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曾可达的悲剧——点评《北平无战事》

2014-11-13 17:33:35  来源: 乌有之乡网刊   作者:伏牛石
点击:    评论: (查看)

 

   

  刚刚看了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不知怎么说,反正心里很不是滋味。

  虽然这部电视剧反映的是北平解放前夕国共两党之间错综复杂的斗争,可另一条线却很明了,那就是国民党内部各派系之间围绕政治、经济之间的利益之争也贯穿始终。似乎可以这样说,共产党取代国民党,在剧情一经展开似乎已经分明。因为共产党彼时已经完全在军事、政治上占据了优势,而国民党一方则是军心动摇,内部混乱,民心渐失,对他们来说失败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这不仅表现在国共两党各种力量对比上已经出现逆转,更表现在国民党内部党派之争已经使这个政权到了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地步。任凭是任何人,包括党国第一公子蒋经国试图做最后一搏挽回败局,也已经回天乏力了。他只是在做了短期的无谓挣扎后,和自己老爹建立的政权一起永远走进历史的尘埃中。

  整个剧中,在众多人物里,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誓死效忠蒋经国的铁血救国会成员曾可达。无论从人品、能力和忠诚度上,曾可达都算是国民党中不可多得的人才。这个人心地纯正,在贪腐溃烂得已经体无完肤的国民党队伍里,曾可达都算得上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人。他是一个心存理想、意志坚定,试图以自己的全部努力跟随蒋经国挽狂澜于既倒的人。他自始至终效忠国民党政权,更准确地说效忠蒋经国本人,把对党国振兴的希望寄托在这个权势不小,背景坚挺,复兴决心很大的青年偶像那里。铁血救国会这一组织,从名称上就可见一斑。铁血的目标,铁血的斗志,铁血的精神,铁血的拼杀。其决心抱负之大之坚,仅从名称上已见端倪。蒋经国的目的很明确,希望以自己的努力,为父亲即将溃败的政权注入新的活力,从根本上铲除附着在这个已经遍体鳞伤政权之上的各种毒瘤,以求换回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他们喊出的口号就是:一次革命,两面作战。一次革命就是彻底击退党内外敌人重新振兴国民党政权的革命,两面作战就是一手在党内反腐,一手对外反共。要说,蒋经国也好,曾可达也好,他们的初衷和愿望都是好的。如果整个国民党内多数人,诚如所愿,他们心目中期许的党国政权或许有一丝半毫寿祚延续的机会。

  而事实又如何呢?当时的国民党所面临的内外危机确实已经到了覆水难收地步。日益强大的共产党越来越受到民众拥护,在前方两军对垒之中,共产党军队势如破竹,而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兵败如山倒。国民党内部,以孔宋陈三家为代表的财团实力已经羽翼广布,富可敌国。它们不仅掌控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还控制了各自实力非凡的山头门派,足可以同蒋介石本人明暗抗衡。国民党的五人调查小组,就是各派山头的代表人物。让他们为党国铲除腐败,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就是他们本身就是各种腐败势力的代表人物。在他们内部,就决然达不成共识。一旦反腐工作拉开序幕,不说要清查谁,他们自己就会因为自保而自我掩护、互相攻讦。试想,这样的调查小组,这样的腐败官僚,指望他们去反腐败,还不是让座山雕去剿匪反霸?五人小组成立之始,就埋下了解散之果。面对腐败已经渗入肌骨的残酷现实,五人小组里面,除曾可达外,谁也不可能真反,谁也根本反不动。阴险毒辣的徐铁英,身为五人反腐小组成员,却利用手中职权,一直马不停蹄地受贿索贿。其他几人,要么是手无实权的书呆子,要么是维护集团利益的代表人。独独一个真心反腐的曾可达,在各派系狗咬狗或者打哑谜搅混水的局面中,无可奈何,有志难展。他只好不停地向自己的精神导师蒋经国请示汇报,希望得到支持,撕开口子。

