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红色旅游

星火旅行社组织的河南“红五星”旅游,让我几乎天天热泪盈眶

2021-05-21 15:58:01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自知之明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河南“红五星”旅游记

(2021年4月7日—10日)

  男子汉,眼泪比血液还宝贵,但这几天我这个湖南汉子却抑制不住自己,几乎天天热泪盈眶。

  什么事这样感动呢?还是要从星火旅行社这次组织的河南“红五星”旅游团说起,

  “五颗红星”分别是,红旗渠、郭亮村、刘庄、兰考、南街村。

  大家都知道,这五颗红星都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才发出灿烂的光芒,成为今天感动得我们热泪盈眶一个个神话般的故事。

  我们的行程第一站是红旗渠,红旗渠的展览馆里有这么一组雕塑,服务员说这组雕塑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旧社会河南林县水贵于油,每个家庭几乎要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和劳动力打水,才能维持全家低水平的生存。

  这组雕塑是一个老大爷跪在地上,双手高高举起,对着天嚎啕大哭,一担挑水木桶横倒在地上,了一地水。

  讲解员说:这个老大爷大年三十那天,天还没亮,就动身去打水,一直到黄昏还没有回家,他新过门的儿媳妇是小脚女人,看到公爹这么晚还没回家,就到村头去接他,一直到天完全黑了,才看见公爹一步一移挑着半担水蹒跚归来,儿媳妇看着公爹实在是太饿太累了,想替公爹挑一程,谁知小脚媳妇挑着水刚走几步,就摔了一跤,把一担水全部倒在地上,儿媳妇又悔又愧,当晚就上吊自杀了。

  据文字记载,林县从明朝正统元年的公元1436年至公元1949年的514年间,共发生100多次大旱,其中30多次颗粒无收,有五次“人相食”。

  这是林县旧社会缺水的真实写照。

  解放后,农民分到了土地,但没有水,一片焦土,十年九不收,林县人民并未能走出困境。

  为了解决林县的吃水、用水问题,县委书记张贵和县长李贵硬是踏遍全县及周边每一个角落觅水,最后在几十公里外的山西找到水源,1960年春节刚过,就顶风冒雪带领几万民工开赴太行山,用几块布围一个办公室放在工地上作为工程指挥部,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举全县之力,用十年时间在太行山几百米高的绝壁上建成1500公里的大小渠道,有人计算过他们挖掘的土石方可以磊起一道高2米、宽3米,从广州到哈尔滨的墙。

  周总理说红旗渠和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的两大奇迹。可南京长江大桥是举全国之力建成的,红旗渠是在60年代老百姓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全凭一个县的人力、技术和百分之六十三的财力建成的(到后期国家给予了整个工程款的百分之三十七的支持)

  当你看到身边个个打扮的花枝招展但爬上展览馆几十个台阶,就气喘吁吁的姑娘们,与展览馆图片上英姿飒爽的姑娘,两手各握一支钢钎,在悬崖峭壁上战天斗地的场景,两相对比时你不感动吗?

  当你回到林县宾馆,打开热水龙头,尽情地冲涮着一天的疲劳,享受这种超级奢侈时,与当年为了半担水而上吊自杀的新媳妇那个年代相比较,你难道不为林县人民从此告别了世世代代缺水的困境,而过上今天的幸福的生活而感动吗?

  当你回到宾馆睡在席梦思床上还嫌腰酸背疼的时候,想到当年那些民工们为了防止掉下悬崖,用绳子把自己和石头绑在一起在绝壁上睡觉的故事时,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吗?

  当你有过给现在的市长反映问题的经历,看到今天的政府门前“特勤”如云,戒备森严,即使想打个电话也要通过市长热线;和当年县委书记杨贵,县长李贵,把办公桌搬到工地,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两相比较,你不觉得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领导干部感动的流泪吗?

  如果你觉得还没有到情深处,请接着往下看。

  我们的行程第二站是郭亮村,

  这个村比红旗渠的故事还要传奇,如果说红旗渠是一个县创造的奇迹,郭亮村却是一个村创造的奇迹,该村位于太行山以东的一处悬崖峭壁之上,只有一条垂直于地面60—70度的羊肠小道与外界联系,据村民们说:

  *解放前有的人一辈子没有下过山;

  *如果家里没有女儿与人家交换,男孩就一辈子娶不上老婆;

  *家里养的猪不能超过120斤,否则就无法背下山卖钱。

  可见郭亮村当时封闭程度几何?

  但是郭亮村13位村民就是不服气,在共产党员申明信的带领下硬是要用双手在绝壁上掏了一个宽8米,高6米,全长1300米的挂壁公路下山。

  没有钱,全村80多户人家卖掉蛋、鸡、山羊、山药筹钱买工具。

  天啦,太行山全是花岗岩石呀!砸一锤钢钎下去,只有一个白点点;打一个炮眼要磨损几根钢钎。这么浩大的工程,仅凭13人修建,只在毛主席的《愚公移山》里听说过,可是从1972年2月开始,到1977年5.1正式通车,5年时间内这些铁打的汉子硬是用钢钎砸掉了26000立方米花岗岩石,从此结束了郭亮村与世隔绝的历史,这只有在毛泽东时代才有的壮举,难道你不为这十三个新愚公而感动得流泪吗?

