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周润发、刘德华、周星驰、成龙、李连杰……番位争夺战

2019-09-15 07:40:21  来源: 观察者网   作者:万小刀
点击:    评论: (查看)

  番位,是演员出现在宣传物料和电影中的排位次序,“一番”也就是排在第一位的演员。这一术语来源于日本,后经港台娱乐圈传入内地。

  最近,就有几位年轻演员在争番。(对年轻演员没兴趣的朋友别急,今天主要写周润发、刘德华、周星驰、成龙、李连杰等等巨星的争番大戏)

  在彭昱畅、王大陆、魏大勋主演的电影《小小的愿望》里,因故事主人公是彭昱畅饰演的,但因为王大陆出道最早最大牌,于是在宣传物料里,王大陆排在第一位。

500

  于是,彭昱畅、王大陆上演“番位风云”。

  原因很直接,彭昱畅本是连合约都写明要排在一番主角的,但首映后却变成王大陆,结果情愿自费路演,也要跟片方解约;而王大陆的合约也是出演“男一”,于是也出声明,否认压番彭昱畅。

  片方也出了“致歉声明”,称与两人的合约都列名“男一”。可首映片头甚至海报,王大陆都在彭昱畅前面,这份致歉声明自然无法说服吃瓜群众,在此顺便“同情”一把默默排在第三位的魏大勋……

  最终,彭昱畅方再次发声,强调“从来不存在对所谓番位的竞争”,顿时浇灭“公义对抗资本”的舆论火星,并在暑期撤档后,又给影片带起一波话题,从而搭上中秋档的末班车。

  且不论这是真撕X还是炒话题,无疑证明“番位”是个声势持久的影圈话题。

  2008年,从《功夫之王》的“双J”摆番,到《画皮》明明海报甄子丹一番,都能让赵薇周迅撕上几回,就已宣告“大战”开始,当然这11年来愈发“年轻化”,从国际巨星、演技大花,一路过渡到流量偶像,且更多网络粉丝推波助澜罢了。

  但华语片的“番位风云”其实早从1986年就开始了。

一、

  一切从周润发说起。

  1986年《英雄本色》上映,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哥”不过是三番,排在狄龙和张国荣后面。

500

  很简单,“小马哥”最初只是客串,比起剧情主打的亲兄弟之情,更是妥妥的配角;接这部戏前,周润发虽有点摆脱了“票房毒药”的恶名,但离“号召力”还有不少距离;何况最初“小马哥”的人选是小生郑浩南,发哥只是二手候补,更没有主角地位...

  故此,发哥三番,毫无问题。

  发哥也有自知之明,拍戏期间迟到被狄龙批评,还反驳“我们捞嘛”;上映之前,都主动跟友人说“龙哥演得好,这部戏都靠他了”;期间接拍《秋天的童话》,连片酬都不敢开高,生怕加价就没机会出演了,但当时发哥的主演片酬不过20万港币。

  就这么“惨”的背景下,《英雄本色》打破票房纪录不说,发哥更用三番的戏份,几乎压倒了一二番,甚至被很多观众觉得“小马哥”才是一番。这不,第6届香港金像奖,发哥就反胜狄龙,勇夺影帝。

  不撕番却自行加番,靠的就是演技和魅力啊!

  但好戏在后头:号召力从“毒药发”变成“神仙发”后,发哥片约不断,当然也包括《英雄本色2》。但片头番位,他居然从三番“沦为”四番;更诡异的是,按主演番位“左高于右,上高于下”的原则,这部戏真正的“男一”居然是石天。

500

  懂点新艺城掌故的朋友应该知道,石天当时是出品方“新艺城电影公司”的老板之一,与麦嘉黄百鸣地位并列。但他是凭资历“压番”吗?