  曾可达加入蒋经国成立的铁血救国会,并深受蒋经国的器重与厚望。在被派往当时经济文化中心的北平之初,也算是踌躇满志,志在必得。他积极参与反腐五人调查小组的各项活动,并且以己之力暗地里紧锣密鼓地进行各种活动。他用自己的忠诚和耐心,周旋于国共两党斗争的漩涡之中。他殚精竭虑,嫉恶如仇,目光敏锐,憎爱分明,忠心耿耿,意志坚定。如果五人小组里的每个人都如他一样,志向专一,心无旁贷,不存私心,克己奉公,即便腐败至无药可救的国民政府,也可以在局部或者短时期内,赢取部分民心,震慑腐败分子,取得虽无力回天却也可苟延残喘的些许机会。只可恨,人人贪腐,已成定局;独立支撑危局,不唯他做不到,即是他的主人蒋经国恐怕连门都摸不着。失败是早已注定的,反腐只能走走过场。他们的努力,最后逃不掉打不住黄鼠狼,反招惹一屁股骚的下场。那个无所不能的扬子公司的孔总,便是蒋经国的姨家亲表弟,是民国有名的四大家族孔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公司,侵吞倒卖救灾物资和军用物资,几近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不仅蒋经国奈何不了他,就是蒋介石本人也奈何不了他。蒋介石对夫人宋美龄几乎是言听计从。而孔令侃又是宋夫人的亲外甥。作为儿子的蒋经国和作为夫人的宋美龄,一旦官司打到老蒋那里,不待评判,胜负自明。更何况其间还有牢牢控制国民党党部的二陈和身为民国两个第一夫人和一个财政部长的宋家,他们的影响力和实际权力,在那年代又是何等了得。蒋经国反贪腐的失败,首先就是摆脱不开他的亲属和他父亲的党内同志的困扰。内部的腐败不除,单整治外人,不仅不能服众,连他自己也无法自圆其说。何况许多贪腐分子背后的靠山就是位高权重的四大家族。蒋经国反腐的失败,实质就是其父蒋介石的失败,蒋介石的失败就是国民党政权的失败。一个将倾的大厦,不是一个两个人能够支撑得起的。蒋经国无奈,蒋介石也无奈。在一个乱象十足的政权里面,蒋与宋孔陈几大家族之间的摩擦,只是国民党内经济斗争、权力斗争的一小部分。收拢在自己周围的各派地方势力与蒋政权之间,哪一个不是与他同床异梦,明争暗斗?剧中围绕一个事件,国防部不听党通局的,党通局不听蒋经国铁血救国会的;面对一个事件一个人,你下命令,我也下命令,命令发生冲突,由此可见国民党内部自下而上的派系斗争,多么激烈,也多么乱象。可想而知,统一的政令不存在,统一的党令也不存在,这样的党还算什么党,这样的国还像什么国?它要不失败,还能有谁去替它失败?

  大人物之间围绕权力的斗争,是难为小人物所知的。曾可达虽然身为中将军衔,又是蒋经国跟前炙手可热的人物,在他的下属那里,尤其在一般权贵那里,也是很不简单的。可他只知道效忠蒋经国和蒋经国所代表的那个政党与政权,因此他的一切努力,在他看来都是果敢正义的,都是充满希望的,都是值得自豪的。可在许多国民党党棍与政客那里,他的行为不仅是荒唐可笑的,更是不招人喜欢的。