  我们的行程第三站是七里营人民公社刘庄大队(原称)。

  七里营是全国自发建立起来的第一个人民公社,毛主席听说后,于1958年8月6日视察了这个地方,陪同毛主席视察的新乡地委书记耿起昌指着“七里营人民公社”这块招牌问毛主席,这个名字可以吗?毛主席点点头,用肯定的语气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这就是后来在全国掀起人民公社高潮的起点。

  1983年全国强制解散人民公社时,刘庄大队支部书记史来贺向上级苦求:“给我三年机会,如果我们大队的农民收入比包产到户的农民少,我就死了份这心,自动解散生产大队”。史来贺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拥有多种头衔,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陈永贵等英雄人物齐名,毛主席先后九次接见了他,新乡的领导还是有点敬畏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了他一码。

  三年过后一直到今天,刘庄取得了辉煌成就,到1993年全大队户均存款就超过20万元,老百姓享受了免费住房,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养老,免费托儿,等十几项福利,比周边包产到户的农民收入和福利高出很多,用“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形容也不为过。

  史来贺不但是改开前的英雄,改开后也是先进人物,是三、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其中有四届任人大常委,出席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届党代会。

  为什么史来贺在两种经济制度下都能游刃有余呢?这还得从他德才兼备的个人素质说起:

  如果说南街村是采用“外圆内方”的策略,史来贺则是采用“随圆就方”的策略。(即:圆大,方也跟着大;圆小,方也跟着小;方在圆内伸缩自如,但方的几何结构不变。)这是他当了几十年不倒翁的秘籍。

  这种策略既保护了刘庄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基本属性,同时也获得与市场经济大环境相安无事的活动空间。他这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的哲学思维,和对政策的理解拿捏水准,都是一流的,都十分感人。(许多资料都有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不过,最感人的还是毛主席视察过的棉田后来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棉田”离刘庄大慨只有十来公里路,我们旅游大巴穿街过巷,七弯八拐,三番五次下车问路,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寻问到此。

  当年曾见到过毛主席视察七里营的吕老早早就在那里等候我们。

  人民公社解散后,毛主席视察过后的幼儿园、敬老院、面粉厂、轴承厂,先后被解散。毛主席称赞过“人民公社好”的社部和棉田,这个曾经推动过中国历史前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过榜样的神圣的地方,走资派是又怕又恨,但又无可奈何,采用“凉起来”的卑鄙勾当,既不给这里修路,也不竖指路牌,用这办法,企图抹去他的光辉,消除他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深刻印像。

  当年那些跟着毛主席视察时,风光无限的各级领导,在毛主席面前也跟着喊“人民公社好”的大人物,早已销声匿迹。

  只有当时还只有七岁,追着毛主席汽车后面狂奔的吕老、和一路高呼“毛主席万岁”的成千上万的七里营人民,从此把这一刻定格为他们一生最幸福的时刻,尽管时光荏苒, 天翻地覆,几易其主,他和当地村民一直守着这份初心,守着这份荣誉,守着国富民强的三面红旗,自发地在毛主席视察过的棉田里建了一个小小纪念馆,旁边还按毛主席当年的衣着风貌,立了一尊汉白玉雕塑。吕老更是不管寒冬腊月,还是炎天酷暑,为慕名而来的世界各地的游客义务讲解和导游。每逢8月6日还要组织各种纪念活动。

  更难能可贵的是,时不时还要应对来自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前几年吕老看到纪念馆的墙壁上“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16个红色大字的颜色已不太鲜艳,于是自费买来颜料,不顾自己六十好几的年龄,搭个梯子,亲自爬上去把“字”描红。这种尊重历史、越爱集体,保护景点的行为,理应受到赞扬,但有些人看了却很不舒服,责令他用黄泥巴把字涂掉,吕老义正言辞与他们展开了斗争,正好有搞文史研究的学者路过这里,也充分肯定了吕老实事求是的历史主义态度,这十六个字才躲过这一劫。

  吕老和七里营人民公社的老百姓,始终坚信走集体化道路是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其毕生精力去维护这一神圣时刻;坚决与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斗争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动容吗?

  星火近期组团:

  天山南北好风光——17天16晚新疆全境之旅(6月12日)点击查看

  追寻红西路军足迹——12天11晚甘青大环线之旅(7月15日)

  重走长征路: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到延安26天25晚·走长征路圆长征梦(7月22日)

  星火红色中医营:

  【红色-中医游学营】暑假一起去湖南,在红色圣地传承中医(7月24日)

  星火多媒体平台:

  1|视频号:星火游

  2|星火旅游同名抖音、头条、百家、搜狐号

  3|微博:西安星火旅行社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