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中国在俄与美欧之间究竟采取何种策略?动态中立还是稳态中立?

2022-07-12 12:52:32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道一人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巴厘岛二十国集团外长会上,美国专家(比如国务卿布林肯)与中国专家探讨“中立”的问题。布说“我再次向中国国务委员表示,我们对中国与俄罗斯的‘结盟’感到担忧”。布还认为中国的行为并不中立,因为中国在联合国支持俄罗斯,并且“放大了俄罗斯的宣传”。

  我倒是确实熟悉一系列摹状语所表示的中俄关系,诸如“中俄关系历史最好时期”,“中俄关系上不封顶”、“两国友好没有止境,合作没有禁区”,这是否就是中俄结盟了?这也太专业了,我等没法判断。俄乌冲突伊始中国就对外宣示“中立”,与前述摹状语所表示关系的亲密程度似有所降低,美国人自己也多次表示“没有证据证明中国帮了俄罗斯”――似有表扬、鼓励之意。

  这次巴里岛上布先生是否要推翻此前对中国的“表扬”、“鼓励”呢?中国人已从摹状语所表述的亲密退到“中立”,布先生也许还想得寸进尺?

  中国人对俄立场已退却了,为何不能继续退呢?布先生不怒自威,我等只能和他辩理,讲讲何谓“中立”?

  绝对中立:大国纷争期间谁也不打招呼,处世外桃源,世界没我,我也没这个世界。绝对中立绝无可能,只是一种叙事方便的假设模型、理想模型。

  骑墙中立:大国纷争期间两边对等交往,做生意哪怕军火生意,平衡拿捏不得罪任何一方,有时充当传话中间人。

  动态中立:大国纷争期间一会儿加入甲方对付乙方,一会儿又加入乙方对付甲方,不停的左右来回摆。这其实不能说他是“中立”了,但就国家和历史存续意义说,这种来回摆的方式保存了国家,使历史血脉得以延续,也不失为一种“中立”模式――国家的最高道德就是使得国家和民族血脉得以存续,是吧?再高的道德,你连自己的血脉都断了,实体都不存在了,连你为之奋斗的后世后代都不承认你了,那还有什么道德可言?

  稳态中立:大国纷争,总体上保持中立状态。不结盟,但绝对中立是没有的,也有别于骑墙中立和动态中立,他是稍有倾向性的中立,最主要一点是保持该状态的长期、稳定、可预见

  中立是相对结盟而言,这个意义上说中立状态还是存在的,但绝对中立肯定不存在,仅一种假设模型、理想状态。至于骑墙中立,这个世界上印度蛮象的,在俄罗斯与美欧西方之间左右逢源,这招不是一天练就,而是几十年一贯如此,说他奉行“骑墙中立”应该是最恰当了,很难找出象他这样第二个。

  这样看来骑墙蛮好的,咱也学习学习,坐在墙头左看看右看看,你俩继续干架,放心!都是我的好朋友,什么都捞,蛮好的!中国也这么干?但就这次俄乌冲突情形看,干得成吗?冲突开始不几日,美国就放出狠话,中国不许帮俄罗斯,否则接受“二级制裁”,又过几日“表扬”中国:没有证据证明中国帮了俄罗斯,暗示何以“二级制裁”久久高举没落下――据多渠道猜测,中国在此次俄乌冲突中的立场符合美国人的预期,大致满足美国人的口味,因此躲过一劫(所谓“二级制裁”吧?),具体怎的?这也太外交专业了,咱也插不了嘴。

  这样看来,“骑墙中立”不是一相情愿,自己愿意不愿意的事情,而是人家给不给的事情;两大相争,任何一大不愿给的话,你想骑墙还不得。

  为何印度可以骑墙,华人骑不得?

  这可是个高智商问题,我也反复想过这个问题,为何印度骑得,华人就骑不得?你美国人有偏心嘛!后来想想这其中有道理,就历史看印度对周边不会造成实质性威胁,虽号称有过几个大王朝,但都是很远的地方人来这里统治,并非印度本地人。中国这块土地上两千年来动辄大帝国――虽然我们的说法是“治乱循环周期律”,但这是产生帝国的土壤是不差的;想当年郑和下西洋,那时中国还没资本主义,那时有的话,保不定印度洋周边就是中国的殖民地了,哪有今天欧洲人的份额。俄人放心吗?美国欧洲人放心吗?不知道。我俩争斗,你坐山观虎斗,然后下场“渔翁得利”,我会同意吗?

