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红色人物

神秘部队无名英雄——追忆黄文明政委与7169部队

2017-11-24 14:42:21  来源: 黄文明回忆录   作者:若平信万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追忆黄文明政委与7169部队

  西

20511513.jpg

  1958年4月,19兵团作为志愿军归国第一批部队的领率机关从朝鲜回到北京。不久19兵团领导机关人员和志愿军工指人员整编成特种工程指挥部(代号为7169部队),于五月份开进大漠深处,从事0029(酒泉导弹发射试验基地)、0673、0674等工程的建设任务。同年7月,任命志愿军干部部部长黄文明将军为7169部队副政委(后为政委)。

  1957年1月长年留守朝鲜的黄文明部长被志愿军党委选送到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正当即将要毕业的时候,于1958年8月10日接到总政的通知,让他到总政的徐立清副主任那里去一下。

  在一间陈设简朴的会客厅里,徐立清副主任接见了黄文明政委。他拉着黄政委的手说:“老黄啊,组织上决定让你提前毕业,接受一个新的重要任务。”黄政委忙问是什么新的任务。徐副主任严肃地说:“目前,我们的国防现代化技术都很落后,特别是一些尖端项目几乎还是空白。历史告诉我们,落后是要挨打的。所以毛主席指示,我们也要搞原子弹。根据主席的指示和中央军委的部署,决定调19 兵团改编为特种工程指挥部(以下简称特工指),开赴西北并在戈壁滩上建立起我国的导弹、原子弹试验发射基地,特任命你为特工指副政委和党委副书记”。说完后徐副主任便看着黄文明政委,等着他的回答。

  由于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突然接受这样重大的工程任务,黄政委感到非常吃惊,担心地问道:”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工作,对此工程一点也不熟悉。要完成这样艰苦而又宏大的工程任务,能行吗?”徐副主任笑着回答:“革命就是要我们去学习不会的东西。以前不会打仗,经过战争我们会了。现在搞建设,也要像打仗那样,重新学习新的东西,并且要掌握它。” 然后他便向黄文明政委介绍了特工指的主要领导同志,陈士渠任司令员兼政委、曾旭清任副司令员、黄文明任副政委、赵东寰任参谋长、以及李基任后勤部长等。还介绍了该工程的情况、它的重大意义以及戈壁滩的恶劣环境等。他要求黄政委3天后就到指挥部上任。

  就这样黄文明政委于1958年8月14日,怀着喜悦的心情乘飞机到了位于祖国大西北的甘肃省酒泉市,与特工指的领导曾旭清、赵东寰、胡天兰以及李基等同志汇集在一起。大家全都很高兴,能一起在特种工程建设战线上工作战斗,非常荣幸。表示要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坚决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回答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及上级首长的希望。

  整个工程共分成准备、施工和收尾移交三个阶段。1958年4月至1959年3月为准备阶段,1959年4月至1960年3月为施工阶段,1960年4月至同年11月为收尾移交阶段。

  12月底,由工程兵设计院 和三机部四院共同完成了施工图的设计。在全国大跃进的鼓舞下,中央领导同志热情也很高,想用最短的时间把导弹靶场建起来,为此先后提出“两弹为主,导弹第一”,“先工业项目,后生活设施”,以尽快建成,保证使用。按照苏联人的建设理念,0029工程大约需要十五年才能完成,而我们要求必须在一年内建成首期工程,三年内全部完成。实事求是地讲,这谈何容易。黄文明政委就是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来到7169部队的。

  

  乘坐汽车,从酒泉出发,一路向北几百公里,一片土黄别无它色。太阳西下的时候特工指的车队在额齐纳旗地区几栋灰柱土墙的平房前停了下来。举目四望,北、西、南全是沙漠戈壁,只有东面有少量的胡杨树,还有点绿色。这就是特种工程指挥部所在地。北面最后一栋红砖房,白门窗(尚未油漆)是指挥部首长住处,也只能住四人,原本是额齐纳旗王爷(即县长)和旗委书记的住处。这对庞大的领导机关来说根本不够用,除了挤着用外,就是在戈壁滩上搭帐篷。

  这里没有水,没有路,没有桌凳和保暖设备,也没有降温设备,一望无际的戈壁荒原,贫瘠荒凉,地上不长草,天上无飞鸟,气候恶劣,变化无常。冬季最低温度可达零下三、四十度,夏季酷热达四、五十度。年平均降水仅43毫米,而蒸发量达3413.1毫米。地表水盐碱性很大,无法饮用。联合国专家过去曾来此考察后断言:“这里不适合人类生存”。一切的一切需要自己“创造”。

  硬是在如此艰苦条件下,克服巨大困难,组织指挥十万大军完成空前的庞大的导弹实验 场建设任务。这对黄政委本人来说,在思想上要承受多么大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黄政委对当下的7169部队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又回到曾经工作过的老部队(他曾担任过19兵团组织部和干部部部长以及该兵团辖下的64军政委),有不少熟识的干部;陌生的是7169部队机关还调进了许多原志愿军工指、工程兵器材部和总后的人员。而且他对新调来的曾旭清副司令、赵东寰参谋长、铁道部的总工程师和一位苏联专家以前也根本不认识,与管理后勤的李基部长和后调来的政治部姚国民主任也是头一回共事。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各方人员,把他们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来完成这个特殊的任务,这对黄政委来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组织领导工作,然而通过发奋努力黄政委不但做到了,并且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黄政委这位从战争中走过来的人,对作战和训练是十分熟悉的,可谓是个斫轮老手,但对施工建筑却从未接触过,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所以他到职后,首先是调查研究,虚心学习。他先后找了许多同志谈话,了解情况,摸清工程任务,部队部署,之后他主持组建了指挥部临时党委并电报总政批准。接着他又主持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党委会、党委扩大会、部务会以及扩大部务会等,制定了施工方针,开展四好连队、五好战士活动的决定以及开展革命竞赛活动等决定。然后各党委委员分头落实,并利用各级组织层层动员与推动,充分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使各级干部和战士明确我们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树立信心,振奋精神,投入到争分夺秒,日夜苦战的大会战之中。

