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抗美援朝文学札记之八——《滴血的青春》

2019-09-27 08:44:29  来源: 察网   作者:桃花舍主人
点击:    评论: (查看)

抗美援朝文学札记之八——《滴血的青春》

  长篇小说《滴血的青春》,陈绥之著,百花文艺出版社西元1994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这部小说主要描叙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军文工团团员马琳、刘汝珍、马钧、吕鹏、李曼华、郑兆雨、赵洪海、凌霄等人从西元1950年底到西元1953年7月的近三年时间里在朝鲜的经历。这些人大多是刚参军的青年学生,他们带着青春的热情和朝气投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在战地医院帮助护理伤员,在行军路途中为部队说唱表演鼓舞士气,有的到战斗连队兼职文化教员,到前沿坑道火线鼓动甚至直接参与战斗。他们做的是看似平凡的工作,但同样对抗美援朝作出了伟大贡献。他们中有些人为新中国献出了生命。他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

  小说的主人公是女文工团员马琳。她十六岁初中刚毕业,在新中国建立所带来的蓬勃昂扬激情中千方百计主动要求参加了革命军队,参军后不到半年就随队跨过了鸭绿江。她俏丽活泼,热情洋溢,对革命生活充满美好憧憬。她单纯幼稚,带有青年学生的虚荣心和任性,最初对不合自己心意的医院护理工作有些懈怠,遇到困难受到惊吓常忍不住哭鼻子。但这个娇弱的女孩子有着强烈的追求进步之心,这给了她坚定的革命意志,在团结奋发的战斗集体中,在文工团政委张旭的关心和教育下,在分队长刘汝珍的帮助和带动下,她经受住了艰苦生活、艰难行军、艰巨工作和艰险战场的考验,逐渐成长为一个深受战士们欢迎的文艺战士,成为让军里和文工团领导赞许的“女兵娃娃”。她的牺牲十分壮烈:在朝鲜停战协定已经签订、停战即将实现的最后时刻,在敌人疯狂地最后倾泄炸弹炮弹的危险环境,她主动承担护送人民军伤员的任务,面临敌机的扫射时用自己的身体遮护住伤员,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以此,她完成了从幼稚学生到英勇战士的跨越和升华。

  马琳这个人物与另一部抗美援朝题材小说《梧桐叶落》中的主人公张韵桐极为相似:上海女中学生,单纯热情,新中国成立不久加入驻上海解放军部队的文工团,抗美援朝初期就随队进入朝鲜,护理伤员、战地鼓动,经历艰难和血火的磨炼,最后为救护伤员而牺牲。显然,两位小说作者在各自的主人公身上融入了同一位抗美援朝烈士的事迹。《梧桐叶落》对张韵桐的牺牲倾注了哀戚和悲凉的笔墨,《滴血的青春》则在书写对马琳牺牲的哀惋的同时进行了崇高的升华,两相比较,后者为上。

  这部小说中的马琳及其哥哥马钧、父亲马冶陶一家三人在朝鲜经历了抗美援朝中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同为文工团员的马钧被临时借调到朝鲜停战谈判我方代表团的警卫部队,在开城谈判中立区亲眼目睹了敌人偷袭我方巡逻队致姚庆祥排长牺牲的事件,他自己也在敌机轰炸中立区我方营地时身负重伤;作为昆虫病理学专家的马冶陶教授在敌人使用细菌武器后参加“美帝国主义细菌战罪行调查团”奔赴朝鲜,深入敌人细菌弹污染区采集昆虫标本,并“热心地指导当地部队和群众焚烧、埋葬毒虫毒物,用喷雾器对污染区域进行彻底的消毒”;马琳则与几个文工团战友一起冲过敌人炮火封锁区,进入“猛虎团”六连二排坚守的上甘岭主阵地坑道,慰问战士,搬运弹药,救护伤员,在敌人向坑道发射毒气弹并炸塌坑道口、马琳和战友们面临死亡威胁时,她仍意志坚定。马琳一家的经历只是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局部,但也侧面地表现出敌人的野蛮,反映了抗美援朝的艰苦卓绝和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顽强。

  小说用不多的笔墨描写了军政治部主任高克和文工团政委张旭,他们理解文工团青年人,善于调动青年人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对青年人既有严格要求和严厉批评,又有关心爱护教育鼓励,赢得了青年们的尊敬和信任。这两个人物是我军政工干部的生动写照。

  小说还描写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感激和支持以及志愿军对朝鲜群众的爱护,反映了中朝两国在共同战斗中结下的深厚情谊;描写了马钧因伤住进朝鲜人民军医院,与护理他的人民军女战士金英姬相识、相处而产生爱情,马钧恪守军纪试图回避,金英姬执着追求;描写了马琳和文工团战友郑兆雨在上甘岭坑道中濒临窒息死亡时互诉久藏心底的衷情。上述描写着墨不多,都真实、美好而动人。

  这部小说的作者陈绥之西元1950年高中毕业后参军,成为文工团员,旋即入朝参战,曾带职下放到战斗连队当文化教员,上前沿阵地宣传鼓动。显然,这部小说里的人物事迹很多是作者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小说倾注了他的情感和信念。抗美援朝题材的文学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亲历者所著,这部小说是其中之一。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