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人精蒯通

2020-05-30 16:38:18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佛兰次小区
点击:    评论: (查看)

  古今中外,排得上号的人精,蒯通绝对算一个,纵是惜墨如金的太史公司马迁也在《史记》里给了他足够的篇幅。要知道太史公可不是“李哥”或“李老”这样的感情名号,而是仅次于皇帝老儿比丞相还要大的大官街,而且这大官只干一件事——专门记史。想要太史公记你一笔,真的好难好难滴呢。蒯通这个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平头百姓做到了。古今中外你能找出几个?

  这位老兄不仅出身卑微,而且生不逢时。大概生于公元前220年左右吧,一出生便赶上了乱世。他刚生不久,秦始皇就驾崩了,整个朝野很快就遁入了乱乱乱的时代。庙堂上,太子扶苏,大臣李斯等柱国栋梁一个一个被赵高害死杀死,剩下的都是一群跟着赵高指鹿为马的混蛋,朝廷乱得一团糟。社会上,先有陈胜,吴广带领一帮死里求生的刑徒揭竿而起,从大泽乡一路杀过来,队伍越拉越大,闹得天翻地覆。紧接着又是刘邦,项羽率领一帮不怕死的蛮楚蛮荆问鼎中原,声势更加浩大,发展速度一日千里,直到这帮家伙把朝都改了代都换了之后还打了三年。普通老百姓在这种乱世里,命比纸还薄,虽然今晚还活着,说不定就看不到明天的大阳了。整个乱世,蒯通这哥们彻头彻尾地经历了,不但没死,而且毫发未伤,还声名鹊起。人精哪里都有,但精到这个程度,实乃罕见!

  蒯通有一双”毒眼",还有一条“毒舌”,什么东东都能看远看透,死的能说活,活的能说死。你说厉害不厉害?当然厉害了!但这还不是这位老兄最厉害的的地方。这位老兄最厉害的地方可谓“神”了。他帮谁,谁就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他帮过的人,都扬名立万了。而那些不听他话的人,下场都不好。

  蒯通最开始帮的是武臣。武臣是陈胜手下的一员猛将。在秦二世刚登基元年八月,陈胜令武臣攻打赵地,拿下范阳县成了能不能拿下赵地的关键。

  这可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城墙像山一样又高又厚,守城的部队训练有素,更要命的是姓徐的最高首长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不好惹。要是这个姓徐的主横下一条心来誓死与城共存亡,凭武臣的那点刀枪剑戟,要拿下范阳县,真的是痴人说梦。

  怎么办?找蒯通老兄呀。蒯通来了,没要一兵一卒,就他自已一个人跑到范阳县里破城来了。

  蒯通单刀赴会,径直跑了徐大县长面前自已介绍:"我是范阳的百姓,名叫蒯通。”徐县长当然知道蒯通的大名,况且兵临城下,形势很糟,有这么个人来了,总不是坏事吧。于是,徐大县长马上以礼抱拳:“久仰久仰,幸会幸会。”一番客套后,双方关系一下了近了很多。然而,徐县长内心的忐忑哪里逃得过蒯通老兄的一双毒眼。一阵寒喧之后,蒯通冷不丁地抛出一句:“县长大人,我是私下可怜您就要死了,所以才来表示哀悼呢”。

  这话可刚好击中了徐县长的痛处,徐县上顿时面如死灰。蒯通老兄一见,暗道有戏,马上接着说道:“尽管如此,我又祝贺您因得到我蒯通而获得生路。"

  徐公闻言一喜,赶紧问究竟:"您为什么要向我表示哀悼呀?"蒯通说:"您做县令已十多年了,杀死人家的父亲,使人家的儿子成为孤儿,砍去人家的脚,对人施以黥刑,受害的人太多了。慈父、孝子们之所以不敢把刀子插到您的腹上,是因为他们害怕秦朝的法律。现在天下大乱,秦朝的政令得不到贯彻执行,这样的话,那些慈父、孝子们都将争先恐后地把刺刀刺到您的腹上,以报仇雪恨并成就功名,这就是我表示哀悼的原因呀。"

  徐县长一听,对呀,都死到临头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蒯通果然是高人呀,徐县长惊出了一身冷汗,态度也立马虔诚起来,立即请教保命之策:"那您又为什么祝贺我得到先生就获得生路呢?"