  在曾可达身边,还有几位铁血救国会成员,除了一个梁经纶外,还有保密局北平站站长王蒲臣和徐铁英秘书小孙。这几个人,梁经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经济奇才,他是为了感谢蒋经国的知遇之恩才加入铁血同盟会的,这个人在感恩之心支配下也曾对蒋经国推行的币制改革全力以赴,充满希望。与其说他是一个稚嫩的政治家,不如说他更是一个纯粹的学者。他希望国家能够走向清明昌盛,他希望自己能帮助蒋经国实现政治抱负,为国家为人民带来美好前景。于是他成了真国民党假共产党,天天从事着两不暴露实则三重身份的工作。国共两党的党员,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招牌,真心搞自己的专业才是他的本真。他和共产党员方孟敖的身份看似相同实则相反。方孟敖是真共产党假国民党,所做的一切都是站在党和人民一边。方孟敖不管是积极还是消极配合曾可达的反腐行动,都体现了当时的民意走向,因为这也是共产党人坚守的原则和必须要铲除的毒瘤。因此,梁经纶和方孟敖虽然身处两个党派的明暗交织之中,却在为不同的党派和不同的人而尽职责。和曾可达不同的是,梁经纶必定是一个有着天然良知的学者,他心里固有的正义善良并没有因为他身为国民党员而泯灭。当那个崇拜他挚爱他,把他当做革命导师一样看待的进步学生谢木兰因他而被射杀在自己怀里那一刻开始,他的灵魂就被彻底撼动了。他的国民党基因自那一刻开始便在渐渐化解,正义良知神话般全部返回体内。于是就有了他面对许铁英、曾可达所讲的那一番慷慨激昂的话。确实这样,梁经纶根本就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国民党,当然他也绝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他只是一个具有振兴国家之愿,知恩图报的普通学者。曾可达呢,他和梁经纶一样出身农村,饱受过贫穷之苦,对贪腐现象深恶痛绝。他试图跟着蒋经国一展政治抱负,为已经濒临死亡的国民党政权做力挽狂澜之事。可是他的忠诚正是他的悲剧根源。他深信蒋经国是中兴之主,也深信蒋经国的改革能够成功,更坚信蒋经国的意志与决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动摇。因此他和其他任何人都不一样,自始至终都没有丧失对这个他已经不需要再为之献身的腐败政权效力的信心与决心。他从怀疑方孟敖是共产党开始,到对方孟敖完全释疑,都体现了他对党国的一片真诚,都反映了他对是非曲直高人一等的判断能力。当梁经纶发出那一通被蒋经国都视为分裂党的言论时,他似乎并没有表示太多的反对和反感。梁经纶那番深刻激昂的言论,在某种程度上未必就不是他已经深入思考过却不敢仗义执言的内心感悟。只是他没有也不可能像梁经纶那样率真果敢,那样在失去对虚妄的期待觉醒之后的痛快淋漓表达而已。曾可达是一个近乎纯粹的人,他侍奉一主,至死不改其忠。他不可能像王蒲臣、小孙那样脚踩两只船,在加入铁血救国会之际,就为自己预备好了后路,暗地里投靠了党通局。他更不可能像人们一般性希望的那样,背叛自己的党,投奔到自己曾经生死对立的共产党那里去。就这一点而言,曾可达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国民党人,他才是孙中山先生最期待拥有的那种人。而正是这样的人,在一个已经彻底变了质的政党里面,却成了不受人欢迎的另类,成了受到所有人排挤打压甚至剪除的人。曾可达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死。然而,曾可达最后的自杀一点也激不起人们的快感,更多地是留给大家无尽的感叹。这是一个至死效忠一个人、一个党的人的可悲,更是频临灭亡的国民党政权的悲剧。可以想见,像曾可达这样不可多得的忠诚正义且极富才华之士都遭此下场,那个他为之效忠的政党与政权,还有什么存在下去的理由呢?

