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艾辛:我为什么拍关于毛周朱的电影《战友》

2014-10-21 20:24:11  来源: 乌有之乡网刊   作者:艾辛
点击:    评论: (查看)
艾辛:以纪录的真实还原历史的真实——为什么拍摄纪录电影《战友》
 

  这是一个流行速食文化和快餐文化的时代,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是一个为了现实欲望而失去了人类底线的时代。人们在追求各种利益的最大化中几乎忘却了沉重,忘却了悲壮,忘却了思考。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他们几乎不思考信仰、信念、人生价值等精神正能量层面的问题。

  因此,今天的中国需要重温我们悲壮而苦难、卓越而辉煌的抗争历史;需要重构我们为之奋斗了近一个世纪的信念、信仰;需要唤起我们中华民族庄严正义的文化记忆。

大型文献纪录电影《战友》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新闻发布会暨启动仪式

战友》在人民大会堂发布 李敏李讷出席

 

  应该说中华民族悲壮的抗争历史具有巨大的文化传承价值和意义。我们需要重温近一百年来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耻辱、抗争与拼搏、崇高与悲壮,这些精神的实质可以给予我们向上的力量和前行的动力。中国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期的落后与挨打、耻辱与软弱是我们民族尊严与自信的流逝,是我们数千年辉煌灿烂文化的堕落。

  历史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悲壮的抗争奋斗可以产生先进的文化信仰和信念;可以产生前赴后继的抗争动力;可以产生警示的力量和励志文化。落后挨打的悲剧、耻辱和惨痛教训,催生了中国近代史上前赴后继的民族英雄的抗争奋斗历史。

  历史翻回到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第二次攻进北京。政府软弱腐败,百姓民不聊生。以义和团为代表的民众奋起反抗,各类反清起义不断,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此时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的檄文,这篇文章点燃了当时国人的激情,激励无数青年志士为推翻腐朽封建的旧王朝浴血奋战,形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洪流。

战友》精彩片花曝光:再现铁三角"毛周朱"

 

  这洪流摧枯拉朽,势如破竹,撼动了当时的黑暗旧中国。时值朱德14岁(1886),毛泽东7岁(1893),周恩来2岁(1898)。他们的童年是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孙中山组织中国同盟会推翻帝制的硝烟和风云浪潮中度过的。中华民族百年经受的磨难与屈辱在他们稚嫩的心中留下了痛苦的记忆。在探索和追寻走向民族的复兴之路上,无数仁人志士用血肉之躯唤醒受难受辱的同胞,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抗争。这抗争如火如荼,这抗争亘古未有!

  半个世纪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三位少年和他们成千上万的同伴前赴后继完全彻底改变了落后的旧中国,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实现了以前辈“红日初生,其道大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的中华民族伟大理想。

  历史已经在腥风血雨中翻过了耻辱和惨痛的一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们续写了中华民族奋斗的新篇章。大型文献纪录电影 《战友》展示悲壮抗争、拼搏奋斗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历史而展示,而是为了现在和将来的民族复兴、和平与发展。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尊重革命先烈生命价值的体现,更是意在凝聚后来人的信仰意识和确立人生价值观。

  信仰、励志是为了让灵魂自觉自省自信自立。创作 《战友》的过程,也是创作者审视生命价值和荡涤灵魂的经历。影片结尾红旗飘飘的画面,是创作者的对中华民族一代英烈的敬畏。创作者为此写下了这样的歌词:“红旗带来的颜色,你的鲜艳,我的信仰。”在五星红旗下,对人生价值观的拷问就会产生这样的认知:平庸的人命只有一条,叫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叫性命、生命;伟大卓越的人则有三条命,即性命、生命和使命,分别代表着生存、生活和责任!而中华民族的代代英烈所创造的生命价值是永生的生命,是后人永远的敬仰。

  在穿越历史的解读中认知历史,在反思历史的思考中传承历史和文化。通过对中华民族悲壮抗争历史的解读和认知,就能更加理解毛泽东早年的追寻与谋求、青年的抗争与拼搏、中年的探索与奋斗、晚年的孤独与忧患!他一生反帝反封建反愚昧,争取民族尊严和民族独立,为人民大众谋幸福、为民族谋求复兴;一生坚定建立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为此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切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是杰出的军事家,他们家庭出身背景、不同身份的母亲哺育、不同的童年成长环境、不同的青年求索经历,却被同一个信仰吸引,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拼搏,共同实现了缔造人民共和国的伟业,让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 使中华民族从此摆脱屈辱,昂首挺胸的站起来。

