来和战略沟通;另一方面。要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包括非洲、拉美、南太平洋国家的关系,事情繁杂且艰巨。
今年是一系列国际峰会的高峰期,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均将扩充会员,中国-东盟南海行为准则落地,也许还要重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与此同时,还要花功夫落实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联合声明》和《战略对话2023年至2027年行动计划》。
此外,在疫情防控放开后,为中外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培育全球发展的新动能,也是重要的外交任务。
第五,致力于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任务也很艰巨。
在台湾、南海、香港、新疆、西藏等一系列问题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中国构成重大挑战,必须花百倍精力,严肃认真对待。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不断冲撞红线,如何应对,劳神费力。
王毅在新近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强调,将为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构筑坚强防线,并指出台湾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政治的基础,是中美关系不可逾越的红线。
王毅指出,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霸凌霸道,抵制任何单边保护行径,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一切企图迟滞甚至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势力开展坚决斗争,牢牢掌握我国发展和安全的战略主动权。
总之,2022年国际形势将更加深刻复杂,新冠疫情与乌克兰危机交织叠加,能源、粮食安全等多重危机接踵而至,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世界阵营化、碎片化、无序化风险上升,各种不稳定、不确定、超预期因素积聚,人类社会面临重重挑战。
新的一年,中国外交任务更加繁重而艰巨,千头万绪,迫切需要一个年富力强的掌门人,带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走上新征程。
来源:新华裔
新闻多看点
中央外办主任王毅署名文章:
矢志民族复兴,胸怀人类命运,奋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
一
刚刚过去的2022年,见证了危机与挑战,也孕育着机遇和希望,成为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
对世界,这一年国际形势演进更加深刻复杂。百年变局以前所未有的烈度向纵深演化,动荡变革的转型期特征更加突出。新冠疫情与乌克兰危机交织叠加,能源、粮食安全等多重危机接踵而至,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世界阵营化、碎片化、无序化风险上升,各种不稳定、不确定、超预期因素积聚,人类社会面临重重挑战。与此同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国际社会对和平与发展的呼声更加强烈,对公平与正义的企盼更加坚定,对合作与共赢的追求更加迫切。
对中国,这一年党和国家事业勇毅阔步前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清晰擘画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新起点上的中国,满怀信心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坚定不移地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给各国提供新的机遇。中国自身发展势头和大政方针政策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建设性,给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宝贵的信心和力量。
二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中国外交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外交,以坚定昂扬的奋进姿态,在变局乱局中砥柱中流,在大风大浪中开拓前行,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服务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着眼人类前途,为世界和平与发展领航定向。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力亲为,开展了高潮迭起的元首外交。2月,冬奥外交精彩开篇,31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负责人来华共襄盛举,为深受疫情困扰的世界带来信心和希望。一起向未来的奥运主题响彻寰宇,也为中国外交拉开年度大幕。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发出全球安全倡议,为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实现世界长治久安提出中国方案。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主持首次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宣布中国落实全球发展倡议32项重要举措,为全球发展合作谱写了崭新篇章。两大倡议直面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提供标本兼治的中国药方。9月到12月,习近平总书记开启疫情以来首个线下高访季,从撒马尔罕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到巴厘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曼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再到利雅得首届中阿峰会、中海峰会,共出席5场多边峰会、会见40多国领导人,铸就了元首外交的三座高峰,实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外工作的崭新开局。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9日下午,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在沙特首都利雅得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埃及总统塞西、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巴林国王哈马德、科威特王储米沙勒、突尼斯总统赛义德、吉布提总统盖莱、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科摩罗总统阿扎利、毛里塔尼亚总统加兹瓦尼、伊拉克总理苏达尼、摩洛哥首相阿赫努什、阿尔及利亚总理阿卜杜拉赫曼、黎巴嫩总理米卡提等21个阿盟国家领导人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盖特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峰会。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题为《弘扬中阿友好精神 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致力开放合作,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机遇。世界经济风险积聚,保护主义逆流横行,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深化合作的步伐从未停歇。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从达沃斯到进博会,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最强音,打出扩大高水平开放的新举措。第五届进博会盛况空前,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再创佳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成为普遍共识。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海南自贸港扬帆起航,陆海新通道加快推进,内外联动,东西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蹄疾步稳、捷报频传。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再创新高,展现出强劲韧性。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全面开花,东盟第一条高速铁路试验运行,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中老铁路开通交出亮眼成绩单,匈塞铁路、克罗地亚跨海大桥有效改善了当地交通。15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组成“一带一路”大家庭,标注着国际经济合作新高度,打造了促进各国发展新引擎。
