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晋朝崛起之三省分工

2019-10-22 09:56:10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4sjs4
点击:    评论: (查看)

  第十节:三省分工

  司马炎建立晋朝完成统一也是在政治上创新发展的结果,创建了行政效率更强的三省制,提高中书省、尚书省地位,并且在组织上首创了门下省,正式把侍中提升到执政宰相的地位。司马炎在泰始初接受了当时是尚书的李胤建议:国有大政,可亲延群公,军国所疑,延诣省中,侍中、尚书咨论所宜。这一建议的核心是国家大政,可亲自和八公讨论,军国疑难问题,可交给省中,让侍中、尚书讨论适宜的政策。司马炎就是在晋朝刚刚建立,各种问题成堆的情况下,开始建立新的政治体系,确立执政方式。司马炎把李胤的建议有所改动,首先是在泰始初,八公中很多老病体弱,告病在家,任恺传记载泰始初,郑冲、王祥、何曾、荀顗、裴秀等多告病在家,司马炎优抚重臣,不让他们参加每天朝贺跪拜再讨论国政,可是又不能自己每天去八公的八家中问询朝政,所以派任恺等侍中前往八公家中讨论国政,再回来汇报,司马炎首创的门下省,最初的宰相有任恺、郭绥、山涛、彭权等,具体对照咨询哪位八公,没有固定对象,应该是轮值,临时由司马炎派遣,侍中在晋朝政治体系中,逐渐成为八公的代表,地位越来越高,已经不仅仅是李胤说的军国疑难的咨询,侍中在国家的大政上也和八公共同讨论了。司马炎在让侍中参与国家大政后,首创了门下省,这是一个新的执政省,侍中为宰相,权力在三个执政省中很高,侍中任恺有时甚至万机大小多综管之,这也和当时中书省、尚书省的情况有关。

  中书省在晋朝建国初是荀勖、虞松领导,中书监荀勖当时是主要负责制定礼乐、整理四部图书等,国家大政参与少,中书令虞松年迈管事少。尚书省在晋朝建国初是王沈任尚书令,也是任职短,继任的裴秀也是常患病需侍中到府中问询朝政,两个仆射武陔行事谦退、羊瑾低调,两人任职不长,羊祜、司马伷接替又外镇统兵,由李憙、李胤接替,再由王业、司马珪继任,尚书省在这时期人事变动频繁,执政上更多是日常行政事务,两省都不像门下省对国家大政决策中影响力多。在泰始四年就已经逐渐形成侍中任恺为首的任党和尚书令贾充为首的贾党,成为两个最大的执政党派。司马炎对三省的执政对立越来越担心,任恺的任党代表门下省,贾充的贾党代表尚书省,中书省也一分为二,中书监荀勖亲贾党,中书令庾纯亲任党,两派经常明争暗斗,因为有八公靠山的任党一度压制了贾党,让贾充差点被外派,但是贾充得到外戚支持,女儿和太子联姻,这才和任党势力平衡,由此可见门下省的侍中在当时权力的影响。司马炎为了减少宰相们的内斗,开始对三省的执政权力进行更多的分工,侍中的门下省更多是协同八公制定决策,中书省主要负责在决策后的起草诏命和文书,尚书省主要是执行诏命和日常行政管理。侍中的职权在晋明帝任命温峤当侍中时,有所扩大,不仅能参综大政机密,也能参与诏命起草,到晋太宗时的侍中王坦之甚至能封驳诏书,重新起草。要是任恺等侍中能有温峤、王坦之那样的权力,晋朝初期的政治格局很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

  司马炎时代是首创门下省,刚刚建成的执政省权力比后来还少些,但是已经是很有权势地位的宰相了。司马炎对三省的分工,仅是暂时减轻了宰相们的内争,但是他更偏向自己首创的门下省,补充了很多自己亲信朋友:李胤、华廙、程咸、傅玄、侯史光、庾峻、刘毅、吴奋、孔恂等对有外戚支持的尚书省有所限制,他先把外戚王恂、冯荪、甄德、杨济、王济等派入门下省当宰相,防止外戚和尚书省形成新的权力中心把门下省任党完全压垮,造成专权;然后再把任党张华派入中书省接替任党和峤,让李胤接替贾充任尚书令,这样他就成功解决了任党和贾党的内争,把三省重新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与贾党矛盾的任党中书令庾纯被调离中书省,调到门下省,把门下省的侍中李胤调去任尚书令,表面都是宰相地位没变,实际是分割了贾党和任党,这也能让两党的领袖都能善终,没有冲突激化到你死我活的仇恨对抗。司马炎对三省分工和人事调整虽然看着非常乱和复杂,实质就是防止统治阶级上层的内斗和冲突,更多地让亲皇派的李胤、卫瓘、卢钦、山涛等大臣担任尚书省执政宰相;亲皇派魏舒、成粲、向雄、贾混、裴楷等担任门下省执政宰相。司马炎在泰始咸宁时代对三省分工是不仅保障了国家行政效率提高,为实现统一创造了条件,也为统一后政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