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唱读讲传 > 唱红歌

中央音乐学院宋瑾谈音乐:“红歌”已是重庆文化品牌,还要形成机制

2011-12-30 11:57:52  来源: 重庆日报   作者:记者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宋瑾谈音乐
“红歌”已是重庆文化品牌,还要形成机制 
本报记者 匡丽娜 实习生 郑美玲
学者名片:宋瑾,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音乐美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撰写了《走出慕比乌斯情节——世纪末音乐美学断想》、《国外后现代音乐》、《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等专著。

    深度解析 建言献策

    文化名家

    文化的发展是以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三者之间存在“和”的道理

    重庆日报:这次中央专门就文化发展问题召开全会,把文化强国提升到战略层面上来思考。在你看来,为什么把文化放到这么重要的一个位置上来?

    宋瑾: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政治、经济、文化这三者的关系来看。一个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必然需要文化的提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提倡“和”,所谓的“和”就是不同事物之间最佳的平衡状态。文化的发展是以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三者之间也存在“和”的道理。

    其次,发展文化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需要。我们追求现代化,不仅是硬件上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现代化、软件的现代化。

    第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受到限制。

    第四,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质量,一个就是创新。而现在我们的文艺作品,包括音乐作品、音乐学理论、音乐教育的内容,大都缺少原创性。原创性的基础就是传统文化,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的独创性需要有中国品牌。

    重庆日报:音乐对人的精神生活,对市民素质的提升和城市形象的塑造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宋瑾:从音乐本身来讲,古代讲“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我们不能期待音乐能非常直截了当地起什么作用,但是音乐能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历史的积淀来看,音乐由传统精神积淀而成。我们的传统文化讲“和”,恰到好处,动态平衡,便叫“和”。音乐和谐动听,本身便是一种“和”的状态。

    音乐还有一个审美功能。音乐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培养完整的人。

    音乐的实用功能必须通过它的审美功能才能发挥作用。近现代我们利用音乐来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历史上的“四面楚歌”,便是用音乐来瓦解敌人的军心,争取胜利。现在,我们给植物听音乐,让它早开花,早结果,结好果,这也是很好的例子。

    一个城市形象的塑造,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案,可以是视觉的效果,也可以是一段音乐,就像我们国家用牡丹做国花是一个道理。

    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需要艺术家保持自律精神,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重庆日报:什么样的音乐作品是好作品?创作者如何才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

    宋瑾:一部音乐作品的好坏属于主观判断,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现在的人总觉得越多人喜欢的东西越有价值。比如,音乐的排行榜,难道排在第一位的音乐就是最好的?最后的结果只能说明审美人数分布情况,仅代表它的经济价值。

    有人也许会问,雅俗音乐哪个更好?要知道听流行歌的人永远比听高雅音乐的多,但你不能说流行音乐比高雅音乐好。

    说到通俗音乐,现在的网络音乐才是真正的草根文化,城市的民谣。他们自己编词编曲,哼着哼着就哼出来了。比如《老鼠爱大米》,这首歌的歌词很草根,容易被大众接受,还有自嘲的姿态,它是和精英文化对应的姿态,亲切感就在这里,所以就流行了。有一些音乐等到有职业人介入后就公式化了,没有那种亲切感和真切感。

    所以说,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需要艺术家保持自律精神,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要非常深入地研究他的服务对象,按需求把产品划分类型,是商业性还是艺术性,这必须根据需求来做。

    另外,从艺术创作本身来说,中国品牌很重要,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我们期待从中国老根上发出新芽。

    重庆日报:许多人都知道重庆有一首《红梅赞》。您认为今天的重庆适合用哪类音乐来诠释?

    宋瑾:各地应有各地的文化品牌,不能千篇一律。重庆要做形象设计,抽象和具象都要兼顾。抽象就是理念,具象就是视觉、听觉等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无论具象还是抽象都要一体化设计,不能只重视某一方面的设计。如果重庆的音乐强调的是一个方面,但其他方面的设计又强调另外的特色,这样就不利于重庆形象的推出。

    具体如何设计呢?首先,重庆要提出一个设计理念,是“有中生有”还是“无中生有”,必然要和传统密切联系。有了概念,再用具象来配合。

    要吸引观众进剧场,首先我们要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要

    重庆日报:重庆演出市场较过去活跃多了,怎么吸引市民进剧场?相关部门应该做什么?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

    宋瑾:要吸引观众进剧场,首先我们要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要。

    其次,我们必须建设大量、先进的硬件设施,比如音乐厅、剧院。

    再有,我们的媒体要起积极的引导作用,比如,在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出一些音乐,让大众更多地了解这门艺术,了解后就有了兴趣。

    另外,我们的文化部门、宣传部门要相对提高财政支持。

    现在讲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不管我们是抓质量也好,抓创新也好,其实都是在抓人才。

    重庆日报:重庆正在着力打造长江上游的文化高地,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宋瑾:打造长江上游的文化高地需要一个机构来执行。可以设立一个重点研究机构,解决重庆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我们可以邀请一批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设立一些重点研究项目。这些专家不用引进,只通过项目召集给付报酬。这样可以节约人才培养的成本,同时也有了高端智囊库。 

    “红歌”现在已经是重庆的一个文化品牌,但要注意品牌的维护,要形成一种机制,比如每年一次红歌比赛。要注意审美质量的提高,如果表演粗糙,演唱伴奏指挥粗糙,那么整台演出的艺术质量就会降低,人们的兴趣也就不容易保持。

    另外,重庆要注意对地方语言的保护。我们讲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统文化是以语言作为基础的,语意可以翻译,但是其中的韵味是翻译不出来的。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