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电影推介】齐泽克:英国煤矿工人们吹着小号,下岗了

2016-04-28 15:10:10  来源: 破土网   作者:小气吸血鬼
点击:    评论: (查看)

  【破土编者按】"为音乐而生""音乐是我生命的全部"这些烂透了的表达,似乎在描绘着一个为艺术狂热的生命体。可万一失去经济支柱呢?是否依旧有精力去追求曾以为的高尚。是的,你依旧可以像本文所推荐的电影里的乐团指挥员那样继续坚持,只是你的生命及其他无法在没有面包的日子里继续。最终如齐泽克所说的“即使在他们已经失掉工作的时候,他们依然用这种去政治化的音乐表达对于已经失落的政治事业的忠诚。一路吹下去,英国工人阶级就死了。”

  英国约克郡的一家煤矿面临关停风险,当整个小镇都笼罩在破产阴云中时,年迈的煤矿工人业余乐团总指挥依然坚持带领工人们自掏腰包、自筹经费坚持演奏比赛。顶着极具英国特色的劳工戏剧(working-class drama)的标签,依然逃不脱happy-ending烂尾,在历经破产下岗、高利贷勒索、老人病危、妻离子散一系列苦情戏码之后,

  乐团终于凯旋获胜。当然煤矿也关停了,尽管评估报告显示,这个养活了整个小镇的煤矿,这个无数人赖以为生的矿区,仍然是赚钱盈利的,但是房地产商来了,你懂的!

  于是齐泽克吐槽这部影片,铜管乐队坚持演奏着那“纯粹的”、去意识形态化的歌曲,即使在他们已经失掉工作的时候,他们依然用这种去政治化的音乐表达对于已经失落的政治事业的忠诚。一路吹下去,英国工人阶级就死了。

 

  这部由马克·赫尔曼执导的1996年的老片,当属90年代英国迎接后工业阵痛转型的苦难叙事,是一个英伦品牌的分享艰难的励志故事。正因为对这个happy-ending的结尾不满意,我们不妨倒着从结尾看懂这部电影。在片尾字幕中,一个幽灵,一个始终萦绕在工人们的谈话和追忆中的“事件”终于浮出水面:

  自1984年开始,大英帝国关闭了140所煤矿,15万人失业。

  在工人们的整个抗争过程中, 1984-1985年英国矿工大罢工的惨痛经历被反复提起,片中一位乐队成员回答妻子质问,为何在生存如此艰难的时候不出去找工作,还惦记着去捐助乐团时,这位矿工吼道,十年前我们就失败了!至少现在我们可以发声,让人们听到我们!

  1984-1985年的英国矿工大罢工,是一个影响英国煤炭行业乃至整个英国社会的政治行动,被视为英国最强有力工会的英国矿工工会领导这次罢工的失利经历,不仅削弱了整个英国工会的能量,也成为撒切尔政治在控制打压工会策略上的重大胜利标志。也正是这场大失败,重挫了英国工人阶级的斗争,同样拍摄于1996年的《关闭》更为纪实地搬演了这段失败之后,一切只能接受的失业潮。

  在新近出版的段子集中,齐泽克又提到了影片中的一个片段:男主人公陪着年轻漂亮的姑娘回家,在公寓的门口,姑娘对他说:

  ——“要不要上去喝杯咖啡”?

  ——“有点麻烦——我不喝咖啡”

  ——她报以微笑:“没关系,我也没有咖啡”。

  齐泽克分析说,这个姑娘的回应包含了了不起的力量,甚至包含了黑格尔双重否定的哲学逻辑,她宣布了一个只字不提性的性邀请:第一次,她邀请男主人公喝咖啡,第二次,她承认她并没有咖啡,但并未取消她的邀请,只是清楚表明,第一次邀请只是一个替身。青春懵懂的恋人多年之后再度相逢,不同的是,她是破产审核的官方代表,他是等待下岗的煤矿工人,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对十年前那场煤矿工人大罢工的追忆,不断再度发出邀请,“上来喝杯咖啡吗”?事实上没有咖啡,只有音乐,纯粹的、去政治化的音乐吹响了英国工人阶级的伤痕文学。

  在这则笑话的结尾,齐泽克终于有点正经地讲了一个同样逻辑的笑话:时间快进到2002年末,美国问欧洲,你要不要加入我们,一起袭击伊拉克寻找杀伤性武器?欧洲说,我们没有搜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设备啊,拉斯费尔德回答:没问题,伊拉克没有杀伤性武器!

  正是经历了从80年代到 90年代末产业调整升级的创痛,英国迎来了金融中心和全面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全面凯旋,影片中煤矿所有人大boss说,决定在两年前已经做出了,煤炭已死!煤炭产业当然没死,它在90年代顺着全球化的步伐,以及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飘扬过海来到了中国,铸就了下一个十年中国人民对于煤老板们的仰视之情。今天我们再度站在了20年前英国矿工们试图奏出新希望的窘迫中,不过工人阶级的业余演出队,早在上个世纪国企下岗潮就拜拜了。

  【电影直通链接】《奏出新希望》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