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唱读讲传 > 讲故事

封控在“沪”记

2022-05-01 15:40:36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侯瑞岭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二月下旬来沪时,仅车站、医院、商场等要求出示绿码、行程码,也就是出示一下而已,对住院患者及陪护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其间,随着市区检测出现阳性逐渐增多,开始管控重点部位、小区,但范围局限在比较小的区段,有的具体管控到某某路某某号甚至到那个门店。后来检测阳性越来越多,要达到社会面清零的目标,在防控方案的选择上,采取全市封控也是唯一的无奈之举。

  封控区域大致分为浦东、浦西,先浦东,各安排五天时间,即浦东封控到愚人节,浦西封控到清明节。我住在中原路南端军校的一个家属区,属于杨浦区地段,通知是4月1日到5日“足不出户”,几天时间稍微备些日常生活用品而已。谁知人算不如天算,浦东阳性势头强劲,何日解封难测;浦西也不示弱,阳性数字在不断攀升。特大都市防控局面突变,方舱告急,引起顶层的高度重视,派要员坐阵指导,随即各方援沪共克时艰,呈现出史所未有的状况。大都市的决策、管理、运行、效率、服务、廉洁、文明等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路静人稀闹市空。大都市静默、停摆、卡顿了,这对于管理者与市民的确都是始料而未及的。开始封控时,所住楼道七十多户、近200人建起了一个群,让平时缺少联系的近邻为防新冠病毒而聚在一起,这个群成为信息发布与交流的平台,核酸检测、抗原自测、湿垃圾投放时间,志愿者报名,以及后来的拼团抢购、防控动态、生活需求等信息全在其中。近邻们来自各地,从事科研、教育、政法、医务、企业集团、公务部门等工作,也有是退休的专家、军官。虽说是同住一幢楼,也是相逢不够相识,偶尔相遇时点头微笑仅此而已,何况我又不是长期在此居住。楼道群在封控中确实是起了很大作用,更有热心者担当“楼长”,众多志愿者为大家提供周到服务。

  小区的封控分为楼道电梯间、出入口、大门三道值班控制,除检测与管理人员、志愿者外,禁止进出。浦西封控公布的原计划是在第1天和第3天各小区做核酸,第5天晨解封。然而到第3天就发生变化,改作自测抗原,第4天核酸检测小区里出现1例阳性,接下来便是隔一天一次核酸,加一次抗原自测。市区检测阳性数据不断攀升,全市开始实行封控,严格限制足不出户,一应需求、检测用品均是志愿者送到户,湿垃圾是按时段到电梯间收集,后来时间长了干垃圾也一起投放。

  到了第2次核酸检测时,是足不出户的第4天,发了一袋有六个品种的蔬菜,当即有人拍出视屏感谢杨浦区,发在群内立即成为网红,被转发到许多群,又有几百人转发,当晚点击量就过数万,说明此事顺应民意,实为得民心之举。可面对突发的情况,整个都市给人的感觉是被䙩住了。足不出户的市民时刻关注着封控的信息,而居委会也是在等着上面的安排。市里根椐疫情分析来动态掌握,恰如在“摸着石头过河”,十天后才公布划为管制区、封控区、防范区,采取抗原核酸轮番测,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检测出现自已是阳,方舱住;密接是阳,酒店住;7天有阳,家里住;7天无羊,小区走;14天无羊,区里走。人们关注着所在小区每次的检测结果,心系着楼道邻居的阴与阳,算计着可能解封的日子,就是明确为防范区的到下旬初才能在小区内走动,出小区需持证而且限每户每天一人次。

  足可以不出户,但生活不能停,一日三餐油盐菜米不能少。由于事先准备不足,也认为全城封控定会有统一考虑与安排,也就未将此等生活琐事当成事。那知失去了自由,吃喝也就由不得自已了。在全市封控的情况下,不过三天群里就出现拼团购蔬菜、生活必须品,拼团成为热点,而且越来越热,而拼的货还是没有着落。幸亏学校知道家属区的实情,帮助安排两次购买蔬菜,缓解了一下各户的急难。都市各区集中分发的生活用品有的六、七次,有的仅是次把,物品发放图片被随时转晒在群里,其中不乏是寄希望于能够促进社区发挥组织的优势,到了下旬又发几次蔬菜,帮助解决住户生活中的必需。

