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红色人物

刘胡兰烈士胞妹刘爱兰70年后首度发声

2017-01-12 09:11:21  来源: 老董侃天下微信   作者:记者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原创/独家重磅 刘胡兰烈士胞妹刘爱兰70年后首度发声

  1947年1月12日,这是云周西村人民难忘的一天,在这个北风呼啸、冰天雪地的日子里,刘胡兰牺牲在国民党军队的铡刀下,那一年,她还不到15岁,是中国革命史上年龄最小的共产党员。

  刘胡兰一母同胞妹妹刘爱兰70年后首度发声——

  致敬,我的胞姐刘胡兰

  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文艺工作者,诞生了一部部以刘胡兰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2009年的全国“双百”人物评选中,刘胡兰当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刘胡兰精神已成为鼓舞全国亿万青少年继往开来的巨大动力。

原创/独家重磅 刘胡兰烈士胞妹刘爱兰70年后首度发声

  在大多数的文艺作品中,刘胡兰展示给人们的是刚强、无畏的艺术形象。那么,真实的胡兰子究竟是什么样的?1月5日至7日,在刘胡兰烈士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日前夕,本报记者前往文水县,独家专访到与刘胡兰烈士一母同胞的妹妹刘爱兰,这也是刘爱兰在姐姐刘胡兰就义后70年来首度在媒体发声。

原创/独家重磅 刘胡兰烈士胞妹刘爱兰70年后首度发声

  大树下,是刘胡兰家的祖坟,这里埋葬着她的爷爷奶奶和生母

  1、一生都在想念生母

  1月6日,与70年前那个难忘的日子一样,天阴沉沉的,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上午10时,82岁的刘爱兰在女儿司承志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来到刘胡兰村西北的田野上。

  远处有几棵大柳树,树下就是刘爱兰一家的祖坟。刘爱兰跪拜在坟前,禁不住老泪纵横。这里埋葬着爷爷奶奶,还埋葬着生养她和姐姐刘胡兰的妈妈王变卿。

  王变卿的坟茔已成平地,仅留着杂草痕迹。刘爱兰清楚地记得,1946年奶奶去世后埋在这里,那年清明,她和姐姐还给妈妈的坟上填了新土。那是她和姐姐最后一次一起祭拜母亲。

  “就是这片黄土地埋葬着妈妈年轻的身躯,她静静地躺在田野上,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深埋着。当她的女儿被敌人残忍地杀害时,当伟大领袖毛主席为她的女儿题词时,当云周召开万人大会枪毙杀人凶手时,当刘胡兰被全国人民学习敬仰时,当继母胡文秀被无辜地当作叛徒被打倒时,妈妈王变卿正静静地躺在养育她的大地深处……她永远也不可能知道,虽然她经历的苦难的一生,但她养育了一个伟大的女儿。”跪拜在田野间,刘爱兰说,“相信妈妈的在天之灵,一定会为自己的女儿骄傲自豪。”

  从目前公开发表的资料来看,刘胡兰烈士牺牲后,发掘、整理其英雄事迹时,人们只知道其生母早逝,胡兰姐妹是由继母胡文秀带大并走上革命道路的。70年来,代表刘胡兰出席各种纪念活动,参加各类重大活动,包括参政议政、宣讲刘胡兰英雄事迹。出现在公众面前的,都是胡文秀。介绍英烈家属时,也只知道刘胡兰继母及其两个妹妹和两个弟弟。

  1987年,在继母胡文秀去世后的第二年,刘爱兰的丈夫司晨光给当时的文水县委写了一封信,信中明确提出,在今后的宣传中应提及胡兰、爱兰的亲生母亲王变卿女士。这封信引起了文水县委和刘胡兰纪念馆的高度重视。经过多方面了解核实,在尊重历史的情况下,刘胡兰纪念馆增加了其亲生母亲的介绍,在刘胡兰直系亲属介绍名录中,生母王变卿排在父亲刘景谦之后,继母胡文秀之前。

  王变卿,1914年2月9日生,文水县王家堡村人。四岁丧母,在父亲和姐姐抚养下成长。自幼家贫,懂事起即帮父亲做农活,跟姐姐学针功、料理家务,在勤劳俭朴的家庭生活影响下成长为一个善良忠厚、明白事理的姑娘。

  1931年10月26日。王变卿与刘景谦结婚,她孝敬公婆、关爱丈夫、勤于家务、善待邻里,公婆对儿媳视如亲生,乡亲称其为好人。1932年10月8日生刘胡兰,自幼丧母的不幸使她对女儿倍加疼爱,关怀备至。刘胡兰懂事后,她叮咛女儿认真做事,诚实做人。1935年生次女刘爱兰,由于囿于世俗偏见,因没有生儿子而忧伤自责,在坐月子期间受了风寒染上重疾,一蹶不振。1938年春,日本侵略者占领文水城,兵荒马乱,给家庭生活蒙上阴影,本未痊愈的身体更加憔悴。同年10月又生第三胎,女儿落地即逝,她也一病不起,1939年1月28日逝世,当时刘胡兰年仅7岁,刘爱兰4岁。

