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观情景剧《青春岁月》有感

2017-12-01 14:58:13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郑重
点击:    评论: (查看)

观情景剧《青春岁月》有感

 

  有人说,都是一群傻帽,人家将他们赶到农村山区受苦,还给人家歌功颂德。

  有人则认为,话不能这样说,他们只不过是将过去的情景再现,纯属对年轻时代的追忆,借此宣泄一回,并无特别的意思。

  然而,对于知青上山下乡怀有特别意思的人是有的。过去有,现在还有。

  1971年,林彪反党集团政变纲领“571工程记要”中写道:“青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等于变相劳改。” 现在的某些精英们,在对待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观点,与林彪反党集团完全一致。反动派们既然要反动,观点必然要有所一致!稍微读点历史的人都知道,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并非“文革”产物,也并非毛泽东的专利。

  1958年7月,邢燕子从宝坻县巴庄子农业中学毕业,邢燕子没有回到天津市区,而是回到了宝坻县司家庄村。

  1961年5月,董加耕毅然放弃去北京大学深造的机会,立志回乡务农,他的行动曾影响上世纪中国乃至前苏联等国内外千千万万青年的行为。

  据我所知,在这部情景剧演出现场中观看的观众里,也有1965年文革之前下乡插队的第一代平桂知青。

  事实上,当年知青们的行为,有被动,也有主动。革命形式大势所驱,属于被动,不在城里吃闲饭,希望从农村闯出一条新路,属于主动。将自己的儿女放到困难的环境中去锻炼,当时的百万知青家长们多数是赞成的。知青运动结束十多二十年后还有家长甚至产生了更强烈的愿望,将自己不成器的儿女送去上乡下乡。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知识青年,在非常富足的物质生活环境中过早地颓废与夭折;富士康公司跑楼自杀的十余青年,是在富起来的新时代。

  再看看“变相劳改”的知识青年吧。在桂林市平桂知青联谊会中的知青当中:

  有十八、九岁就担任了大队党支书;

  有作为知青代表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出席国庆二十周年盛大庆典及人民大会堂国宴;

  有专家、教授、技术骨干;

  有单位、部门领导人……。

  一般的上山下乡知青们,都磨练了筋骨和意志,得到充实的人生,经得起回忆追记,自豪地说“青春无悔”。一位知青,在自己创作的诗歌中写道:

  “年复一年的拥抱大地,我们拥有了无比宽厚的胸膛;四季轮回播种收获,成就了我们品格的温良恭俭让。”

  “记忆,定格在绿色的田野上。”知青们的表演,绝非只是宣泄,而是敞开心扉的颂歌。

  当年,知青在农村,与当地青年农民一道,组织起文艺宣传队,体育运动队,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知青担任了民办教师,深入农户开展扫盲教育,让许多农村实现了文盲为零,否定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之后,知青全走了,文盲回来了。知青运动比改变我国农村的文化落后状况,功不可抹!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