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青年

网络“躺平”现象与青年奋斗精神培育

2022-02-09 14:54:49  来源: 中国青年研究   作者:熊钰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摘要:“躺平”是2021年最火的网络流行语,并在与“内卷”的网络共振中发展成为2021年最值得关注的网络现象。本文认为,在社会“内卷”语境下,网络“躺平”现象表征着青年释放压力、对抗焦虑的情绪宣泄,申明诉求、陈述主张的意见表达,填充真空、重建自我的行动自觉;网络“躺平”现象根源于社会资源稀缺的现实发生与制度藩篱的局部存在,创新驱动的时代转型与人力资源的适配错位,消费主义的悄然退潮与节俭传统的高调回归。应对网络“躺平”现象,必须着眼青年奋斗精神培育,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优化青年成长环境,改善青年发展条件,提高青年创新素质。

  关键词:躺平;内卷;青年心态;社会背景;奋斗精神培育

  “躺平”是2021年最火的网络流行语,也是2021年最值得关注的网络现象。通常理解,所谓“躺平”,是指一部分青年在社会“内卷”下,在所承受的压力突破个体心理临界时,选择放弃努力、消极逃避的精神或行为状态。网络是现实生活的“折射镜”、青年心态的“晴雨表”、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躺平”现象的发生发展,立体而真实地投射出“内卷”的现实样态,直观而生动地反映出青年的集体心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舆论的发展走向,是反思“内卷”、观照青年、洞察舆论的重要窗口,也是“内卷”治理、青年发展、舆论引导的重要课题,具有重大研究价值和现实研究意义。

  目前,关于“躺平”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大众媒体和自媒体上,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较为鲜见。为此,本文将在社会“内卷”语境下,梳理“躺平”的网络图谱,分析网络“躺平”现象投映的青年心态,剖析网络“躺平”现象孕生的社会土壤,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网络“躺平”现象应对的策略要点。

  一、“躺平”的网络图谱

  一般而言,网络流行语是在网络交流的特定语境中产生的,并在网络使用和流行的过程中逐渐脱离原初场景,形成相对稳定的含义。相较于其他网络流行语,“躺平”的网络流行具有极为显著的过程性和关联性特征。历时性考察可以发现,若干与“躺平”意思相近的网络流行语反复流行,与“躺平”形成网络接力;共时性考察可以发现,若干与“躺平”逻辑相关、与“内卷”意思相近的网络流行语同步流行,与“躺平”形成网络共振。“躺平”“内卷”以及相近、相关的网络流行语共同构成了“躺平”的网络图谱。

  1.“躺平”的网络走红

  在网络上,“躺平”一词最早可追溯到2016年出现的饭圈词语“躺平任嘲”,意思是“自家偶像做错了事,粉丝闭麦任人嘲讽”。比如,“自家爱豆(idol)衣服穿丑了,就不要责怪造型师,躺平任嘲吧”。在饭圈中,“躺平任嘲”作为粉丝们圈地自萌的用语,语义重心是“任嘲”,“躺平”作为一种姿态表示,只是一种形象表达无奈、服气、不回应、不反抗、不刚不㨃、任人嘲讽的语言学修辞,并不具有太多的社会学意义。

  2021年4月,百度贴吧“中国人口吧”中发表了一篇题为《躺平即是正义》的帖子,作者“好心的旅游家”讲述了自己如何在充满竞争和忙碌的世界中后退的躺平生活和躺平哲学,“两年多没工作了,也没觉得哪里不对;每天只吃两顿饭,解决食物问题就是解决一切;每月花销控制在200块以内,没钱了,一年也就工作个一两个月;日常就是家里躺,外面躺,像闲散的猫猫狗狗一样躺”,宣称“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这篇帖子以“躺平”来表征一种不工作、不消费、不社交的精神或行为状态,赋予了“躺平”特定的社会学意义,迅速引起网民围观,引发全网讨论,并且讨论的范围和深度远远超出了帖子本身—年轻人该不该躺平?年轻人躺平可耻吗?如果奋斗有希望,谁会躺平?躺平是等死,不躺平是猝死,怎么破?反正都是穷,何必穷得那么累?“内卷”之下,如何看待“躺平”?用“躺平”对抗“内卷”真的有效吗?“内卷”or“躺平”,年轻人的出路只有这两条吗?......普通网民、网络“大V”乃至《人民日报》官微、《光明日报》官微等媒体也都参与进来,“躺平”一词迅速走红网络。

