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工农家园 > 农民关注

谈农业改革莫忘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

2021-08-06 18:02:19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老兵义雄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什么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这条根本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笔者在好几篇文章中都探讨过这个问题,为什么还要单独研究这个问题呢?因为我从网上看到,探讨农业改革的不少学者很少涉及这个话题,现在的年轻人似乎也不知道还有根本路线的问题。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纲领,毛泽东时代的农业就是在根本路线的引领下写成的,它是辨析农业改革大是大非的尺度,因而不可不察也!毛泽东在谈路线教育时告诫我们,路线是决定一切的。对于一种(马列主义的)路线,一种观点,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要使广大群众都知道。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党史100年的学习,实际就是路线教育,因而,反复宣传这条根本路线,对我们深化农村社会主义改革,解决好当前“新三农”问题的突出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这条根本路线的基本精神和内容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毛泽东1955年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和1962年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下称《农业规定》)中,都有明确的回答。这条根本路线是:“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这里所说的机械化和电气化就是后来所叫的现代化。很清楚,这条根本路线的核心精神就是通过农业集体化逐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中国农业现代化为什么要分两步走呢?实现农业现代化大致需要多长时间?毛泽东都作出明确的回答。毛泽东认为,中国的农业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形态中走过来的,中国农业的第一步的中心任务是,首先完成以改进耕作手段、改良土地质量、推广农业技术、创造农业优质环境的农业的技术改革,为向农业现代化过渡创造条件,而因中国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农业的技术改革比较社会改革(即所有制的改革)的时间要长一些,估计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农业方面的技术改革,大概需要四个至五个五年计划,即需要20年至25年的时间。关于第二步,毛泽东预见,在完成技术改造后,再经过20年到25年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基本实现党中央所预见的和全国人民群众盼望的农业现代化。按照毛泽东的预见,农业技术改造时间应在1973年至1978年间完成,农业现代化应在1998年最迟也应在2003年间得以实现。这就是农业根本路线的框架和为什么要分两步走的原因。人们不曾忘记,1964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间定在20世纪末,其中农业现代化完成的时间就是重要的根据。

  为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应当怎样贯彻这条根本路线?

  党中央为此制定了一整套贯彻这条根本路线的方针与原则。最主要的方针原则是:

  (一)确定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总方针

  “我国的统一国民经济计划,必须以发展农业为出发点。安排经济计划的次序,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就是说,我们要从发展农业着手,来开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此,要求“国家一切部门制定的计划和采取的措施,都必须以农业为基础,而向农村,把支援农业、支援集体经济放在第一位。一切担负领导工作和行政工作的共产党员,都必须遵守党中央的指示,力戒独断专行,不能妄自尊大,不能玩弄行政命令手段,不要哗众取宠,而是要埋头苦干,和衷共济,学会在经济上精打细算,衡量利弊,分别先后,使一切工作都能够脚踏实地,使计划真正切合实际,使措施能够行之有效。”

  (二) 明确了工农业并举和优惠农业的方针政策

  “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在我国,不论轻工业或者重工业,都要以五亿几千万农民的农村为主要市场。---因此,我们的各个工业部门,都必须坚决地把自己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 “为使我国从农业国变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国,为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农业能够逐步地用现代技术武装起来,工人阶级要同农民建立深厚的同志式的友谊,要彼此互助合作,取得谅解,同时,必须在价格问题上照顾农民的实际利益,---这种正确的价格政策和工农业品的交换政策,对于进一步地巩固工农联盟,对于较快地促进社会主义工业生产和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的发展,对于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都是十分必要的。”

