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长篇小说:天与命(第二十二章)——谨以此书献给全国千千万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朋友们

2020-06-29 18:17:39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宋一臣
点击:    评论: (查看)

  第二十二章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中国北宋年间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的著名诗作《元日》。除旧迎新,春风送暖,含有深刻的哲理,揭示着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人们耳熟能详,笑看天下风云变幻,日出日落。

  除夕之夜的中原古城,不时传来零星的鞭炮声,家家户户都在收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会节目。

  红军巷张灯结彩,一片喜庆。

  这里的院落已经过房改,国家出于对老红军的格外照顾,并鉴于老红军多已离世,原来的住房可以由子女购买继承。

  李小虎转业时,公家没有分配住房,也没有购买单位的集资房,于是按规定办理了购房手续,并进行了简单的装修。他从小在这里生活长大,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从支边到入伍,从结婚到转业,他一直在这里住着,对这个小院有着很深的感情,他也愿意在这里永远的住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

  天增岁月人增寿.已经五十多岁的李小虎坐在家里的客厅内,观看着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春晚节目。他无精打采,心不在焉,似看非看,不停的打顿.家里就他一人,候丽去美国看望女儿了,屋里屋外冷冷清清,与节日的氛围很不相称。

  时针指向十一时,桌上的电话铃响了……

  李小虎一直在等着,盼着这个电话,他觉得应该是女儿打来的,连忙拿起电话接听,果然电话里传出了女儿的声音:“爸爸,你好啊,祝您身体健康,春节快乐!我和妈妈觉得你这会儿正在看电视,你还好吗?”

  李小虎对着电话连忙回应:“好,好!一切都好,我就等着你们的电话呢.我的身体挺好的,不用挂念。过节了,家乡这边是很热闹的。”

  电话里继续传来女儿的声音:“爸爸,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多到外面活动活动,别光坐着,一定要记住啊!”

  李小虎欣慰的对着电话说:“知道了,晚上吃的饺子,我还喝了两口酒,还到街上转了一圈呢.”

  电话里女儿继续说着:“那就好,那就好.我和妈妈都很好,你放心,爸爸。现在丹尼尔在旁边站着,他中文说的不太好,你愿意和他说几句吗?”

  李小虎拿着电话,坚决的:“算了,不讲了!这是越洋电话,别让他说了,要是说不清,我也听不懂,净耽误工夫,还是让你妈说几句吧。”

  电话里传出了候丽的声音:“老李,我们在这儿都很好,现在正是上班的时候。好多华人也在欢度春节,街上还有舞狮子的,可热闹了.闲话少说,我给你讲,我去了丹尼尔的家,他们一家人都很热情,看出来他们都非常喜欢小芸,丹尼尔也是个很不错的小伙子,用咱中国话说,也是知书达理的,工作也很不错。我看,我们不要有什么顾虑的,放心吧。另外,丹尼尔的爸爸特别提到你,欢迎你能到美国,他们会非常高兴,非常愿意和你成为朋友!”

  李小虎对着电话:“这事以后再说吧,也不要给他们承诺什么,告诉丹尼尔,中国人最讲诚信,让他把这两个字弄懂,对了,你什么时候回国呀?”

  电话里候丽说到:“我在这儿再待五、六天,他们准备陪我到纽约,华盛顿看看,大约下旬就回去了。”

  李小虎对着电话:“那好,咱就不多讲了,没事,咱就挂了!”

  电话里传出候丽的声音:“好!”

  李小虎随即放下了电话。

  李小虎靠在沙发上,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想念女儿,挂念着女儿的婚事,闭上眼睛,回想着这些年发生的事情。

  女儿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学习毕业后,留在了当地的华文学校工作。在一次学校举办的汉语讲座会上,认识了美国青年丹尼尔。丹尼尔是个汉语爱好者,出身于军人世家。其父曾在美国海军航空兵部队服役,参加过越战。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长期驻扎在越南岘港,在我国抗美援越时,曾与我军高炮部队交过手,差一点被击落,也算是个中国通。他的爷爷在二战期间,是美国飞虎队的队员,帮助过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最后死在了四川成都。丹尼尔一家与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丹尼尔从小就对中国充满了好奇,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文明。他与女儿李芸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