  中央军委为了在计划内完成建筑施工任务,从1958年3月11日起,迅速从全国各地调来大批施工部队,共计有:两个步兵师(195师和东北守备三师)、一个铁道兵师(铁道兵十师)、一个空军分部(相当一个师)、九个工程兵团、两个汽车运输团(汽车36和37团)、一个通信工程团(工程二团)、两个工程建筑公司(北京市建筑公司和兰州市第四建筑公司)、三个野战医院、一个机械修配厂、一个木材加工厂。此外还有测绘大队、水文大队、两架小型运输机(安—2型)等共计大约十万人。

  这样多的单位和人员,要吃、要喝、要穿、要住、要工作,这一切都要指挥部做出及时的安排并落实。这些已经使指挥部领导忙得 团团转了,但黄政委还要对来的师、团领导同志逐一谈话,交待施工方针、施工任务以及注意事项等并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由于事多,经常晚上加班加点,深夜一、两点还在工作是常事,所以在指挥部几位首长中黄政委是最辛苦的。  

  受命

  黄政委是个意志坚强的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养成了不怕困难,克服难点,机动灵活,完成任务的作风。在0029工程现场,他是7169部队实际上的牵头人。陈士榘司令员虽然是一把手,但他常驻北京负责与中央军委保持联系,与有关部、委、军、兵种以及军区的联系工作。除解决0029工程上的各类问题外,他还要解决0673工程(原子实验基地)和0674工程(特种武器储存库)的设计施工问题。解决有关的兵力部署、材料、设计以及技术支持等问题,所以很少到现场。为此,1958年8月31日7169部队政治部印发了【58】党字第001号文,确定组成了特工指党委和选出的党委委员。另外为从工作实际出发同时印发【58】党字第002号文:. . . 在党委书记陈士榘不在的情况下由党委副书记黄文明担任代理党委书记. . .  显而易见责任之重大,非黄政委莫属啊!曾旭清副司令和赵东寰参谋长主要管行政业务指挥,日常工作由黄政委来纳总。

  

  每当遇到重大困难和不好克服的难事,黄政委一方面发挥集体领导作用,一起研究想办法,另一方面,还要虚心学习,调查研究,机动灵活,苦干加巧干,解决困难。如在对待气候问题上,如何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才能不影响施工进度,他提出了:对施工部队只规定施工大致进度,不限定具体工作时间。热天可早晚多干午间休息;寒天则早晚休息等中午暖和时多干。具体运作由各部队自己灵活掌握。这个方法一提出,受到部队普遍赞成,既提高了部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又没有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还减少了部队人员中暑和冻伤等不必要损失。

  再如在部队住的问题上,广阔的戈壁滩上,夏天住帐篷似蒸笼,根本无法待,冬季在帐篷里睡觉冻得睡不成。黄政委到工兵107团检查工作时,注意到他们挖了半地下地窑,把帐篷平铺在上面,用杂物盖上,周围再用土压住,使得窖内冬暖夏凉。他当时马上让吕若平秘书找到发明此法的连长,请这位连长具体汇报了这个办法发明情况和发明人的名字。他当场表扬了这位连长并在回来后的一次指挥部会议上推广了这个方法。不少单位知道后都去参观学习,从而解决了在戈壁滩部队的住房问题。

  最典型的是向苏联专家跟班学习问题。1960年6月份,由于建设速度快,根据协议苏方不得不提前派人到现场安装设备。60名苏联专家来后,指挥部指示各部队抽调精兵强将,每位苏联专家 我方都派一到二个技术骨干跟班学习。对此有的苏联专家让学,而有的专家对我方人员就不太友好,以“打扰”工作为由拒绝我方跟班学习。这时我方人员便本着不让学也要学的精神,利用苏方吃饭或睡觉的机会偷偷地看偷偷地学。两个月后,苏方突然撤离,丢下半拉子工程,给我们造成了极大困难。黄政委与曾副司令和赵参谋长研究后决定:先停下来,把设计人员、使用单位和我们的施工人员请到一起,经过认真研究,摸清情况,吃透技术后再动手施工。这时那些曾紧跟着苏联专家学习的“跟班”们便派上了用场,而且还成了安装设备的骨干。二十天后全面安装开始,黄政委来到总装车间检查时询问正在安装设备的同志:咱们现在安装这些设备行不行?有没有问题?他们很自信的回答黄政委说,安装早已开始了,没问题。黄政委和在场的领导听到后都笑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黄政委这位老将军还真是有点先见之明。

  黄文明政委在大漠深处三年里,没有上下班时间表,除了吃饭就是工作,夜里别人的灯都黑了,他宿舍的灯还亮着。虽说一天到晚很忙,但他对当时全国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1958年全国大跃进,浮夸风盛行。1959年全军反右倾,许多人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而7169部队在这两年中,在以黄政委为“班长”的党委掌控下,没有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类东西,没有搞“放卫星”,同时也没有组织“反右倾运动”,而是实事求是地号召部队集中精力投入施工,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建设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不能搞耽误时间的其它事情。这样做的结果既保证了施工,又保护了大批干部不受冲击,使7169部队的干部队伍没有留下一点后遗症。

  黄政委是老红军战士,对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有着深刻体会。不用说,他对毛主席哲学思想学得也很好(到7169部队前刚从解放军政治学院毕业)。如何在复杂、艰巨条件下,抓住主要矛盾并解决之,他在7169部队这一段工作中运用得很好。