  “以前很多文章都把继母胡文秀嫁到刘家的时间标记为1941年,事实上是妈妈去世四年后,1943年春天,继母胡文秀才嫁到刘家。”刘爱兰说,“早就想给逝去的母亲立块碑,让后辈记住我的母亲,也能在每年清明有个哀思的地方。希望能有一天,可以让父亲母亲真正安葬在一起,既可了却我的心愿,又可以告慰姐姐的在天之灵。”

原创/独家重磅 刘胡兰烈士胞妹刘爱兰70年后首度发声

  刘爱兰母女跪拜在田野间 刘爱兰和女儿司承志跪拜在田野里

  2、胡兰子的感情生活

  离开祖坟,刘爱兰在女儿司承志的搀扶下来到刘胡兰纪念馆。距离“1·12”刘胡兰烈士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日不到一周时间,刘爱兰想提前看看姐姐。

  刘胡兰牺牲后的第二年,1948年10月,年仅13岁的刘爱兰就被部队招到战斗剧社,出演刘胡兰的角色。从1973年1月12日参加过刘胡兰烈士英勇就义纪念日活动后,直到去年1月12日参加69周年纪念日活动,期间43年没有参加过任何纪念活动。但每年的这一天,刘爱兰都会记起1947年那个血腥的日子,依然会感到刺骨的寒冷。这个日子,不管在哪个城市,她都会远离喧嚣,眼含热泪,孤独地静静地在心里守望着姐姐,她一直都觉得“静默是怀念姐姐的最好方式。”

  走进刘胡兰纪念馆,矗立在广场中央的汉白玉碑上铭刻着毛主席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金光闪闪。刘爱兰静静地伫立在刘胡兰墓前,若有所思。

  “姨妈刘胡兰是党的优秀党员,是人民群众的好女儿,更是妈妈最亲爱的姐姐。”司承志告诉记者,刘爱兰一直有个心愿,希望大家能认识一个生活中真实的刘胡兰。许多宣传刘胡兰的文章只注重宣传她的英雄事迹,在她的生活方面是个空白和断层。“在姨妈刘胡兰牺牲70周年之际,妈妈口述的《我的胞姐刘胡兰》一书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和北约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妈妈口述的,就是刘胡兰在平凡的生活中怎样做人做事的,还原刘胡兰真实的生活场景。”

  刘胡兰墓前,刘爱兰颤抖着把一本《我的胞姐刘胡兰》放在碑前,用手摩挲着,似乎在回忆和姐姐刘胡兰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我四岁时就失去了母爱,是年仅七岁的姐姐像个大人似的担起了照顾我的责任,我的童年是幸运的,奶奶给了我足够的慈爱,姐姐刘胡兰自觉给了我母爱般的关怀。都说长姐如母,这句话就是我和姐姐之间的真实写照,姐姐用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原本的三岁之差变成了五岁甚至十岁之差。”刘爱兰讲述起过去,依旧感受到幸福。

  司承志说到,关于姨妈刘胡兰的感情问题,近年来许多媒体都进行过关注和报道,有媒体称刘胡兰生前有两次订婚和一次恋爱,“与真实情况有出入,妈妈对姨妈的感情生活最清楚,事实上仅有一次革命‘恋爱’。”

  当时在云周西村,乡亲们都知道刘胡兰是个能干、俊俏的好姑娘,不论是人品还是相貌在村里都是数一数二的。村里也有好心的大妈大婶到家里提亲,都被刘胡兰的奶奶拒绝了。

  1946年4月,村里白家又来提亲,这次是被刘胡兰拒绝了,因为她的上级吕雪梅告诉她“这种事不仅要双方同意,家里同意,还要组织上批准”。

  就在这段时间,村里来了一些受伤的八路军。刘胡兰组织妇女们照顾伤员。

  对于八路军伤员的到来,全村人都很高兴。后来又有大部队在村里驻扎,他们帮老百姓掏茅坑、扫院子、挑水,老百姓都像对亲人一样对待八路军。伤员里有一个八路军连长叫王本固,有多年的革命工作经验,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了刘胡兰大力的指导和帮助。接触多了,两人有了朦胧的爱情。

  刘爱兰清楚地记得,那一年,在院子里枣树刚刚挂果时,王连长到了他们家,和爷爷、大爷及爹爹说着什么。后来才知道,王连长当时到家里拜访长辈,并给家里留了三样定情信物:一条毛毯、一支钢笔和一副眼镜。在那个年代,那个特定的环境中,那种感情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革命情和战友情,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并肩站在革命前沿。他们没有更多时间了解彼此内心情感,没有机会说出彼此爱恋,是革命的滚滚洪流把他们推到了一起,是革命光荣的事业把他们连在了一起。