  对于女儿的婚姻,李小虎一向很开明,他并不想干涉女儿的自由。他深深懂得,爱情是纯真的,任何勉强,都会给婚姻带来阴影 。但是当女儿去了美国,在美国读书上学,又要与美国人结婚的时候,他真的坐不住了,没有料到女儿会走到这一步。他多么希望女儿能学成回国呀,多么希望女儿能留在自己身边哪。为此,他让候丽去了两次美国,进行劝说,但女儿态度坚决,执意要与丹尼尔牵手,无何奈何花落去,李小虎只好同意了!

  电视机里敲响了新年的钟声,整个古城顿时鞭炮齐鸣,四处火光,一片通明,人们期盼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李小虎走到院子里,点燃了挂在树上的一挂鞭炮,顿时炮声震耳,火花四射,烟雾飘向空中。

  李小虎站在院子里仰望星空,思绪万千,想着此时的美国,想着在西藏的日子,他心中感到无限的惆怅,思念,挂念,想念交织在一起,妻子,女儿,还有没有音讯的周美华,在脑海里晃动着,久久不能平静……

  春暖花开,申县县城已没有了往日的寒冷,人们纷纷脱掉棉衣,换上了春秋装。

  胡文静居住的小区内阳光明眉,偶而有人出来走动。在院区内的小道上,面色苍白的耿栓柱在胡文静的看护下,艰难的学着走步,他目光呆滞,反应迟钝,嘴有点歪,柱着拐棍,慢慢的向前挪动着,轮椅在一边放着,可以看出他是得了一场大病。脸色憔悴的胡文静扶着他慢慢的往前挪动,不停的给他打着气,鼓励他,勇敢的往前走,不要泄气.

  耿栓柱头脑还算清醒,但手脚有些僵硬.他点点头,目光向前努力的移动着双脚,脸上都有了汗珠.

  说起来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胡文静记得很清楚,那天正好是星期天的中午,她刚收拾完家务,就听见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作梦也没有想到,刚满五十岁的耿栓柱被人抬着来到了家门口。一问情况才知道,他是在北京陪客户喝酒吃饭时,忽然摔倒,不醒人事,患了脑梗,偏瘫了,被送往医院紧急抢救,才算保住了性命。但身体垮了,生活也不能自理,工作也没法干了,建筑公司只好派人派车把他送回了家乡。

  胡文静看到栓柱的样子大惊失色,一时有点蒙了.她没有想到丈夫的身体会变成如此模样,赶紧又把栓柱送到县人民医院继续进行康复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医治,栓柱的病情才算有了好转,回到家里后,终于可以下床活动了。

  栓柱是农民工,没有医保,一场大病简直就是飞来之祸.胡文静几乎花完了家里的积蓄,全力给栓柱治疗着,希望他能早日康复。谁知,破屋又逢连阴雨,在羊毛屯生活的公公婆婆又先后有病,需要吃药打针,一时间,胡文静忙的焦头烂额,到医院送饭,到羊毛屯送药,风里来雨里去,奔波在县城与羊毛屯之间,身心疲惫,半年下来变的又黑又瘦,真是苦不堪言哪。

  好在儿子非常争气,耿勇在当年高考时,以全县文科第二名的成绩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本硕连读毕业后,又被学校公派到美国芝加哥大学交流学习。

  耿勇十分懂事,目睹了家中的变故,考上大学后就开始了勤工俭学,他知道家里的经济条件,知道妈妈太难了,爸爸看病要花很多很多的钱,必须要勤俭节约.他暗下决心,决不再给家里要钱,一定要自食其力,自已养活好自已.所以吃饭经常是馍头咸菜玉米粥,连肉都不舍得吃,有个鸡蛋就算改善生活.学校附近的高挡场所从未去过.穿的用的都是最便宜的.而且抽时间还找了一份家教,虽然只有几十块钱,但非常珍惜,骑着车风雨无阻的奔波着.从来没有叫过苦.别人上大学,都离不开家里的资助,而他在大学期间,不旦没给家里要钱,还攒了五千多元,全交给了妈妈.胡文静拿着这笔钱,真是悲喜交加,默默的哭了,这是儿子边学习边劳动,挣的辛苦钱哪,多么的不容易啊.孩子长大了,知道和她共渡难关了,她感到欣慰,看到了希望,增添了力量,觉得更有信心把这个家支撑好.