  比如,7169部队领导机关是在紧急情况下组建起来的指挥机构,需要多大的编制、多少人员,需要什么样的干部等等,是个很大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黄政委1958年到任时,进入特工指现场的司、政、后、器、营各部门很不健全,很多单位缺胳膊少腿。司令部只有一位参谋长赵东寰,政治部只有一位副主任胡天兰。器材部只有一位副部长王义忠。有的部、(处)有名无人,有的单位有人却无头头。黄政委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深深意识到:要想组织领导好这“九路大军,十万人马”在一年内完成首期施工任务,三年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必须要尽快使指挥机构健全并运作起来。他与到任的首长紧急研究后,根据工作需求,边工作边健全机构,依任务设机构,因事设人,机动灵活,从实际出发(如在司令部增设了军事交通处,政治部增设了军事法院和报社等)对各大部和部属各处(部)的设置和所需的干部综合汇总起来后,通过电报报请总参和总政解决。不久,各大部调来了林乃清副参谋长、姚国民主任、王义部长以及部属各二级部(处)也调来了一批领导干部。人员相对齐备后,有事无人管的现象解决了,指挥部各部门职能健全起来,从而使其各个要素高速有效地运转起来,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1958年大批部队进场后,因施工图纸跟不上,无法投入施工。为争取时间,就先让部队把准备工作做到前头。主要是施工材料的准备。钢材、木材、水泥三大材由国家供应是有保障的,砖瓦由外地购运,建筑用的砂石戈壁滩上到处都有不用担心。最让人不放心的是修桥、铺路、修建各种场地和建筑物用的碎石。此种材料国家不供应,从场外购又购不到。经黄政委与其他首长研究认为,必须就地解决。要把从山上崩下来的大石头设法加工成能用的碎石和细石,这谈何容易,着实成了当时工作的主要矛盾。当时,铁道兵、空军和工兵团还有一些空压机和碎石机可用,但许多单位(步兵师)却没有,全靠人工。有机械的单位可以人歇机器不歇,昼夜不停地工作。但机械不足又陈旧,损坏率很高,机修人员少修不过来,经常停工。指挥部知道这种情况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不及时解决肯定会影响未来的施工进度。于是一方面以指挥部的名义向军委申请曾加兵力,加大施工力量,另一方面已进场的单位在机械缺乏的情况下 ,千方百计用手工方法解决,增加石料产量,如采用炸药炸和用铁锤砸的方法等,以保证在1959年5月大规模全面开始施工前务必完成预定任务。

  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7169部队在指挥部党委领导下,在学习、贯彻总路线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施工方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安全保密”,接着又提出了“以场为家,以苦为荣”,“一天等于二十年”等鼓舞人心的口号,以大跃进的姿态投入备料战场。经过层层动员,开展相互竞赛,再加上黄政委批准创办的《工程战士》报刊上不断宣传各部队的先进经验和先进事迹,无形中创造出互相学习,互相竞赛的氛围。所以各部队上得很猛,战严寒,冒酷暑,昼夜不停地打石头。虽然在碎石头的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一些伤亡,但部队的干劲,勇敢进取的情绪一点也不减。截止到1959年五月全面施工开始前,共完成了五、六百万方建筑用的碎石任务,满足了各项建筑工程的需要,从而解决了当时的最大难题。另外在施工次序上也是先抓主要影响全局的项目。如,调铁道兵提前入场赶修铁路,以便大批建材和后勤物资能及时运进来,从而解决了施工的最基本问题。10号地区(和平里)的营房建设也是先抓急用的招待所项目,以便为苏联专家能提前进场安装设备做好准备。其它建筑项目可往后放放。由于不少建筑项目施工的图纸赶不上施工进度,为了不窝工,指挥部指示有关单位可以采取边设计,边施工,边交付使用,从而也加速了工程建设速度。

  

  1959年军委发出号召将军下连当兵,学习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文件发来时正处于施工紧张阶段,全场1.3万平方公里、41个场区、2555个建筑物点上全面开花,到处一片繁忙景象。每天报上来的施工进展情况,出现的问题,要求解决的难题不断涌来。指挥部各位首长和各职能部门忙得团团转。但就在这个时候黄政委仍要抽出时间下连当兵。当时指挥部不算陈士榘司令员(因他在北京时间多),长期在位的共有五位将军(政委黄文明、副司令曾旭清、参谋长赵东寰、政治部主任姚国民和后勤部长李基)。在安排下连当兵的先后次序时,黄政委以身作则,率先安排了自己在五月份下连。

  5月1日黄政委带上行李,背上挎包来到正在筑路的工兵103团。因部队都在工地,只有几位团领导来欢迎。当着团长和政委的面,黄政委交待说:“我是来当兵的,要像你们的战士一样对待我,实行“五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和同娱乐),不准称我“首长”不搞特殊待遇。”团长打算晚上开个欢迎会,黄政委摆摆手说:“吃饭时宣布一下来了一位老兵就行了。”然后他被编入三连十五班。连队领导将黄政委的行李拿进一顶单帐篷内靠边的地铺上。

  5月份的戈壁滩春气昂然,阳光灿烂。太阳落山天黑的时候,部队下工回到驻地,一天的劳作到此结束。战士们放下工具,脱下工作服,简单洗一下,带上碗筷准备吃饭。根据连队的生活习惯,吃饭前要集合唱歌连领导讲话(一般情况下讲评一天的工作情况,表扬好的批评差的并布置第二天的工作任务)。今天连长讲完话后,指导员宣布指挥部有一位老首长到连里当兵,编在了十五班并表示热烈欢迎。这时的黄政委站在队列中举了举手。