  2.“躺平”的网络语系

  实际上,“躺平”一词并非横空出世,在“躺平”火起来前,网络上已反复出现过形形色色意思相近甚至相似的网络流行语,各自火了一段时间,有的至今仍在流行。譬如,2009年的“逃离北上广”,2010年的“神马都是浮云”,2011年的“蛋定”,2012年的“屌丝”,2014年的“只想安静地做个美男子”,2016年的“葛优躺”,2017年的“低端人口”“丧”,2018年的“三和大神”“佛系青年”,2020年的“985废物”等。尽管这些网络流行语各有各的原初场景,所表达的意思、情绪与“躺平”不尽一致,但或多或少都与“躺平”有所交集,或浓或淡都有“躺平”的痕迹,可以将之统一归为网络流行语中的“躺平”语系。

  在“躺平”语系中,先前出现的各种网络流行语大多有着特定标签,或是区域标签如北上广、三和,或是身份标签如第三代农民工、码农、大学生,或是情绪标签如淡然、无奈、自嘲,一般仅指涉特定群体,适用特定场景,表达特定情绪,多数网民则是以看客的身份在参与,以娱乐的心态在使用。然而,“躺平”一词的出现,彻底抽离了区域、身份、情绪等特定标签,精准击中了青年的集体痛点,令青年群体的每一个人都仿佛感同身受,在受众上导引了各群体的快速汇流,在情绪上激起了各群体的强烈共鸣,一举成为“躺平”语系的“总代言”。“躺平”语系衍化的过程,是情绪强化的过程,是群体互动的过程,是意义赋予的过程,是认知趋同的过程。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20年来网络流行语“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快速更迭中,“躺平”语系的网络流行语翻新出现、反复上榜、持续走红,警示其“所反映的问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未能得到妥善解决,一种普遍情绪始终弥漫在社会生活中”[1]。

  3.“躺平”与“内卷”的网络共振

  在“躺平”的网络热议中,“内卷”是一个如影随形的话题。所谓“内卷”,本初作为一个学术名词“内卷化”(involution),是美国人类学家戈登威泽和格尔茨分别用以描述一定的文化模式和农业生产,意指“系统在外部条件受到严格限定的情况下,尽管内部不断精细化和复杂化,但却难以达到更高水平、跨入更高阶段的过程”,即“无法达到质变的量变”。2020年,随着“有的人骑在自行车上看书”“有的人宿舍床上铺满了一摞摞的书”的图片刷爆大学生的朋友圈,“内卷”一词开始流行于各领域、各系统,用以表达陷入内耗、恶性竞争、付出更多努力但却收获不变甚至更少的社会现象,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焦虑、痛苦的社会情绪。回溯网络流行语的演变,“躺平”有其“躺平”语系,“内卷”也有其“内卷”语系,包括2009年的“蜗居”“蚁族”,2010年的“鸭梨”,2011年的“伤不起”“悲催”,2012年的“亚历山大”,2013年的“女汉子”“人艰不拆”,2016年的“蓝瘦香菇”,2019年的“我太难/南了”等。

  关于“内卷”的网络讨论,触及“躺平”的现实背景、社会根源等深层次问题,自然而然地纳入并深化了关于“躺平”的网络讨论。在“内卷”与“躺平”的关联讨论中,“因为‘内卷’所以‘躺平’”的因果逻辑快速建立,“‘内卷’不死‘躺平’不已”的舆论基调广泛凝成,“内卷”与“躺平”为因为果、强烈共振,更加聚集了社会上对“内卷”与“躺平”的目光关注,激发了对“内卷”与“躺平”的情绪释放,深化了对“内卷”与“躺平”的深入思考。一定意义上讲,“内卷”与“躺平”作为社会现象、网络现象,“内卷”更多地属于社会存在层面,“躺平”则更多地属于社会意识层面,在观察网络“躺平”现象时,“内卷”具有比“躺平”本身更基本、更现实的意义,认清“内卷”方能理解“躺平”,消除“内卷”方能拯救“躺平”。

  二、网络“躺平”现象投映的青年心态

  网络流行语是青年心态的“风向标”,直观地反映着一定时期内弥散在青年群体中的心境状态,包括青年的认知、态度、情绪、价值观等。在社会“内卷”语境下,透过网络“躺平”现象,可以感知青年释放压力、对抗焦虑的情绪宣泄,青年申明诉求、陈述主张的意见表达,青年填充真空、重建自我的行动自觉。

