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暑期档票房神话破灭:国产电影票房大跌4成,已沦为金融"衍生品"

2016-09-02 10:29:34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陈涛
点击:    评论: (查看)

  当潮水退去才会在知道谁在裸泳。8月结束,暑期电影票房也尘埃落定,其中,国产片数量接近80部,总票房勉强超过47亿元,相比去年暑期档国产片劲收79亿元的战绩,同比缩水约31亿元。对于这个暑期的国产电影,你一定有很多想吐槽的。观察者网今特转载两篇报道,供读者参考。

  

  《绝地逃亡》剧照


  北京日报:票房神话暑期档终破灭 中国电影沦为金融"衍生品"

  北京日报记者 陈涛

  中国电影市场从去年暑期延续至今年春节的票房神话,到今年暑期档无可奈何地破灭了,资本像一只无形的手也在其中充当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那些没有艺术底线的资本大量介入,把电影变成一种资本运作和游戏,看似热闹,实则已埋下祸根。

  

  你看到的:暑期档国产片票房下滑四成

  习惯了狂奔的中国电影市场,在行将过去的这个暑期档连踩好几脚急刹车。

  据艺恩票房统计,截至昨天,今年暑期档上映影片超过百部,票房总额约123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国产片数量接近80部,总票房勉强超过47亿元,相比去年暑期档国产片劲收79亿元的战绩,同比缩水约31亿元,下滑幅度近四成。如果论影片个案,结论更令人灰心。在为期三个月的暑期档里,今年票房最高的《盗墓笔记》近9.9亿元,这意味着今年暑期无一部国产片破十亿。而且,即便将“门槛”下拉到5亿元,成功跨越的也只有《盗墓笔记》《绝地逃亡》《寒战2》和《大鱼海棠》4部影片。要知道,去年同时段单单《捉妖记》《煎饼侠》和《大圣归来》“三驾马车”就斩获票房超40亿元,《捉妖记》更是以逾24亿元的票房将《速度与激情7》从内地最卖座影片的宝座拽了下来。

  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档上映影片中,豆瓣评分在5分以下的“垃圾片”占比超六成。还有,以前竞相争抢暑期档的现象出现“画风突变”,包括《大话西游3》在内的多部影片临时撤档,“技术原因”、“档期竞争激烈”成为集中借口。“电影市场大盘疲软,加之对自身影片质量不够自信,选择后撤也是自保。”电影市场分析专家蒋勇说。

  

  去年和今年暑期档电影票房对比

  你不知道的:中国电影沦为金融“衍生品”

  在蒋勇看来,资本的双刃剑正在显露其狰狞的一面。这些年伴随各路资本疯狂涌入,的确让国内市场的容量由几十亿元快速跃升到四百多亿元,“但也掩盖了创作能力低水平徘徊的现实。电影人在坐享风口浪尖无限风光的同时,没能拿出更多让观众愿意花两小时认真观看的影片。”电影市场研究者刘浩东也认为,资本大举介入已影响到电影人的心态,“对于电影生态而言,‘赚快钱’才是伤筋动骨。”

  著名电影人周铁东看得更透彻,“内地电影市场一度飙涨的内在动力是电影生产被金融资本所裹挟,而不少资本醉翁之意不在电影,它不过是金融运作的诸多环节之一。”

  典型案例莫过于上半年爆发的电影《叶问3》假票房事件,其幕后投资操盘者正是资本市场的老手——快鹿集团。有业内人士如此分解其运作手腕:利用旗下影视公司,通过自家资金管理公司,在多半是自家的P2P平台进行融资,看起来钱是投向了影视项目,但显然几家关联公司的股价才是其兴趣点。

  “在环环相扣的流程中,你很难看到因电影而起的所谓影视项目,与艺术生产还有半毛钱关系。”一位不愿具名的电影从业者认为,如此做法只会将电影从艺术作品无限拉低成金融敛财工具,“整个套路就是某种‘圈钱游戏’,电影更像是出于融资宣传打出的一则华丽的‘广告’。”

  近两年,包括基金分拆、保底发行等与电影产业并无关联的众多金融概念,频频出现在影片制作、发行、放映等各个环节。周铁东透露,其常见做法是,一部影片创作过程中所需的资金,都可以被打造成标准化的理财或信托产品进行融资,而且相关投资方还能从股票市场坐收渔翁之利。从去年的《港囧》到今年的《美人鱼》……与金融衍生品相生相伴的影片比比皆是。

  “电影人瞬间就可以切换成金融领域的高手。”刘浩东认为,资本介入电影本没有错,但如果电影人只去思考如何联手资本获得高额回报,资本之恶就会被放大。

  

  《盗墓笔记》海报

  你该思考的:挤泡沫让电影远离资本迷途

  按照目前的票房分账及缴纳税金比例,制片方的收益约占电影总票房的三分之一。比如去年内地电影市场约440亿元总票房,制片方从中获得收入约147亿元。再刨除其中的进口片份额,国产片制片方获得的收入不足百亿元。在投资与回报持平的情形下,国产片目前制作投资额也就在百亿元以内。

  “但现在电影圈的制片投资额远超回报额,供求已大大失衡。”蒋勇认为,超常供应的金融资本并不寄希望于票房回报,而是借电影“下蛋”,从资本证券市场上谋财。在他看来,过多的“资本泡沫”已绑架了中国电影,导致电影产业走上迷途,并未推动电影产业壮大。有外媒不无揶揄,中国即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票仓,但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坐到影厅观看电影呢?