  当蒋经国以他那特有的家乡语调,失落懊丧地对曾可达说:我们失败了。所有的人都明白这里面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含义。我们是谁?是包括蒋经国和曾可达在内的所有铁血救国会成员,是蒋经国试图挽回的国名党政权,是勇于和党派门阀势力斗争的一切国民党内部健康力量,还是只有孤独的蒋经国和曾可达?似乎都有道理,似乎都蕴含其中。观众当然是心明眼亮的,蒋经国的悲剧是和他的父亲紧密相连的,他的试图反腐,也只是自己效忠父亲帮助父亲而已。他对父亲的忠诚就如同曾可达对他的忠诚一样,没有站在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度去深谋远虑,只是在延续封建社会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陋习。由此看来,曾可达的悲剧,同样也是蒋经国的悲剧。蒋经国充其量只是父亲的孝子贤孙,他绝不是能拯救国家民族于危难的国之栋梁。难怪方孟敖说,蒋经国只知道做他父亲的孝顺儿子。而这,也是曾可达至死都难以明白的道理。曾可达最后赶到机场与方孟敖作最后谈话,是在他听了蒋经国对自己的最后安排后决定的。蒋经国对这个忠心不二的下属和曾经的同志,连见最后一面的机会都不给,由此可见蒋经国的寡情薄义和卸磨杀驴。而这,正是导致曾可达最终决定自杀的直接原因。

  曾可达的悲剧,说到底就是他所处时代那个作为统治阶级的国民党政权的悲剧。曾可达的个人悲剧不是因为他心不诚,志不坚,意不真,关键是因为他所效忠的人和党,已经彻底的蜕化变质,从根本上违背了它的创始人孙中山、宋教仁等人的建党初衷,完全把党变成了个人以权谋私的工具。一个心地纯正的国民党员,如曾可达一般已经在这个党内成了无数投机分子们排斥打击的对象。如果孙中山、宋教仁等在天之灵有感知的话,他们也一定会锥心刺骨,叹惋不已,会为曾可达这样尚保留着坚强党性,执着为党国效忠的极少数人于感激之中滋生一种无法言说的酸辣。从曾可达身上,我不禁想到了晚明的崇祯皇帝。那本是一个在明代历任皇帝中少有的具有雄才大略的好皇帝,只因他接手的江山,早已在他的祖父辈那里就已经埋下了覆灭的种子。官员的结党营私,贪污腐化,自得其乐,不理朝政,互相攻击,利益纷争,早已把江山社稷搞得一团混乱。一个王朝,当武官怕死,文官爱财,各自为政,不惜一切置江山社稷于不顾的时候,内外交困、交攻的局面便如期而来。于是乎,以李自成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和关外羽翼丰满的满清势力便在眨眼之间摧毁了大明王朝,更摧毁了崇祯皇帝试图振兴国家的梦想。不仅后人为崇祯惋惜,连他自己也心有不甘,止不住哀叹自己“非亡国之君,当亡国之运”。

  曾可达的悲剧是否也可以套用一下崇祯皇帝的叹息呢?我觉得完全可以。这个对国民党政权志虑忠纯的曾可达,更应该发出这样的悲叹:“我非亡国之臣,适当亡国之运,适遇亡国之君”。

  一个政权的覆灭,原因可能很多,而《北平无战事》里却直接告诉我们,国民党的覆灭完全是由于政党内部的结党营私、勾心斗角和贪污腐化。的确如此,当一个党派获取执政权以后,无数投机分子纷纷加盟,势必已为自己埋下了祸乱直至导致灭亡的种子。后世的执政者,理当以此为鉴!

  2014-11-11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乌有之乡网刊链接: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14/11/332188.html

  【相关文章】

 

  逐条反驳对共产党敌后抗战的诬蔑

  《北京反腐败宣言》断了中国贪官的外逃路

  高波:“反腐宣言”直指贪官避罪天堂

  张新国:让腐败分子走投无路

  竖琴螺点评11月1日-9日参考消息

  《北平无战事》学习思考:国民党的宪政为什么

  也来说说“为什么反腐败的态度上,中央热,地方

  梅新育:印度反腐缺乏中国的体制优势

  [视频]宋鸿兵:国民党蒋介石发家秘笈

  也谈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平台已开通,欢迎广大网友积极订阅,订阅方法:可拿起手机直接扫描二维码添加,或直接输入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号:wyzxwk0856

 

 

 

 

  

2.jpg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