  1.青年释放压力、对抗焦虑的情绪宣泄

  当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既给青年带来了丰厚红利,也给青年带来了沉重压力。一方面,高企的房价、高昂的生活成本成了青年不能承受的生活之“重”;另一方面,“996”“007”“末位淘汰”“非升即走”,各行各业、各式各样的“内卷”成了青年不能承受的精神之“痛”。面对生活之“重”与精神之“痛”的双重重压,青年高度敏感而又无比清醒,焦虑痛苦而又无力改变,“努力无用那便不再努力”“付出无果那便不再付出”的负面情绪在青年中悄然累积和郁结,形成了一种潜在的普遍情绪、集体心理和认知倾向。此时,网络上“躺平”一词的出现,极大地迎合了青年身心俱疲之下想要逃避的心态,刺激了青年压抑已久之后想要发泄的冲动,满足了青年身处“内卷”之中想要突围的需要,一下子打开了青年情绪淤积的“闸口”,扣动了青年情绪释放的“扳机”,点燃了青年情绪爆发的“引线”,迅速在青年中引起共情共鸣、形成群体极化,在网络上酝酿演化成一种现象级的群体情绪—“我‘躺平’了,生活你来吧!”

  青年所宣称的“躺平”,只是口头“躺平”而非行动“躺平”,他们并非真的不工作、不消费、不社交,他们仍在努力,仍在奋斗,仍在追逐梦想,“躺平”只是青年自娱自乐、自嘲自解的一种方式而已。2010—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北漂”仍然在以22万人/年、14万人/年的速度增长[2],“逃离北上广”并未真的逃离。2010—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从2010年的141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377万人[3],年均增长近10%,“佛系青年”并未真的佛系。“声称要‘躺平’的年轻人,总在黎明被自己设的闹钟唤醒”[4]。可以判定,目前阶段“躺平”主要呈现为一种网络情绪、网络现象,并未现实化为社会行动、社会现象,青年仅以“躺平”作为释放压力、对抗焦虑的情绪宣泄—以“躺平”来宣泄“我累了”“我做不到”“我卷不动了”的负面情绪,来对抗“你要努力”“别人都行,你怎么不行”“别人都这样,你怎么不这样”的社会裹挟和环境规训,以此激活心理防御机制,减轻心理焦虑和精神压力,促进心理韧性,恢复心理平衡,实现自我激励。

  2.青年申明诉求、陈述主张的意见表达

  每一代青年都有每一代青年的意见表达要求和意见表达方式。前互联网时代,青年以大众媒体为主要载体参与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讨论,包括真理标准问题、潘晓来信、西方社会思潮热、读书热、邓小平南方谈话等,这一阶段青年的意见表达是间接的“、代议制”式的。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自媒体的兴起,为青年意见表达提供了平等、开放、便捷的平台,“人人都是通讯社,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青年都能通过自媒体工具参与社会事务,对社会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就切身利益表达自己的诉求[5]。网络已经成了当代青年意见表达、汇聚、协商、发酵的“民间舆论场”。网络“躺平”现象,正是青年关注社会和现实、表达诉求和主张的一个典型现象。

  “言语活动是心理的和社会的想象世界的一面镜子,它在所有层次上都能忠实反映心存欲望的说话者的种种向往”[6]。观察网络上关于“躺平”的讨论,无论是青年对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写实性描述,还是青年对所承受的诸种压力的情绪性宣泄,抑或是青年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建设性建议,抛开情绪层面的因素,其深层次的含义在于以话语的方式表达意见、进行抗争,呼唤社会关注青年境况、回应青年诉求,吁求社会破解“内卷”困局,纾解焦虑情绪,一言以蔽之,即为青年成长发展创造健康友好的社会环境。尤为需要注意的是,“在互联网上,话语抗争本身成为一种行动,利益相近的人们在线上集合,通过网络传播信息、申明主张。换句话说,网民用‘说’的方式完成对生活问题的修正和解决”[7]。青年以“躺平”所进行的话语抗争,已从起初的娱乐性的戏谑表达逐步转变为当下的抗争性的严肃叙事,一定程度上已经具有了行为抗争的意义,是虚拟化的行为抗争。从公共危机管理的视角看,必须透视网络“躺平”现象的本质,接收网络“躺平”现象的信号,把握青年所表达的意见、诉求、主张,积极回应、主动作为,以此避免青年话语抗争的继续蔓延、持续发酵。