大型文献记录片《战友》观后感

 

  如今三位伟人已经远去了,属于他们的岁月也随之远去,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他们亲手缔造的人民共和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无论岁月相隔多远,无论世事如何变幻,人民始终相信,伟人们的人格和精神,伟人们的智慧和魄力会穿越历史的烟云,历久弥新。我重温发生在他们之间的那一幕幕叱咤风云、惊心动魄、扑朔迷离、行云流水,浪漫动人的往事,会给我们许多启迪与思考!

  无论人们怎么评价和叙说,历史会还原伟人的本身。只有完全放弃主观情感和想象,才能实现真实历史的还原,才能从宏大叙事中、从说教层面中走出来,去接近历史、还原历史。

  据说黑格尔在评判封建旧中国时认为: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中国人内在精神的黑暗,中国是还没有被人类精神之光照亮的土地,在那里,理性与自由的太阳还没有升起,人们还没有摆脱原始的、自然的愚昧状态。凡是属于精神的东西……都离它很远。

  孟德斯鸠也曾经在贬低封建旧中国给君主下跪的习俗时说:“解放一个习惯于被奴役的民族比奴役一个习惯于自由的民族更难!”

  如此侮辱性的评价。近代史上经历的国耻和民族危难,催生了近代中国人民的悲壮抗争的历史。各种反清起义不断:戊戌变法求新求变;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呼吁强国强国;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中国最有骨气的文人斗士鲁迅,他以他的文笔当投枪,一生专做三件事;一是打公知;二是骂汉奸;三是讽愚民……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杰出代表的精英才俊,从少年时代经历的悲剧耻辱历史中觉醒。他们不屈不挠,引领中华热血儿女前赴后继,续写了惊天地泣鬼神、辉煌、悲壮的民族抗争历史。大型文献纪录电影《战友》正是以鸿篇巨制的气势,以文献纪录的真实还原了这一宏大历史画卷的真实。用信仰、崇高、主流价值观等正能量挑战社会溃败和人性堕落。吸引、召唤当今共产党人和当今青年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呼唤当今青年出类拔萃。

  《战友》成为中国最长的文献纪录电影,上下两部,169分钟,浓缩中国二十世纪的波澜壮阔,浓缩人民共和国的辉煌艰辛,浓缩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位伟人的奋斗历程。这是创作者呕心沥血,坚守坚持历时五年的结果。在信仰、思想意识混乱的当今社会,影片《战友》的面世,会为当今的年轻人在确立人生价值观,选择人生道路等方面打开一扇思考的大门。

  如今,新媒体、速食文化可以铺天盖地,但不能一统天下。戏剧、故事片、纪录片等艺术片类仍以自己的优势傲视群雄。在我看来,新媒体虽然快捷方便,但是快餐速食却代替不了思想的深刻和艺术的无限回味。我相信,人类的艺术规律不会被浮躁社会的速食形态所改变,尤其是起源于人类图腾仪式,人类集体体验意识的审美属性永远不会改变。这就是为什么剧场和电影院将始终伴随人类的文明进程而辉煌灿烂,并且成为国家和城市的文化标志。

  影片《战友》中的人物都已经离世,他们留下的故事已经成为历史档案和还原当年的历史,让我们在解读辉煌、壮烈的背后,也感受鲜血和泪水,也理解伤悲和遗憾。

  从十年前拍摄《走近毛泽东》,到今天完成《战友》,用故事片的理念拍摄文献纪录电影一直是我的追求。让纪录电影回归电影院,回归电影艺术的属性,吸引观众自觉观影,更是我们纪录电影人孜孜所求!过去,一些大型文献纪录电影受时代的局限性影响,拍摄模式是丰功伟绩加生平,影片风格以历史资料加专家口述为主:以电视专题片的宏大叙事和说教为主,这样影片就会导致所承载的内容必然是大而空。因此,如何避免文献纪录电影的内容概念化,宏大叙事化、说教图解化、画面和解说脱节的政论专题化等等,是创作的关键。文献纪录电影不能仅仅用解说词讲故事,更应该用历史的眼光、现实的角度,有机地再度开发和解读文献历史资料,用历史文献资料,用历史文献资料画面结构故事,用故事影片的理念和叙事风格来讲故事。

