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晋朝崛起之统一江南

2019-10-21 09:36:10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4sjs4
点击:    评论: (查看)

  第八节:统一江南

  司马炎继承先辈统一理想,司马昭准备三年后平定东南改为和平统一,司马炎是十五年后实现了统一,这已经是很快了。司马昭和邓艾的短期统一计划在当时的历史条件是没法实现,不仅群臣反对,而且民力困乏所以才执行羊祜称赞的南和吴会的和平统一,让海内休息、兆庶乐安,当时东吴还有陆抗、施绩、丁奉、陆凯、陶璜等杰出将领,武力统一困难,只能顺应民心,议和停战。公元268年吴国破坏和平重开战端,这样让晋朝在天下民心方面占据了优势,在北线荆州方向司马望指挥胡烈等击退施绩、万郁的进攻;扬州方向司马骏击退了丁奉、诸葛靓的进攻,取得胜利。在南线交州方向杨稷指挥毛炅、董元击退吴军进攻,晋军在南北两线都战胜吴军。

  当时吴国统治日益腐朽残暴,而晋朝是执行进步政策,双方实力差距开始拉开,晋朝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司马炎在战争爆发后立即把两位尚书仆射派往前线,羊祜派到荆州襄阳镇守,司马伷派到徐州镇守,司马炎在当时已经要南征,但是羊祜发现荆州方向粮食储备少,只能生产储备后再南征,而且西北形势变动荡。司马炎为了应对西北的动乱把司马骏和胡烈两位勇将都调去了西北,270年扬州刺史牵弘击退丁奉进攻后,不久也被调去西北。晋朝应对民族迁徙的严峻形势期间,司马炎又派遣杜预、石鉴、田章、文鸯等到西北平叛,晋朝主要军事将领一半都去了西北前线,南征被暂缓。东吴的统治仍继续没落,孙秀、步阐、何崇、王嗣、孟泰等降晋,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对晋朝的攻势也在减弱,仅利用晋军主力调西北,集中兵力攻陷交州,在西线杀步阐占西陵,中线王浑击退吴军守住弋阳。司马炎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面奖励毛炅等忠烈鼓舞人心,一面加强了对东吴的军事部署,早在公元272年首先命王濬在益州造船,训练水师准备东征,另外派遣陈骞、王浑、胡奋、王戎、嵇喜等在防御同时也发动进攻。

  公元274年陈骞攻拔吴国枳里,俘虏庄祐;嵇喜在江夏击退吴军。晋朝招降严聪、严整、朱买等吴将,加强对吴国政治攻势,羊祜和陆抗德战争夺人心,孙楷归降晋朝,吴国宗室和世家很多归降晋朝。公元276年羊祜奏请伐吴,当时晋军已经有实力平定东南实现统一。公元277年晋朝招降吴将邵凯、夏祥七千人,吴军降晋的规模已经超过五千。公元278年扬州刺史应绰伐吴皖城,斩首五千,焚毁积谷百八十万斛,毁船六百艘,晋军在对吴战争中转入进攻,吴将刘翻、祖始降晋。公元278年司马炎任命杜预为荆州都督,接受羊祜的荐举,加快了伐吴准备。司马炎接受羊祜遗愿加紧伐吴准备同时,东吴孙皓却滥杀群臣,迷信巫师,而且陆抗等杰出统帅多数病逝,基本已经没有多少战力,统一中国的条件已经成熟。公元279年司马炎接受杜预、王濬、张华的意见,不顾群臣多数反对,正式决策伐吴,并且听从杜预的劝谏,把日期从280年一月提前到279年十一月,调集了二十余万兵力,分成六个攻击方向。司马炎调集的兵力总数比吴国二十万军队人数不占绝对优势,而且分成六路似乎违背一般集中兵力作战的军事法则,但是在具体指挥调度上仍体现了正确合理,可以算是经典的用兵指挥,被唐太宗评价是庙堂神算。

  司马炎是沿袭祖父司马懿的战略计划,即在东线佯攻,主攻放在西线,命令司马伷在东线攻击佯动,吸引吴军前往,让王浑、胡奋、王戎在中线配合牵制,继续分散吴军主力,这样在江陵方向的杜预就可以乘虚渡江,益州的王濬和唐彬也能顺流而下。司马炎又让张华负责后勤运输,把贾充派到荆州当名义统帅,驻在襄阳,杨济担任副职。吴军仍以为宗室司马伷是主攻方向和曹休时同样,所以把主力超过六万多人派去迎战,派张悌、诸葛靓等三万攻击王浑,对中路用两万人防御,而上游仅五万人分布在从武昌到西陵的漫长防线,其交广的三万多人,建邺一万多人为后备军。杜预仅用周旨八百人就渡江成功控制渡口把主力渡江攻占江陵,南下沅湘攻至交广,王濬也攻占西陵,顺流而下攻至武昌。王浑击败张悌等三万,兵临长江。杜预会集众将讨论晋武帝诏书:王濬、唐彬会合王戎、胡奋攻占武昌后直驱秣陵(建邺),杜预至衡阳镇守零桂,贾充移镇项城,杜预称现在势如破竹,会迎刃而解,遵诏要求王濬直攻建邺。王濬兵临建邺,吴张象帅仅存的万人未战而溃,孙皓请降。司马炎指挥统一东南的战争仅三个月就胜利了,结束了一个世纪的分裂战乱,开始建立太平盛世。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