  3.青年填充真空、重建自我的行动自觉

  青年在以“躺平”进行外部性抗争的同时,也在进行深刻的内部性反思,重新审视社会与自我,重新思考过去与未来。在现实语境中,“高学历=高收入、多付出=多收获”的生活经验被证伪,吃苦耐劳、顺从忍耐、出人头地的思维定式被打破,进大城市、进大企业、进体制内的传统路径被质疑,观念与现实的对立,选择与现实的矛盾,冲击和颠覆了青年的传统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在青年中造成了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真空”。面对选择“真空”,青年从社会-个体的自变因变关系出发,重新定位“我与他人”“我与社会”的关系,重新思考“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重新进行生活方式的选择和规划,超脱社会裹挟,走出路径依赖,摒弃丛林法则,打破纳什均衡,尝试选择符合实际、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尝试选择“低姿态”“高品质”的“慢生活”。

  青年的“躺平”,不是“不努力了”,而是“不再简单地按照你们要我努力的方向或方式努力了”。在这个意义上,青年选择“躺平”,不是一种“自我投降”,而是一种“自我觉醒”,在姿态上“躺下去”了,在心态上“站起来”了,展现出重建自我的先锋姿态。青年在“躺平”思考中重建生活哲学,不再盲目渴求所谓成功,更加注重自我实现;不再片面追逐物质财富,更加注重精神满足;不再跟风参与社会竞争,更加注重赛道选择;不再简单讲究生活配置,更加注重生活意义;不再轻易受到外界干扰,更加注重独立思考......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发掘自己的独特潜质,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青年“躺平”之下重建的生活哲学,“是一种超脱科技主义和消费主义捆绑后的‘俭朴主义’的回归,也是一种内心‘物朴’的满足感及其平和心态的回归,表达了对慢生活或简单生活的一种信念”[8]。“内卷”,看似是“资源”之卷,实则是“心态”之卷;打破“内卷”,不仅冀望外部性的社会治理优化,更加需要内部性的生活哲学重建。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姚洋所言:“政府和社会应该、也可以做一些事情,降低整个社会的竞争压力,但是,要最终摆脱‘内卷’,还得靠年轻人自己”[9]。

  三、网络“躺平”现象孕生的社会土壤

  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0]。网络“躺平”现象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现实根源。一方面,网络“躺平”现象及其所投映的青年心态,是观察和理解中国社会“内卷”现实与发展变迁的重要窗口;另一方面,必须结合中国社会“内卷”现实与发展变迁,才能深刻理解网络“躺平”现象及其所投映的青年心态。

  1.资源稀缺的现实发生与制度藩篱的局部存在

  在网络“躺平”现象的深度讨论中,主导性的舆论基调认为,社会“内卷”是青年“躺平”的根本原因。毋庸讳言,当代中国社会客观存在着“内卷”问题,特别是在青年集聚的教育、就业、职场等领域中“内卷”问题尤为突出。中国社会“内卷”问题何以发生?从微观社会系统考察,尽管各系统的“内卷”问题表征不同、成因各异,其共同根源是“僧多粥少”,其基本原理是“通货膨胀”—由于作为“回报”的特定社会资源的稀缺,导致作为“投入”的分数、学历、工作等的贬值。从宏观社会系统考察,中国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人们的需要层次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社会的供给水平还没跟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由此,“内卷”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的需要与资源稀缺的矛盾。需要的不满足态是绝对的,需要的满足态是相对的,资源的稀缺态是绝对的,资源的不稀缺态是相对的,人的需要与资源稀缺间的矛盾存在于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讲,“内卷”必然存在于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只是程度有轻有重而已。