  开始吃饭了。那时吃饭可不像现在(主食都是按需自取,吃多少拿多少管饱),菜是一个班一盆,,大家蹲着围成一圈,用筷子自吃自挟,吃光为止。在戈壁滩上吃饭最难受的是牙碜。无论是馒头、米饭还是炒得菜,吃到嘴里上下牙不能对头。在那三年里天天如此,顿顿相同,已成习惯。在吃饭牙碜这点上连队与指挥部别无两样,官兵绝对一致。

  饭后短暂休息后即开班务会,总结一天的工作,讲解明天的注意事项。(战士们有时也听黄政委讲长征故事,以鼓励大家)。晚上准备睡觉前要检查帐篷四角是否固定牢靠,用沙土把帐篷周围埋好。因为戈壁滩上风很大,要防止吹进沙土。由于缺水,无条件洗澡和洗脚,刚开始战士们一脱衣服,鞋子、身上和脚上各种酸臭味儿扑面而来,简直难以忍受。直到几天后自己也变臭了也就觉得没什么了。

  第二天听哨音起床后(因为施工较辛苦免去了早操),稍加整理内务和洗漱,即开早饭。饭后大家带上工具,排队走向工地。黄政委像普通士兵一样跟着队伍投入施工现场。当时分给他的是最轻的活,抹路面和养护路面。就是为防止已打筑好的路面“龟裂”,在抹平路面后定时定量往路面上撒水,以使其慢慢凝固。这道工序是筑路的最后一道工序,非常重要。如果裂缝多了或者大了就要返工。黄政委一手提着水桶一手不停地往打好的水泥路上撒水忙个不停,做得非常认真。

  黄政委当时下连当兵的情况,7169部队政治部办的《工程战士》报上刊登了他的自我鉴定和基层写的表扬稿,特附上,以便从中了解这位老兵的革命风范:

  

  我于193351日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成为了光荣的红色战士。今年51日下连当兵,成为了103315班普通一兵。同战友们同吃、同工作、同学习、同住、同生活,在支部和连首长的领导下,全班同志的帮助下,给了我极大的教育和锻炼,增强了劳动观念和群众观念,改进了吃苦作风,进一步树立了共产主义风格和平等待人的态度。光荣的被评为3连五好战士,并受到了《工程战士》报的表扬。

  1959年6月1日 (黄文明自我鉴定)

  一九五九年六月六日《工士》报报导

  明——

  前两天,三分队战士们怀着难舍难离的心情,送别了下放当兵的黄文明少将。

  黄文明同志是在5月1 日下放的。他刚到15班,背包还没放下,便向大家问寒问暖。班里当天晚上召开了会,欢迎这位五十多岁的老列兵。黄文明同志说:“从现在起,我就是咱班的普通一兵了。我当兵一是锻炼自己,二是向同志们学习,请班长大胆管理,同志们多帮助。

  第二天,黄文明同志参加了紧张的作业,担任打筑路面。这个工作很有技术,路面抹不好,就要影响工程质量。他在作业中细心钻研,虚心请教很快便掌握了要领,扒平、震动、捣固样样都行。有时天热,风沙大,他也不肯休息;他的手打了泡,身体不舒服,仍然坚持劳动。黄文明同志对工具器材的爱护保管非常好。每到休息时间,他不是给大家读报,就是讲国内外时事,讲战斗故事,对大家的教育和帮助很大。连里的大小勤务,黄文明同志总是抢着干。烧水、扫地、打饭打菜、整理内务,样样都漏不掉他。每次收工的时候,他总要拾一捆柴火回来,给大家烧水。黄文明同志还利用休息时间,给战友们做袜子底,对待大家比亲兄弟还亲。同志们认为,黄文明同志不但是班里的五好标兵,同时也是连里的五好标兵,一致表示要学习他这种优良作风。

  战士王三才赋诗一首:

  

  年 老 不 减 当年 勇,       下 连 当 兵 他 先 行。                     衣 服 装 备 全 改 换,      从 上 到 下 战 士 般。

  班 里 落 户 决 心 大,      做 好 五 同 如 到 家。                 样样 活 儿 干 的 猛,       五 好 战 士 立 标 兵。

  政 委 当 兵 成 绩 大,      全 班 战 士 个 个 夸。

  通过下连当兵,黄政委不仅自身受到了教育和锻炼,增强了劳动观念和群众观念,进一步树立了共产主义风格和平等待人态度,而且了解了施工部队的情况,克服了官僚主义,密切了上下级关系,为部队树立了良好形象,其影响是深远的。对此黄文明政委也赋有诗一首:

  

  1959年】

  下连当兵英姿豪,官兵一致干劲高。雷厉风行带作风,实际行动反官僚。

  将军下连人称颂,保持青春永不老。艰苦是咱传家宝,革命传统要发扬。

  遵循主席好教导,共产主义早来到。

  

  平时,黄文明政委在戈壁滩上也同大家吃一样的牙碜饭菜,62年部队撤到河南洛阳后正赶上大灾年,粮食不够吃,他也同大家一样挨饿。管理部门把正常供应的一点粮食掺上黑豆面吃。后来一段时间连黑豆面也没有了。他们就采取所谓的“增量法”(用大量的发面起子掺在有限的面粉中,蒸出的馒头特别大,但是很虚)。黄政委同大家一起吃这些东西,从不特殊。出差时在火车上同秘书、警卫员一起吃餐车上的饭菜,买什么吃什么,从不挑拣。

