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1952,鸭绿江上的春天(14)

2019-06-17 11:35:54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东海之韵
点击:    评论: (查看)

  (十四)奔抗大伯乐指路  率“海归”武将行医

  抗美援朝志愿军空军参战后,为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便于作战指挥,经中朝两国政府商定,组成了中朝联合空军司令部(简称“空联司”),首任司令员是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刘震。确切地说“空联司”里聚集着中朝苏三国的空军指挥官,其中,苏军顾问起了重要的传帮带作用。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为了打掉美军的谈判筹码,争取战场上的主动权,中央军委决定志愿军实行陆空联合作战,攻占大小和岛等岛屿。为了完成这个光荣任务,华东空军司令聂凤智奉命于1951年7月25日,率华东空军机关一部以及所属部队,首次参加抗美援朝。以华东空军机关人员组成轰炸机指挥所,配属空8,空10两个轰炸师,归“空联司”统一指挥。我父亲亦随聂司令赴丹东前线,在“空联司”作战处任付处长,直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1954年父亲才“班师回朝”。

  1950年空军组建初期,父亲从陆军调到新组建的航空兵混成4旅11团,那时聂凤智首任华东空军司令兼混成4旅旅长,父亲对这位在革命战争时期就威名四扬的首长仰慕已久,敬佩有加。在抗美援朝空战的日日夜夜中,父亲耳濡目染了聂司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对入侵之敌敢打必胜,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

  聂凤智,1913年4月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一个农民家庭,很小父母就去世了,和姐姐相依为命,经常衣不遮体,食不果腹,靠左邻右舍接济,可以说是吃百家饭长大的。1928年,15岁的聂凤智参加了农民赤卫队和共青团,1929年1月参加工农红军,1933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聂凤智参加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和西征入川,历经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聂凤智率部参加巩固发展胶东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和指挥过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空军组建初期,时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七军军长的聂凤智,从陆军走马上任,成为第一任华东空军司令员。

  聂凤智将军身材不高,精瘦黝黑,左眼眉心藏一痣,相书谓“黑虎含珠”,故人称黑虎将军。他参军时一腔热情,浑身是胆,打起仗来象头猛虎,驰骋沙场,转战南北,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早年他由于没有文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革命道理懂得少,军事理论更缺乏。但是他天生好学,笃学不倦,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毛主席曾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为什么聂凤智那么会打仗?其实战场就是一个大课堂,没有读过书的聂凤智正是在戎马倥偬中坚持学习,不断提高的。“革命战争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聂凤智牢记毛主席这一教导,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终于从“土包子”练就成了“飞将军”。聂凤智说:“我没有座右铭,但我始终坚持一点:不懂就学。我始终坚信,并且事实也证明: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求得知识,而只有有了知识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和工作的成效;除此,再没有别的什么捷径。”

  早在红军时期,二十刚出头的聂凤智已是“援西军”刘伯承手下的一名团长。那时候,聂凤智自感没有文化,才疏学浅,当团长更增加了这种求知欲、紧迫感,他曾两次跟组织上提起想去延安“抗大”学习,但组织上都没有同意。聂凤智心急如焚,坐卧不安,他思忖,你们不批准,那我就自己批准自己。为了学习,聂凤智采取了平生唯一一次“非组织”行动,他孤身一人,偷偷跑往延安。

  刘伯承听说聂凤智跑了,惊出一身冷汗,以为出了什么岔子,立即派人追赶,很快聂凤智被“抓”了回来。当刘伯承得知聂凤智擅离职守是为了去延安学习,不禁又好气又好笑,心想:你这个聂凤智,好歹也是一个军人,一个团长,怎么能这么随便就跑了呢?他想狠狠批评他一顿,可话到嘴边又改口了:“你这个小鬼啊!要读书,要学习,为什么不好好说呢?进‘抗大’是好事嘛!可你看你,都是带兵的人了,干部也不小了,做事情还像小孩子,由着性子来。”

  刘伯承转身去了里屋,聂凤智忐忑不安地望着他的背影,等待着组织上从重处罚。没想到刘伯承叮当作响地拿出了八块钱,沉甸甸地放到他手里说:“你这小鬼,你知道这儿到延安多远吗?去吧,这几元钱给你当盘缠,路上好解决点吃住,再去司令部开张介绍信。那边还有几个人,你们一块走。到了‘抗大’,好好学习。”聂凤智双手接过八块大洋,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顿时百感交集。刘伯承真不愧是聂凤智人生道路上的伯乐!