  “内卷”的客观存在,并不能确证一切“内卷”现象的必然合理。“唯分数”对学生的“贴标签”,“唯985、211”对求职者的学历歧视,“996”工作制对《劳动法》的公然挑战,论文“计件制”对科研水平的扭曲评价,大数据对外卖骑手的算法驱策......这些“内卷”问题的共同特征在于,并非完全是资源稀缺的问题,并非完全是自然演化的结果,当前社会转型阶段,在教育、就业、职场等局部领域存在的制度藩篱,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资源的稀缺性,助推了“内卷”的形成、强化,带来了更大的“内卷”幅度和更强的“内卷”烈度,造成了更严重的“内卷”事故和更惨烈的“内卷”踩踏。尤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刚性纠治,制度藩篱与资源稀缺相互叠加增强,将有可能造成“内卷”的持续升级和恶化。较之资源稀缺问题,制度藩篱问题因为人为因素的存在、调节功能的失效,更容易造成青年的被剥夺感、不公平感,更容易诱发青年的失望心理、负面情绪,进而导致青年在激流勇进与急流勇退的非此即彼的“二选一”选择中以“躺平”来宣泄不满情绪,表达变革意见。制度藩篱与资源稀缺叠加作用下所形成的“内卷”对于“躺平”的作用机制在于,当分数、学历、工作等“投入”被定价低于所获得的或所预期的特定社会资源“回报”时,就有可能导致青年考虑降低“投入”甚至放弃“投入”。

  2.创新驱动的时代转型与人力资源的适配错位

  中国社会的“内卷”问题,固然有资源稀缺、制度藩篱方面的成因,更深层次的根源则在于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型及其阶段特征。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升级,由要素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转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产业体系转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为主的产业体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11]。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语境下,“创新驱动”上升为国家战略,科学技术和人的素质上升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特别是对人的创新素质、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新旧经济发展模式的交迭过渡时期,创新发展模式与创新人才供给间的结构性矛盾骤然爆发,由于传统教育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所塑造的人难以快速完成思维转换、知识升级、能力提升,难以有效响应经济社会转型所提出的素质要求,一方面,创新产业中人力资源严重“不饱和”,科技“卡脖子”领域、科技“无人区”领域、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创新人才缺口;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中人力资源严重“超饱和”,造成了大量人力资源的堆积与闲置。由此,在正在转型的中国经济社会中,出现了创新产业中的“地广人稀”与传统产业中的“地少人多”这一极具对比度的图景。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内卷”是“过度竞争”,不如说“内卷”是“低水平过度竞争”。更为关键的是,创新人才的不足制约了创新产业的发展,限制了中国迈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速度和水平,进而在社会层面上限制了以转型发展打破外部发展条件限定、实现质变跃升的进程和范围,在个体层面上减降了以转型发展激活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创造发展机会的层次和规模。处在中国经济转型阵痛期中的青年“躺平”,不单单是努力问题,还存在着能力问题,相当一部分青年是在素质能力无法跟上社会转型发展节奏、适配经济升级换挡要求的情况下,自我感到奋斗无力,无奈选择被动“躺平”。

  3.消费主义的悄然退潮与节俭传统的高调回归

  网络“躺平”现象,不单有青年宣泄情绪、表达意见的负面意蕴,也有青年重新构建生活理念、重新选择生活方式的积极意义。对此,可从文化层面的消费主义与节俭传统的对垒中予以观照。消费主义是20世纪以来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之一,是指“追求和崇尚过度的物质占有,把消费视为美好生活和人生目标唯一实现路径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念”[12]。消费主义兴起于战后经济快速复苏的西方社会,是资本为供过于求的工业生产“创造”消费者的产物,宣扬“欲望之无限的观念和欲望应该得到满足的意识”,在国家经济政策的持续刺激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下迅速发展成西方社会主导生活意义的意识形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交往、文化交流的深入,消费主义逐渐渗透进入中国社会,滋生了追求物欲满足和消费愉悦的扭曲消费观念,以及盲目追求名牌、档次、精致、奢侈的异化消费方式,侵蚀着人的精神世界,干扰着人的行为选择。

  在经历了40多年的蔓延膨胀后,消费主义正在当代中国悄然退潮。一方面,随着以追求名牌、讲究档次为表征的“第三消费社会”达致顶峰,在过度购买、透支消费所带来的购物快感和消费愉悦与所造成的经济压力和精神焦虑的此消彼长中,青年正逐渐认清消费主义的真相,消费主义正逐渐失去青年的市场,“断舍离”、无印良品、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等新消费理念和新消费方式正在青年中逐渐兴起、形成风尚。另一方面,中国官方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大力倡导,社会大众对“炫富”“奢靡”的众声挞伐,汇聚了反消费主义的刚性力量、舆论声浪,正在将消费主义捆上制度枷锁、逼进道义死角。消费主义的悄然退潮,在精神文化层面解除了“物欲”绑架,召唤着人本、素朴、简洁、节俭等传统价值的回归,引导和支持青年以积极“躺平”的姿态,重新思考人生意义,重新塑造生活理念,重新选择生活方式,超越“单向度的人”,退出毫无意义的“内卷”,想象和追求与以往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不是第二消费社会中的追求‘更大’,也不是第三消费社会中的‘更高级’‘更时尚’‘更高档’的这种上升指向、自我扩张的生活,而是主张环境友好型的、温和的、简约的生活方式”[13]。