  在戈壁滩时为了出入工地方便,军委给7169部队领导专门配备了两架安—2型运输机。陈士榘司令来工地时经常坐,他不在时其他首长坐,但各大部领导同志和机关处一级领导同志,包括专家和总师,只要需要都可以乘坐,黄政委从不计较。指挥部原来有的两台“华沙”轿车也是配给首长专用的,但在首长不用时,其他部、处级领导也可以用。后来上级又给配备了两台伏尔加轿车,使用情况也照样。撤出酒泉时,有一辆伏尔加轿车被黄政委带到洛阳,后又带到北京,最后一直带到通信兵,乘着它上下班。

  

  燃“煤”

  1960年10月,0029工程已接近完成。铁路和公路已通,机场已能使用,发射场和营房已基本完工。当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由于电厂没有煤而发不出 电,从而导致整个基地无法运行。向中央有关部门请示,得到的答复是就地解决,即由甘肃省解决。但电厂派出多路 人马都无功而返。在这个关键时刻,黄政委拿出敢于担当的劲头,带上工程处、军交处和后勤部的领导同志,先乘小飞机到酒泉,再转乘火车到兰州,直接去找甘肃省委书记张仲良同志。

  当天晚上到达兰州,住进兰州饭店,吕若平秘书随即打电话向甘肃省委办公厅反映情况:由于0029工程遇到重大困难,7169部队黄文明政委来找省委寻求帮助解决。一开始省委办公厅的答复是张书记正在参加省委扩大会,没有时间。后经再次联系,终于得到答复:第二天下午3点在省委第一招待所见面。

  省委招待所距兰州饭店不远,下楼步行五六分钟就到了。进门后黄政委一行被领进一间小会议室坐下。不一会儿,张仲良书记等一拨人走了进来。寒暄之后黄政委首先开讲说:“我们7169部队担负建设的二十基地是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实验基地,在中央军委领导下,在甘肃省大力支持下,工程任务已完成的差不多了,当前拖后腿的是电厂,其主要难点在煤上。有了煤,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即可发电,有了电,全盘就活了。我们曾请示中央解决,中央的答复是就地解决。所以,我今天就当面拜访张书记您来了,请张书记大力帮助啊”。

  张仲良书记听了黄政委这番话后,很爽快地讲:“甘肃省倒霉就倒在“煤” 上。工业生产要用煤,群众做饭要用煤,机关取暖也要用煤,生产的那么一点不够用啊。既然中央说话了,我们再困难也要支援尖端事业,无论如何也给你们解决。这样吧,请煤炭局想想办法,从生活用煤中挤一点出来。好在你们用量不大,我看可以解决。”张书记讲到这黄政委松了一口气,紧接着说:“那我谢谢张书记了,军队无论什么时候,离开地方支援是打不了胜仗的。”大家都乐了,会场上原来那种严肃的气氛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谈完后主人请吃饭,共两桌,边吃边聊。省煤炭局长与7169部队工程处的陈觉付处长和军交处 赵处长商妥了具体实施办法与步骤。回到饭店,吕秘书急忙向家里打了长途电话,报告了在兰州解决煤的好消息,同时黄政委要求通过饭店定了明天回去的火车票。  

  0673

  7169部队负责的工程任务除0029工程外,还有0673工程(原子弹武器实验基地)和0674工程(特种武器储存库)。

  经过1959年一年的施工,0029工程已初具规模,一切都在按计划顺利进行。1960年4月,黄文明政委带着司、政、后、器各部有关人员去新疆视察0673工程。4月28日从指挥部乘安---2飞机起飞,一个小时后到达酒泉,然后转乘火车去乌鲁木齐。29日到达乌市,住进军区招待所。当晚军区首长在百花村饭店设宴欢迎黄政委一行人。第二天是4月30日,市面上一派过节的气氛,党政军机关下午开始放假。晚上在绿色圆顶大礼堂演出新疆歌舞,请黄政委观看。

  第二天五一节全市放假,黄政委从来不玩只知道工作。他把工程处长、器材处长和后勤同志留下研究了解0673工程的情况。过了节后他们便分乘两辆吉普车(苏式嘎斯69型)向库尔勒进发,途经火焰山、吐鲁番和托克逊,下午到达马兰村。路过吐鲁番时有人建议停下参观一下葡萄园,被黄政委一句“回来再说吧”给婉言拒绝了。

  马兰是0673部队领导机关驻地,也是将来参试人员的驻地。这里的建筑物比较集中,有办公楼、招待所、宿舍楼、医院以及部队集体宿舍等。飞机场和实验场都在远处,由公路连通。实验场除木桩子外,当时没有什么建筑物 。机场由空军专业建筑队正在加紧建设,大本营(马兰村)办公楼已建好,宿舍楼主体工程已完成,其它建筑正在施工中。

  黄政委一行人到达后,受到工程兵124团领导和0673部队(二十一基地)张蕴玉司令员和常勇政委的热烈欢迎。他们知道指挥部首长手里有钱有物,是“财神爷”,所以照顾得也特别好。黄政委和几位处长被安排在0673部队首长办公室住宿,几位随员被安排在“特殊”的招待所里(地壕)。在当时房子未建好的情况下,把办公室腾出来住人确实是高规格的照顾了。

  黄政委在这里听了工兵124团领导的汇报,看了各施工现场,慰问了工兵部队,对施工部队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一一做了答复,经费和器材完全满足,看来按时完成任务没有问题,对工程进展也很满意。但没想到的是工程部队还提出了解决蚊虫叮咬的问题。因为部队前期入场时没有准备蚊帐,也没有准备驱蚊药物。谁想这里的蚊子奇多,晚上部队被蚊子咬得睡不成觉。黄政委听了很吃惊,没想到这里的蚊子比二十基地(0029工程)还厉害。当场拍板,令后勤部立即设法采购千顶蚊帐和驱蚊药品发来。后勤部的同志遵照黄政委的指示当即给酒泉打了电话,要求尽快落实。124团团长和政委对指挥部领导的这一举措再三表示感谢。