  随着封控天数的增加,缺的生活用品也就越来越多,网上抢购团购一直挤爆,就是有幸抢到,大多因货不足或送不达而退回。抢到如同中标,但中标不一定就有效,冷不丁出现无法送达或不明原因的解约,抑或是员工“阳”了,只能是无奈的接受。只要能有货,质量价格是另外一回事,抢到才有得到的希望。群内抢购开始的几天,难得有顺利的,偶尔成功的,送货到小区的时间也没有保证。有热心的邻居为拼团抢购而日以继夜,先要寻找信息征求意见,然后自愿报名组团、接龙、收款,抢不到的还要告示、退款,拼团抢购蔬菜、水果、牛奶、米油、糕点、奶粉、冻肉、鸡蛋等物品的接龙连续出现,“抱团取暧”邻里守望,忙得不亦乐呼。担心拼不上团或抢不到货,上卫生间时手机也不敢放下,楼道群信息时常出现99+,还在不断的鸣叫。在疫情未稳的趋势下,担心快递、外卖环节的风险,居委会对组团也作出限制。到这时家有余菜、甚至有根葱或一块姜的就被称作为“地主”了。近邻家有存葱给楼道各户送到门前数根,尤如雪中送碳,还有的在群里交流如何用葱根蒜㸤水培发芽、蔬菜保鲜的做法及图片。

  小区在中原路大门外摆上存货架,所有送小区的物品一律放在架子上,喷洒消毒静置半小时后,由各楼道志愿者分时段来取分送到户。拼团兴起后,货架上物品才有所增加,开始很难抢到货,主要是亲友、同事们相送的,在楼道群内每天见到有几次这方面的信息,谁有物品放在货架上请志愿者帮助取回。后来拼团网购的物品逐渐增加,给志愿者带来较大的服务量。过了几天区里向各户送了油米盐蛋肉和防疫用品,缓解一些急需。对分发的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包括国外产抗病毒西药被很快纳入医保,而西方疫情那么重这个药作用又在那呢?这些在网上引发议论不断,倘若能透明信息,何致于众说纷坛。

  封控成为《东方卫视》重要新闻,时长增加有时几乎占满半小时,主要报道是防控动态、方舱进度、各方来援、保供保产、保障措施等。随着封控时间延长,对市民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不是一带而过,就是做到如何的正能量,显然与民众切身经历存有的反差。一度还传闻要搞晚会来为当下的防疫鼓劲,这样习惯的常规做法,与现实来讲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在社会上的一片议论中被淹没。如今信息渠道众多,奇闻逸事混杂,被干预处理的就有几十例,但在反映身边的急难事情,有的还得到重视,这在随后作出的公开应答中便可说明这一点。就医难、蔬菜缺等难点、热点,马上被摆上了应有位置。开始对急诊、配药、保供等民生问题应对不足,引发民怨,为整个封控带来了不利影响,也增加了基层社区管理的难度。

  都市运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中有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把生活局限在原处。从开始的几天到十几天,何时能解封心中无数,而“口粮”短缺甚或供求脱节,这本应显示都市调控能力的方面,却被爆发的疫情懞住了、弱化了,出现采购脱节,最后一百米变成难以逾越的壕沟。任由社会自由调节,导致市场乱象频出,局面一度失控,网上晒出的蔬菜等价格成倍数涨幅,有的到了离谱的地步,有的质量低劣,供方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让市民自行展其所能去解决急难愁盼,只能说明治理失效,管理滞后引发社会议论何足为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民生无小事。人民至上。试想如能按开始组织的两天一次分送生活用品到户坚持下去,对接产购,合理取费(不需要免费送),既解决产地供难、又服务到户,加强宏观调控而不完全放给市场调节,让投机者无机可趁,可避免“上海瘫”等负面现象,更有利于提高社会公信力,控制病毒的扩散,一举数得,却偏偏未能做到,管理失位导致社会乱象百出,沉渣泛起,有的是触目惊心,现实真的是差强人意,让人心寒。

  在外地的亲友不断来电话、发微信问候,关注着我们在沪被封控状况。她们是从多渠道了解到其他亲友在大都市目前生活有的是多么的艰难,处境是多么的糟糕,甚至到了无粮无菜地步,而且还不知何时能解脱。有位高龄的至亲住在大场地段,靠社区和原单位送两次的蔬菜过日子,幸亏有春节时家人带的年货放冰箱能就急混日子。有的年青人在沪打工的,平时不做饭点外卖,封控时只能靠方便面在维持,而且还面临脱节。这些也是她们爱莫能助的,外地快递说到是进沪的货物不予以收寄,有的就是未封控前发的物品,到市区也不能及时送到,平时对“隔日达”、“当日达”习以为常,有谁会想到出现“送不达”的情况。受封控的影响周边各地立马提升防疫的力度,对与沪有接触的严格隔离14天,有的还要再居家观察7天,甚至于凡是外地回本地的也要隔离7天,还要居家观察几天,大都市的封控在国内甚至国际上的影响可想而知了。

