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有《人民的名义》无人民权利

2017-04-19 09:01:06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synbada
点击:    评论: (查看)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很火,倾倒无数人。抓贪官让人解恨痛快,彰显正义。本人也为剧中情节悬案痴迷,看到28集后突然兴趣全无。一是剧中主要人物都出场了,二是串联全剧的逻辑也显示出来,清官政治,结果无非是大快人心。​

  本人对于剧中的逻辑不认同,省部级高官15年前就抓过,并执行过死刑。今日依然前仆后继,越来越多,何以如此,屡禁不绝?清官能改变什么?大风厂职工成为弱势群体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清官主政下为什么会与草民利益对立?​清官为何演化为贪官?

  当然,指望一个文学作品来回答上述问题是不切实际。这些问题该由社会学家,政治家来回答。本草根也试图从40年来历史发展中寻求逻辑。​

  1978年解放思想运动,打破了约束,意义两分。其后的81年627决议,众说纷纭,这个结论后人能否认可?84年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一长制却是历史事实。权利向少数人集中,同级党的委员会都要配合,基本失去监督权利。在价格双轨制下,权钱交易,寻租盛行,政府关注的是把蛋糕做大,目光盯在‘鸡的屁[GDP]股‘上。鸡下的蛋谁吃,高层决定让少数人先吃。国企的掌舵人,只要不在国家直接监控下,基本把实体搞烂,目的是自己承包。后来改制,就更加猖狂,内外勾结,上下做空国企,资产流失到权钱掌握人的手中。到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这种疯狂随着国企被瓜分完毕告一段落。

  市场经济正式建立,此时呼唤声音最大的不是解放思想了,而是要建立法制,保护掠夺来的成果,建立有产阶级的秩序。

  通过上述历史回顾,您说发生的一切是否有内在逻辑联系?想当初失去了什么约束?当劳动者失去了权力,他们必然成为弱势群体。这与共和国的头两部宪法的主张背道而驰。一个社会为权利和金钱把持,以物质来衡量一个政体是否进步,您怎么能寻求到劳动者的正义。当一个社会伦理与秩序颠倒,用权和钱来排序时,选票不如手纸。​

  一位农村网友反驳说:在我们那旮达,一张选票可以换50到100块钱,比手纸值多了。笔者连忙向他道歉:我说的现象只是在城里,并且说他应该感谢党和人民政府,让选票比手纸贵重。​

  题外话:关于警察形象问题,在目前的社会伦理和秩序下,警察只能维护核心价值-市场经济,与西方资本主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与40年前却有很大不同。

  在权利和金钱秩序下,他们如果为穷人服务,劳动者付不起他们的工资。因为劳动者上缴的税少,他们的劳动成果剩余价值为资本家剥夺,表面上看这个社会在由资本家们支撑。你看李达康对光明峰和以前开发区的态度,对资本家和劳动者是一视同仁吗?所以官僚们嘴上说的,手上做的,和头脑中的实际观念不是一码事。清官尚且如此,不清的会连遮羞布都扯掉,电视剧和社会现实都展示了这些人物。这不是他们良心坏了,是这个世道如此,市场经济的逻辑如此。官僚们多数满嘴仁义道德,实际上男盗女娼,相互提供便利,您指望他们为劳动者服务?

  50多年前,有个电影《今天我休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59年。描述了一个警察的星期日,由仲星火扮演的警察马天民。其主要剧情为:派出所所长爱人姚美贞给警察马天民介绍个对象--邮递员刘苹,并让马天民休息日去会面。赴约途中,马天民帮助一老农救了掉在河里的小猪,接着又送一个得了急病的小孩去医院,因而一误再误。 到刘苹家时天已黄昏。刘苹以为他没诚意,没想到那个老农民就是刘苹的父亲。刘苹知道了失约原因,对马天民更有了好感。

  马天民才是人民的警察,和居民如同邻里,绝不像今日互相对立,防贼一般。以前人民不相信政府会干坏事,如今人民不相信政府会干好事,怎么演变的?当剥夺了劳动者的权利,人民与政府就成了异己,形成了对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过程值得研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