  相比中国电影市场成熟得多的美国电影市场,就不会出现像《叶问3》这样的资本游戏。“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应该思考,这到底是依然稚嫩的中国电影市场产生的畸形表现,还是在监管与法律层面尚有缺位?”周铁东如是说。

  事实上,作为商业融资的一种,电影项目完成融资后,理应可以从融资平台追溯资金是否真正用到了电影制作上。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投资者再难查询到资金用途。“电影融资领域出现的泡沫,实际上就是政府管理上的缺位。”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正兵认为,要治理目前电影行业的融资乱象,还得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但凡管理不到位,就有人乘虚而入。

  在中国影协秘书长饶曙光看来,今年暑期档的票房滑铁卢,反而有利于挤掉那些投机的资本泡沫,“短期资本、非专业资本退潮,中国电影才能真正走上质量提升的正途。”“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只有市场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在这场电影资本主动吹起来的泡沫里,谁在裸泳也许很快就能见分晓。

  京华时报:今年暑期票房才是正常现象

  京华时报记者 高宇飞

  8月结束,暑期电影票房也尘埃落定,根据艺恩智库提供京华时报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24点,暑期三个月(6月1日-8月31日)上映的影片总票房为124.29亿元,与2015年暑期档三个月的总票房124.31亿元基本持平,但增幅已创下近年来新低。电影《魔兽》以14.72亿元票房夺冠,排在其后的为《盗墓笔记》(9.87亿元)。和以往相比,这个夏天中国电影发生了什么变化?京华时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多名业内人士,回顾总结了过去的三个月。

 

  A读数:124.29亿与去年基本持平

  根据艺恩智库数据,截至8月31日24点,2016年暑期档三个月(6月1日-8月31日)上映的影片总票房为124.29亿元,与2015年暑期档三个月的总票房124.31亿元基本持平(少了0.02亿元),但已经创下近9年增幅新低。而2015年暑期档增幅则是35.12%。从观影人次来看,2016年暑期档观影人人次为3.73亿,比较去年的3.55亿人次,增幅为5.1%。

  从2010年到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这6年的暑期档票房分别为23.3亿元、42亿元、42亿元、60亿元、92亿元、124.31亿元,逐年实现票房阶梯式增长,在今年暑期档“遇冷”的状况之前,上一个暑期档增幅“遇冷期”出现在2012年(与2011年暑期档票房持平,增幅减缓)。

  

  国产片守住阵地但占比下降

  今年暑期档国产片继续保持优势,82部国产片过亿的有13部,票房占比52%,18部进口片贡献约60亿元,票房占比48%。而2015年暑期档国产片92部,截止到8月18日国产片票房占比62%,进口片占比38%。很明显,今年暑期国产片票房占比有所下降。

  回首2015年暑期档,排在前5位的影片票房均过6亿元,前三名《捉妖记》《侏罗纪世界》《煎饼侠》都超过了10亿元,《大圣归来》当时也达到了9.5亿元。

  今年暑期档,票房排在前6位的影片票房均过6亿元,但破10亿元的电影仅有一部《魔兽》,最终票房难以和去年的冠军匹敌。众多业内人士都表示,今年暑期档缺乏“爆款”的现象级电影。

  此外,《魔兽》排片占比65.1%创新高。由于今夏国产电影普遍质量不太高,有一些进口影片也被院线寄予希望。

  

  B特点:缺乏现象级缺乏黑马片

  今年暑期档的影片豆瓣评分普遍偏低,多数影片得分徘徊在5分左右。在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中,有3部影片的豆瓣评分在6分以下,4部评分在6分-7分之间,2部评分处于7分-8分之间,8分以上影片仅有一部《X战警:天启》,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的多为进口片。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今年暑期档影片质量堪忧,口碑却明显下滑。

  暑期档也缺乏一些“爆款”影片,院线人士也称难选出黑马片。有票房专家认为,《使徒行者》算是比预期票房高的影片,原本预期2亿-3亿元,最终达到5.81亿元。影片虽跟剧版的评分和口碑有一定差距,但较成功,且档期内无太大劲敌,最终突出重围。