  前年我全家在沪过春节,武汉出现疫情各地支援,上海的应对措施有力高效是历历在目。以菜价来说,第一天出现涨的苗头,第二天东方卫视新闻就报道打击的案例,随即我到超市购菜,价格如常,真为大都市管理的能力、效率而佩服。防新冠期间,上海为全国作出巨大的贡献,一系列的做法受各地推崇,也为全球所瞩目。精准防控到具体方位,给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体现管理与专家们的精心设计与有效执行。世事轮回,行百里路半在九十上,各方也来支援大都市防控变异的新冠病毒,这可是万万想不到的事啊,管理失控、乱象丛生、民声载道,居然在一幕幕的出现。

  都市的高端人才聚集,国家重点实验室众多,对前段时间出现疫情反弹的趋势,不乏真知灼见,有专业、有良知而中肯的社会面清零的建议,而这些也被现在的出现状况所证明。若能清醒认识到当时的情况,能够听取更多专家的意见,审时度势,避免迷茫,采纳更合理的方案,不知要避免多少麻烦与损失。西方、韩国、日本及香港与深圳对疫情漫延及爆发,采取了不同的方案,其效果是有目共睹的,社会面清零的方案是切合目前实际的最优选择,前期实践也取得最佳效果。三年来对大都市防疫的做法市民还是放心的,根本想不到还能在这方面出现问题,怎不让人发懞。

  在足不出户的日子里,楼道群的作用无时无处都在,手机一刻也闲不下来,是生活必须、息息相关的啊,有时连俄乌冲突的热点新闻都顾不上关注。群内只要见到有需求的,立马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因骨伤、牙痛、发病的,有医学专家提出具体建议,基础病常规药品没有了的,马上就有人进行互助,看到志愿者取货品立即有人提供平推车,凡有急难必有所应马上排解。还有把防新冠病毒知识,长征医院中医专家讲座的视屏,居家时如何健身等,群里满满的是正能量,深深地体会到是防疫让大家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克时艰。我们与许多家庭一样被封控在几处,靠微信与视屏联系,也期盼着早点解封。

  服从封控不添乱。核酸检测由居委会组织,志愿者们协助,按楼道逐层有序下楼,保持2米的间隔,一次检测的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做核酸的时间也是各户唯一能下楼的机会,体会平时不介意的阳光、空气、绿色以及难得的自由,小区里有不少小学生,宅在家中上网课做作业,在排队等候中跳跳蹦蹦,享受这有限的自然时光;在推车上的儿童,闹着用手示意到有阳光的地方;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此时才能晒到阳光,小区里一下子见不到溜宠物的,让人总感觉到缺少点什么。在核酸做好后,随即按指定的路径有序返回。居委会把《援沪“大白”评中翔》视屏发到群里,是外地医生在为十几个小区核酸检测后的感受,说的是恰如此份,这也是我的所见与感受。每天我在室内来回踱步,或在凉台凝望着往日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中原路,如今是静默停顿、冷落闲置,听不到救护车、警车的鸣叫,确是绿荫大道任车行。凝望着楼前的灯光,默数着几层灯亮几层暗,眼见得树木苞芽成绿叶,随风摇摆不停息,陪着我在封控的日子打发着时光。

  从下旬初起全市开展社会面清零攻坚,要求封控区服务上门,每天开展一轮核酸筛查;管控区采用3天抗原+2天核酸组合筛查;防范区采用4天抗原+1天核酸组合筛查。对快递、外卖小哥等城市服务保障人员,每天检测一次核酸、2次抗原。同时开展流调排查、转运隔离、腾换扩容、中医药干预、清洁消毒、“拔点”、防外溢行动,确保全市社会面清零早日实现。但疫情仍在高位缓慢下降,就是明确为防范区的也对流动的人数与区域进行限制。户外空气虽然好,新冠病毒少不了,宅家三顿能吃饱,保持阴性才能活到老。小区封控还在继续,到今天才可以下楼在小区内走走,静默了一个月的小区在逐步恢复往日的生活景象,但何时能解封取决于病毒清零,这也是一场艰难的实践。

  阳光总在风雨后。作为封控于大都市当中的我,守护着健康码和核酸阴性,静待社会面“清零”,昐望早点摘下口罩,露出灿烂的微笑,保持着长久的安康。也在期望在西方与周边国家大多无奈“躺平”的趋势下,东方的特大都市在与新冠病毒这场混战中,有望能够提供一个“清零”的范例。

  二〇二二年四月三十日

  写于沪杨浦区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