  蒯通见县长老爷被自已一步一步带进了笼子,知道自已这回吃定徐县长了。于是故作神秘而又关心状的样子对徐县长说:"赵国的武信君派人前来向我询问他的吉凶祸福,我现在要去会见并劝说他,对他说:'您一定要战胜敌人然后才取得地盘,攻破城池然后才占据它,我私下觉得很危险。如果采用我的策略,将不战而取得土地,不攻而占有城池,传送檄文就能够平定千里,这样可以吗?,他将要问:'你的策略是什么?'我趁机回答说:'范阳县令本应整顿他的军队,守卫城池,奋起抵抗,但因怯懦怕死,贪婪而喜欢富贵,所以想首先向您举城归降。首先向您投降而您不给他恩惠,那么边地之城都将互相转告说:"范阳县令首先投降而被杀。"一定会据城坚守,像金城汤池一样,难以攻取。为您打算,不如用黄盖朱轮的车子迎接范阳县令,让他在燕、赵的边界驰骋炫耀,那么,边地之城都将相互转告说:"范阳县令先投降而获得富贵。"一定会竞相投降,就像泥丸在山坡上滚动一样轻而易举。造就是我所说的传送檄文就能平定千里的策略。"

  这话可谓说绝了!不但合情合理,句问说到了徐县长的心坎上了,而且话里有话,话里藏锋。意思是能救你徐县长的只有俺蒯通,而且机会只有一次,而且机会就在眼前,就看你徐县长想不想争取,想不想活命。徐大县长当然听懂了,听懂的徐大县长服了,开始还努力在蒯通面前打点官腔,听完蒯通这番话之后,不但官腔没有了,还连忙拜谢,并用自已最好的车马送蒯通出城。

  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搞定了一座城,换成别人做成这等奇事奇功,就已经厉害得了不得了,但对蒯通来说,凭三寸不烂之舌搞掂一座城实在是小儿科。蒯通又劝说武臣用一百辆车,二百名骑兵,以侯印迎接徐大县长,让徐大县长风光无限。燕、赵之地听说此事,纷纷向武臣投降。蒯通一出手,不用一兵一卒,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一次性就搞定三十多座城投降。武臣也因此载入史册。

  蒯通帮的第二个大人物是韩信。“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这能耐,其实是蒯通背后帮他之故。有蒯通的韩信一路凯歌,战必胜,攻必克。没有蒯通的韩信,连一个女人也斗不过,没蹦哒几下,就成了吕后毒计之下的冤魂。韩信临死时长叹道:“悔不该当初没听蒯通的话,才落到今天这个死在女人之手的下场呀!”人之将死,其言尤真,韩信的遗言,既是韩信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韩信一生的人生感悟。

  也正是韩信的这一遗言,让蒯通差点丢了性命。

  刘邦听到韩信的遗言后大惊失色:这世上还有这等人物?!这不是我刘氏江山巨大的隐患么?刘邦立即派人把蒯通抓来问斩。

  蒯通很快抓到了,但已经疯了。然而,这个疯子与刘邦的眼神一碰,立即就醒了,成了正常人。阅人无数的蒯通一见刘邦那眼神就知道刘邦是个狠角,这种人面前是装不得的。

  刘邦一声断喝:“蒯通,你知罪吗?”

  蒯通当然知“罪”——

  汉四年(前203年),韩信俘虏魏王豹,攻破赵、代,使燕国降服,接连平定三国,然后率兵向东将要攻打齐国。军队还没有过平原县,听说汉王刘邦已派郦食其劝降了齐国,韩信想停止进军。

  蒯通却对韩信说: "将军您受汉王的命令攻打齐国,而汉王又另外派兼有暗探身份的使者单身前去劝降齐国,难道有诏书命令您停止进攻吗?为什么不进军?况且郦先生以一个士人的身份,乘车前往,凭三寸不烂之舌,而劝降齐国七十余城,将军您率领几万兵众,才攻下赵国五十多座城。当了好几年将军,反而不如区区一个儒生的功劳大。"我蒯通怂恿韩信攻打已降的齐国,害得郦食其被齐王用开水煮死。这不是劳师动众和陷害贤良之罪么?

