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襄阳新韵

2021-03-13 17:17:24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陈延华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常游历祖国的名城古镇,看得多了,自然得也就没有当初那股新鲜劲了。说是风光绚丽,古香古色,引人遐思,美不胜收,但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雷同之感。那年初夏,我随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摄制组去襄阳,果见那里不同凡响,耳目一新。虽是一次走马观花的游览,却留下了回味无穷的印象。不信,你随我去看一看吧!

  襄阳为襄城和樊城的合称,位于湖北省西部,我国四大江河之一汉江中游。它北通宛洛,西入川陕,东达皖江,南下湘粤,素有“七省通衢”之称。“上下吴蜀天中央”,地势极为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周宣王封仲山甫为樊侯”,是襄阳之始,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悠久历史。千百年来,襄阳不仅是军事重镇,更是一座英雄城市。汉末刘表据此招揽四方豪杰以争霸群雄;刘备于此得诸葛亮、庞统,欲出襄阳而向宛洛;关羽与于禁、庞德水战于樊城;晋朝名将羊祜、杜预镇守襄阳,奠定了灭吴的基础;前秦苻坚与东晋反复争夺襄阳;庚翼于此规划北伐;南朝萧衍起兵檀溪伐齐;宋朝岳飞提兵襄阳直捣宛洛;元军欲取襄阳以顺流灭宋,曾用重兵围攻达五年之久;明朝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于襄阳建立了大顺政权……

  担任义务导游的襄阳市一位“襄阳通”,如数家珍,一口气介绍到这里时,我访古探幽的兴致愈发迫切起来了。“襄阳通”说话十分幽默,他说:“记者同志,这回你要听我的调遣了。走!我们先看看古城墙去。”

  上了路,他又打开了话匣子:“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在湖北省众多的古城墙中,保存得最好的,要属我们襄阳的城墙了”。

  沿着滨江大道东行三华里,忽见庞大巍峨,气势壮观的襄阳古城墙扑入眼帘。走到近前,一块勒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襄阳古城”的石碑立在古城入口处,说明文字略云:“襄阳城始建于汉朝,当时筑土为城,汉朝改建为砖城,明初在城东北角扩建了新城墙……凡周二千二百二十一丈,得一十二里一百三十丈二尺,高二丈五尺,阔二丈五尺……垛堞四千二百一十丈,警舖七十,门六,配有月城、角楼各一,花楼十……东门曰阳春,南门曰文昌,西门曰西城,大北门曰拱宸,小北门曰临汉。”

  在仿古青砖铺就的环城小道上,我们漫步而行,领略了古城的雄姿:青灰色的城砖,整整齐齐,横竖一条线;疏密的垛堞,错错落落,,布局有序;无不展现出襄阳古城的风貌。看来,“襄阳通”所说的一点不带水分啊!

  “记者同志,在我们襄阳可有铁打的襄阳之说哩”!“襄阳通”亮开了嗓门,把我从遐思中拉了回来。我不禁一惊,问道:“为什么?”

  “襄阳通”美美吸了一口气,说:“这铁打的襄阳指的不是别的,而是这古城墙嘛!”

  他搬出依据:“宋元交战,元军包围襄阳城达五年之久,却没有把它攻破。为什么?你瞧,这坚固的城墙,虽然经历了漫长岁月的风雨侵蚀,至今它仍不失当年的风采,真可以用固若金汤四个字来形容啊!”

  一路看,一路听“襄阳通”“侃大山”,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临汉门”,登上了城楼。城楼为三开斗搭砖木结构,整体造型没用一颗钉子,外观装饰精美,轮廓清晰完整,显示出早起荆楚的建筑特色。站在城楼,凭栏观望,悠悠汉江,浩荡东流,江风飒飒,白帆点点,各种机帆船和豪华游船,在江中穿梭;雄伟的汉江二桥与东侧的汉江铁路桥遥遥相望;江南岸和北江岸,那坚如铜墙铁壁的防洪大堤;那绿色长城及防浪林带;那人欢船鸣的港口码头……不由地使我整个身心陶醉在艳丽的景色之中,情不自禁地吟起古代诗人王维《汉江临眺》的诗句: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坐落在襄阳古城西北角的“夫人城”是襄阳最代表性的古迹。怀着一腔思古之幽情,我和“襄阳通”一起来到了那里。“夫人城”是一座与襄阳古城紧紧相连又突出在外的城外城。斑斑驳驳的城砖,长满绿苔的城墙,似乎向人们诉说着当年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公元376年,前秦皇帝苻坚派遣尚书令符丕率领十万人马,兵分四路朝襄阳奔袭而来,聚集在汉江对岸的樊城。大军压境,兵临城下。镇守在襄阳的东晋中郎将梁州刺史朱序,认为前秦大军无船,难渡汉江,因而轻敌疏备。当他知道符丕弄到了一百多只船后,这才紧张起来,慌忙抢筑防御工事。这些工事能抵挡得住秦军的攻势吗?朱序的母亲韩夫人很不放心。这天,她亲自登城,查看地形,立即判断:城西北一带防御工事薄弱,易受敌军偷袭。于是,她率领家婢一百多人,在襄阳城西北角增筑了道台形城桓。后来,敌军果然把这里选为突破口。老夫人带着娘子军们,同仇敌忾,一起上阵,奋勇抗击,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英雄战绩。人们为了缅怀韩夫人的丰功伟绩,从此就把这段城墙称之为“夫人城”。