  在耿勇赴美的前夕,他回到家乡与妈妈话别,胡文静看着长大长高的儿子叮嘱着,到美国后一定要抓紧时间完成学业,在去看姥姥的时候,让她们放心,家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美国纽约.位于曼哈顿的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最著名的大学,已有百年历史.也是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学校,从这里曾经走出五位美国开国元勋,三十四位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有着许多一流的学科和科研成果,在全世界享有很高的盛誉.

  百老汇大道三一教堂边的哥伦比亚大学新校舍庄重典雅,别具一格,绿树草坪,整洁干净,令人赏心悦目.在十六号楼的九层,陈果和陈硕一家人就住在这里.这是一套复合式的建筑,房间宽敞明亮,旋转的楼梯十分漂亮,大厅摆放着钢琴,周围悬挂着四幅油画,显示着主人的喜好与气质.

  陈果自离开中国后,就一直没有回去过,她住在哥哥的家里,颐养天年,生活一直过的很平静.陈硕已经八十五岁,年事已高,身体尚好,虽然不在第一线教学,但仍然担任着搏士生导师,还常常到实验室去指导学生们的操作,是一位受人尊重的长者教授.

  耿勇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学习时,抽时间专门坐车到纽约看望了已经八十多岁的姥姥陈果和舅姥爷陈硕,向他们表示问候.俩位老人早就盼望着他的到来.这天接到电话,陈硕的孙女就在学校大门口一直等着,一见面就认出了耿勇,热情的把来自故乡的表哥领到了家中.

  俩位老人见到耿勇十分激动,陈果紧紧的握着外孙的手,仔细的上下打量,好长时间没有说出话来.陈硕的孙女连忙把他们请到沙发坐下.

  陈硕坐在一旁兴奋的,“我和你姥姥一直在等你啊,自从你到了芝加哥,我们就盘算着你什么时候能过来,你姥姥都失眠了,我也是睡不着啊.我见你的时候,你还是小孩子,现在都是大小伙子了,真不敢认了.”

  年青漂亮的陈硕孙女得意的插话,“我是一眼就认出来了,基因和姑奶奶长的特别像,一看就是一家人.”

  已是满头白发的陈果颤抖着说,“快二十年了,我每天都在想你们哪,你们的来信,我是看了一遍又一遍,都珍藏着,你们一家人的照片就放在我的枕头旁啊,好像你们就在我身边哪.”

  耿勇也感概的,“姥姥,舅姥爷,我们也很想念你们哪,我妈妈常念叨你们,早些年就想到美国来看你们,可我们三个人很难凑到一起,这不就一直拖到了现在,总算我先来了.”

  陈硕高兴的,“你能来好啊,我们太欢迎了,这些日子在芝大还适应吗.”

  耿勇坦城的,“还好.芝加哥大学的条件真的不错,不愧是世界名校,科研成果也是第一流的.林教授带着我们三个人,主要是和历史学系的同行进行交流,我们研究的课题是美国史,重点探讨华人在美国发展史上的贡献,看了许多原始资料,收获很大呀.”

  陈硕动情的,“美国的发展,华人功不可没呀.在美国的各行各业都有华人精英,光在美国的高校,华人教授就有上千名,我们的作用可大了.”

  耿勇点头称是,“我已经体会到了,芝加哥大学的华人教授都是很捧的,我们也见过面了.都很热情啊.”

  陈果有点着急的,“不说学校的事了,小勇说说家里的事吧.快给我讲讲.”

  陈硕会意的,“对对对,先说说家里面的情况,你看你姥姥都着急了.”

  耿勇直快的,“姥姥,你放心,家里都好,我爸爸恢复的很快,现在柱着棍可以自已走了,每天都在小区的体育器材上锻炼,腿上觉得有劲了.说话也清楚了.过了春节,我妈为了照顾爸爸,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在家专门照料,她的身体还好,就是头发已经白了,人也瘦了.”