  其实1987年,仨老板各自成立创作小组拍戏,昔日“群策群力”局面不复存在。但比起另外两位,石天的成绩欠缺理想,这都被吴宇森看在眼里:

  我们中间的一个朋友石天,对电影事业感到很失落,我们希望重振他的信心,我们都是好朋友,于是就把他的故事写到《英雄本色2》里面,一个人能够重新振作自己,那就是“英雄本色”。

  所以能理解,为什么整个剧情的核心,都围绕“龙四”展开,片尾都稳坐C位。吴宇森虽将另一条主线留给周润发和张国荣两个做弟弟的角色,但只能退居男三男四。

500

  但对演员们来说,这都是值得的,毕竟这么特别的“压番”,是为友情两肋插刀,再起风云。

二、

  又是1987年,发哥又接拍新片《英雄好汉》和续集《江湖情》。番位排列是他和万梓良并列“男一”,即使刘德华谭咏麟,都要屈居“下一帧”,当然那时的刘德华还没贵为四大天王,那时的谭咏麟,其知名度主要在歌坛,在影坛资历不深。

500

  然而万梓良是出名的演戏投入甚至偏执,连周星驰都从他身上学到不少表演技巧。虽然看似“并列”,但见周润发还是在左,万梓良表面不争番,私下可不忘抢戏。

  没错,“抢戏”就是当年老戏骨对番位的态度。

  拍摄期间,后来执导《十月围城》的陈德森就回忆这样一幕:

  两人有一场谈判的戏,拍之前周润发提出与万梓良走一遍戏,但万梓良说都是几十年的无线(演员)了还用走戏?直接拍。

  原本这场戏两个人都是坐着对话,摄影机是固定不动的,没想到万梓良讲完第二句台词突然就站起来了,摄影机只能跟上去,不然他就出镜了,不过周润发就是周润发,他顿时将桌上的杯子拿起,然后一杯水泼到了万梓良的脸上,之后周润发慢慢地站起来,说出这句台词:那我们就谈不妥喽。

500

  所以说,那时要做“双男一”不是签进合同里,而是靠表演说话,确实值得当下流量偶像学习。就算片方把你排在三番,但如果你表演出色,照样能力压一番。

三、

  当然,随着发哥的演技和号召力同步增长,“番位”也再不能被轻视。1987年,发哥有一次和成龙“双剑合璧”的机会:成龙邀他参演新片《A计划续集》。演什么?就是后来让吕良伟演的革命党人万天晴。

  从造型气质来看,发哥演这角色也毫不违和。

  发哥最终以“档期”为由婉拒。但事实是,如果接了这部戏,大名鼎鼎的“许文强”可能也变成“丁力”这样,被张曼玉、关之琳、刘嘉玲甚至董骠压番!

500

  毕竟按两人当时号召力,这等画风才符合常理,发哥又怎么甘心做成龙的配角?就此一别三十余年,两人都银幕封神,更没必要合作,“撕番”也就不存在了。

  作为当时在亚洲比发哥更红的巨星,成龙的番位也没少起“风云”。

四、

  要说2019年,成龙六十有五,加上近年作品水准不理想,片子挂成龙名字未必卖座,但上世纪80年代,只要片头打上这个名字,还没拍就能放心赚大钱。

  所以1983和1991年,成龙先后客串《迷你特攻队》和《火烧岛》,都被署名“男一”,其他人戏份再多,也注定被成龙压番,连“撕番”的资格都没有。

500

  客串“压番”主角本身就奇,在洪金宝、刘德华和梁家辉面前,也是C位出镜。所以在那个年代,番位的实力就是不管戏份,观众最想看谁,谁就先上。

500

  但众所周知,《迷你特攻队》跟《火烧岛》都是烂片,但成龙为什么会演还能压番做男一?

  因为他要还王羽的人情债。

  话说70年代末成龙离开罗维,投奔嘉禾。心有不忿的罗维找黑社会成员挟成龙回去拍戏。成龙见事态严重,找同样有黑道背景(台湾“竹联帮”骨干成员)的王羽出面协调,最后王羽果然劝退黑道,让成龙能安心给新东家拍戏,成龙感激之情自不多言。

  王羽倒也没像罗维逼成龙演主角,只需成龙来客串,同意做一番男主就行。但客串和男一戏份截然不同,怎么办?

  当时,导演收到的指示是:“明天成龙来拍一天半,但要整部戏都有他。”导演就先拍了成龙回头、笑、哭和跳等镜头,然后才决定怎么用。

  结果当然皆大欢喜,《迷你特攻队》在台湾地区、日本、韩国和东南亚都票房大卖,《火烧岛》还在韩国首尔撸了23万人次,为年度总人次(包括好莱坞在内)第十五名...