  香港导演票房口碑双收

  几部内地与香港合拍、由香港导演执导的影片都获得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

  除了《使徒行者》外,由梁乐民、陆剑青的《寒战2》延续佳绩;陈木胜的《危城》斩获了1.67亿元;杜琪峰执导的新片《三人行》告别了去年《华丽上班族》的票房失意,获得超1亿元的票房。

  朋友圈电影依然卖不动

  和以往一样,那些在朋友圈、在影评网站获得高口碑推崇的影片,今年暑期都票房惨淡,或是和预期有较大差距。《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在日本取得了连续三周票房冠军的好成绩,但在内地票房刚刚过1亿元。高口碑的《海洋之歌》仅得1536万元。印度最卖座大片《巴霍巴利王》在内地票房仅有749万元。《火海凌云》在俄罗斯狂卷约2亿元,但内地票房仅3050万元。《海底总动员2》在内地2.54亿元的成绩与北美有很大差距。文艺片境况也不太乐观,《路边野餐》收获643万元票房基本收回成本。

  

  《致青春2:原来你还在这里》海报

  大数据助力电影营销

  今年暑期档“票补”大幅减少,《致青春2》《绝地逃亡》《夏有乔木》《封神传奇》《盗墓笔记》等多起保底发行落败。

  电影营销方面,大数据也越来越被重视,在暑期助力了电影宣发,像《魔兽》《寒战2》等都是实例。百度李彦宏透露,曾助力《魔兽》宣发,利用用户画像功能来提升票房,“通过用户画像把可以影响的人群从摇摆(状态)转化成真正去看电影的。片方认为如果有5%的票房提升就很满意了,最后实际上提升超过了200%。”

  “IP电影”成槽点阵地

  IP电影成为吐槽密集的“多发地”,在剧本、制作、主演演技等方面引发了争议。《封神传奇》虽投资巨大,但雷点引发全民吐槽。《盗墓笔记》口碑两极,主演“强组CP”也成为槽点之一。

  《致青春2》《夏有乔木雅望天堂》《所以和黑粉结婚了》《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泡沫之夏》等口碑也是跌至谷底,青年主演表演生涩、CP感不够强、剧本硬伤等问题凸显。

  

  《夏有乔木,雅望天堂》海报

  C声音:今年暑期票房才是正常现象

  多位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直言,虽然今年暑期档票房创增幅新低,但总票房并不低,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UME影院总经理刘晖表示,“其实应该比去年同等下降的,但由于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银幕增长数填补了票房本应该下降的部分,所以最后是持平的。今年暑期票房是正常的,去年才是不太正常,爆得太厉害。”“一起拍电影”的票房专家山甲也称今年暑期这个数据正常,“去年几部现象级片子的成功商业模式无法复制,去年是大爆炸,今年才算正常状况。”

  谈及今年暑期影片口碑,刘晖直言口碑最高的是《X战警》和《寒战2》,而《魔兽》和《盗墓笔记》都存在如何让原著粉和电影观众满意的问题,许多影片票房不如预期,要么是烂片一蹶不振,要么势头如《魔兽》首周猛但后来陷入颓势,制约的还是口碑本身,“IP本身没过错,关键是如何转化如何用。”而整个档期不热也导致《多啦A梦》等高口碑片暑期档未成“爆款”,“很多片子都无法吸引人的注意力。接下来只能看《星际迷航3》能否带热9月了。”

  今年暑期影院平均上座率低于13%,直接影响影院的收入,不少影院营收压力增大。刘晖表示,全国影院场均人次暑期都很低,“新影院的建设分流了观众,而片子都缺乏卖座大片,现在这个场均人次大家明显吃不饱。”

  

  《大鱼海棠》海报

  票房不高跟票补关系不大

  今年暑期票房未见大幅升高、未见爆款影片,是否和烂片多、票补减少有关?刘晖认为虽有这个因素,但并不是绝对的直接的决定因素,“资本市场紧缩,波及到电影行业是正常的。票补缩减更多是让影院意识到,要把过去依赖票补而忽略的东西捡起来,进行理性成本核算等。”

  “一起拍电影”的票房专家山甲则认为,片子不好肯定是原因,但票补影响其实不大,“我问过一些影城经理,今年的票补活动并没有减少,只是好的片子少,所以疯狂的票补少,整体趋于稳定,但前期票补投入还是保持有一定的量,没有减少得很厉害。”而且,对于一些片方比如《致青春2》等来说,票补额度是增高的,许多票补开始渗透到了发行,阿里影业、微票儿、猫眼等都是代表。

  至于保底发行为何不灵的状况,山甲表示,保底发行在未来会成为常态,只是保底发行本身具有滞后性,“今年保底发行的票房数字是去年就定的,但去年市场环境那么好,大家不会想到保底的这个数字在今年是夸张的。今年市场冷静了,才发现保底发行不行了,但保底发行方式其实是好的,比如一些公司进入项目,不走保底发行可能就接触不到。只是这个数字取决于公司的能力,决定保底数字是多少考验它的判断力。”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