  陈果听后老泪纵横,失声痛哭:“我那苦命的女儿啊,真让人挂念哪,她这一辈子太难了.”

  耿勇也动了情感,帮陈果擦泪,安慰的,“姥姥,现在情况好多了,我来美国前,回去了一次,家乡面貌改变很大,县城里什么都有,物质供应挺好的,家里面还准备安装一部电话,到时候你们就可以直接和我爸爸妈妈通话了.”

  陈硕高兴的,“那太好了,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你姥姥早就盼着呢.”

  陈果破涕为笑,满足的,“那是,我什么时候想说了,就能找到他们.我当然高兴啊.”

  “好啊,好啊,你就不寂寞了.这下可满意了吧”.陈硕说完,接着又说,“小勇,进修结束后,有什么打算呢,想不想留在美国呀.”

  耿勇听后,坚定的.“不不,结束后我就回国了,北师大培养了我,又把我送到美国进修学习,我不能忘恩哪.学校对我们寄托着很大的希望,我必须要完成课题研究,我的根在中国,事业在中国,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那么多的亲人在中国,我要报效祖国,为国争光啊.”

  陈硕赞赏的,“好,有志气,有抱负,年青人就应该这么做,现在中国是日益强大,相信你会大有作为的.”

  耿勇高兴的“谢谢舅姥爷的夸奖,我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呢.”

  陈果急切的问“什么好消息呀,”

  耿勇明快的说,“我在国内的时候,和爸爸妈妈商量过,等我进修结束后,如果爸爸身体恢复好了,我们打算一家三口都到美国来,我们一起来看望你们。爸爸妈妈一辈子没有坐过飞机,也没有出过国,非常想到美国来,也想看看这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圆了他们的美国梦.还有,也想把姥姥接回国,这也是我们的心愿哪.”

  陈硕兴高采烈,“那太好了,我们欢迎啊.”

  陈果高兴的语无伦次:“好,好.我等着,等着.一定好好的活着,等你们来了,我就和你们一块回国,我也该回去了,要叶落归根了,老哥哥你说是不是呀!”

  陈硕点头,“是啊,由他们负责接你,我也就放心了,你的愿望就能实现了”.

  耿勇坚定的握着陈果的手说“姥姥,你等着,我们很快就会来的,到时候咱们一块回国回家.”

  古城火车站,老旧的候车大厅里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在售票处的窗口前,旅客排着长队,秩序较乱……

  这时,车站广播喇叭响起,“各位旅客请注意,有到广州,深圳方向去的旅客,请到广场口检票进站,开往广州,深圳方向的181次列车正点到站,请工作人员注意接车……”

  在进站的客流中,候大菊扛着被卷,黄东成提前两个包缓缓的前行着……

  黄东成与候大菊的女儿黄冬梅从河南机电高专毕业后,与许多同学一样被学校安排到深圳一家电器厂当了技术工人。这是学校与工厂签订的长期用工协议,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难的大问题。虽然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但毕竟有了份稳定的工作,学生和家长都还是满意的。

  黄冬梅工作两年后,与同厂的工人,也是自己的老同学结了婚,男方老家是河南农村的,下面还有两个妹妹,爹娘是种粮大户,在当地还算是富裕的。

  俩人在工厂外租了房子,小日子过的还算红火.不久黄冬梅有了身孕,迫切希望家人前来照应。男方家由于事情太多,家务又十分繁重,根本无法脱身。黄冬梅只好向自己的爸爸妈妈求助,希望妈妈能到身边来。黄东成,候大菊得知后,为女儿的事十分揪心,马上给女儿女婿写信,让他们放心,一定会按时到的。候大菊很快辞掉了在医院的差事,收拾行李,买好车票,奔赴深圳。

  火车站的月台上。

  开往广深方向的列车呼啸着进站,慢慢的停稳,旅客们争相上车。

  候大菊扛着行李,提着包包挤上了火车。

  黄东成站在车门外,向妻子挥手,大声喊道:“到了那儿,记住来信!来信!”

  候大菊夹在几个旅客中,点点头。

  列车关门起动,奔向南方。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