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前任3》戳了谁的泪点与怒点?

2018-01-17 14:47:07  来源: 土逗公社   作者:李霜氤
点击:    评论: (查看)

  一部来势汹汹的《前任3》已经突破了17亿,超过冯小刚的巨制《芳华》,问鼎开年季票房榜首。但另一面却是豆瓣上的骂声一片。似乎,一种我们早已嫌弃摒弃唾弃的价值观,以其庞大的支持率在向我们宣战。这一诡异的现象到底如何而来?本文作者以自挖双目的勇气一探究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思考。

  作者 | 李霜氤

  编辑 | 默默然

  美编 | 黄山

  微信编辑 | 侯丽

  豆瓣评分5.8,猫眼电影评分9.2——《前任3》果不其然成为2018开年最具争议电影。我很好奇为什么在不同的平台上会有如此悬殊的差距,于是抱着求解的态度走进了电影院,去观看这部我原本毫不感兴趣的电影。猫眼电影网站上显示:本电影在三四线城市的票房最好,观影者多为年轻人,女性多于男性。我入场时大概看了一下观众的构成,确实以穿着时尚的俊男靓女为主。情侣不多,不乏闺蜜一起来看这部电影,少见好兄弟一起来看这部电影,符合网站的描述。电影放到一半的时候,有少量观众陆续离场,等到电影结束的时候,我身边的男孩眼眶红了。

  这部受众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电影,评论呈现两极分化。年轻观众这一群体,也是千差万别的,无论是豆瓣和猫眼的评分差距,还是中途离场和泪目相望的观众,究竟是什么戳中了不同群体的泪点与怒点呢?

  

  2018年第一周票房排行  图:中国票房网

  一部“爱情教育片”

  电影一开头,男女主人公以抱怨的形式阐述两人分手的原因,韩庚饰演的男主孟云说:现在的社会,男女不平等,主要是对于男人来说不平等,女人不工作可以做家庭主妇,男人如果做家庭主夫,就是“小白脸”。男人不得不和其他男人争夺资源,女人也是男人争夺的资源。现在早就不是面包与爱情的时代了,而是多数人的面包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的时代。于文文饰演的女主林佳抱怨说:女人太不容易了,美好的青春只有几年,要在这几年选一个相爱一生的人,多难。男人越老越吃香,女人越老越彷徨。说到底,还是男权社会。

  开篇一看,还以为这部电影要比较一下现在社会里男权视角与女权视角,讲一讲如何让这社会的面包分配更平均。然而,剧情发展却越来越不对味,最后竟变成了一部“爱情教育片”。为什么这么说呢?整部电影的情节,可以总结为,一对相恋5年的情侣,终于容忍不了对方,男主厌烦女主的“纠缠”,女主忍不了男方的“冷淡”,发生冲突,佯装分手。但并不想真的分手,只是希望对方低头。分手后念念不忘,又各自不肯低头。最后竟时过境迁,难以重聚,女主与暖男结婚,男主则学会了成为一个暖男。

  男主最后领会了什么?大概是:男权社会之下,女人会缺乏安全感。因为她的青春短暂,所以要不断证明男人是爱她的,所以女人的“作”情有可原。而男人呢,要包容女人的“作”。如果不能给女人安全感,这个女人就会离开你,去找能够给她安全感的人。男人以为自己不在乎,失去了她才知道珍惜。尽管这种论断丝毫不动摇男权社会的合理性,但不难看出,这部电影的结局有着轻微的惩罚意味,有着些许“教育男人”的性质。

  男主的叙述其实逻辑难以自洽,社会对男人不平等,似乎把男人这个群体包装成了相对于女性的弱势群体,但紧接着又说:女人也是男人竞争的资源。女人成了资源,地位何以比男人高呢?而女主所说的“女人的青春短暂”,也是难经推敲。时间对于男人和女人来说是同一个维度,只是在择偶方面,很有可能“年轻漂亮”更符合多数男性特别是“成功男性”的择偶需求,而“成功男性”即使年长也不会是严重的短板。但是,女性的价值难道是被绑定在择偶方面被男人偏爱吗?没有面包的普通男性年纪增长的结果又是如何?

  总之,这是一部试图在不批评男权社会、不反思资源的分配公平问题的前提下,规训男性,讨好女性的“爱情教育片”。

  尴尬笑点中潜在的性别秩序

  整部电影的价值观已然凸显,观众群体在是否认同“女人的价值在于被男人爱,男人要好好珍惜女人”的问题面前已然有了分化,决定了是褒是贬。

  在展现故事的技术上,这部电影似乎有可圈可点之处,因为在电影院中,好几处情节引发了爆笑。能牵动观众的喜怒哀乐,便是一部电影的成功。但是仔细观察笑点,却不免有些尴尬。比如男二号和女二号之间的博弈,偷看对方手机、互相派遣“间谍”等手段层出不穷,目的在于控制对方,避免对方“出轨”。这类手段是否真的可以预防对方出轨呢?或者是保留证据,以一个受害者的姿态向对方索取。这样的亲密关系里,不仅“信任”早已荡然无存,甚至缺乏人与人之间起码的尊重。想必对于注重隐私的观众,这点同样触动怒点。