  总之,传说“大牌都是被枪指着脑袋来拍”的《火烧岛》,成龙绝壁例外,而且是自愿被王羽请来的。

  但明明是核心人物,片头却被“压番”成男四号的梁家辉就没那么好运,因为黑道不准他离开剧组,硬生生把影帝给拍哭了。

  后来梁家辉溜走回越南拍《情人》,台湾地区的黑社会都有办法潜入当地,把他“押”回台继续拍,等戏份全部杀青才能走。结果梁家辉重返《情人》剧组,是从泰国坐军车回到越南的...

  如今流量偶像要觉得自己被“压番”很惨,不妨想想,人家做到影帝,当时可比你们更惨!

  为了票房,王羽不敢压成龙的番,但有个人却敢——

  他就是洪金宝。

五、

  当年洪金宝自导自演《福星高照》和《夏日福星》,成龙只能压番做男二,谁让洪金宝是大师兄?

500

500

  何况当时影圈都叫成龙“大哥”,那洪金宝怎么办?所以两人都在的场合,旁人还会称成龙为“大哥”,但对洪金宝就直呼“大哥大”。

  1985年拍《龙的心》,“大哥”和“大哥大”都在场,但“大哥大”却拿着一个巨型的手提电话招摇过市,好不威风。

  作为身份象征,手提电话也从此改名“大哥大”,叫起来比这两天的苹果、浴霸,还午夜绿还顺口。

  但成龙也不是每部戏都被洪金宝压番,毕竟洪金宝当时在香港是“大哥大”,可日韩东南亚等地的市场首先想看的还是成龙。但“大哥”和“大哥大”怎么平番呢?比起《小小的愿望》那显而易见的“顶格”压番,当年片方聪明多了。

  出人头时,“大哥”和“大哥大”位置平行,强调平番;小师弟元彪则在下方,地位区别就出来了。

500

  字幕虽然把成龙和元彪放在一起,但仔细看,成龙的名字其实跟旁边的洪金宝一样大,而明显比元彪大一点。这样看来,观众就会明白《福星高照》里成龙地位重要,而且跟身兼导演的洪金宝“平番”,就会冲着本来戏份不算多的成龙去看了。

500

  到《夏日福星》,成龙名字直接排C位,但按番位的“左边为重”原则,还是洪金宝先出名字。

500

  等等,是不是想起《小小的愿望》?现在片方玩的手段,真心30多年前就被巨星们玩过了。

  而且,当时洪金宝和成龙还是有“番位”的约定。比如“福星”系列,作为洪金宝主导作品,成龙片尾字幕理应排在二番。但到了像《A计划》这样成龙自导自演,就是成龙压洪金宝的番。

500

  还有个原则,就是即使洪金宝做导演,如果高潮打戏是成龙负责,那一番还是成龙。不信想想,《快餐车》《龙的心》和《飞龙猛将》,结尾经典打戏都是成龙演。换句话说,对当时的动作明星而言,“男一”番位除了演技,就是靠“打多少”来决定。

  按劳分配嘛。

500

500

六、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成龙与周润发并称票房“双子星”,直至90年代初周星驰异军突起,方才演变为“双周一成”局面。

  而且,1990年周星驰凭《赌圣》大红后,在《赌侠》里,若是“左边为重”的原则,就已经“压番”了刘德华——可是,《赌侠》明明说的是陈刀仔。

500

  但话要说回来,除了号召力因素外,周星驰在《赌侠》里,也的确提供了不少有趣的创意。比如为了致敬偶像李小龙,就加插了这段“厕所棍”打戏。

  不过在导演王晶眼里,这并不是一次“双雄”的合作,正如他说:我知道刘德华在《赌侠》里被周星驰抢尽镜头,心里头是有一点不舒服的,所以这一次,我想极力平衡两人的戏份....