  如果算得上恋爱的话,这段经历就是刘胡兰生前唯一的感情生活。

原创/独家重磅 刘胡兰烈士胞妹刘爱兰70年后首度发声

  刘爱兰在姐姐刘胡兰碑前

  3、无法愈合的伤痛

  1947年1月12日,在几百名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面前,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反对派惨无人道地杀害了包括刘胡兰在内的七名革命烈士。

  观音庙前的刑场上尸骨横陈,鲜血染红了大地。那天,十二岁的刘爱兰为姐姐刘胡兰的壮烈牺牲一次次晕倒在刑场旁,望着带血的铡刀,七天七夜滴水未进……

  此后一段时间里,习惯依靠姐姐的刘爱兰一直无法走出痛苦的深渊。

  同年2月2日,文水县被八路军攻破,文水回到了人民手中。而刘胡兰从容就义的事迹,很快就在《晋绥日报》上刊登了,120师“战斗剧社”以刘胡兰为原型创作了歌剧《刘胡兰》,在各个解放区上演,人民化悲痛为力量,誓为刘胡兰报仇,为解放全中国英勇战斗。

  194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斗剧社决定招收刘爱兰参军,年仅13岁的刘爱兰正式入伍并加入了战斗剧社。

原创/独家重磅 刘胡兰烈士胞妹刘爱兰70年后首度发声

  年轻时期的刘爱兰

  刘爱兰和刘胡兰是一母同胞,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来到部队后,领导安排刘爱兰饰演姐姐刘胡兰。开始时,每当演姐姐刘胡兰牺牲那一幕她都坚持不下来,次次哭倒在舞台。

  经过几个月紧张的演出后,刘爱兰对姐姐刘胡兰的思念越来越强烈,常常在演出现场出现幻觉,每当在剧中刘胡兰生前一幕幕重现时,刘爱兰以和刘胡兰“重逢”欣喜万分。

  每次演出,她都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刘胡兰,最难以承受的是,剧中要重现往日惨烈场景,一次次的牺牲场面,对她是一次次巨大的折磨。戏终人散,她还在剧情的大起大落和现实生活的转换中咀嚼痛苦。对刘爱兰来说,每一场演出都是一场撕心裂肺的痛苦。

  四年的时间,刘爱兰不知道扮演了多少次刘胡兰,不知道有多少解放军战士受到了她的鼓舞。新中国成立前夕,刘爱兰曾随着剧组走进北平城,为北平人民演出了十几场歌剧《刘胡兰》。周总理看完歌剧,走上台来,含着泪表扬她演得好,还拉着她的手问长问短,说“我记住‘二兰子’了”。

  渐渐地,刘爱兰患上了神经衰弱,长期失眠。党组织上给予她最大的关爱,迅速为她转换了人生舞台。1952年,组织上把她保送到重庆巴蜀中学刘胡兰战斗班读初中。在巴蜀中学,她是同学们非常喜爱的一个姑娘,参演了几次刘胡兰剧的片段。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制作刘胡兰的雕像、设计印刷刘胡兰的邮票,凡是设计者见到刘爱兰,都会惊呼她有着一张明星一样的脸。

  1954年,组织上又把刘爱兰接回山西工农速成中学读高中。在这两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里,她的精神世界得到极大的释放。毕业后,刘爱兰和高中同学司晨光结了婚,又被分配到山西大学图书馆工作,1964年调到太原市农建局。那时,她幸福的像鸟儿一样,整天嘴里哼着歌曲。她的一女一儿也非常漂亮。

  1966年文革开始,刘爱兰受到了意想不到的袭扰:红卫兵开始揭批继母胡文秀,说她虐待刘胡兰,所以刘胡兰才参加革命,导致最终牺牲,甚至有人推断说是胡文秀出卖了刘胡兰,不断地有人找刘爱兰调查胡文秀的问题。刘爱兰不愿意落井下石,更不愿意人们歪曲刘胡兰的牺牲原因,她只好选择了沉默。

  这一沉默就是很多年,刘爱兰经常把自己关在黑屋子里一言不发。几十年过去了,刘爱兰永远忘不了刘胡兰临上刑场前,走过自己身边,最后看自己的一眼。那眼神中,饱含着爱恋和牵挂!谁能理解一个12岁的女孩子亲眼目睹自己的姐姐身首异处的痛苦?而这种伤疤一次次被揭开,刘爱兰不愿意让人们直视自己的痛苦,几十年来一直选择了沉默,从未公开发声,即便是每当1月12日刘胡兰牺牲纪念日,她也是躲在一隅,插上一瓣心香,用静默来祭奠姐姐。

