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渡痴禅师:对“习以为常”的价值衡量

2017-03-26 08:45:09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渡痴禅师
点击:    评论: (查看)

  所谓“习以为常”,百度上的解释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标题中的“习以为常”,指代的是那些被我们习惯了、并且忽略掉的一些存在,是作名词用的。在现实中,有很多东西会成为我们“习以为常”的对象,比如父母,比如妻子,比如丈夫,比如日出,比如日落,他们象是一日三餐,又象是粗茶淡饭,他们是我们生活的默认模式,很多时候,他们就象是“空气”,而我们的生活就象是“呼吸”。“空气”早就被我们“习以为常”,通常我们不会去刻意想到它们,只有当我们失去的时候,只有当我们“窒息”的时候,我们才能明白“空气”的价值。

  “空气”是一种背景式的存在,而我们对“背景”通常不会留意。在以前“贫穷僵化”的公有制时期,很多社会福利就象是空气,大家虽然时时刻刻都在呼吸,但我们全然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比如医疗,比如教育,比如住房,那些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系列福利,对生活在那个环境的我们来说就象“空气”——"空无一物"的空气。当年崔健的一首“一无所有”,唤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这种共鸣的社会基础就在于大多数老百姓都感受不到他们赖以为生的“空气”的价值。这是一种错觉,这种错觉后来也成为了改革开放的主要推动力。经过几十年的改革,我们现在什么都“有”了,一切社会公共利益都已经货币化,有了“病不起”、“生不起”、“养不起”、“住不起”,甚至连死,我们现在也“死不起”。当年一个家庭养六七个孩子,去年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但预料之中的婴儿潮并没有到来,主要原因就是普通老百姓已经“生不起”、“养不起”二胎孩子了,当那些曾经象空气一样的福利消失之后,我们才感觉到“窒息”。所以,“一无所有”是“习以为常”之后的错觉。但群体智商就是这样,很容易被短期利益蒙蔽,被主流媒体忽悠,愚蠢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螺旋式上升的一个阶梯。有些过程,只有经历过之后才能醒悟,有的甚至得反复经历很多次,人们才会彻底明白。佛家有一个小故事,叫《佛陀的眼泪》,说的是魔王波旬告诉佛陀,他要在末法时代让魔门弟子登堂入室,身披袈裟,坏他佛法,成为“有魔门特色的佛家弟子”。而佛陀对此无言以对,最后也只能流泪。这是觉者的无奈,因为众生如不历劫,有些道理就无法明白。经过这几十年,我们现在多多少少也应该明白了一些吧。主席晚年特别爱流泪,恐怕也如同佛陀一样,虽然看到了结果,但却无可奈何,这是属于先知们的悲哀。以前写过一篇帖子,叫《没有改革,我不会懂文革》,经此一事,长此一智。所以,一切都是合理的,反面教员也是历史不可或缺的角色,没有反面教员,正面教员的教导就象是空气。感谢“黑白猫”,在历史的舞台上完成了一个大花脸应有的表演。

  既然“习以为常”的东西经常会被我们看成“空气”,而“空气”的价值通常得等到我们失去“空气”、感觉到“窒息”的时候才能意识得到。那么,如果要衡量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的价值,就可以假设我们已经失去了它们,我们愿意花多大的代价,去把那些“习以为常”的东西找回来,比如身体健康,比如人生安全,比如亲情。很不幸的是,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通常都特别的“贵”,贵到有时候会让我们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比如健康,一个人如果生了病,为了解除病的苦痛,通常花多少钱他都是愿意的;再比如人生安全,最近常看到网友们感叹国外的恐怖袭击,庆幸自己生在“种花家”。好在中国不是阿富汗,好在中国不是伊拉克,好在当年的茉莉花没有在中国开放,好在中国不是利比亚、不是乌克兰,好在中国的老百姓没有被文人公知们忽悠,好在中国没有如李登辉预言的那样分裂为七大块,所以我们还可以孤身夜行,还可以吆三喝四的在街头喝啤酒、吃烤串,还可以酒足饭饱之后上网、看片、玩游戏、当键盘侠骂人。集体安全感的价值到底有多高,我也不知道,因为没有经历过,所以不知道我到底愿意为这种安定祥和的状态支付多大的代价。也许,那些在路上的利比亚、叙利亚的难民们知道。

