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资讯中心 > 时评

胡锡进:防疫专家应该多发言,让科学理性的讨论取代网上口号大战

2022-09-26 16:56:28  来源: 胡锡进观察   作者:胡锡进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防疫政策牵动所有中国人,深刻影响了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运行的面貌。然而近一段时间,围绕防疫政策的理性讨论变少了,很多专家沉默了,与此同时网上的激烈口号却在增加,并且彼此针锋相对。这样的舆论环境显然不利于中国接下来统筹对抗新冠疫情,不利于各地实事求是地应对疫情不断出现的新变化。

  老胡不是防疫专家,但愿意为推动围绕防疫的理性讨论尽一点绵薄之力。我先梳理一下目前呼吁“放开”和反对“放开”的两类主要观点。

  “放开”派主张:事实证明,奥密克戎及其变种根本就防不住,而且大量证据显示这些变种的死亡率已经低于流感;各地封城、尤其是超长封城严重限制了人们的自由,破坏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各地不断出现的静态管理打击了经济,带来或将带来企业倒闭、失业和萧条;长期的封控还会导致中国对世界的自我封闭和孤立。总之他们认为,与世界其他国家保持防控政策的大体一致是中国应该也不得不做的选择。

资料图:新华社

  反对“放开”派认为:疫情没有结束是明摆的事实,而且病毒不断减弱并非定论,重新变强的可能性不可排除;“放开”的国家都是被迫的,中国一旦“放开”将前功尽弃,并且迎来一波巨大死亡潮,不会少于几十万人,而且将造成严重医疗挤兑,形成一波人道主义灾难;虽然中国目前面临短期困难,但疫情三年的总体情况显示,中国防疫付出的经济代价相对最小,我们有必要再坚持一段,时机成熟了再“放开”不迟,不差半年几个月;以为“放开”了经济就能活跃起来,这种推理未必成立。世界各国几乎都放开了,但经济好的没几个。当到处都是病毒时,一定会有很多老人和有小孩的人家反而要远离公共场所,而他们目前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放心出门,支持了消费;说中国会孤立于世界属于自我恐吓,中国的外贸自疫情暴发以来一直在快速上升而不是下降,一些外贸的临时和具体困难都不是全局性的,世界对中国的需求在增加,这是事实。

  值得注意的是,反“放开”派也大多反对随意搞“静态管理”,反对过度防疫,认为“一刀切”的防疫表现是涉疫地区的官员为保乌纱的官僚主义表现。

  总体看,现在网上围绕防疫弥漫了一种政治氛围,声音最激烈的人都刻意突出立场。我觉得这种趋势不好,应该打断它,淡化它。

  我认为,专家们应该站出来多发表意见,把围绕疫情的讨论重新拉回到科学理性的轨道上,即使不能完全做到,也应为此做出最大努力。

  主张“放开”,需要就几个关键疑问做出可信的回答:奥密克戎的死亡率降低了,但感染率大为上升,总的死亡人数并未根本降低,比如美国现在一天仍死亡几百人,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到处都是发热、严重咳嗽,即使不致命,老人和孩子出了这种情况也会把一家人急死,大家都往医院跑,我们的医疗体系会不会压垮?长期新冠到底是怎么回事?英国有200万长期新冠,美国大约有400万,很多人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这个问题如何看?还有一旦“放开”,我们的商场、地铁、餐馆、影院里究竟人会变多还是变少?中国不是欧美社会,公众的心理相对脆弱,专家们应该给出可信的预测和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8月5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戴着口罩的当地居民等待接种新冠疫苗。资料图:新华社

  反对放松防控措施也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一些地区不断出现的静态管理?如何解决地区之间的旅行不畅以及生产领域的供应链紊乱?我们究竟有无可能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现避免大范围静态管理和国内旅行阻碍的防控体系成熟升级呢?

  奥密克戎就是给人类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际情况是世界各国集体败下阵来,接受了新冠疫情的所有自然结果,包括死亡和长期新冠,只有中国还在战斗。但这场战斗注定是艰难的逆水行舟,我们需要让全社会了解这场战斗的艰难,知道国家为保护14亿人的利益做“既要又要”决策的殊为不易。不会有一个解决所有问题、去除所有弊端的简单办法,中国只能在不断权衡中找出一个相对弊端最少的办法来。我相信,把事情说透,舆论场虽然永远少不了抱怨,但是大家,或者说大部分人终将理解国家决策的善意和必要性,我们的社会作为整体会不断跟上国家的政策前行。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