  他口中的“这一次”,说的就是《整蛊专家》。

  这次番位跟《赌侠》相反:片名,说的是“玉树临风的整蛊专家古晶”,但刘德华地位是男一。

500

  想起《小小的愿望》,即使不签进合约,这“愿望”也来自彭昱畅,“男一”于情于理都没问题,当然也不需要“争”。

  对比起来,当年巨星的番位才叫“争”呢。

  可有些时候,番位的“定性”不是来自影片主创,而是来自影片的题材与主角的演出。所以就那么现实,“周星驰+王晶=无厘头喜剧”,观众进戏院下意识看的,至少很多都是想看他俩一台前一幕后怎么搞笑。

  后面《鹿鼎记》《神龙教》《九品芝麻官》等,不也是同样道理吗?

  结果华仔再次“遗憾”,即使高潮部分他和周星驰都有主角的篇幅,但如今很多观众记得的,还是“整蛊专家PK整蛊之霸”。

  谁让遇到喜剧,周星驰注定主场呢?

  或许真正能证明两人在《整蛊专家》里“平番”的,只有这一幕吧?反正我们肯定看不到第二次了。

500

  站在喜剧领域,周星驰在华人演员自是无人能敌。但影圈之大,无奇不有,在第12届香港金像奖上,周星驰也提名影帝,最后桂冠却落在难得演喜剧的梁家辉身上。

  七、

  当年在《火烧岛》被压到四番(魏大勋你能开心点了吗?)的梁家辉,这次凭着《92黑玫瑰对黑玫瑰》,成为金像奖踏入90年代后,首位凭喜剧拿到影帝的明星。

  为啥我专门提这个?因为在影片片头,梁家辉的署名居然是“特别演出”。???黑人问号。

500

  依照戏份惯例,“特出”通常都是配角,但梁家辉片中戏份不少,而且比起几位女演员,他可以说是唯一的“男主”,为何如此奇妙?或许因为这片本身就是无厘头吧。

500

  但那年金像奖上,奇闻不仅是署名“特出”却拿了影帝,梁朝伟竟凭《辣手神探》提名“最佳男配角”。

  配角……角……角……

  难怪刘嘉玲担任颁奖嘉宾时,都忍不住为情郎疾呼:我仔细观察,梁朝伟在《辣手神探》里的戏份,还比周润发多三个镜头!

  即使评审不理会刘嘉玲,起码要理会吴宇森在片头强调的“双雄平番”吧?所以梁朝伟当晚缺席颁奖晚会——当然啦,顶多看“资历”份上让发哥在上边,但他怎么能是配角?

500

  可当时金像奖规定,任何获得提名的候选人都不能取消。所以能够理解,《小小的愿望》彭昱畅明明是男一的戏份,怎么会被压到后面去?

  不争番位,不代表不争权益,如今彭昱畅起码还有机会拍案而起硬杠,但当年明星杠不过金像奖提名,只能用缺席表达不满。

  金像奖为何那么“强硬”?因为当年它也怂过,如果继续怂,恐怕就有损其权威性。

  1985年的《僵尸先生》,本来金像奖把许冠英提名为“最佳男配角”,但许冠英拒绝接受提名,因为他认为自己在片中的戏份和表现是男主角。

  从番位看,还真没错,许冠英妥妥占领“男一”。

  反而最经典的“九叔”林正英,迄今都公认应该是男一,居然排在了“男四”,跟《英雄本色2》时的发哥有的一拼。

500

  ​也是许冠英的坚持,金像奖最终撤掉了“最佳男配”的提名。

  虽然我觉得应该把林正英也提名男主,结果他居然跟楼南光一起提名男配?!

  这是华语片番位史上两大“冤案”啊!对比之下,《小小的愿望》也没那么传奇了。

  当然,拍《僵尸先生》时,最红的确实是许冠英,毕竟有兄弟(许冠文、许冠杰)的光环在嘛,其他要么没多少号召力要么是新人,这样“压番”也无可厚非。

  但如果全是红星呢?可能你已经知道我要说哪部了。

八、

  先看片头番位。

500

  可见,其实是“资历”占C位,戏份分两边(钟镇涛叶玉卿的确出场不多),所以比起其他巨星,张国荣和林青霞明显最早出道,所以成功“压番”;要再拉开点,其实多少有凭“市场”压番之说,所以张曼玉也跟张国荣和林青霞并列,在于他们当时除了本地,在海外如韩国也很有市场。

  但要不说监制王家卫和导演刘镇伟在使坏……

  中文顺序是“东邪”张国荣和“西毒”梁朝伟在里,“外层”则是排“南帝”梁家辉和北丐张学友,言下之意就是——有问题找金庸,他就这么排的。

  但到了英文,或许是顾及梁家辉演了《情人》有海外市场,所以本来应该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排序,却偏偏把大小tony调了位置,让梁朝伟在梁家辉的后面...