  ·其实我们生活中最普遍、感受最直接的“习以为常”是夫妻关系,古话说婚姻关系有“七年之痒”,就是指夫妻之间“习以为常”之后的价值漠视,配偶之间的价值全都成为了彼此的生活背景,双方都感受不到对方存在的意义,用俗话说就是“左手拉右手的感觉”,这时候如果有新的对象出现,对方的价值将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刺激性,很多人都会被吸引,很多婚姻也就倒在了“七年之痒”的门槛上。

  婚姻关系实际上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一种盟约,是受法律保护的,所谓“海誓山盟”就是这个意思。国与国之间如果存在盟约,也如同夫妻关系一样。某人曾经将中国和美国比喻为夫妻关系,但中美之间并不存在盟约,如果中美之间存在着“夫妻之实”的话,用民间的说法就叫“苟合”或者是“通奸”,某大人在严肃的外交场合指出中美之间存在“苟合”关系,其政治头脑略见一斑。“不结盟运动”相当于是国际关系的“不婚主义者运动”,中国不是正式成员,中国只是观察员,为什么不能成为正式成员呢?因为中国有一门正式的“婚姻”存在——《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条约的关键内容有如下两条:

  第二条 缔约双方保证共同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任何国家对缔约双方的任何一方的侵略。一旦缔约一方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或者几个国家联合的武装进攻,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应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第三条 缔约双方均不缔结反对缔约双方的任何同盟,并且不参加反对缔约双方的任何集团和任何行动或措施。

  这两条内容明确无误的指出了中国和朝鲜之间的军事同盟关系,该条约1961年签订,1981年和2001年两次续约,说明这个条约无论是“前三十年”或者是“后三十年”,都是得到中国领导集体的承认和重视的。所以,如果说中国和这个星球上的那一个国家存在婚姻关系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朝鲜。虽然现在中朝之间彼此都不顺眼,相看两厌,但只要这个条约还存在,那么就是法律上的夫妻关系。当然,在这个帖子里并不想纠缠中朝之间的是非,只想从纯粹的客观利益出发,来衡量朝鲜对于中国的价值。

  前文说了,要衡量一种“习以为常”的价值,最好的方法就是假设其不存在,我们可以付出多大的代价将其找回来。朝鲜的价值在哪里呢?如果朝鲜“碍眼政权”不存在了,整个朝鲜半岛由韩国统治,美韩同盟驻军鸭绿江,我们将付出怎样的代价?先从军事上来说,不说更多的,如果鸭绿江边就是美军,那么中国在东北的驻军得增加,也不要增加太多,就多一个集团军吧,2016年中国的国防预算为1464亿美元,总共有18个集团军,平均每个集团军分担费用大概为81亿美元,可以认为因为朝鲜的存在,我们每年节省了81亿美元的军费,这里只是估算,就算没有这么多,打个对折,就40亿美元吧,十年下来就是400亿美元,而六十年下来就是24000亿美元;2.4万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前段时间中国取消对朝鲜的煤炭进口,老僧以为是天大的数字,后来一查原来每年的进口额度,总额不到10亿美元,而2014年朝鲜对华贸易总额也才70亿美元不到,而每年中国对韩的贸易逆差接近1000亿美元,这么的逆差,为什么就不能拨拉一点额度到北边呢?好歹北边的人拿着棒子帮你看大门。仔细想想,还真有些看不过去了。现在中国反对朝鲜半岛拥核,但就目前这种策略,只会逼着北边的发展核武器,否则他们没办法自保。那么,如果真有一天,朝鲜具有了全功能的洲际导弹和核武器,那时候的中国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来换得朝鲜弃核?也许是一场全面战争的费用,更有可能是一场触发全球混战的费用。如果那时候我们需要付出那么大的代价?为什么我们不能现在将对南朝鲜的逆差转移一点给朝鲜?给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安全保护,每年也许几十亿美元的代价就可以了,这不过是给南朝鲜的一个零头而已。所以,与其将来花偌大的代价,不如现在就用更小的代价去防患于未然。中国一直号称不干涉别国内政,为什么就与我们有法律上盟约关系的国家内政耿耿于怀?不就是意识形态的那点小九九吗?

  其实,这篇帖子的标题应该叫《“后悔药”到底有多贵》。但愿我们今后不要在朝鲜问题上到处找后悔药。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