  黄政委有着关心自己部属的老习惯。他听完汇报即去看望施工连队,又去医院看望病号和医务人员。这个医院是从朝鲜回来的一所野战医院(514医院),被安排在河边树林里。由若干帐篷和木草房组成,病号住帐篷,医护人员住草房。黄政委来到这些医护人员中间很高兴,因为有不少人他们在朝鲜就认识,现在又在新疆遇见感到格外亲切。院长告之他们生活得很愉快,就是吃菜困难。当地人种菜很少,买不到。去库尔勒或吐鲁番采购路途又太远,运输是个问题。还好最近他们发现河里有很多鱼可以吃。这里的维族老乡不吃鱼,怕有毒。不过这里的河鱼确实有毒,他们也有人中毒。后来经化验发现主要是鱼头有毒,再吃鱼时去掉鱼头就行了。鱼很香,在河里放上两张提网,一天打的鱼都吃不完,于是就送给0673部队机关人员。而黄政委关心的是给病号吃没吃,叮嘱千万要防止再给病号造成二次伤害。

  临走的前一天,同使用单位---0673部队的常勇政委和张蕴玉司令员进行了座谈。征求他们对施工部队的意见。他们表示:工程方面的意见我们随时发现已随时对他们讲了,都能按我们使用单位的意见办,我们对工程部队很满意,对工程质量与进度也很满意,工作都很认真。听了他们对施工部队的赞誉,黄政委很是高兴。至此,在二十一基地三天的视察宣告结束,黄政委一行原路返回酒泉。

  在马兰的二十一基地建成后,从1960年11月起,接受了无数次的导弹和核武器实验。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也在此处爆炸成功,1966年10月第一颗氢弹又在此成功炸响 ,随后在这里还进行了多次地下核试验  。总之,0029工程和0673工程为我国战略导弹和核武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此黄文明政委特赋诗二首:

  祝第一颗导弹上天1962年】

  靶场速建成,发射立奇功。导弹腾空起,首次游太空。

  运转很顺利,弹着正命中。科技开红花,面貌呈新容。

  为国为民用,四化展图宏。继续做贡献,再上楼一层。

  

  纪念综合原子弹发射基地30周年

  198811月】

  毛主席指示,要搞原子弹。基地综合建,完成二年半。

  三十年今夕,原子弹爆炸。空间帷幕开,科技大发展。

  国防建设上,进入新阶段。继续向前进,举国上下欢。

 

  0674

  0674工程是一个特种武器储存库,由工程兵101团负责建设。这次视察主要是看看101团担负的坑道工程进度情况并了解是否有需要解决的问题 。

  黄文明政委一行到达我国青海省省会后,省交际处安排住进省属宾馆。晚上省委王昭书记(曾任过64军政委,与黄政委是老熟人和老战友)请吃饭,饭后又组织了舞会。不知黄政委何时学的跳舞,他交际舞跳得很好,轻盈自然,旋转从容,从始至终没休息,不显疲劳。

  第二天省委给安排了两台车赴0674工程所在地。此地海拔三、四千公尺以上,山高路陡,刚一下车许多人高山反应很厉害。头痛、腿酸、走不动路,像是患了感冒,十分难受。黄政委气喘吁吁,行走困难。陈觉处长被人扶着才能迈步。不过再难受也得坚持,首先在团长办公室听汇报。听完汇报吃午饭,饭后靳凤鸣团长请大家先休息,大约2小时后,感觉好了一些,但稍微一动还是难受。黄政委坚持要到工地现场看看施工情况和部队指战员。于是他就在团长和 团政委的搀扶下,陈觉处长拽着马尾巴,其他人员则慢慢挪着步子 向着工地前行。施工现场就是高山底下的两座山洞。洞既高且宽,两台大卡车可并行进出,山洞深处纵横交错,看上去十分宏伟。现场的101团指战员情绪高涨,施工物资和器材也很充足,按时完成任务无任何问题。由于对101团 的情况很满意,黄政委对靳团长的工作给予高度赞扬,并希望把最后的收尾和移交工作做好。靳团长对老首长表示:请指挥部首长放心,一定遵照指示把最后阶段工作办好。视察结束后,由于多人高山反应严重,没有在101团过夜,摸黑返回了省城。

  遇“险”

  1959年初冬,工程兵要召开一次领导干部会议,要黄政委参加。由于接到通知已晚,乘火车赴京已来不及,于是黄政委临时决定改乘基地自己配备的安---2型飞机前往。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当吕若平秘书去通知管 飞机的军交处,让飞行员准备出航时,赵如英处长不同意。原因是飞机又小又轻,易受气流影响,况且飞行员以前从未飞过直达北京的航线,有风险。但为了赶上北京的会议,黄政委坚持有风险也要飞。

  那天早晨8点,飞机从戈壁滩上迎着太阳向东起飞。放眼向下望去全是黄色沙漠。飞机虽有颠簸但能忍受。中午时分快到达银川时开始出现了问题。银川西面是贺兰山,以贺兰山为界,东西气流有很大区别。驾驶员第一次飞这条航线,对空域不熟悉,又缺乏思想准备。当飞机飞过贺兰山进入银川平原上空时,飞机突然向下跌落,飞机上的人突然被颠得蹦了起来,不一会儿又哐嘡一声坐了下去。大家不约同声叫到:怎么回事?但飞行员不做回答,精神紧张地抓着方向盘一动不动。飞机到达银川机场着陆,在候机室休息吃饭时,驾驶员才告诉黄政委:刚才在空中好险啊,没想到贺兰山东边的空气如此稀薄,几乎托不住飞机,飞机一下子掉下去80多公尺。幸亏是在平原上,距地面还有一段距离,否则会机毁人亡的。听到这,大家不禁毛骨悚然。吃罢午饭飞机加满油,继续向东飞行。到了包头,太阳已偏西,又赶上下午气流不稳,为安全起见飞行员建议黄政委在包头过夜。见当天飞到北京已无望。黄政委也只好同意。