  这就是《东成西就》。

  相信当年为了平衡这帮巨星,“泽东影业”下了很大功夫,毕竟要排得不好,“风云”可比《小小的愿望》连续几天发声明要大得多。

  其实,张国荣不仅在《东成西就》里压过梁朝伟、梁家辉和张学友的番。早在92年的《家有喜事》,他也压了周星驰的番。不同于传统港片“从左到右”,这回“从上到下”也证明了演员的地位。

500

  如果论戏份,《家有喜事》“三兄弟”可以达成平番要求;如果论演员资历,张国荣也的确比周星驰出道早。但还有一点,《家有喜事》是1991年黄百鸣成立的“永高院线”开线之作,当时除了作品,黄老板也希望签巨星到旗下,以保证声势。

500

  成龙在嘉禾,周润发在金公主,周星驰在永盛,刘德华除了艺能,也自己做了天幕,还有谁最合适?当然是张国荣。虽然当时他退出歌坛并住在加拿大,但拍戏还是继续的。

  为了说服张国荣回港拍《家有喜事》,黄老板不惜让导演高志森亲自飞往加拿大。影片上映后,黄老板本想将张国荣签为“永高”艺人,但因为跟另一老板罗杰承闹出矛盾,最终等离开“永高”,另立“东方”院线和电影公司,才真正将张国荣签到旗下。

  插句题外话,1993年1月1日,《霸王别姬》在香港“东方院线”上映,就因为张国荣是“东方”旗下艺人,能直接参与宣传。所以,黄百鸣将张国荣排在《家有喜事》“一番”的位置,也有重视和示好之意。

  但另一面,张国荣《家有喜事》的300万片酬不是最高,因更高的是开价800万的周星驰。

  本来周星驰的角色,黄百鸣是找林子祥来演,但“小胡子”因故推辞。可片子要上1992年春节贺岁,之前找过谭咏麟周润发又没档期,所以形势完全是“救急”。思前想后,只能找周星驰,而星爷也“顺理成章”开了高价。

  没时间考虑的黄百鸣最终答应下来,好在《家有喜事》也不负众望,春节档以近4900万港币票房破了纪录,在很多人眼里,周星驰占了很大功劳;可张国荣又是黄百鸣希望拉拢签约的艺人,为了两边都顾及到,最后就是这样的结果。

  周星驰“二番”但片酬占优,喜剧篇幅也最大;张国荣片酬非第一,但能“压番”周星驰。

500

  既然香港票房以正当红的周星驰主战,黄百鸣也不忘在“番位”上再给张国荣个交代:《家有喜事》另一结尾是“程家兄弟救程大嫂”,动作完全由张国荣主导。

  因为这是韩国版结尾,而当时在韩国市场,张国荣因为《英雄本色》的底子,比周星驰更受欢迎。这同样是“番位”的智慧,只要各有市场优势,又怎么撕得起来?

500

  可惜当时梁朝伟在海外市场,的确少了像梁家辉有《情人》这样的代表作,被“压番”也没办法。所以后来奋起直追,到千禧年已拿了三届金像影帝,还折桂戛纳,票房号召先不说,地位还是很大加成的。

  所以《无间道》的片头,虽然是“双雄”戏也平番,但梁朝伟终究出现在“左边”。

500

  但论意义,《无间道》可比《小小的愿望》有意义得多,毕竟当时香港电影陷入低潮,两大影帝都为了“帮助港片”,减价接戏。

  据导演刘伟强说,两人拍这部戏,片酬加起来不过800万港币。

  面对行业责任,他们也不好意思去“撕番位”。只是没想到,拍到《无间道3终极无间》,戏份少于刘德华的梁朝伟还是顺序上的一番,但片方还是聪明的,一如首集,让刘德华出现在画面“C位”。

  但四大天王时代,刘德华跟黎明传闻是“宿敌”,黎天王又怎么接受在并番基础上被刘天王“压番”?