  (三)明确规定了人民公社的地位、管理体制和必须坚持的方针原则

  为促进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求农业必须认真贯彻《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具体措施要求是:一是为着鼓励农业生产的发展,照顾工业发展的需要,并且使城市人口和农业人口经常保持合理的比例,国家征收农业税和统购粮食的数量,应该在适当的水平上,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下来。” ;二是学会做生意,重视市场的作用;三是认真贯彻实行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同时,要贯彻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规定;四为着加强农业工作的领导,加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领导,加强农村中的党的基层工作的领导,中央和省、市、自治区党委,要选择一批忠实于人民事业的、有相当工作能力的、懂得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干部,到专区、县、乡村去,长期参加工作,在工作中自觉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和从群之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四)特别强调了技术革命对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全党为第一步的技术革命而努力奋斗。

  二,毛泽东时代贯彻农业根本路线取得伟大的历史成就

  了解新中国建国史的都知道,为了逐步实现这条根本路线确定的目标,我党从1956年起,接连不断地发动和领导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运动。1955年,党制定出台了《1956—1967年农业发展纲要》,提出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规划,提出了粮食产量7—10年四五八百斤上纲要的目标,在纲要的引领下,全国很快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初级社向高级合作社的转变,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广大的农村,合作社掀起了以兴修水利、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技术革命运动,使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家都知道,从1958年起,全国又掀起“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在初期虽然遭到巨大的曲折挫折,使社会生产力在一定范围内遭受破坏,但人民公社发挥了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仍然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根据这条根本路线,到毛泽东去世,中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钢铁和主要工业产品已经超过了英国,以洛阳拖拉机制造厂为龙头的农业机械制造业迅速地发展起来,农业机械化作业在劳动效率中已经占据了近40%的比重:广大农村有70%以上实现了水利化;大批的荒沙盐碱地被改造成优良的土地;全国建成1000多座大小的化肥厂,为农业创高产准备了当家的条件;袁隆平杂交水稻和其它高产农作物的改良获得成功,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大幅度增长;国民经济总值世界排名从建国初期的第74位上升到第15位,70%的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受到联合国高度赞扬;这些成果为向农业现代化过渡创造了优良的条件。

  三,农业根本路线的推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962年,党中央在颁发《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时指出:党的农业根本路线不是简单的诞生的。它是我们党在农村的两条道路的斗争中,坚持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产物。这就明白的告诉我们,在贯彻农业根本路线时时刻不能忘记农业战线两条道路两种路线的斗争。历史和实践表明,农业根本路线的推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推行的过程中,在党内始终存在非常尖锐的争论。十六大以后的不说,仅从三年经济困难到解散人民公社之后就发生两大回合。

  第一次发生在“三年困难”时期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2年还处在 “三年困难”时期。为了解决初期人民公社把全部生产生活资料一切归公社所有产生的恶果,党中央提出了给农民小量的自留地,鼓励群众开小片荒,发展家庭副业,这些新的政策刺激了农民一家一户的积极性,对促进生产战胜困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面对这一新情况,党内,以农业部长邓子恢为代表的一些同志主张在农村实行大包干的生产方式。什么是大包干呢?大包干就类似今天的家庭联产责任制,是把生产效益同社员物质利益直接联系起来的责任制管理形式。当年安微是大包干实行最早的省份。具体做法是:先按照人口或者劳动力包田到户,然后逐亩定产产量,超产奖励,减产全赔。同时还规定了“五统一”:计划统一、分配统一、大农活和技术性农活统 一、用水管水统一、抗灾统一。其基本精神是把社员的物质利益同劳动所得直接挂钩。通过试点安徽认为 ,“责任田”制改变了计算工分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缺点;堵塞了投机取巧的空子,能更好地体现多劳多得的政策;能提高每个社员对包产的责任心和生产积极性。毛泽东认为,这种大包干实际是主张单干,这不是社会主义的经营方式,被否定了。

