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历史

酣高楼:《大决战2淮海战役》中的杜聿明,也曾经想运用我军的惯用战术?

2018-05-31 14:17:49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酣高楼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在上世纪90年代,空前绝后的战争大片《大决战2淮海战役》中,杜聿明曾经想运用我军战术推进战役进展。在影片开始的时候,辽沈战役已经结束,至此我军已经解放东北全境。此时,杜聿明从东北抽身,回到徐州指挥战役。这场战役,我方称之为“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称之为“徐蚌会战”。

  杜聿明刚一下飞机,不顾旅途劳顿,就立即会见了徐蚌战场上的高级将领,而这些将领大都是杜聿明在黄埔军校时候的同学。杜聿明分析说:在徐蚌地区,集中了解放军两个野战军,陈毅和粟裕的华东野战军以及刘伯承还有邓小平的中原野战军。两支野战军就像一把铁钳的两个钳头,开合自如、相得益彰。

  而此时黄伯韬兵团已经在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被包围,一天几个求救电报。对此,杜聿明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让黄伯韬坚持7到10天的时间,然后集中手里的邱清泉和孙元良两个兵团,并会和华中赶过来的黄维兵团,向西攻击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等于是掰掉解放军铁钳的一半,然后再回师解黄伯韬兵团之围。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这其实是典型的我军战术,那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而且还属于:先打弱小之敌。这在古代兵法里属于典型的“围魏救赵”。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原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之后,可以说是元气大伤,重武器基本都丢掉了。

  而且到了大别山才发现,大别山这个革命老区,当年红四方面军的根据地,由于时间过了太久了,老百姓对解放军没有那么深的感情了,征兵、征粮都很困难。这在后来的电影《大转折之挺进大别山》中都有所体现。而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则没有这么多困难,可以是兵精粮足。

  所以,杜聿明提出先打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是非常高明的打法。不过,这种打法只有邱清泉支持,其他将领都感到不靠谱,比如李弥表示:要是扑空了怎么办?冒险、太冒险了!其他将领也说:国防部不会同意的!无奈杜聿明只得提出,大家逐步汇集到徐州,群集一团,但求自保……然后战事一步一步的发展,结局大家都知道了。

  邱清泉兵团向东攻击解救黄伯韬兵团,也没有真心实意地打。因为黄伯韬不是黄埔系将领。我方正是看到这一点才决定在淮海战役中先打黄伯韬。结果,黄伯韬这位算得上一代名将的国民党高将领,就这样葬送了。本质上他死于蒋介石集团的派系倾轧。

  那么,假如杜聿明的方案得以实施,结果会怎样?我们的推测是,那样的话结局还真不好说。假如真的一下子把刘伯承部包围,由于刘伯承部没有重武器,群众基础也不好,很难打胜,突围也是不大容易的,只能躲进大别山周旋。这样的话战局只能是包围而无法全歼,陷入僵局。

  而东面的黄伯韬兵团会覆灭,而且此时徐州空虚,会很快丢掉。杜聿明集团一看大势已去,可能会撤掉对刘伯承部的包围,然后迅速向南京方面收缩。此时宿县还在国民党手里,所以撤退的路上应该是没有阻力的,这是关键。

  那样话解放全中国也许会推迟几年。但前提是蒋介石不可半路干预杜聿明的部署。在影片中,杜聿明曾经进言:既放弃徐州就不可恋战,想要恋战就不可放弃徐州,奈何蒋介石当时同意,后来又变卦了,逼着杜聿明去解救黄维兵团……

  不过,即便杜聿明集团全部顺利地撤到南京附近,最后的胜利还会是属于我们解放军,因为国民党内部的不团结是自始至终的,直到现在还是如此!您说是不是?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