  “夫人城”地势险峻,确实称得上襄阳古城的咽喉要地。你看,它面临汉江,以汉江为壕,西面是护城河,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时,数十名游客涌了过来,他们一边用惊奇的目光望着“夫人城”,一边举起数码相机,匆忙地摄下一张张珍贵的镜头。

  “走,我们到那里观瀑去!”“襄阳通”兴致勃勃地说。

  这里是修复护城河一期工程。但见,新落成的168米高的喷泉,320平方米的三叠瀑布池,117米长的水上游桥,300多平方米的彩色广场,还有环形桥、辅助喷泉、溅水盘等景观,端庄、大方,流泻出自然的神韵。

  从“襄阳通”那里,我了解到,这个工程造价为300多万,它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并结合襄阳人文地理实际而设计的,既可以净化护城河的水质,发展养殖业,又可以美化市容市貌。工程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使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夫人城”交相辉映,形成具有现代气息和深远历史文化相融的境界。拗不过好奇心的驱使,我款款步入游桥上,仰天而视,飞瀑落差40多米,汹涌澎拜,声若滚雷,气势磅礴,大有锐不可档之势。这壮观景色使我产生了临海观潮的联想。

  小憩片刻,“襄阳通”提议去护城河泛舟。这引起我极大的兴趣。边走边听他导游:“我们襄阳的护城河很特别,东西南三面,河面可宽了,平均180米,最宽的地方260米,说是华夏第一池一点不夸张。”

  说话间,护城河码头到了。举目一望,我被震惊了:河水温柔,恬静妩媚;画舫游艇,穿行其上;亭台楼阁,点缀其间;两岸,杨柳依依,秀竹滴翠,犹如一幅巨大的充满诗意的画卷。

  “襄阳通”很健谈,他说:“这护城河,前些年可不是这般光景,由于年久淤塞,它被‘晾’了起来。1993年国家建设部来了个专家论证,要使护城河水位下降一米,需要疏浚淤泥18万立方米,清理河岸4700米,这样才能通过疏浚护城河,使三万方水体连成一起,从而达到净水、排污、护堤、游览之目的。可工程量大的惊人,资金又紧张,市里决策者就发动全市人民义务劳动,苦干了一个秋冬,护城河出现了新姿”。

  从“襄阳通”的叙述中,我依稀看到了当年声势浩大的疏浚护城河大会战的景象,看到了挑着柳筐的“公仆队”,挥锹挖泥的“铁姑娘班”……

  襄阳历朝历代古迹众多,撩人情趣的三国遗迹可以书写一部《三国演义》风光篇。马跃檀溪、渔梁古渡、神女寻珠、隆中藏幽、水淹七军、岘山叠翠……保护得如此完好,在全省乃至全国实属罕见。“秘诀”在哪里呢?当我问起这个话题时,“襄阳通”不假思索地说:“一是各级领导重视,二是文物管理部门责任心强,三是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高”。

  是的,谁见过这样的“太守”,从1983年地市合并以来,竟然撤资数十亿之巨,对襄阳古城的名胜古迹进行保护和维修?谁见过这样的业务部门,为抢救和挖掘文物而四处奔波、呼吁?谁见过这样的市民,爱护古迹已成为时尚?说起来,你可能不太相信,在襄阳古城的每一处景点,几乎看不到那“xxx到此一游”、“xxx到此一游存念”等小广告。至于每个景点旁,“严禁倒垃圾!”“严禁攀登”等温馨提示牌也很难看到。没来襄阳之前,总编叮咛:到了那里,要不虚此行,写篇小文,命题:襄阳古城新韵。

  一天的游览归来,我坐在下榻的南湖宾馆一间客房里,苦苦思索着:古城的新韵究竟在哪里呢?

  趁天还没黑,我有一次来到襄阳古城墙边,一群红领巾正夹在环卫工人中间为古城“美容”:有的捡塑料带、纸屑,有的擦拭护栏……看着,看着,一瞬间,我终于找到了亮点:那就是襄阳人民爱护古城的赤心。当我踏上返回的路经时,心里已经盘算着下次再来重游的日程了。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