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读书

孔庆东:经典的意义

2016-07-28 08:40:32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孔庆东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经典的意义

  ——经典文化丛书

  孔庆东

  古人说:“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本来说的是,什么时间读什么书,从侧面看来,我们的前辈多么勤奋,每日读书,并不留空闲。

  在一个号召“全民阅读”的时代,如何阅读,阅读什么,成为了一个新常态下的新课题。数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我们的祖先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第二个办法,那就是“阅读经典”。这套经典文化丛书,其旨趣、其志向,大概就是“打通”这样一个目标。

  我也经常说,只有阅读经典著作,建立了平衡的知识结构,才能做到“风吹不昏,沙打不迷”。

  古人又说:一日不读书,心源如废井。

  在我看来,读书应该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就像呼吸空气那样。

  我在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的一次报告会上曾经谈过,要读书,读好书,也只有那些有独创思想的著作才能称之为“书”,才可能成为经典。

  我认为,作为当代人要读四种书,按照重要性如下:分别是经典书、专业书、时髦书和休闲书。这四种书都应该读,不可偏废。

  经典书,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真正的书”,它应具有独特性、原创性、思想性。独特性就是与众不同,是自己独立思考的东西,原创性就是“我手写我心”,思想性就是必须加入自己个体的思考。

  说起经典,也不过从古到今的百八十本书。

  现代中国的两大经典,分别是鲁迅和毛泽东。中国人必须熟读鲁迅和毛泽东,真正了解中国的就只有他们两个人。

  大家也可以读读《古兰经》和《圣经》,不是鼓励大家去信教,而告诉大家先去了解别人的文化,才能防止被迷惑,才能理性地批判和接受。

  针对世界上那些对人类影响很大的国家,我们每个国家至少挑一本有代表性的书来读。要了解一个国家就要读它的著名的书,这些都是这个国家的精神内核。

  我们还可以读点历史和哲学的书,中国的一些著作既是文学书,又是历史和哲学书。我们读的书还要超越各个历史阶段,唐诗宋词、莎士比亚、西方现代派作品等等。

  总之,要博览群书。

  作为中国人,首先应该在把四大名著和唐诗宋词等读下来,打下好的读书基础。

  如果有条件再读读哲学书,把中西哲学史读一遍,然后沿着历史脉络读几本经典哲学著作。

  北京大学九十年校庆出版过一本《精神的魅力》。其内核可解读为,只有精神的东西它才是永恒的,这也是中国人很早就发现的真理。所以读经典著作是最重要的。

  另外,经典书均为文史哲范围,因为这些书属于上游书,其思想辐射至其他专业,今天我们有几百个专业,他们并不是在一个平面上展开的。我跟学生开玩笑,世界上只有文史哲数理化这六门学科是学问。其他学问均是分化而得,只要把六门学问学好了,其他学习都可摧枯拉朽。

  因为书是动态的,我们必须认识到,所有的经典书都是由时髦书变成的。经典书刚出版的时候都是时髦书。而经过时间检验,许多年之后大家还在读,就说明它是经典的。五十年不动摇,这就是经典。

  除了辨别经典,我认为读书应该有几个态度。

  第一个是手不释卷,也即天天要读书,读书不能停,不能当成一件活,一件重要的工作。读书应当如吃饭睡觉,是非常随便的事情,不能忽略。今天要是没读书今天就算没过。如果你后半夜醒来告诉自己今天没读书,根本睡不着,那么你就有这种精神的饥饿感。

  我们要每天读点书,滋润自己的心灵。读书不是立竿见影之事,不能立马改变生活,他是个慢功夫。几天不读好像没什么,其实你已经落后了,而当你水平提高了又不容易下去。

  第二个叫“书不离笔。”书不离笔,指读书的时候不能空白着读,一定要适当做笔记和读书札记,做点批阅和圈点。总之,你看的那本书除非图书馆借来的,你不能让它干干净净的。小时候为了证明自己记忆力好,我的书永远干干净净,但是后来思想多了就记不住了。在书上写下自己的感想和联想,这个时候才证明你是真正读过了这本书。孔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学的同时就得思,所以做笔记就是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印记。

  第三个问题是“疑而后知”,即读书要有怀疑精神。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上的东西不能完全相信。

  我们今天弘扬国学和传统文化,很多学者就把孔子说成了没有错误的圣人,这就形成了新一轮的个人崇拜。圣人他不是神,他是人,他有圣的地方,也有平庸的地方。孔子说的话也要怀疑之后才接受。“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大家都觉得挺好,我们就都接受了。但是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有些学者非要说有道理,要把圣人的话都变成对的。孔子那个时代就是看不起妇女,这是正常的。但不影响其成为圣人。

  最后一点,“知而后行”。前面说的几点咱中国人做的还好,中国人能读书,有怀疑精神,能够做笔记等等。中国最大的问题是知识和实践脱节。中国人知道很多道理,就是不按照道理做。

  现在举国上下表示要弘扬传统文化,但是单靠弘扬传统文化并不能完全解决现实问题。清朝人的传统文化比我们好,但是鸦片战争还是照样打败了,国家照样衰亡。这里边的原因就是“知而不行”,学的道理不去做。

  六祖惠能不识字,不影响其为禅宗始,因为他能做!圣人都是实践的人。“践”的意思是“以足触地也”。一步一个脚印走在地上。但是我们大多数中国人不实践,中国培养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全世界第一,但是学生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从鸦片战争以后,孙中山、蒋介石、毛主席到邓小平,这几代领导人讲的都是一个“知而后行”的问题。蒋介石说国民党是自己把自己打倒的,因为国民党做不到知而后行,说的是革命的口号,做的是贪污腐败,怎能不亡?

  对于个人来讲,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到我们实践当中,用到一点就足够我们享用一辈子了。表里不一对于国家来说是毁国家前途,对于个人来说是毁自己前途。很多人总是发明新道理,但是我觉得旧道理够用。有人说,我们中国再出个鲁迅,我看不用,一个鲁迅够我们使很久,我们要学习鲁迅的精神,在生活中把他体现出来就行了。

  知道了之后再去实践了,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是前提,“行万里路”就是指“实践”,把知识实际地运用。孔子讲的“忠、恕、仁”,这几个概念,你能把它实践好就很不错了,懂了这些道理你读书就很快乐。有了这种精神状态之后,你就是持着一个乐观的心态。读书最后还是为了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乐观快活的人,让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特别有劲。

  我们既要“行万里路”,也要“读万卷书”,更要读好书,读经典书。

  著名学者汤一介先生说,一本好的经典,“可以启迪人们的思考。同时也告诉我们应该重视经典”,面对先贤的智慧,面对我们两千余年来的诸子百家、“孔孟老庄”,“我们必须谦虚,向经典学习”,也许这就是经典文化丛书出版的意义。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