  文献纪录电影的创作,我非常认同这样一个共识,就是创作者在追求历史本质的真实、历史文化精神的真实时,应着眼于挖掘历史本身的真善美,着眼于体现人类的共同理想,同时又代表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性格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精神。影片充满了人性的思考和人文关怀。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代表的抗争、奋斗、探索、牺牲精神,都是中华民族优秀先进文化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这种历史文化精神和今天时代的需要是息息相关的。它反映的历史,晓喻的是现实,呼唤的是未来,是一种真正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文献纪录电影《战友》的创作过程,是文献影像资料运用电影艺术元素创作的过程;是运用电影艺术风格和叙事手段再度开发历史影像资料的过程;是用纪录的真实、解读的真实,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全方位历史还原的过程;是文献纪录片电影的真实历史叙事完成审美真实的创作;是将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人物人性化、情感化和普通化的审美解读。通过历史真实的还原表现他们在伟大中普通、在普通中伟大的亲民形象,给带有政治色彩的沉重、严肃的文献纪录电影以鲜活的、引人入胜的艺术感染力。纪录电影《战友》的创作内核正在于此。

  因此,《战友》上映后,广大观众不仅充分肯定了影片的成功,而且认为《战友》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好作品。人们在评价这部影片时,使用得最多的词语是:“新颖”、“精彩”、“很感人”、“构思技巧”、“使人感悟”、“时代感强”等等。观众普遍认为该片的叙事风格所讲诉的故事很感人,语言表现力很有深度和力度,尤其是环环相扣的语言表达勾连力度和高度的概括,使影片起承转合很清楚,并能够点燃观众的激情。正是创作者的用心,才使影片故事性强,艺术风格清新流畅。

  影片《战友》叙事结构采取大结构的跳跃又有立体关照,所体现的叙事性较强,清楚地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与三位伟人的特点和追求。通过影片使人感受到,伟人是时代造就的伟人,也是现实生活中普通人、平凡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个人嗜好、优点缺点。《战友》用珍贵影像资料所表达的冲击力告诉人们,他们是最真实的人,是民族之骄子。

  《战友》一片避免了把其拍成面面俱到的人物传记或者功勋片、成就片等等,而是用一种历史的眼光,客观唯物主义的眼光,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位领袖参与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事件作为背景,重点讲诉三人半个世纪的追求、半个世纪的友谊与合作,共同建立人民共和国建设国家的故事,把视角和表现主题选定在三人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求索和拼搏。通过对现有文献历史资料和影像资料的再度开掘,客观讲诉三个伟人精彩合作的故事,他们是最成功的事业的合伙人。通过三个伟人的探索与追求以及人生价值观,生动地展现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教育意义非常大。

  我想用诗人汪国真的诗来结尾:“因为向往,所以选择了远方;因为无可依靠,所以必须选择坚强;在前路渺茫的时候,也不放弃希望;在孤立无缘的时候,靠信念支撑前行的力量。”

    >>>视频:战友》精彩片花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乌有之乡网刊链接:http://www.wyzxwk.com/Article/wenyi/2014/10/330790.html

 

  【相关文章】

  老田:在最高规格祭孔之后对照回顾1973-1974年的批林批孔运动

  触及灵魂的现实思考——看大型文献纪录片电影《战友》感言

  张文木:关于时代问题(旧文)

        程恩富 孙秋鹏:两种“市场决定性作用论”的比较

  李艳艳:支持香港“占中”行动中存在的几种错误观点

 

  周新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里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摩罗:中国文艺必须告别张艺谋赵本山时代

  《夹边沟纪事》质疑

  张慧瑜:从占中说起--中产阶级的两幅面孔

 

  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平台已开通,欢迎广大网友积极订阅,订阅方法:可拿起手机直接扫描二维码添加,或直接输入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号:wyzxwk0856 

2.jpg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