  1962年8月9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心小组会上,接着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单干以后两极分化很厉害,只要两年就很明显”的话说道:要有分析,不要讲一片光明,也不能一片黑暗。1960年以来,不讲一片光明了,只讲一片黑暗,思想混乱;于是提出任务,单干,全部或大部单干,否则农业就没有办法;包产40%到户,单干、集体两下竞赛,这实际是大部分单干;单干势必引起两极分化,两年也不要,一年就要分化。有的还是支部书记,贪污多占,讨小老婆,放高利贷,买地;另一方面是贫苦农民破产其中有四属户、五保户,这恰恰是我们的社会基础,是我们的依靠;我们要代表贫下中农,也代表一部分富裕的农民所以要按劳分配;集体化的巩固,必须有几个回合,我们的集体化已经经过了考验,将来还会继续接受考验--。8月20日,毛泽东在中心小组会上指着主张单干的邓子恢说:究竟是单干好,还是集体好,要有历史作结论。

  第二次争论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3年间

  1978年,安徽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全省大部分地区10个月未下雨,有6000多万亩农田受灾,400多万人口的地区人畜饮水出现困难。入秋后,旱情更加严重,秋种难以正常进行。如不采取果断措施,大片的土地将被抛荒。为了战胜旱灾,中共安徽省委决定采取非常措施——“借地种麦”:凡是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油菜,超过计划扩种的小麦,收割时不加征购,由生产队自行分配;鼓励农民开荒多种,谁种谁收,国家不征统购粮,不分配统购任务。这实际是借鉴了当年大包干的经验。万里到北京参加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他找到邓小平,把安徽实行责任制和他在农村目睹的情况,向邓小平作了汇报,表明他支持这种做法,请小平指示。邓小平听后的答复是:“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下去!”万里为什么专门请示小平?因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安徽提出搞大包干的问题,但遭到与会各省的反对。与会代表认为,人民公社的体制经过20多年的实践证明并无什么不适应。为此,十一届三中全会专门发出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重申“人民公社要坚决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稳定不变”,“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切实保护”。1980年1月下旬,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管理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安徽介绍了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经验,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议。热议的焦点是包产到户到底姓“资”姓“社”的问题,大部分人对安徽的做法持反对意见。国家农委表示要按照中央文件规定办,“不许分田单干”和“包产到户”。会后,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规定。1980年3月,万里调中央工作,安徽把家庭联产责任制由局部推向全省,再后来推向全国。至此,集体经济被取消,集体化道路中断了。

  四,农业根本路线要不要回归还能不能回归

  家庭联产责任制推行七八年后,小农经济的弊端一天天显露出来。集体经济解体后,社会开始出现新的贫富不均,“新三农”问题成为困扰农村发展的突出矛盾。特别全面实行市场经济以后,农村的贫困问题不是减少了,反而扩大了,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出现了新的剥削阶级,按照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到2000年农业本该实现现代化了,可全国的广大农村却还停滞在个体经济的小农时代。社会发生了毛泽东当年所关心和担心的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不正常的变化?从人民公社时期走过来的人们开始反思。他们反思的结果认识到,农业改革不该背离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

  1965年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讲:“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产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一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共产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的国家就不安稳了。”还说,对于包产到户,“问题不在于谁的判断正确,在于包产到户还是农业集体化,这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如果无产阶级不加强领导,不做工作,就无法巩固集体经济,就可能走到资本主义的邪路上去。包产到户,短期内可能会增加一些粮食,时间长了,就会两极分化,资产阶级就会重新起来,剥削劳动人民。”(引自《毛泽东传》)中国今天发生的问题,出现的局势,印证了毛泽东的预见,毛泽东当年反对和忧患的问题都精准的应验了。

  对照毛泽东的谈话,人们进一步认识了农业根本路线的正确性。于是,又引出了是否重返集体经济的大辩论,这场大辩论实质就是要否回归农业根本路线的大讨论。2016年,习近平在小岗村农业改革现场会讲话时指出:农业改革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集体经济搞没了。总书记的这个指示实际亮出了农业改革的底线,这是讨论农业改革不能超越的原则。我国当前的农业改革要不要回归农业根本路线,还能不能回归农业根本路线?相信经过正反两面体验的最广大的农民,一定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