  第二天是个好天气,晴空万里,气流稳定,飞机起飞后继续向东飞行。中午时分到达北京上空。飞过八达岭后又遇到了麻烦。由于北京地区上空上升气流太强,安---2飞机自重太轻,飞机围着北京西郊机场上空转了两三圈硬是降落不下来。驾驶员也是干着急没办法。最后在地面指挥塔的引导下,用非正规降落方式才降下来。这趟有惊无险的航程总算 结束了。在从机场去招待所的路上,吕秘书对黄政委说:以后出差可别坐飞机了,太危险。黄政委却很淡定地说:坐什么没危险呀?坐飞机还是快啊。对黄政委这个在战争年代经受过无数次生死考验的老兵来讲,为了完成既定任务,总是不自觉地就会把个人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

  

  在中央军委正确领导下,在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全国各有关省市、自治区、军区和军兵种大力支持和协作下,0029工程到1960年11月已基本完成,保证了有关单位的使用。仅在酒泉的二十基地就完成了各种营房48万平米,混凝土机场、公路、场坪152万余平米,铁路干、支线(站)294公里,通信架空线5260(对)公里,各种电缆线990公里,高低压输电线272公里。土石方632万立方米。技术阵地、发射阵地、燃料库、观测站、收发信台、遥控站、气象站等41个场区,2555个建筑物全部被评为优秀工程。聂荣臻元帅曾兴奋地说:“你们(7169部队)不仅提高了质量和速度,也抢回了设备,意义重大”。

  在大批部队离场前,7169部队在酒泉市里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当时的大会名字叫四好连队,五好战士代表大会),各团以上单位都派代表参加。大会开的隆重而热烈,表彰了520个先进单位,540名官兵受到奖励,受表彰总人数占十万官兵和职工的百分之二十左右。黄政委在会上做了总结报告。

  为了搞好收尾工作,指挥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单位一定要善始善终,负责到底。做到边收尾,边清场,工完场清。保证建好、交好、走好。实际上,后经黄政委检查发现,各施工单位做的比指挥部要求的更好。原来这些单位打心眼里想的是:早完、早清、早交、早走,尽快离开这里。因为进入工地两年多来,为了国防尖端事业,他们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没有吃过一顿没有沙子的饭菜,没有出过一次工地的“大门”,没有一次见过自己的亲人,没有过一次节日,默默承受了异常艰苦的日子。对此黄文明政委也有诗为证:

  戈壁宏图19601010日】

  毛主席令,搞原子弹。七一六九,建设基地。

  史无前例,任务艰巨。数万雄兵,进军戈壁。

  安营扎寨,破土兴工。冲天干劲,分秒必争。

  艰苦创业,群策群力。全国支援,各部关心。

  二年半后,提前完毕。导弹上天,刺破寰宇。

 

  科研技术,书写新篇

  随着各项工程提前完成,1961年1月,7169部队(特种工程指挥部)向 0029部队(二十基地)进行总移交。移交会在10号(和平里)新建好的招待所会议室进行。张爱萍副总长主持会议,0029部队参加会议的有孙继先司令员、栗在山政委、李福泽和张贻祥副司令。7169部队参加会议的有陈士榘司令员、黄文明政委、曾旭清和赵东寰副司令以及有关的工程负责人。

  会议开始张副总长简单讲了几句,意思是我们都是自己人,这么大的工程建好了,施工单位要交给使用单位,总要坐下来谈谈,办个手续。还有什么遗留问题,也要讲清楚,以免以后扯皮。接着陈司令发言,他从勘察设计到施工完成讲了简要过程。然后,他请特工指工程处高万祥处长发言。高处长详细汇报了各工号竣工移交情况,同时介绍当天准备移交的文件内容及移交办法。之后,孙司令说了几句客气话,感谢施工单位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并请7169部队领导同志转达他对各施工单位的谢意。随后研究了总的施工材料如何移交,谁在移交书上签字等具体问题。另议定新组建一个工兵团,负责以后的维护和遗留问题的解决,归0029部队建制。这个会从下午3点一直开到晚上7点才散会。

  黄文明政委本来就有心脏病,由于长期工作上操劳,精神紧张,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他虽然会上讲话不多,但散会后,回到招待所后感到胸闷,动弹不得。吕秘书赶快找来医生,经检查后确诊为劳累所致,问题不大,含一片硝酸甘油后就睡下了,连晚饭也没吃。

  移交会开完,再把文件移交后,指挥部机关的工作就基本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欢送尚未离开的施工部队和单位,同时机关自身也准备撤离。1961年元月下旬,指挥部机关开始撤离,先由管理处把机关的装备运走,而后人员再撤。黄政委是随机关最后撤离的。跟负责扫尾工作暂时不撤的同志告别之后,乘军委配备的苏式伏尔加轿车从8号(绿园)出发,沿着新落成的公路顺利到达酒泉招待所(此招待所1958年筹建,1959年建成,专门接待7169部队各类有关人员,7169部队撤离后移交给了0029部队使用),而后转乘火车奔赴河南洛阳。