  一,戏份,二,“杨锦荣”是新加入的角色,要抢“陈永仁”和“刘建明”,当然不容易。

500

  所以《小小的愿望》片方也是下臭棋,把王大陆“顶”上去不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即使不争,并番起来一个在左,一个C位不就行了?还玩“除名”?吃相难看!

九、

  以上诸位香港明星,都在港片的黄金时代掀起过“番位风云”。那么,香港以外的影片(大陆和海外),除了十年前的周迅赵薇到如今的流量偶像争番(包括这次彭昱畅与王大陆的风波),还有没有?

  没人跑的掉。有道是“龙杰星发华”的巨星番位,李连杰怎么能少?

  1991年,李连杰从美国到香港发展,头炮就是后面掀起“新武侠”热潮的《黄飞鸿》……但那是上映后的事。

  上映之前,投资方嘉禾对李连杰的定位还是“过气少林小子”,首先就在片酬上“动手”。直至首集大卖近3000万港币,再等来续集开拍,李连杰还没收到第一部的钱,反而为了给时任经纪人的罗大卫还赌债,反过来跟嘉禾借了20万美元,接近他一部戏应有的150万港币片酬了。

  这种风波也延续到片头:明明片名叫《黄飞鸿》,“黄师傅”却跟“梁宽”平番,而且还是“左边为重”的原则,片方其实重视元彪的号召力多于李连杰。

500

  80年代,由于总被两位师兄“压番”,元彪比谁都想闯出自己的事业。但命运没亏待他,他在海外尤其日本韩国都有一定的市场。

  相比之下,李连杰拍过“少林三部曲”后,本来《少林寺》大卖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市场都逐渐滑落,而且因为出身内地,要进入当时东南亚最大的台湾地区市场,可谓费了一番波折。可见《黄飞鸿》元彪能“压番”李连杰,就是片方担心如果进不去台湾地区,那么东南亚日韩就要靠元彪“撑”场了。

  时势不在,英雄也落难,“师傅”不如“徒”也没啥奇怪。但又岂止《黄飞鸿》?

  1992年,李连杰已经重振声威,但只有一个理由,就又被“压番”——谁让这部戏叫《东方不败》?核心人物当然是林青霞。这也是港片套路,平番时看“左边”。

500

  但这就是李连杰“委屈”的地方:《黄飞鸿》明明是自己为核心,却要被“徒弟”压番;《笑傲江湖》按金庸小说,令狐冲才是主人翁,但“片名压死人”,就又被林青霞抢了风头。

500

  期间,李连杰还遭遇经纪人蔡子明被枪杀之事,从现实待遇到片中番位都那么多“风云”,1993年,他干脆自立门户,再找金庸赐字,倒腾“正东”去也。自己做老板,再不被“压番”。

  终于到2008年的《功夫之王》,算是李连杰时隔近20年的唯一“摆番”:名字成龙在上,人物则变成李连杰在上,加上“J”字连紧,两人片酬都是1000万美金,才能做到“平安无事”。

  武无第二啊。

500

  从概念来说,“番位”的确是片酬、地位和扛票房的一个重要证明,但比起这些年不少流量偶像“撕不过演技撕番位”的风气,当年巨星们确实更愿意通过演技、拳脚甚至搏命,在新戏开拍之前,就能找准自己的“番位”;同时投资和制作方也很明白,谁有本事让观众喜欢与认可,就把谁放在“一番”“男主”上,其他演员不需要抢,就明白自己该站在哪里。

  但在背后,可是什么程度的复出和努力,才能让“番位”即使各种风云,也总能找准“位置”?这才是时下流量偶像需要思考的地方。

  所以,当年香港电影正值黄金时期,巨星们互相PK,各显神通,有“番位风云”倒是意料中事。90年代中期后,港片逐渐没落,“番位”的作用也逐渐减少,即使有,也像《无间道》那样,为了整个行业的利益而暂缓“争夺”。

  可如今市场金钱至上,功利先行,要说争取法律权益或许无可厚非。但面对流量时代从热潮到崩盘,不同的偶像之间,“撕番位”却始终存在。

  年轻人,你们图什么呢?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