反对阵营对抗,为稳定大国关系砥柱中流。面对重重挑战,世界要好起来,大国要作表率。一年来,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和普京总统在北京实现“冬奥之约”,在撒马尔罕举行重要会晤,为中俄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拓前行提供战略引领。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入推进,友好民意基础持续巩固。中俄关系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之上,更不受第三方的干扰和挑拨。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俄双方都将保持战略定力,将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推向前进。一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探索中美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2022年,中美元首3次会晤通话,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应约同拜登总统在巴厘岛举行面对面会晤,就事关中美关系以及世界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建设性、战略性沟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美关系不应该是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21世纪的世界必须避免重蹈“冷战”覆辙。两国应该正确看待对方内外政策和战略意图,确立对话而非对抗、双赢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调。习近平总书记为中美关系划出红线,亮明底线,强调中美关系发展历史表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双方应该建立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相处之道,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的正轨。一年来,中欧关系稳中有进。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接待德国总理朔尔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华,分别同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国领导人面对面会晤。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中欧关系走向关乎全球格局稳定和亚欧大陆繁荣。中方始终视欧洲为全面战略伙伴,支持欧盟战略自主,希望欧洲稳定繁荣,坚持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实践证明,中欧关系保持向前向上势头,坚持互利共赢,符合中欧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唱响团结合作,为共建周边家园凝聚合力。面对美国等少数国家执意推行所谓“印太战略”,搞各种封闭排他“小圈子”,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冷战思维和分裂对抗,支持周边国家牢牢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共同抵制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逆流。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起步有力、开局良好,双方持续推进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的共同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同印尼、泰国领导人就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构建更为稳定、更加繁荣、更可持续的中泰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实施,雅万高铁、中马和中印尼“两国双园”等“一带一路”共建项目喜报频传。大力建设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完成制定《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1—2025)》,推动尽早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同东盟各国全面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就各成员国加强团结、推动本组织未来发展提出重大倡议主张。在中方推动下,成员国元首发表关于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供应链安全稳定等4份重磅声明。越来越多国家申请加入“上合大家庭”,充分表明“上海精神”深入人心,组织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习近平总书记同中亚五国元首共同召开峰会,共同纪念建交30周年,开启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新篇章。此外,中日就稳定和发展双边关系达成五点共识,为双边关系克服干扰健康发展明确方向。中印保持沟通对话,管控边境地区摩擦,共同致力于两国关系改善和发展。中韩庆祝建交30周年,为“而立之年”的中韩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遭遇各种挑战的形势下,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不远万里来华共襄盛举,“一起向未来”和“更团结”相互呼应,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为了一场和平友谊的盛会、一场团结合作的盛会、一场鼓舞世界的盛会。图为2022年2月20日,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上的焰火在“鸟巢”上空显示出中文“天下一家”和英文“ONE FAMILY”字样。新华社记者 宋彦桦/摄
秉持真实亲诚,为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作出贡献。中国始终坚定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加强团结合作,推动共同发展,维护共同利益。南南合作走深走实,我们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缓债总额在二十国集团成员中最大。提出数字创新合作行动计划,缩小南北国家间数字鸿沟,呼吁发达经济体减少货币政策调整的负面外溢效应,将债务稳定在可持续水平。中非合作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涉及卫生健康、贸易投资、数字经济、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和平安全等多个领域。我们提出“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率先支持非洲联盟加入二十国集团。中阿全方位合作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首届中阿峰会、中海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展开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外交行动,引领中阿、中海和中沙关系迈进全面深化发展的新时代,为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规划了前进路径,为中海战略伙伴关系擘画了更大格局。中拉深化战略性共识。中国同阿根廷庆祝建交50周年,同古巴启动共建命运共同体,同地区国家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和发展战略对接,务实合作不断拓展。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续深化,同建交岛国交往“全覆盖”,打造应急物资储备库等六大合作平台。
坚持胸怀天下,为完善全球治理展现大国责任担当。面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程。一年来,金砖“中国年”取得丰硕成果。作为金砖主席国,我们主办160多场各领域金砖活动,举行了30多场“金砖+”活动,取得37项重要务实成果,金砖合作在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金砖国家领导人聚焦“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主题深入交流,达成广泛合作共识。金砖扩员进程开始启动,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有望加入金砖大家庭。一年来,多边议程齐聚亚洲,全球治理迎来“亚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演讲,引领全球治理方向,擘画亚太合作蓝图,彰显中国理性、自信、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从宏阔时空维度剖析人类重大挑战,引导各方以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倡议建设全球经济复苏伙伴关系、大宗商品合作伙伴关系。二十国集团峰会制定的务实合作项目清单涵盖中方提出的15个合作项目及倡议,充分体现中方对多边主义的支持和投入。