  至此,这支1958年组建代号为7169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工程指挥部)与其所率领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万将士在既无掌声又无鲜花欢迎中悄悄地开进了大漠,三年后这支部队又以同样的方式悄悄地撤离了大漠。所不同的是在他们的身后却矗立起了一座现代化城市-----酒泉航天城。这支部队默默地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却不为外人所知。但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对这支特殊的工程部队不仅知道,而且对它的伟绩还做了明确的肯定,请看陈士榘将军生前一段回忆录:“1965年元旦之夜,毛泽东主席来到一片金星闪烁的解放军高级将领中间。将军们或敬礼或鼓掌,微笑着争向自己的统帅拜年祝贺。毛主席走到陈士榘将军和张爱萍将军面前时停了很久。他一手握住陈士榘将军的手,另一只手指着张爱萍将军,笑着说:“祝贺你,你们(工程兵)立了功,他们(国防科委)出了名,你们做窝(建成两弹基地),他们下蛋(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我们中国人说话开始算数了,你们都立了大功”。

  怀

  由于当时国际和国内形势的需要,中央军委对7169部队有严格的保密要求。黄文明政委在主持制定施工方针时,突出了“安全保密”,凡是到7169部队的工作人员,上对父母,下对妻儿以及亲戚、朋友、战友、、同事等与自己有社会关系的人都不得泄露自己的工作地点,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一切联系方式只能用代号。所以有的军人家属数年不知自己的亲人身居何处,做什么工作。于是拿着来信的信封,按照上面的邮戳千里迢迢来到酒泉,结果在酒泉打听数日,也找不到7169部队的具体地点,只好悻悻而归。

  因为不准照相,7169部队政治部宣传部办的《工程战士》报出版了无数期,从未登过一张照片。部队从酒泉基地撤出时,每个人身上片纸不许留,所有工作记录本和资料一律上交或销毁。当前播出的一些反映建设酒泉基地的历史题材影像中所出现的“扛着铁锹,排着队在戈壁滩上抗风雪,战严寒,艰苦奋斗建设二十基地”的镜头全是假的。不是后来补拍的就是挪用过来的。7169部队当初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艰苦创业的施工场面没有留下任何影视资料。

  以陈士榘为司令员,黄文明为政委,曾拥有十万官兵的7169部队从1958年至1961年在祖国的大西北历尽艰辛,在胜利完成工程建设后,撤到河南省洛阳市,进行休整、总结和整编。洛阳是河南省产粮区之一,有充足的粮食供应部队,而甘肃省当时是经济困难的省份,尤其粮食十分紧张。当时,在我国西部地区在尚没有类似0029那么大的工程情况下,仍留在西北,当地确实养不起那么多的部队。从外地调粮又增加国家负担。所以中央指示撤出来,因粮而居,落户洛阳。

  黄文明政委从始至终主持了部队的整编工作。他根据上级指示,把从各军区、各军、兵种调来施工的部队(如铁道兵十师、各工程团、空军六分部、地方的各建筑公司、通信工程团、汽车团、测绘大队等等)统统归建,把留下来的部队改编成工程兵52师、53师、54师和安装技术总队。指挥部的机关干部根据需要进行了妥善分配。有的到师里任职(如,组织部长马苏政到54师任政委),有的分配到北京工程兵司、政、后、器各大部,有的分配到兰州军区和河南省武警总队。同时组建了工程兵工程部(军委工程兵下属业务部门,与司政后器各部平级),赵东寰兼部长。截止1962年底,整编完毕,人员就位。黄文明政委离开洛阳到北京军委工程兵任副政委。在太平路24号大院(工程兵办公地点)只上了一个月班,于1963年3月调通信兵任政治委员。

  在胜利完成0029、0673、0674工程建设,部队撤到河南洛阳整编后,由第十九兵团改编的7169部队也随之从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中撤消,而它在国防科技建设中为国家所立下的汗马功劳,由于人为因素则被尘封隐匿起来,很少被人提及。

  若干年后的1987年,陈士榘司令员在他的《历尽沧桑的岁月》文章中提到:“由于当时的特殊背景和严格地保密制度,这支部队默默地开进戈壁滩,又默默地撤出戈壁滩。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业绩从来没有人提起过。在当代中国人的心目中,只知道从事两弹研制的科技工作者和发射试验部队,而未闻那个特殊的名字,即代号为 7169部队的特种工程指挥部。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有说不出的内疚和怀念。无论是已故的,还是活着的,我们都不应忘记他们。因为他们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艰苦创业的时代;他们也开辟了一个时代,一个巨龙腾飞的时代。”

  黄文明政委不仅亲身参加了这段“艰苦创业和巨龙腾飞”的事业,而且还参与领导了这个新时代的开辟工作。他的功绩与贡献应该与导弹实验成功同辉,与两弹实验成功对国家的贡献同在,我们后来人应该深深铭记。黄政委虽然在7169部队任职时间不长,只有两年半的时间,但他付出的心血和精力是无法估量的,按他自己的说法是“艰苦豪迈的”,

  名副其实地做了一回无名英雄。实际上他对国家尖端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开创性的,也是历史性的。是他一生中极其光辉闪烁的一个亮点。  

  

  组织上对他这一段历史是这样评价的:“1957年2月,黄文明同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毕业后任军委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副政委、政委。他率领指战员进军戈壁滩,在恶劣的气象和地理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技术尖端、工程复杂的0029导弹训练基地和我国第一个核试验基地的建设任务,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度赞扬。“

  我们谨以他老人家留下的一首诗来作为此篇文章的收尾,以表达我们对他和与他在一起共同奋斗过的战友以及广大7169部队指战员的无限敬意与怀念:

  

  0029基地建成有感1961年】

  戈壁无边,地无人烟,气候恶劣,变化瞬间。

  物产丰富,取之不竭,零零二九,改地换天。

  良田万亩,水库满盈,楼房林立,街道井然。

  公路纵横,铁路运转,四通八达,来往方便。

  银光闪闪,雄鹰飞展,通信联络,全国通畅。

  全区绿化,沙海变颜,昔称戈壁,塞外江南。

  

  【 全文结束】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