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红色资讯

脱离实际搞医学研究医学教育,难以培养出好医生!

2020-08-20 10:38:38  来源: 人民健康论坛   作者:康和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在近些年的工作生活中,陆陆续续接触到一些民间中医,其中又有一些是六七十年代的赤脚医生,也看到了越来越多民间中医“无证行医”治病救人的故事以及一些祖传中医技术及药方失去传承的深深无奈。在如今老百姓普遍感受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下,笔者对65年毛主席“626指示”以及六七十年代赤脚医生的成长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便存有了一种深深的求知欲。

  近期,笔者正在阅读的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出版的《澜沧江畔》,讲述的就是城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贯彻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执行毛主席“六·二六”指示,面向农村,面向边疆,为贫下中农服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故事。

  为响应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首都医务人员组成医疗队,从各方面条件都优于农村的城市去到缺医少药的边疆农村(西双版纳),这一支5人的医疗小分队在面对种种问题时互相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其中,几位二十出头的年轻医护人员表现得就更为纯粹充满干劲,而四十出头的队长在最初却一直存有一些自私的“小九九”。至于在后面越来越复杂的工作中,这位队长是否思想有了提升,笔者也是拭目以待。

  辛红,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在故事的开头,书中讲述了辛红毕业后在首都某医院工作的一段经历和思考,让笔者想起中国政法大学思政研究所郭继承老师在一次讲座中讲的“为什么中医药大学培养的学生中医不认可西医也不认可”这样一个常见现象。

  书中,辛红是65年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分配在医院的外科研究室当研究生,她在雪白舒适的实验室内搞了半年多时间的“科研”,埋头在那些浸泡在瓶瓶罐罐之中的泌尿系各种结石的形态、构造的研究上。

  每当她在外科病房查房,看到那些因为泌尿系结石被折磨得在病床上翻滚、痛苦万状的患者的时候,她就会感到万分不安,因为她想不通,脱离实际地对那些奇形怪状的势头的形态学进行的研究,和解决这些阶级兄弟的痛苦之间有着什么直接的联系……

  郭继承老师认为或者说他以为,中医药大学里中药学专业要学习了解掌握《神农本草经》中记录的300多种中药的药性寒热虚实,要懂道地药材的产地、种植、炮制以确保中药药性。

  但是他讲了一个中医药大学学中药学的学生的故事,这个学生告诉他,自己在大学学习五年,就研究了一味药:黄芪。

  研究什么呢?研究为什么喝了黄芪可以补气止汗。怎么研究呢?就是把黄芪切成小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提取黄芪的各种成分,做各种实验,再写论文。

  郭老师说,你这样不行啊,这样到最后,中医药不认可你,西医药也不认可你。这个学生答:是这样,但没办法啊,不然毕不了业。结果呢,他们的同学有不少毕业了没有成为医生,而是去卖医疗器材了。


打不开?点这里>>>

郭继承:中医院校教育的问题

  这也就意味着,脱离了实际需求、脱离了实践的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是很难培养出来好医生的。

  这本书开头部分还有个相关的小故事,非常震撼人心。

  这支医疗小队到来之初,就听见了一个十分生动的医疗实践故事:半片药片治疗了一位因咽后壁脓肿快要窒息了的小孩。

  有一次,有一个孩子嗓子后面长了一个大脓包,在农村的条件下,无法开刀,孩子憋得厉害,有一位医生冒着很大的风险,让小孩吞吃了半片药,他就是利用掰开的药片的尖利的残端,把脓疱划破了,起到了手术刀的作用,孩子就安全脱险了。

  这个医生就是这个边疆农村的公社卫生所的党支部书记石医生,二十年来长期扎根边疆,无私奉献,让几位年轻的城市医务工作者非常敬佩。

  也只有这样无私的长期在一线实践的医生才能想出如此治病救人的办法!

  在这场生动的医学社会实践中,故事正在这跌沓起伏的曲折斗争中展开,笔者一边阅读一边联想到如今的一些社会现象,思绪良多……

  让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思考吧……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微店购买)

  其他购买方式:

  一、添加客服微信:17782938357 扫描二维码添加更便捷。

  二、扫描微店二维码,查看更多毛主席时代出版的书籍。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