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郭德纲啥都可以模仿,唯独有一样别人很难模仿

2018-09-18 11:51:13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酣高楼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很多朋友都喜欢郭德纲的相声,本人也不例外。在目前的相声界,如果说郭德纲是龙头老大,恐怕很多朋友都会举双手赞同。而很多相声从业者,想必都在暗地里以郭德纲为榜样,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有他一样的影响和“江湖地位”。

timg (70).jpeg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儿呢?相声的四门功课:说、学、逗、唱,是少不了的,需要苦练,这个问题没有捷径。而我们都知道郭德纲会太平歌词、会各种形式的曲艺、会好多种戏曲,比如:京剧、河北梆子、评戏等等……

  这些都是可以学、可以练的,但是郭德纲有一样东西,假如相声从业者学不到,个人认为他永远成不了大家,当然也很难拥有郭德纲现在的江湖地位。这样东西是什么?本人个人认为,是情怀,是一种怀旧的情怀。

  我们可以想想,值得我们反复听、怎么听也听不烦的郭德纲相声有哪几部?就我个人来说有《西征梦》、《托妻献子》、《大保镖》等等……我为什么喜欢听这些相声,因为这些相声除了必需的搞笑包袱以外,还有一种很深的怀旧情怀。

  这些相声里所提及的器物和生活方式,都是旧时的,恐怕只有70后之前的人才见过、用过、对它们有感情,比如:“上炕认识娘们下炕认识鞋”,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睡过土炕的?即便在农村,恐怕也只有老房子才有土炕吧!还有“被摞子”,现代社会谁家的被子还这样在外面摆放着?

  还比如:裹粽子、推粮食的独轮车、死人打的幡儿等等……这些东西经由郭德纲的相声说出来,总是透露着那么一种怀旧、怀念甚至爱恋的情怀在里面,您觉得呢?而这些发自内心的东西,即便听众没有见过,也经历过,但也能受到感染。

  说到这里我们不免要跑一下题,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看韩国的战争片或者反战片?因为这些影片真挚地表现了朝鲜作为一个小国家、小民族,无法摆脱充当大国博弈棋子的命运、不得不忍受国家分裂,骨肉相残的痛苦。

  我们中国可以说没有这样的历史遭遇(差一点儿),但这些电影传递的情绪我们能感受到,能被其感染,所以我们觉得这些电影很好。没错儿,我们说的就是韩国电影《高地战》。不过,假如我们中国电影也模仿韩国电影这一点儿,那变成了“惺惺作态、令人作呕”了。

  好了,还说郭德纲的相声,郭德纲有很多相声,但值得反复听的也许只有那些透露着深深怀旧、怀念情怀的作品,那些纯粹拿于谦的爸爸和老婆开涮的作品,反正我听一次也就够了,永远也不想听第二次。

  说到这里我们还要提及建国后相声界的一代宗师侯宝林先生,我们认为他的相声也有情怀,作为从旧社会走过来的老艺人,他的作品不单纯是搞笑,而常常是“笑中带泪、泪中带笑”。比如《改行》:

  戏曲大师由于皇族有丧事而无法演出,只好以卖菜为生,北京的老太太买黄瓜之前要先掐一口尝尝,不甜不买。此时大师肩膀酸痛、疲惫不堪,于是用戏腔说了一句:苦啊……老太太一听:苦的?不要啦!

  于是买卖黄了,搞不好今天的饭钱没了,又要挨饿。这难道不是笑中带泪、泪中带笑吗?

  还比如《关公战秦琼》,民国时期就有了穿越剧,但如果不这样演,军阀头子就“不管饭”!这不也是笑中带泪、泪中带笑吗?所以侯宝林先生之所以成为相声界的一代宗师,绝对不是偶然的!

  而现在的相声界,很多从业者都在殚精竭虑地找笑料、研究段子、找包袱,他们的作品也都很好笑,但就是没有情怀。苗阜、王声的相声很不错,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用心和用功,毕竟如果不读那么多的书,有些作品是创作不出来的,但是我们也无法从他们的作品中感受到某种深切的情怀。所以,他们的作品基本上听一遍也就够了。

  当然,我们夸了半天郭德纲,同时也要说明:我们认为郭德纲的艺术成就比起侯宝林大师来,还有很大的距离,或许永远也赶不上。这不是说郭德纲功力差、也不是说郭德纲面对生活缺少发现的眼睛,而是时代变了。不过,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相声也不例外,这一点恐怕永远也不会变。

  紧扣时代的脉搏,抓住底层民众的喜怒哀乐,相声便有了不竭的创作源泉、也便有了情怀,也便可成为传世之作。可问题在于,现代的快餐式消费社会除了郭德纲式的怀旧,还有情怀可言吗?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