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曹豫生:如何评价一部科幻小说的好坏

2017-03-13 11:58:18  来源: 微信“ 草野思想库”   作者:曹豫生
点击:    评论: (查看)

  虽然科幻小说的受众是一个小众群体,但接触科幻小说后我还是感受到了它的魅力与美妙。我来说如何评价科幻小说这个话题,有两个劣势,其一是我真正接触科幻小说的时间比较晚,大概在2015年我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看了一部叫《量子窃贼》的小说后,才开始较多的接触科幻小说,而且这一年多来我也不可能把阅读都放在科幻小说上,我的阅读主要还是在非虚构作品上,而且小说阅读我还比较喜欢推理悬疑小说。

  其二是我阅读科幻小说的范围还是比较窄,主要集中在《科幻世界译文版》这本杂志,像科幻小说非常有名的阿西莫夫、克拉克、罗伯特海因莱因等,可以说一篇也没看过,杂志之外,我也仅看了如《三体1》、《遗落的南境1》等少量的书。

  但劣势归劣势,总算是既看过猪跑,也吃过猪肉了,写东西不会完全无的放矢了。我看网上一些写书评的,算下来几乎每月都能读几十本书,说实话我是有点怀疑的,我估计有的仅仅看过前言后记和内容简介就写了,我不是吃评论这碗饭的,第一是用不着装,写就写自己的真实感受,不随大流和顾忌政治正确;第二是不怕自己水平低,被网友嘲笑,反正我以前也因为自己的观点被骂的脸皮厚了。

  上面说了这么多的废话,现在进入正题。

  如果说普通的小说是大众菜的话,科幻小说算的上是特色菜,特就特在这个“幻”字上,所有科幻小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怎样设定这个“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点子或者脑洞。一个好的点子会让人拍案叫绝,激动不已。科幻小说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就是在幻想设定的基础上,是否讲了一个好故事。所以评价一个科幻小说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有一个好点子,是否有一个好故事。

  它们是这样一种关系,设定就像搭建一个供表演的舞台,故事就像在这个舞台上的表演,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豪华绚烂的舞台,一场出神入化的演出,而舞台和表演,构成了一种平衡。

  一般而言,好点子和好故事兼顾还是很不容易的,就我有限的阅读范围,感觉像乔治马丁老爷子的《沙王》算是两者兼顾的,另一部是我忘了作者是谁的《霜与火》也不错,但是人类在外星上痛苦于人生只能活八天这个设定,非常违反我的直觉,我的直觉是活过几代后,人类大概不会为只活八天而痛苦,这算是这部小说的小瑕疵吧。《科幻世界译文版》刊登的《量子窃贼》也很不错,就是相对绚烂的设定而言,故事稍显偏弱。

  对于科幻而言,好点子真的非常重要,我就见过仅凭好点子就名声在外的作品,比如特德·姜的小说《你一生的故事》,这部小说我是在电影《降临》出现之前看的,当时的感受是点子挺牛的,但故事弱爆了。这部小说特德·姜搭建了一个绚丽的舞台,却请来了一个草台班子演出,但是读者好像被这个舞台完全吸引了,对于演出毫不在意。其实这部小说的故事完全是为作者表达自己的点子服务的。这让我想起了早期好莱坞的一些歌舞片,故事根本不重要,只是为了带出舞蹈场面而已,舞蹈才是编导要表现的东西。

  再说说我看的《三体1》,这部作品因为获雨果奖而在媒体上名声鹊起,网上追捧的比比皆是,我的感觉在点子方面,整体而言比较一般,但局部有亮点,亮点就在于小说里那个虚拟游戏,大家为了找到气候变化规律想到的种种解决办法,非常的有趣。这部小说的故事就很弱了,基本上是一个或者两个(包括那个洋人)“带路党”的心路历程,非常的无趣,这类东西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知识分子提供的太多了,虚构的和非虚构的都供过于求了。