  看着这电影,我不禁思考,亲密关系意味着什么?明明两位二号主人公的恋情已是貌合神离,互相猜忌,终于一言不和分手之后,却又藕断丝连,仿佛在证明“失去之后才知道什么最珍贵”。那么,令二人“相爱相杀”的根源又是什么呢?也许台词中已经出现了,比如“男人赚钱总是要给一个女人的”。尽管影片中人物尚未结婚,但“男主外,女主内”、“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这样的潜在秩序,无时无刻像幽灵一般若隐若现。剧中人物间,情感少于猜忌,各自囿于男权与女利的性别规则。男人希望女人以自己为中心,女人希望从男人身上获得更多利益和宠爱,这也是电影中核心冲突点。

  被强调的还有流传已久的刻板印象——女人的直觉。在咖啡店的剧情中,女二号作为店主,每天面对诸多顾客。只因陌生女孩点了一杯咖啡便猜想这个女孩的来由,并提醒女主注意,这尚且合理。可女主在未见过对方也没说过话的情况下,何以一眼便确认了坐在对面的陌生女孩是自己的“情敌”,从而联想到年轻时期的自己也曾经无所畏惧呢?女主情绪激动,离开之后暗自伤心,这尚且是个人行为,即使判断错误,也不过是纯属对自己不利的事。可女二号也没有进一步确认对方来历,就武断地认定了店里的陌生女孩就是男主的女朋友,还在电话中直接对男主说“你的小女朋友”。试想,如果在生活中未经确认就称呼对方为“你的女朋友”,如果判断错了,会是怎样的尴尬呢?直觉有时候能够帮助人发现一些线索,但直觉并不能被当作行动的参考,还需要进一步验证直觉是否正确。留下这样的逻辑漏洞的剧情,究竟是称赞“女人的直觉”准确,还是将女人妖魔化为“敏感的、神经质的”呢?

  此外,诸如“双胞胎是所有男人的梦想”之类的台词所引发的联想,以及借双胞胎姐妹的外貌和所受到的不同待遇,把女性从外貌到心灵凝视了一番,把男性也丑化了一番,笑点中带着偏见与戏谑。

  总体来讲,即使试图取悦女性观众,也依然难以避免落入男性中心视角的窠臼。无论是带着光环的女主角,还是穿插其中的女配角,光鲜亮丽却逃不过诸多男权视角的审查,规训与框定。一切女性人物围绕着两位男主的凝视视角,两位男主也毫无反抗余地地被框入早已被规定好的人设中,这并非本剧独有。

  谁被赚了钞票又被赚了眼泪?

  这样一部浑身槽点的电影,究竟赚了谁钞票谁的眼泪?猫眼网站的数据已经回答,为本片贡献最多票房的是三四线年轻女性,对本片最不敏感的是大城市人群。

  除却性别和年龄因素,而三四线城市与大城市人群的差别在哪里呢?众所周知:大城市商业相对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相对高,更加自由,因此吸引了诸多人才。而三四线城市的产业往往相对传统,收入有限,人际关系以熟人脉络为主。作为从三四线城市来到国际化大都市谋生的女性,做出选择的时候,除了以上原因,还因为直观感觉大城市女性的青春似乎更长。远离了长辈催婚,同时觉得整个城市的氛围对独身、晚婚、丁克人士更加包容。

  

  彩虹合唱团《春节回家自救指南》  图:网易云音乐

  我最怕的则是逢年过节回家时,家长们密密麻麻的催婚。催婚的话众口一词,气势如排山倒海,却观点单调,以重复为主。所以每次年后,我回到大城市,顿时觉得:自由回来了。但是,我忍不住想,如果我没有机会远离这样的环境,会不会有一天我被这声音潜移默化,直至妥协。又或者,有限的工资让人失去奋斗的动力,以及身为女性,在小城市可能会更加受限。如果渴望有一番建树却无处安放雄心,眼看着周围女伴结婚生子,眼看着自己青春年华渐远,恐怕有再多坚持也会逐渐松懈。最后,不得不接受把精力放在找一个好男人身上的位置。如果年龄偏大,择偶方面确实逊色于年轻漂亮的女孩。这样的境遇之下,那可确确实实成了“败犬”!仿佛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安排。不得不承认,在这样的假设之下,我可能也会被这部电影感动,边掏荷包边流眼泪。

  如果抬起头就面临“低矮的天空”,能做的也许只有认命。像《前任3》中的女主角们一样,认同“男主外,女主内”的价值观,要确定拥有男人的爱,渴望男人的宠爱和包容。与暖男结婚生子,便已是最好的选择了,很多事情也无法再挑剔。也许,在一无所有的时候,资本的包装与男权福利的精美结合,便成了最好的礼物。而一旦“低矮的天空”被打破,我们知道人生有更多的选择,更多可能,便对着它不屑一顾。

  想来,对这电影的喜或恶、泪与怒,取决于被安放在哪一个点,面临的环境是怎样的。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