  另外我猜,俄人或美欧人都有相同的小算盘,放着印度骑墙就骑呗,反正害不了自己多少;放这儿骚扰中国,有朝一日制衡中国作用可能大大的,远大于他骑墙的获利,“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道理哪个不懂,骑就让他骑呗!

  俄人与美欧人高度默契,因此我想,这就是“印度骑得华人骑不得”的标准答案。

  如此看来,华人不想结盟而欲“中立”的话,只能剩下的“动态中立”和“稳态中立”二选一了。

  一想到此就心寒,以前每读《汉书.西域传》三十六国必心有戚戚,三十六国皆小国,人口过万就算“千乘大国”,夹在汉匈两大之间,也想中立过小日子,谁也不得罪,可是匈奴来了给你灌辣椒水,汉人来了给你坐老虎凳,他没得选,只能汉匈间来回摆,一会儿跟匈奴,一会儿跟汉人。当然也有少数几个奉行死心塌地结盟的,但那得有条件,比如三十六国中少数几个,他本就行国,匈奴来了跟着匈奴,匈奴走了也呼啦啦国人跟着一起走――事实上个别国确实融入匈奴了;或者死心塌地跟汉人,那样的话汉人必须要有长期驻军保护他们,至少得几千人甚至上万人,汉人一走他们可惨了。

  每读《汉书.西域传》不忍卒读,只几个字后面结局就一目了然,这就是小国的命运。夹在两大间,中立不是容易的,只能左右来回摆,这不是“墙头草”,无关道德,那是不得不。这种左右来回摆的代价就是内政分裂,皇室要跟匈奴,外戚舅舅们要跟汉人,某个漆黑夜舅舅们动手把小皇帝杀掉,携众投奔了汉朝军队,匈奴来了又把舅舅们全部杀掉,国人又跟了匈奴。当时西域许多国家逃不了这个命运。

  这就是小国的策略,似乎像是不断改变策略进行“结盟”,其实与任何人结盟不是他的本意,他的本意是中立,因此我把他叫做“动态中立”,那是小国生存不得已的选择。华人肯定不想这个,动态中立的代价必定是内部分裂,不管舅舅还是嫂嫂,华人必定要“稳态中立”。但是,这可是个高智商,且建立在国家实力之上,必须各方都认的。

  ×××××××××××××××××××××××××××××××××××××××

  俄乌冲突以来中国外交对外宣示“中立”,国内舆情显然又是支持俄罗斯的,看似有点矛盾;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别用舅舅嫂嫂之类乱比喻,那可不是一回事,任何年代、任何地缘大事件上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形,都可能出现国内舆情与国家实际行为相左向背的情况,一国民主化意识提高了,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形。

  任何一国国内主流舆情必受国家外交意志和政策的影响,国内主流舆情支持俄罗斯,必定是国家外交意志的体现,至少也是前期国家外交政策作用的结果;那么在这件事(俄乌冲突)上,国家意志的“中立”与主流媒体的“支持俄”似乎相左,虽然大不了的事情,所有民主化程度较高的社会都如此,但他反映的实质是,所宣示的国家意志与实际执行的意志表里不一,或者说国家的长期意志得不到体现。

  我不对这件事揣测或发表意见,只是敢问:是否还将如此下去?长期以往,国家意志的“中立”与主流媒体的“支持俄”相左,这是很糟糕的!外交可不是欲擒故纵之类“抖机灵”的场所。我今天这篇短文就是探讨这个问题。

  某种意义上,我们这个世界是“呼”出来的,是在嘴巴里“造”出来的。长期以来国内媒体运用各种摹状语的堆砌,诸如“中俄关系历史最好时期”,“中俄关系上不封顶”、“两国友好没有止境,合作没有禁区”来体现国家意志,而一旦真实事件(俄乌冲突)来临,又以“中立”来表达国家意志,那么“中立”与这些摹状语之间究竟什么关系?我今天这篇短文就是探讨这个问题。

  中国不可能走结盟之路,前几年曾有响声,催促中俄结盟;嘴巴里说说可以,一到临场就明白没有任何结盟的基础――除非真的天塌下来。绝对中立没有的,骑墙中立别人不会给,动态中立中国绝对不想要,剩下的唯有稳态中立――但目前中国尚分裂着,外部大国随时可以拿这个迫你就范;因此我看,动态中立到稳态中立还有一个过程。

  中国在俄与美欧间的稳态中立,不得不稍许偏向俄罗斯。传统上中国是北方国家且是大陆型,中国政权传统上以北方为基础,北方稳则中国稳,与俄保持长期稳定可预见的关系肯定是首选;但大势上越来越东南倾,欧美国正是从东南来,因此不得不奉行中立。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