  还有一点,地球三体组织通过玩游戏选拔带路党的设定,难道大家不觉得非常的不靠谱吗?这里就不详细论述了,只能说这种方法是文科生思维,不是理工科思维,太“文艺”了而不现实,很难选出真正的带路党。这部小说我的感觉就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基本上我是不大会购买后两部看了。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点子的好坏其实是非常主观的东西,很多时候因人而异的,和人的阅历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还在VCD流行的年代,我就租过一部叫《异次元骇客》的片子,当时基本上看傻了,觉得设定太牛了,一个牛逼的IT人创造了一个虚拟的城市,这个虚拟城市里的虚拟的人都以为自己是真实存在的,影片的最后这个牛逼IT人发现,自己生活的世界也只不过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而已。

  去年还是前年,《科幻世界译文版》刊登了这部电影的原著《幻世-3》,这部小说故事很不错,尤其是考虑到写作的年代,更为作者的想象力折服。但是因为看过电影,阅读这部小说显然不是很激动,如果我看这部小说时以前没看过电影,也没有听说过这类情节故事,看的时候一定会觉得点子巨牛。所有因为我们大家阅历的不同,点子的好坏是因人而异的。

  再比如说,在电脑还没有普及但电视普及的年代,我在电视上看过一部好像叫《12点》的电影,男主邂逅女主,爱上了女主,不料却看到了女主被杀的场面,到了12点后,世界又重复过去24小时的内容,而且每到12点就重复,除了男主没人觉察这一点,于是男主开始追查并且营救女主。在那个年代,你能想象我当时对这个设定的震撼吗?可以说我被人类的想象力给惊着了,但是今天再看到此类设定,完全无感了,太多了。像近年的汤姆克鲁斯的《明日边缘》完全重复了此类设定,电影《源代码》也有此类设定的影子。

  对于一部科幻小说的评价还有一个“公”与“私”的问题,所谓“公”就是大家普遍对一部科幻小说的“公论”,比如说大家普遍对《三体1》的评价非常的高,对此的探讨在网上多如牛毛。有一些“公论”非常好的的小说,如《海伯利安》、《神经漫游者》、《雪崩》、《光明王》等,我虽没看过,但心向往之。所谓的“私”,就是完全是自己的阅读体验,因为每个人的阅历和思想不同,不同的人对一部小说的体验可能有较大的差异,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感觉,这都很正常。

  所以,当我们的“私”与“公”相同时,这当然就没什么问题了。当冲突时,也不应觉得公论错了,或者是自己错了,这没有对与错的分法,只是人与人不同的一个正常现象。当然如果冲突的时候,我们有余力进一步了解的话,可以查查为啥大家觉得这部小说好,这是很容易的,再和自己的感觉对比一下,其实也是很有趣的。

  下面说一部不要说公论,网上基本上就没人提的,但我觉得很好的小说,那就是刊登在《科幻世界译文版》上的《星辰舞》。我喜欢这部小说,就在于它有一种蓬勃昂扬的精神气,这种精神气在科幻名篇《霜与火》里也有。小说通过对零重力舞蹈(即在失重情况下跳的舞)创立者的描述,通过她的奋斗,小说传递了人类之所以是人类,之所以与众不同,之所以如此多的不堪(很多科幻对人类未来的描述都是黑暗的)还值得拯救,就在于“尽管看到了自己的所有的作为都毫无意义,但依然会去努力,去拼搏”,“对超越自身的目标不断地追逐”,“永远的追问无可解答的问题,并渴望这些疑惑能够早日得到解答”,“以抗争直面必败的命运”,这就是人类——持之以恒,自强不息。

  这部小说让我体会到了阅读的快感,有一种一口气读完的冲动。也让我想到毛主席的一句话: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当然这是非常个人化的感受,而大家显然对它是无感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公论,另一方面也要珍视自己的感受,不应简单的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另外需要补充的是,对于一部科幻小说的评价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的角度,比如作者的文笔如何,小说的表现形式怎样等等,应该说,一般小说的评价方式应该也是适用科幻小说的。上面我只说了我认为的最重要的两点而已。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