  韩信攻下齐国后,不但不迅速挥师援助当时正在荣阳被围困的刘邦,迅速护驾勤王,反倒要刘邦封自己为齐王,逼得焦头烂额的刘邦不得不派张良前往,立韩信为齐王。而我蒯通却没有制止,这不是不臣之心和助纣为虐之大罪么?

  特别我蒯通还反复劝说韩信自立为王,与你刘邦,还有项羽形成鼎足制衡,三分天下。韩信当时要是听了我蒯通的,哪还有你刘邦独享天下呀。这不是忤逆谋反,大逆不道之大罪么?

  条条都是死罪,蒯通纵是长了一百年脑袋也不够刘邦砍的。但蒯通就是蒯通,没有吓晕吓尿,而是面对刘邦慷慨陈词:"狗总是要对自己主人以外的人狂吠。那时候,我只知道有齐王韩信,并不知道有您。况且秦朝丧失帝位,天下之人共同去抢,有才能的人首先得到。天下纷乱,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要去做您所做的事,只是能力不够,您能把他们都杀尽吗?"蒯通换了口气,接着说道:“再者,这些年来,我蒯通为了向您赎罪,自作自贱,天天过的都是疯子生活,苟活于世,也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当面向您讲清楚我的罪过呀。现在,我的心事了了,您要杀便杀吧。”

  这是何等的辩才!既说明了自己当时的被迫无奈,又表明了自己并没有对刘邦不忠,还陈述了刘邦如果杀了自已将带来的恶果,还暗示了自已对刘邦的敬佩和崇拜,把刘邦的心理把握得分毫不差。字字铿锵,句句在理,听得刘邦怎么也找不到杀自已的理由。而且这一切都是在屠刀即将砍断脖子的一瞬完成的。蒯通之精,普通天下真的找不到第二个。

  仅仅几句话,便说得刘邦泯了杀心,赦免了蒯通。同时蒯通也成了刘邦手里的一个烫手的山芋。杀又杀不得,用又用不得。刘邦不是一般的人物,自然有刘邦的手段。你小子既然这么烫手,老子就给你来个冷处理。蒯通捡回了一条命,但却没有工作,谁也不敢用他。这种百无聊赖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几年,直到刘邦,萧何等西汉的第一代领导人一个个逝去,蒯通才被启用,做了西汉第二代领导班子重要成员曹参丞相的幕僚。尽管此时的蒯通己是白发萧疏,还是帮助曹参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开创了西汉王朝的黄金发展时期——文景之治。

  在刘邦冷处理蒯通十几年的日子里,为了打发日子,蒯通就写文章解闷,后来蒯通把自已写的文章整理成册,命名为《隽永》,这本书,成了中国历史上关于权变之术的开山之作和游说辩论的卓越范本。

  蒯通继《史记》之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巨著,都给予了重要位置,篇幅也越来越大。蒯通,经过2200年的风雨雷电和日月星辰的洗炼,己经成了一个历史符号和文化符号,散发出万世不绝的引人入胜的色彩,不断引起人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有人说蒯通如果有野心的话,称王称霸将不在话下。也有人说蒯通如果找对了主的话,肯定会拜相封侯。说得似乎都有道理。然而,蒯通却都不是。蒯通只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平民百姓。他既不想称王称霸,也没有那样的格局。他四处投靠,却没有封侯拜相的想法。蒯通只要通过出卖自己的智慧换碗饱饭吃,换碗好饭吃。这要求并不过分,但社会却没给他机会。就是蒯通其实也不他的真名,他的真名叫蒯彻,由于与汉武帝刘彻的名字犯忌,司马迁著史的时候便改成了鼓道。可见那时做一个普通老百姓有多难。

  如果蒯通不是生于乱世,像他这样的旷世之才,肯定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立不朽之言建不朽之功德,至少也可以像晚他400年的阮籍那样纵情于山水,快活如神仙,或者某一天也游乐到广武山前留下句“世无英雄,乃使竖子成名”的让人们2000年都猜不透的名言扬名天下。

  蒯通一生都在与社会与人生抗争,跌宕起伏,惊心动魄,荡气回肠。蒯通竭尽全力,却没能改变社会,改变别人,甚至连自己没有改变,直到社会甫定,乱局平定的时候,蒯通才迎来了他生命中的嘉年华。

  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很重要。没有政治的稳定,国家平台,个人纵是聪明绝顶,也不可能有什么真作为。也许,这便是人精蒯通给我们带来的永恒启示。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