  四、网络“躺平”现象下的青年奋斗精神培育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14]。在社会“内卷”语境下,应对网络“躺平”现象,必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既要致力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优化青年成长环境,更要致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15],多措并举大力培育青年奋斗精神。

  1.有效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着力优化青年成长环境

  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于一夜之间在一代人中被集体遗忘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网络“躺平”现象弥散衰丧气质,传导负面情绪,如若不闻不问任其发酵蔓延,势必干扰青年的情绪心理,消解青年的奋斗精神。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对“躺平”的声音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批评责备,“受挫就‘躺平’,算什么正义”“‘躺平’可耻,哪来的正义感”;二是理解同情,61.55%的网民对将“躺平”挂在嘴上的青年持理解同情的态度[16];三是正向引导,跳出“躺平”对错争论,关注青年境遇,剖析社会现实,提出对策建议。总体来看,在公众讨论、媒体介入、学界发声、政府引导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下,网络“躺平”舆论在经历了前期的情绪化阶段之后,已逐步转入了当下的理性化阶段,需要有效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着力优化青年成长环境。

  (1)积极引导青年正确认识中国社会。青年“躺平”之声起于社会“内卷”之弊。对于网络“躺平”现象,无论“怒其不争”式的批评抑或“哀其不幸”式的同情,其实并不具有太多意义,因为青年本就从未“躺平”。网络舆论引导关键在于立足社会现实,观照社会境况,用理论证明,用事实说话,引导青年既要看到社会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社会变革的努力,既要明了社会当下的现状、更要明了社会发展的趋向,在感知中国、体悟时代中坚守希望、奋发有为。

  (2)积极引导青年正确做出人生选择。网络“躺平”现象的正面效应在于启发了青年对人生意义、人生选择的重新思考,这场自下而上的青年大讨论具有堪比“潘晓来信”的精神启蒙意义。“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网络舆论引导应当敏锐抓住这一契机,引导青年不为物欲所扰,不被功利所惑,鼓励青年升华精神境界,厚植家国情怀,支持青年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3)积极引导青年正确理解中外“躺平”。眼下,一种网络论调倾向于将“躺平”与日本的“低欲望社会”、英国的“尼特族”、美国的“归巢族”等相提并论,认为“躺平”是世界性青年亚文化的国内传导。此种论调极易造成混淆,需要及时廓清。中外“躺平”尽管在表象上有着相似之处,但是在本质上则是截然不同。“低欲望社会”根源于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陷入“失落的20年”,“尼特族”“归巢族”根源于欧美国家的长期经济低迷,中国在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躺平”现象,显然与之性质不同、不可混为一谈。讲清中外“躺平”的本质区别,对于平和青年心态、引导社会舆论以及开好治愈“躺平”的“中药方子”具有前提意义。

  2.加快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改善青年发展条件

  治理社会“内卷”,破解青年“躺平”,关键靠改革、根本靠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按照先容易后困难、先表层后深层、先外围后核心的策略,稳步推进各个领域重大改革,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推动农村的“去内卷化”,以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推动治理体系的“去内卷化”,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领域的“去内卷化”[17],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中国经济40多年的快速增长,有效解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当前,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许多领域都触及深层次问题和难点问题,比如经济领域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民生领域的教育、医疗、就业、房价问题,城乡领域的区域不平衡、城乡一体化问题等,这些问题恰恰正是网络“内卷”“躺平”舆论的核心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发展模式局限,推动相关领域的“去内卷化”。

  (1)加快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治理社会“内卷”关键在于以改革破除制度藩篱。近些年来,中国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尤其针对社会关注青年关切的住房、教育、就业、民生等领域突出问题,坚持“房住不炒”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破除“五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强市场监管根治行业垄断,推行“双减”减轻学生负担,有力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去内卷化”。加快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核心是要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制度变革,用好制度“指挥棒”,立起制度“风向标”,破除制度藩篱,平抑资源稀缺,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2)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治理社会“内卷”根本在于以发展突破增长边界。当前,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经济朝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迈进[18]。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本是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开拓发展新空间,释放发展新活力,从根本上推动社会从“内卷”向“外舒”演变。

