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晋朝崛起之民族团结

2019-11-02 09:57:15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4sjs4
点击:    评论: (查看)

  第九节:民族团结

  司马炎执行的民族政策是进步的,没有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所以在古代是发挥了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古今中外任何民族要是自己的统治者腐朽无能,人民软弱无力,是不可能得到异族的尊敬,不可能维护民族利益,也谈不上能团结异族,往往会遭到异族攻击,沦为被统治民族或灭亡。司马炎也懂得要想实现民族团结,首先华夏民族自身要有生产力和战斗力,要有进步和先进文明为基础,能得到异族的尊敬与认同,能共同合作。司马炎首先是增强华夏民族的生产力和战斗力,增加华夏人口,增强华夏民族的团结。司马炎发展生产,提高战力,优待孙刘曹巩固华夏团结,这些方面的进步政策很多,也取得了成效,所以太康盛世时期的民族关系总体是团结的,异族对华夏是尊敬合作的。华夏民族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属于农耕民族,也有部分从事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等;在草原地区的异族主要以畜牧生产为主,气候条件适宜的时候也在水土丰饶的地方有限发展农业生产,有手工业和商业少。

  晋朝的社会状况大体也是这样,但是异族也有特点,首先是有大量异族内迁近百年,就在黄河边,近的离洛阳三天行程,曹魏时主要给豪强当佃客,被各民族统治者压迫,不再从事畜牧;还有些草原异族在边疆是从事劫掠,不是以生产为主,要想实现民族团结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司马炎下达限客令时解放大量异族佃客,缓解异族被地主豪强剥削压迫,这些异族同样都可以占田自己进行农业生产,或者从事商业,部分给晋朝政府做畜牧生产,这项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防止了异族叛乱。石勒早期当佃客受压迫,后来被解放当商贩,他也占田参加过农业生产,种植桑麻和当地晋人争夺过麻池,也帮助对他友好的晋人耕种,后来还干过畜牧、相马等,石勒是异族小部落的首领,算半个贵族,虽然受大贵族压迫,但是生产经历体现他生活的早期是民族团结的,异族在晋武帝时期的生产和生活在限客令解放奴役后,总体是有保障和自由的。

  司马炎缓解了内迁异族的民族矛盾使用仁义政策,对边疆劫掠叛乱的民族是采用武力政策,若是中央政府武力弱小也是难以维护中央权威。拓跋部和慕容部都有反晋力量搞叛乱分裂活动,司马炎对这些反晋活动进行武力平叛是最早的反分裂行动,也都取得了成功。司马炎拒绝慕容廆要求攻打宇文部,这也是维护民族团结的进步政策,反对晋朝内部各民族武力相攻,并且借平定慕容廆叛乱加强了对扶余、慕容部、宇文部的控制,提高了晋朝中央地位和权威,不打击分裂活动是不可能让异族长期团结在中央身边,是不可能保障民族团结的,这点对现代也有警示作用。司马炎这次有理有力的军事行动让慕容部长期效忠,甚至中原分裂战乱后仍效忠晋朝。

  司马炎优待慕容廆是司马氏长期执行优抚俘虏和降附的重要体现,就像优待孙刘曹巩固华夏团结那样,司马氏对降服的慕容廆、齐万年、李势等异族首领都是优待,这项优待异族的政策也是晋朝增强民族团结的基本政策。异族的百姓被解放不再被奴役压迫,异族的首领被优待安抚,这样在太康盛世时的民族关系基本是:在晋朝中央能起到监督管理作用,能阻止各民族间的武力相争,能管住异族的统治阶级贵族,能安抚异族的平民百姓,所以太康盛世的民族关系不仅是华夏民族和异族是团结的,异族间也是团结的,没有严重的各民族冲突。司马炎时代和司马衷时代的民族政策总体是进步的,也能推动民族融合,促进民族团结,但是民族矛盾总是会有的,总会有要分裂叛乱的极端反动分子,民族间相互歧视攻击的行动仍会有的,历史遗留的矛盾不是简单就能都消除的,异族的后代没人能保证必然都效忠中央。

  即使在晋朝那样进步仁义的政策条件下仍会有发生,对这些矛盾因为历史局限性,能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多,邓艾、郭钦、江统等提出的徙戎论是古代应对民族矛盾最常用的政策,这是防止民族冲突的最简单方案,但是若执行不当反而会造成民族冲突,而且迁徙整个民族或部族几十万人、上百万人在现代都困难,在古代多数情况下是空想。在现代评价为了防止民族矛盾,把异族中的分裂贵族和反晋分子都迁走还是能促进民族团结的,后世也很多内迁的异族是忠于晋朝中央的,具体的情况要具体分析,不能简单把异族都视为分裂分子和敌对分子。司马炎执行的民族团结政策总体上维护了华夏民族和各兄弟民族的利益,促进了中国各民族的进步和团结。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