原创/独家重磅 刘胡兰烈士胞妹刘爱兰70年后首度发声

  刘爱兰在女儿搀扶下在刘胡兰墓前

  4、余生陪在姐姐身边

  2014年1月12日,刘爱兰的夫君司晨光先生在姐姐刘胡兰的祭日这天去世。刘爱兰万分悲痛的说“这也许是天意!让我在这个日子两次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这年,刘爱兰才第一次回到了云周西村,为姐姐扫墓。

  2015年1月12日,她再次回到云周西村,还是躲在村里一个角落里默默地纪念着姐姐。

  2016年1月12日,刘爱兰终于出现在刘胡兰牺牲69周年纪念大会会场,她的内心不住地提醒自己要坚强,要对得起英雄的妹妹这个称号。

  静静伫立在姐姐刘胡兰的墓前,刘爱兰脑海里哪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像碎片一样在逐步地还原,每一次回忆都像在搭积木——那是一种拼凑且是带着似惊雷般轰鸣的拼凑,那声音震动着她的神经。每当她再次触摸那段历史时,伤痛就深深地刺痛她直至骨髓,灼伤着灵魂深处最隐蔽的温暖。这个痛苦深不可测,常人无法洞悉也无法体会和理解。那是一个十二岁女孩被惨无人道的血腥碾压的灵魂在呻吟,这也是刘爱兰七十年来埋藏在内心的痛苦。然而,在刘爱兰内心深处,一直深深感激党和政府及人民给予的荣誉和关怀,她愿和崇敬、热爱、敬仰姐姐刘胡兰的人们一起分享她的愿望:姐姐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后继有人,我们的祖国一定会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姐姐刘胡兰墓前,人们排起了长队绕着烈士墓缓缓默哀。此情此景,让刘爱兰禁不住泪流满面——姐姐在天之灵一定欣慰,姐姐为之奋斗的事业后继有人,人们不会忘记姐姐刘胡兰,刘胡兰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她为了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纪念大会后,刘爱兰做出决定:要出版一本纪念姐姐的书,由自己口诉,女儿司承志执笔,待到2017年1月12日,刘爱兰要亲自出席纪念刘胡兰牺牲70周年纪念大会,她要把这本书将作为自己献给姐姐的最好礼物摆放在烈士墓前。

  让司承志感到欣慰的是,经过一年的努力,由妈妈刘爱兰口述的《我的胞姐刘胡兰》一书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和北约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首次公开介绍了刘胡兰和生母王变卿及她们的奶奶,对过去刘胡兰宣传中的过分之处做了还原,对一些错误细节提出了纠正。

  刘爱兰的女儿司承志出生在1956年6月,1972年参军入伍,1976年进入军校学习,毕业后一直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司承志的生活环境与姨妈刘胡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刘胡兰的入党介绍人吕雪梅见到她时,就大声地告诉周围的人:“她长得太像胡兰子了”。司承志中学时曾被父母送回文水县刘胡兰中学读书,曾应约在许多报刊发表过纪念刘胡兰的文章,也给一些画家做过刘胡兰画像的模特。在母亲抑郁时,她总是陪伴在母亲膝头,听着母亲讲述过去的故事。她在清理父亲遗物时,看到父亲留下的照片、信件、笔记及报纸摘抄,从遗物中读懂了父亲的愿望,明白了父亲要替妈妈还原姨妈生活真实场景的想法,她必须接替父亲,既要照顾好母亲,又要支持母亲继续承担宣传姨妈刘胡兰光荣事迹的任务。

  在书中,刘爱兰第一次披露了英雄的爱情故事,那就是刘胡兰和八路军连长王本固的朦胧之爱、无果之爱。

  这本书,弥补了过去对刘胡兰宣传上的不足,交代了英雄的童年背景,介绍了英雄在生活中的平凡之处,说出了英雄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深深地植根于劳苦大众之中的道理。书中也反映出刘爱兰在处理英雄牺牲之后的各种关系上,如和继母的关系,和同父异母兄妹的关系,和组织的关系等方面,表现出的大度和宽容。其实她和刘胡兰就是不同时代的两位英雄,她和刘胡兰的故事就像书的封面的那团火一样,能够感染打动每一位读者。

  为更好地照料母亲,司承志在刘胡兰纪念馆附近为母亲刘爱兰购买了一套单元房,谈起未来的生活规划,司承志表示,人常说叶落归根,妈妈老了,每次回到云周西村状态就非常好,她会陪着妈妈一直呆在这里,让妈妈一直陪伴着姨妈。

原创/独家重磅 刘胡兰烈士胞妹刘爱兰70年后首度发声

  老董与刘爱兰女士在一起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