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柳青:《创业史》使用的“直接语法”

2018-03-26 10:57:26  来源: 保马   作者:保马
点击:    评论: (查看)

  编者按

  保马今日推送柳青先生给东京日本人民文学研究会的回信,信中对研究会提出的《创业史》的创作过程等问题做出了简要答复,详细阐释了《创业史》中的“直接语法”的表现手法。本文原载于《长安学术》第十辑,感谢“长安学术”授权转载,文首附陕西师范大学苏仲乐老师所作的原编者按。

  柳青先生给东京日本人民文学研究会的一封信

  刘可风 整理

  长安学术

  原编者按

  柳青先生这封给东京日本人民文学研究会的信,是柳青的长女、《柳青传》的作者刘可风老师在整理父亲遗稿的时候发现的。她在电话中告知我此事。几天后,她把根据手稿整理的文字以及手稿照片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我。照片显示,这封信写在方格稿纸上,一共三页。可风老师说,这封信上有两个人的笔迹。她根据笔迹判断,这封信先由柳青夫人、她的继母马葳执笔写成,然后由柳青先生亲自修改并亲笔签名的,落款日期是1963年10月9日。根据这封信的内容推断,当时东京日本人民文学研究会正在翻译《创业史》第一部,并计划由新日本出版社出版。他们在1963年9月16日写信给柳青先生,请教翻译和出版的有关事宜。这封信就是柳青先生的回复。在这封信当中,柳青先生介绍了《创业史》的有关创作过程、创作计划等问题。尤其重要的是,对方在翻译过程中发现作品中有很多“直接表达人物的感情的那些文字”,译者称其为“直接语法”。柳青先生就这一问题做了解释和阐发。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柳青先生的创作思想具有重要价值。感谢刘可风老师对于《长安学术》的信任与厚爱。

  

  柳青和女儿刘可风及长子刘长风,图片转自北京青年报

  东京日本人民文学研究会诸先生:

  9月16日的信收到了。新日本出版社给我的信没有收到。《创业史》第一部即将作为《世界革命文学选集》之一出版,我是十分高兴的。感谢诸先生在翻译过程中的辛勤劳动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对于先生们提出的问题,简复如下:

  一、我没有出版过自己的日记。《收获》杂志上正文前头的那几句引语,是摘自未出版的日记。那几句话是由于《创业史》的书名很大,深恐内容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与书名不相称印上去的。后来,由于和我接近的同志们坚决反对,出书时没有印上去。先生们对那段话的解释是符合我的心情的。

  二、《创业史》第一部是1954年春天动笔的,共有四次稿。第四次稿曾在西安出版的《延河》文学月刊连载,从1959年四月号至十一月号连载完毕。当年的长篇小说刊物《收获》双月刊第六期重载时,第一次修改。次年夏天出书前,又修改过一次。1962年北京一版第七次印刷时,第三次修改。这次修改的地方大多数是读者来信指出的一些技术性差错。先生们可能没有得到这次修改以后印刷的新本子吧?我已请中国青年出版社将修改对照表寄给先生们,如果迟迟收不到,可直接与他们联系。

  三、《创业史》四部完成,共需要二十几年的时间。第二部上卷已完成,下卷还要二三年,大约在1966年前后出书。这是说没有什么特殊事故耽搁的话。

  四、这部小说因为刚才开头,所以还没有插图。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中国文学》月刊1960年10月号,有李斛先生画的一幅题头画,我看很好。日译本是否可用在封面或文前,请先生们裁决。李斛先生画这本书的人像和景物速写目前还不多,暂时可不用,等以后再说吧。

  五、来信中所说的“直接语法”,从先生们所举的例子看来,是指直接表达人物的感情的那些文字。这在《创业史》第一部里确实是很多的。采取这种表现手法的理由是什么呢?我这样解释:

  首先,先生们知道,采取人物的角度描写行动和场景,这是和现实主义的历史一样长久的。西方的现实主义作家是这样的,东方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这样的。比如我国的现实主义古典巨著《红楼梦》和《水浒传》就已经摆脱完全从作者的角度描写行动和场景,开始用这种表现手法了。曹雪芹生活的年代比巴尔扎克,普希金和狄更斯要早三十多年以至近五十年。可见,这种表现手法首先是各民族的先进文学家在研究本民族的生活和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次才是民族间的互相传入和影响。当然这种表现手法到十九世纪后半世纪的列夫·托尔斯泰和契诃夫手上,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方面是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形象立体化的能动程度和感情的深刻入微是全世界称赞的。到了二十世纪,各民族的先进文学已经普遍采取人物的角度描写行动和场景了。在我国,鲁迅先生的小说在这方面,给革命文学树立了第一个光辉榜样。我以为他的小说也是愈到后期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功夫愈精深。鲁迅先生的小说是我国现代作家必读的和反复再读的作品。我自己就是在鲁迅先生走开的道路上摸索前进。

  先生们所说的“直接语法”,我以为仍然是属于采取人物的角度描写行动和场景的一种表现手法。不过,有点不同的是:人物的思维、感觉和感情,我除了用文学语言反映人物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以外,常常把人物自己的口语直接写出来了。人物见到的、想到的和体验到的事物,在中国的现实主义古典小说中,多用人物的对话(包括内心独白)的生活语言间接引用的表现手法;在西方的现实主义小说中,多用文学语言的场景描写和心理分析的表现手法。愚见以为:从头至尾用对话和内心独白的生活语言不免给读者语法单一的感觉。对话、场景描写和心理分析配合起来,显然使读者感觉到语法变化多一些;但文学语言的场景描写和心理分析如果太多、太长,又不免减少了动的情态,给读者太慢的感觉。我这回试用了这样一种手法:叙述和描写一方面不放弃用作者的文学语言反映人物的思想和人物的感情;另一方面接受口语传神的中国传统,直接引用人物的口语。这就是全书中每个章节里常见到的:人物的内心独白不加引号,与文学语言的叙述和描写连接在一起,构成整段文字,给读者的感觉好像不是通过作者的文字发出来的思想和感情,而是从人物直接发出来的思想和感情。先生们把这叫做“直接语法”或“直接表达感情的语法”,我想是可以的。我以前写的小说没有用过这种表现手法,也是事实。

  所需要的照片已由中国作家协会转给新日本出版社了。小传随函附上。给日本读者的序文,因为小说才开头,还是等以后再说吧。请原谅。

  专此奉复,顺致

敬礼

  柳青

  1963年10月9日,皇甫村

  

  

  

  信件图片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