  到了延安“抗大”后,聂凤智立刻如饥似渴地投入学习,他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急切希望用革命理论迅速武装自己头脑!在延安“抗大”学习的这段日子里,聂凤智给自己定下一个要求:白天教员讲过的内容,晚上要用脑子全部默记下来。为了牢牢记住学习内容,聂凤智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嘴上总是念念有词,教员在上面讲,他就在下面叽叽咕咕地念。可能是头脑中弦绷得太紧,亦或是初学不得要领,以至于晚上不能入睡,白天恍恍惚惚,对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颇似神经兮兮,近乎“走火入魔”。

  聂凤智疯狂学习之事被教育长罗瑞卿知道了,于是下命令让他休息一个月,而且这一个月什么书都不能看,什么课都不准听,每天只能爬山、打球、骑马、睡觉。就这样总算“妙手回春”,把他的“疯病”给治好了。

  不过,经过这段学习和休息,聂凤智的学习渐渐上了轨道,也养成了习惯,不管到哪都忘不了学习,在敌后,无论多么紧张艰苦的岁月,他都带着两箱书随军转战,坚持学习,带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向书本求教,养成了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际的学风。

  在人们印象中,聂凤智是智勇双全的一员猛将,可要说他曾经当过卫生所长,你能相信吗?真的难以想象。1939年在晋察冀边区,聂凤智是“抗大”三团的副团长,这时刚从西欧诸国回来一批学医的高级知识分子。这批“海归”可是根据地的宝贵人才,为了将他们留在根据地,“抗大”建立了一所既能治病又能搞医学研究的卫生所,让“海归”们有用武之地。可是要让这些在国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共产党心服口服,卫生所所长的人选是个关键。谁也没想到,上级竟任命聂凤智这个连学校门都不知朝哪边开的放牛娃当卫生所长。

  聂凤智会打仗,对医学可是一窍不通。可这也难不倒聂凤智,他不懂就学,干啥学啥,现学现用。聂凤智看中了一位留学德国的黄医生,他是共产党员,又和聂凤智是湖北老乡,聂凤智就请黄医生教自己学医。今天学一点,明天学一点,聂凤智脑子好使,硬是听一点、记一点、学一点,积少成多,积沙聚塔。过了不久就觉得不过瘾了,聂凤智要求医生给他系统地讲中医、西医、内科、外科,学了不少,记了不少。又觉得光有理论还不够,就要求医生指导他临床实践。黄医生教他如何使用听诊器,如何用手指触诊、叩诊等等,黄医生诲人不倦,聂凤智谦虚好学,行伍出身的武将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渐渐悟出了道道。

  有一天,前线送来了一个重病号,几位医生都“谦虚”地表示看不了,请所长看,其实是想看看聂所长这些时日到底有没有学到真本事。聂所长当仁不让,上去就把黄医生平日所教的、自己悟得的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然后下医嘱,开处方,态度还特好,说用的药如果疗效不好还可以换。最后还谦虚地问大家:“你们再给看看?”大家一会诊,一致同意所长的诊断和处方。聂凤智私下里又去请教黄医生,后来这个病人也确实治好了。

  就这样,在众医生的心目中,聂所长是当之无愧的。后来大家熟了,几乎成了知心朋友,所长敞开心扉:“我真的不懂医,都是老师教得好。几个病人都是黄医生给治好的,功劳是黄医生的。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我们当时实在找不出一个卫生所长,而你们又刚回国,不了解共产党,以为共产党没本事,光会吹牛,想让你们知道共产党内还是有人才、有人物的。”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勤奋好学的聂凤智硬是学一行,专一行,象一颗万能螺丝钉,组织上将他放到哪里,都不负众望,能文能武,闪闪发光。

  (未完待续)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