不畏强权霸凌,为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构筑坚强防线。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不可逾越的红线。针对美国众议长不顾中方严正警告执意窜台,我们坚决斗争、坚决反制,显示了捍卫国家主权安全的坚定意志。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有力支持。100多个国家的政府、政党、高官和多个国际组织公开表态,支持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同中国一起,共同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一个中国共识在国际上更加巩固。我们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挫败美国等西方国家提交的涉疆决定草案,在联大三委坚决回击假借人权挑动事端的行径,展示中国新疆的人权发展成就,形成上百国支持我国正当主张的强大声势。我们对“民主与威权”的虚假叙事予以揭露和反击,指出其本质是挑动国家对抗、分裂国际社会,以所谓“民主”之名,行干涉别国内政之实。我们深入阐释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成功实践,守护真正的民主精神,倡导正确的民主观,在国际上激浊扬清、明辨是非。世界上反对垄断民主定义权、反对以意识形态分裂世界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全长142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万隆,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项目。图为2022年11月16日,高速铁路综合检测车行驶在雅万高铁试验段(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焦宏涛/摄
践行外交为民,为维护同胞权益用心用情用力。乌克兰局势突变之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牵挂在乌同胞安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过问,要求全力确保中国公民的安全。外交部第一时间启动领保应急机制,实施紧急撤侨行动,在战火纷飞中安全转移5200多名中国公民。我们妥善应对了世界上一系列紧急事态,及时发布安全提醒,撤离高风险地区侨民,全力营救遭绑架人员。我们启动了“领事信息系统一体化项目”建设,推进“中国领事”APP签证、公证认证、海外公民登记等功能上线工作,12308全年受理民众来电50余万通。中国与尼加拉瓜、多米尼克等国互免签证协定生效,中国护照“含金量”进一步提升。我们下沉外交外事资源,开展驻华使节地方行、驻华使节步入国企、“携手央企、对话世界”等活动,拓宽中外合作渠道。
三
中国外交过去一年来的精彩与收获,正是新时代十年驰而不息奋斗与耕耘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新时代的外交工作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
这是中国外交开拓进取,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十年。我国建交国数量从172个增加到181个,伙伴关系从41对增加到113对,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外交布局覆盖面和含金量实质性提升。与9个台湾当局所谓“邦交国”实现建复交,实现香港由乱到治、由治及兴的历史性转变,坚定妥善处理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有力回击外部干涉和极限施压,打赢了许多大仗硬仗,办成了不少大事要事。
这是中国外交胸怀天下,作出世界性贡献的十年。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务实合作平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凝聚起共谋发展、共享安全的广泛国际共识,中国疫苗在全球抗疫合作中发挥了“第一梯队”作用。无论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还是完善全球治理,无论是推动共同发展还是解决热点问题,新时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建设性作用无可替代,国际影响力塑造力感召力显著提升。
这是中国外交主动运筹,战略有利地位不断提升的十年。不断增强历史主动精神,面对大是大非旗帜鲜明,面对风险挑战积极化解,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战略运筹更加主动,外交“工具箱”不断充实,开展大国外交能力持续提升。
这是中国外交自信自立,形成鲜明风格气派的十年。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基础上与时俱进,形成了新时代外交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党的领导是中国外交的根基灵魂,人民至上是中国外交的力量源泉,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胸怀天下是中国外交的初心所系,公平正义是中国外交的执着坚守,敢于斗争是中国外交的精神品格。
这是中国外交守正创新,不断实现思想理念飞跃的十年。习近平外交思想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开辟了中国外交理论的新境界,书写了国际政治文明的新篇章。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摒弃了“国强必霸”的旧窠臼。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探索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了西方“普世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偏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回应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新时代十年来,中国外交在世界变局中开拓前行,在大国博弈中从容自信,取得一系列来之不易的成果,化解一系列严峻的风险挑战,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航掌舵,在每个重要节点作出正确战略判断和决策部署;根本在于习近平外交思想科学指引,始终从人类发展大潮流和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准确把握中国同外部世界关系。
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外交战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
全力服务保障元首外交和中心工作。精心做好元首外交服务保障,展现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气象。对标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争取更有利外部条件。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外部风险挑战。
积极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深化中俄战略互信和互利合作,夯实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落实中美元首达成的共识,探讨确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并校正航向;密切中欧高层往来和战略沟通,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坚持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和拓展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
2022年10月18日,肯尼亚首个中非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在肯尼亚纳库鲁郡马坦吉提萨村挂牌,这也是“‘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在非洲建设的首批示范村之一。图为在马坦吉提萨村拍摄的挂牌仪式现场。新华社发 李学敏/摄
不断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助力世界经济复苏发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让这条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更加繁荣,惠及人类的“幸福路”更加宽广。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基础上,为中外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培育全球发展的新动能。
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针锋相对回击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一切企图迟滞甚至阻断民族复兴进程的势力坚决斗争,牢牢掌握发展和安全的战略主动。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为路径,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依托,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为全球发展和安全事业形成更多共识、促成更多行动。
着力提升国际传播力和话语权。深入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阐释宣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入介绍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色和本质特征,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和认同。
乘历史大势奋进,走人间正道致远。新征程上,外交战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胸怀天下、踔厉奋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更加主动有利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