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红色人物

宁可不进北京也绝不搞浮夸的陈永贵

2016-12-14 08:32:50  来源: 红色中国微信   作者:张怀英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张怀英(中)与陈永贵等一起在大寨规划山河治理

  1958年党的八届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后来又相继提出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合称“三面红旗”。

  陈永贵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同贾进才、贾承让等人多次商量,不断地说:“在跃进年里,咱们可得鼓足干劲,千方百计,多增点儿产量。”

  贾承让说:“没问题。”

  贾进才干脆说:“永贵,你说咋干就咋干。我看咱村的条件今年比往年好,

  人们的心气高,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更坚定了。”

  陈永贵坐在炕沿上,一袋接一袋地抽着烟,最后说:“增产可得拿实法儿,不是挂在嘴上说几句大话就行了。”

  承让插话说:“想实法儿,咱们的法儿都想过了。听说县里最近在分配化肥,你能不能到县里去找张书记,多给咱分配点儿。”

  陈永贵说:“承让,这事咱从来没干过。县里的化肥是按卖余粮的多少分配。你忘了?张书记多次讲,历史的教训值得记取,凡是国家用钱、物照顾起来的典型,都长远不了,就算富了人们也不赞成。张书记所以对咱们大寨一直很重视,周围的大队也赞成,就因为咱是自己干起来的。”

  进才说:“对,这个口不能开。”

  随着大跃进的呼声越来越大,报纸的报导劲头也越来越大,各地的指标也定得越来越高。什么达纲要、过黄河、跨长江,好像一夜之间能变化了。陈永贵对此产生了怀疑,他想:这产量增加总得有个条件呀!怎么一夜之间变得这么快?这鼓的是真干劲,还是假干劲?

  一天,我到大寨下乡,问到陈永贵今年的指标是怎么定的。陈永贵说:“今年可能能达纲要。可是有些地方变化那么快,究竟怎么样呢?”他把自己最近的一些想法向我谈了出来。我也不好解释,就说:“可能是人家的条件好、潜力大。咱们的潜力也不小,也需要挖,不过得一步一步来。毛主席讲,得鼓实劲,不能鼓虚劲。”

  陈永贵说:“对,这话说到我心上了。就得鼓实劲。我今年的肥料比去年增加,玉米也计划深刨,各项措施算起来,达纲要应该没问题。”

  可是到了这年9月份,《人民日报》刊登了麻城县水稻亩产3万6千斤,山西洪洞县说他们的小麦亩产可以达到8万9千斤。这些消息传到陈永贵的耳朵里,他有点懵了。一天他到县里找我,走进办公室,我招呼他坐下抽烟,看他一直皱着眉头,似乎想说什么,又不敢往出说。我看出他有心事,就主动说道:“老陈,你有什么话?说吧!”

  陈永贵这才说:“张书记,你看我的思想是不是有些保守?”

  我听出这话里有话,就沉思了一阵,说:“我看不出你有保守思想,也没听人说你有保守思想。”

  陈永贵说:“可是报纸上登的亩产3万6千斤水稻,还听说小麦要亩产8万9千斤,这到底是咋回事?”

  我听他说的是这么回事,就笑了,说:“现在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人家胆子可能比咱们大,就让他们大吧。不过,我听说那麻城亩产3万6千斤水稻是几十亩水稻快要成熟的时候移到一亩地里,要算总账的话,不但不增产,反而减产。”

  陈永贵从沙发上站起来说:“张书记,我想通了。我要回去了。”

  我说:“再坐一坐,急什么?”

  陈永贵说:“我是憋不住才来找你的,既然通了,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说着就要往外走。

  我起身从桌上拿起一盒纸烟说:“你爱抽烟,拿上吧!”

  陈永贵也不推让,把烟装到口袋里就走了。陈永贵总是这样,几乎每次都来去匆匆,有时三言两语,有时坐上十分八分钟,解决了问题,马上就走。我知道他这是赶着回去参加生产,他要走时,我也不怎么留他,其实留也留不住。这就是他的脾气,谁也无法改变。

  秋天,我到大寨检查工作,陈永贵陪我看了大寨的庄稼。这年大寨的庄稼长得非常好,一派丰收景象。我问社员今年的庄稼怎么样,社员们异口同声地说:“今年真是个跃进年啊!大寨的地从来没有长过这么好的庄稼。”陈永贵也特别高兴,边走边说:“今年秋天压力大了。”

  我说:“丰收了,应该高兴,有什么压力?”

  陈永贵说:“收秋任务大。”

  我一听就笑了,陈永贵看问题的角度总是有点与众不同。我说:“这个压力好。如果不行,机关干部可以帮你们收秋,无论如何要做到颗粒还家,不能把庄稼丢在地里。”

  陈永贵说:“张书记放心,压力虽说大,我们一定能做到丰产丰收。”

  这一年,大寨的粮食亩产由1957年的320斤猛增到540斤,不仅达了纲要,还过了“黄河”,产量一年上了两个台阶,确实振奋人心。

  冬天,陈永贵代表大寨参加全省农业劳模大会。临走,社员们高兴地说:“这回咱大寨准是张飞的胡子——满脸。”他们以为大寨的产量这回可要在全省露脸了。陈永贵信心也很足,兴致很高地来到省城。但是扫兴的是到了会上一报产量,大寨亩产540斤的数字和其他先进单位报的产量相差甚远。这些先进单位有的报过长江,有的超千斤,有的是双千斤。陈永贵一听,又糊涂了。他想:去年我们亩产320斤,在全省已经算是不低了。今年猛增到543斤,超纲要,跨黄河,这就算撅折老腰,蹦得很高了。别人咋能过长江、超千斤?

  在这种浮夸风面前,陈永贵思想上像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的。这一年劳模会奖品很多,特别是上了光荣榜的劳模还能在“五一”节这一天登上北京天安门城楼,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这是往年所没有的待遇。从内心里说,这些陈永贵都想得到,可是他又不忍心说假话。究竟应该怎么办才好呢?陈永贵有点迷茫了。

  这时,有的记者和地委领导动员他说:“老陈呀,你是老先进单位,不能掉队呀!”他们启发陈永贵把产量改成“双千斤”,以便顺利上榜。陈永贵几夜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最后,他下定决心说:“共产党员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不能哄人。说假话的事我不能办。大寨的产量是一秤一秤过出来的,我现在讲了大话,就会给村里塌下饥荒,大寨社员会骂我。这社会主义塌下饥荒,到共产主义也还不了。”

  本文节选自《大寨·陈永贵——我的回忆与思考》。作者张怀英是山西省昔阳县的老县委书记,他和陈永贵从1946年相识到1986年陈永贵去世,保持了40年的战斗友谊。正是他发现和扶持了大寨陈永贵这个典型。本书是张怀英晚年历时十余年完成的力作,详细叙述了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造旧山河的壮举,和陈永贵从一个不识字的农民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艰辛之路。书中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拨开人为制造的重重迷雾,认识更加真实的大寨和陈永贵。

  大寨是毛主席树立的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农业学大寨”是毛泽东时代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源泉。大寨道路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这个创造也倾注了陈永贵大半辈子的心血和荣辱。陈永贵的命运折射了大寨的命运,大寨道路的命运,中国农村合作化、集体化的命运。通过本书作者大量的一手资料,我们可以全面、完整地了解这段波澜壮阔又令人感慨的历史。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