  3.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提高青年创新素质

  治理社会“内卷”,破解青年“躺平”,推动社会改革发展是关键和根本,提高青年创新素质是基础和前提。“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人才有着不同的需求,而人才供给决定着发展的水平和质量”[19]。当前,应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才成为第一资源,创新成为第一动力,人才结构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要求不尽匹配的问题日益凸显。《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2020—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复合增长率差值平均达到11.9%,高端研发人才、新经济领军人才、优秀企业管理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等创新人才严重匮乏,成为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主要瓶颈。抢占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突破增长边界,拓展发展空间,要求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特别是青年创新人才,以青年创新人才支撑新产业新业态更好发展,以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吸纳更多青年创新人才,激发社会“去内卷化”的内生动力,形成社会“去内卷化”的良性循环。

  (1)着力推进高校人才供给结构改革。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深化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健全学科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专业教学标准随职业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优化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加快培养掌握共性技术和关键工艺的专业人才,切实破解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难题,切实解决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难题。

  (2)着力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更新学习理念、创设学习氛围,促进“人人皆学”,创新内容形式、丰富资源供给,实现“处处能学”,应用信息技术、打造学习平台,保障“时时可学”,推动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引导支持青年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克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提升存量人力资源能级,激活存量人力资源潜力。

  (3)着力深化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改革。树立创新人才评价正确导向,扭转“唯名校”“唯学历”“唯论文”“唯帽子”的错误导向,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形成“英雄不问出身”“创新不论身份”的制度环境,最大程度激发青年创新创造潜能,努力形成“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20]。

  五、结语

  显著区别于一般的网络热词流行,网络“躺平”现象与社会“内卷”现实相伴而生,与青年成长发展紧密关联,与经济社会大局深度依存,呈现“小话题反映大主题”“小叙事映照大时代”的鲜明特征。这决定了网络“躺平”现象不会很快淡出网络,仍将存续较长时间,其发展走向仍有待跟踪观察,其理论研究仍有待持续深化,其治理效果仍有待评估改进。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1]。“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22]。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治理社会“内卷”,破解青年“躺平”,根本是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目标下,引导青年把奋斗作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增强心怀“国之大者”、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志气,增强越是艰险越向前、用臂膀扛起如山责任的骨气,增强实现人生出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底气,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不懈奋斗[23]。

  [基金项目:本文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学)2021年度重点课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研究”(项目编号:SZSWJTU21-04)的阶段性成果]

  熊钰: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讲师

  参考文献:

  [1]常宴会.从网络流行语看社会心态的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6(2):76-79.

  [2]北京市统计局网站.北京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EB/OL].http://tjj.beijing.gov.cn/zt/bjsdqcqgrkpc/qrpbjjd/202105/t20210519_2392982.html.

  [3]中国教育在线网站.全国各地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EB/OL].https://www.eol.cn/e_ky/zt/common/bmrs/.

  [4]环时锐评.声称要“躺平”的年轻人,总在黎明被自己设的闹钟唤醒[EB/OL].环球网,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43J6lOAXXl8.

  [5]熊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28.

  [6][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M].张祖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79.

  [7]陈力丹,林羽丰.再论舆论的三种存在形态[J].社会科学战线,2015(11):174-179.

  [8]令小雄,李春丽.“躺平主义”的文化构境、叙事症候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116-131.

  [9]姚洋.谈一谈“内卷”与“躺平”[EB/OL].北大国发院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vnrYscMuxZzdWwyvnEfSbw.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11]任保平.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重点[J].红旗文稿,2018(24):21-23.

  [12]韩喜平.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成因及引导[J].人民论坛,2021(2上):20-23.

  [13][日]三浦展.第4消费时代[M].马奈,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116.

  [14][20]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2).

  [1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77-278.

  [16]民调:六成网民对年轻人“躺平”表示理解同情[EB/OL].凤凰网,https://i.ifeng.com/c/86TYLZvlrEj.

  [17]黄宗智.再论内卷化,兼论去内卷化[J].开放时代,2021(1):157-168+8.

  [18]高培勇.深入理解和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0-05-07(9).

  [19]陈耀:高质量发展把对人才的要求推向新高度[EB/OL].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613/c83851-30055446.html.

  [2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2]习近平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7/02/c_1123068491.htm.

  [23]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EB/OL].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1-04/19/c_1127348969.htm.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