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不谈政治正确,看看能从《黑豹》中找到哪些现实世界的梗

2018-03-15 14:19:49  来源: 海疆论坛   作者:王小只
点击:    评论: (查看)

  导读: 非洲未来主义具备一个非常鲜明但又矛盾的主题“历史与未来的并行、传统与科技的融合”。其核心就是“黑人是未来的中心”。

  要说最近最火爆的海外大片,无疑就是漫威的英雄电影《黑豹》了。该片自2月16日在北美上映以来,票房已达5.62亿美元,在中国大陆上映仅三天票房已经突破4亿人民币,全球总票房已经超过10亿美元,由此它也成为“漫威宇宙”系列中第五部票房超过10亿美元的英雄电影。  

  《黑豹》在烂番茄的新鲜度高达97%,在Metacritic上的评分也达到88分。  

  与赢得美国主流媒体几乎一边倒的好评不同,《黑豹》到了国内却引来不少漫威迷的嘘声,比如:“这是漫威系列至今为止最烂的一部”、“这巴结黑人的意思也太明显了吧”、“一部充斥着‘政治正确’的电影!”,豆瓣评分也不过6.7而已。  

  《黑豹》演员90%是黑人,也是漫威第一部黑人英雄电影,所以我也抱着期待去看了。看完后除了在影院里看夜戏的时候只能靠演员的牙齿辨认人在哪里这一点不太方便以外(没有其他意思,确实是我的真实感受),到也没有觉得这部影片的成功要直接归于“政治正确”。

  1966年,黑豹初次登场《神奇四侠》,是第一位在主流美国漫画公司登场的非讽刺黑人超级英雄。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国内种族关系相当紧张,1963年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替美国黑人争取权益,而黑豹正是诞生在黑人民权运动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导演让黑人做世界英雄,拯救世界,这在没有经历过种族运动的国内观众看来,确实会让人觉得导演是在迎合黑人观众,大搞“政治正确”。

  但是仅仅用“政治正确”来形容这部影片,就太武断了,我反而觉得它所讲述的一切,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

  《黑豹》设定了一个硬性的环境:虚构的非洲国家瓦坎达。瓦坎达利用降落在非洲的振金(宇宙中最强的物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发展各种黑科技,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为了保证振金的安全,瓦坎达人建造了一道肉眼看不见的屏障,选择与世隔绝。在看到那科幻十足的非洲国家时,我也是很激动的,后来上网查了一下,原来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名词:非洲未来主义。

  非洲未来主义具备一个非常鲜明但又矛盾的主题“历史与未来的并行、传统与科技的融合”。其核心就是“黑人是未来的中心”。大家都知道非洲大陆曾被奴役殖民过,这段惨痛的历史导致非洲失去了发展的机会。而非洲未来主义恰恰是对历史的一个大胆假设:如果非洲当初没有被奴役过呢?如果引领科技的是非洲这片大陆呢?所以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一个以现实的非洲文化为原型、杂糅了各种科幻元素的瓦坎达。  

  瓦坎达新任君主黑豹是一个保守派,认为瓦坎达开放后会给世界带来抢夺振金的可能性并且进一步引发战争;而黑豹的前女友娜吉雅作为慈善派,则认为瓦坎达掌握着技术,就要分享资源,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这在黑豹看来,跟“接受难民”没有什么两样。这段对话对应着一直困扰着欧洲的难民危机:美国入侵伊拉克、利比亚造成的乱局持续发酵,几年前横行北非中东的颜色革命恶果继续显现,再加上叙利亚内战和伊斯兰国乘乱兴风作浪。而造成难民危机的源头——美国,就跟刚上任的黑豹一样,拥有先进的技术、发达的经济和强势的军事实力,却对难民问题冷漠而对。  

  黑豹堂弟埃里克,在美国纽约黑人区长大,见惯了白人欺负黑人,从而养成了激进的性格,认为“既然白人可以欺负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倒回头压迫他们”。之后埃里克回到瓦坎达跟黑豹争夺王位,为的就是利用振金解救世界各地受压迫的黑人。这一情节,对应着美国国内的种族冲突,只不过是在电影里,掌握世界的主导者肤色互换了。

  电影最后当然是皆大欢喜,正派(保守派)杀死了反派(激进派),瓦坎达没有同世界发生战争,继续发展着自己的黑科技。在我看来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胜负,恰恰反映了导演对特朗普的不满。这位总统身上自带的攻击性,在保守派看来,绝对是能随时引起矛盾的开关。

  影片最后还有特别有趣的一幕:黑豹在联合国发言时提到“智者筑桥,愚者建墙”。看到这,我们都能知道说的是谁了吧?就是一意孤行修建美墨边境墙还威胁墨西哥出修墙费用的特朗普了呀。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