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别白种人黑种人的乱标签,“姬”姓人就是中国人

2022-07-05 17:45:38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道一人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看了几期《中山国》,上网查询了几则知识,发觉我们许多网友兴趣所在“中山国人白种人乎?”

  好奇嘛,人皆有之,稍许适当而已;过重过浓,心态不正,自虐心重,更重要一点,仅有的一点智慧也丧失殆尽,事情弄得越来越繁。

  为了与白种人有点“瓜葛”,你变得不聪明了!真到了有一天,你与白种人并肩,人家把你当傻子看,值得吗?

  “中山国”在司马迁《史记》或当时一些正史记载较少,为什么这么稀少?今天有许多解释,很详细,我不插嘴。也许正是这么稀少,引得一些人脑洞大开、奇思臆想,是否中山国人是当时的白种人,与当时中国人不对付,因此懒得答理他们,不给他们作传――这也是我的脑洞大开、奇思臆想,读他们的议论,总会引起我的脑洞大开和奇思臆想!我今天可不是冲着批评而来,而是提醒,你的智慧可能丟了,不值得。

  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是二十世纪发明的概念,远古情况可能比这复杂多了,当时我们这块土地居住的人可能比今天复杂多了,可能没法用今天认知的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去涵盖他们,你得掌握另一套知识,把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丢一边去。

  类似的还有胡乱考证“月氏人”是否白种人。他明明就是当时的中国人,也是我们的祖先之一,还是不依不饶去考证。从地理上看,月氏世居河西,河西是我们今天国家的地理中心,当然是中国人,河西也是秦人的活动中心,秦人是白种黑种需要考证吗?出土兵马俑一目了然、一眼可证,还须什么考证。当然考证一下月氏、秦人与西域的关系,乃至与西方的关系也是有意义的、很有趣的、值得的,但千万不能概念先入,更不可以今天造出的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概念先入。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就是中国人,何必过度颜色好奇。

  《史记》对中国人的历史观产生巨大影响,也对史学体例产生巨大影响,我们后世对“中山国”的混沌印象与《史记》的漏记有关。好在经过一百年来不懈努力,脉络大致清晰,已大致还原了“中山国”的来龙去脉,“中山国”就是中国人,他比后世同化到中国的许多中国人更中国。但是,纷繁复杂的脉络中我们有必要舍去一些不必要的枝叶,将脉络看得更清楚些。在清晰脉络中有一条极为显眼和重要,对认识中山国究竟谁很重要:中山国人及后代,以及当时重要邻国邻居都称中山国“姬”姓,他们是“姬”人后代。

  这点很重要,大致五千年至三千年这段时间,“姬”姓出自黄帝,在中国可是个大姓,是个最有势力的大姓,三千年后情况可能有变化,“姬”姓逐渐分化为几个十几个小姓,越变越小,今天姓“姬”没几个,几乎剔除出《百家姓》。

  可能有这种情况:黄帝当时很大,于是周边攀龙附凤也就多,就科学意义上也许没有血缘关系,但他就这样“姬”姓了;就象后世唐朝“李”姓,他的统治最远到达过今天乌孜别克,于是大老远那个地方很多人也来“李”姓攀附,好在唐朝离今天近,有许多文字资料可以查证真假。五千年至三千年离今天太远,没有文字可证,今天根本没法还原当时情况,你就必须认了。

  只要认“姬”姓,他就是中国人了――虽然当时还没有“中国人”概念,没必要再过度复杂去考证了,越考证越复杂,还弄出个“白种人”。我们今天应该相信,当时既使攀龙附凤,也得有根有据,尽可能少出破绽,不能乱来――因为当时攀龙附凤是有实际功利的,乱来的话资源不够分配的。

  我认为这不失为一种“聪明”,只要认“姬”姓,他就是中国人了,何必用今天的尺子量古人,量来量去量不准,弄得自己心绪烦乱。烦的事丢给专家们,这多聪明呀!

  这些简单常识只能出自智慧,没法左考证右考证把智慧全丢掉了的。比如商周时北方有“白狄”、“赤狄”和“长狄”三大族群,只有“白狄”被公认为“姬”人后代――周朝就自认“姬”后代,虽然后代始终质疑不断,然而“白狄”身份一旦确认,人们也就不会质疑其“姬”姓了。周取得后世正统,不管他来自哪个“狄”,只要证得“姬”姓就可以了,其他复杂一笔勾销(后来亏得二十一世纪“夏商周断代工程”证明周人确实出自白狄)。

  我们今天马克思主义了,不在乎血缘姓李姓张、黄白赤黑之类了,但从“俗”心理多少还是有点,那就应该简单化思维,不能过于烦琐,“姬”姓人就是当时的中国人――管他什么地方来,住哪儿,当然还有其他各姓。当然对专家而言可能需要做更多考证,但对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这点认知就够了。

  中山国就是“姬”姓人,今天已铁证。今天资料太多了,许多甚至相互冲突矛盾,但这项铁证不可推翻。

  距今4700年左右舜接替尧建立虞朝,当时称“夏虞”,距今4300年左右大禹推翻“夏虞”建立“夏后”朝,“夏虞”移民四周逃散,向西一支称“猃狁”就是后来的匈奴,向东一支越过太行山定居称“鲜虞”,就是中山国的祖先。这些证据今天都已对得上。

  夏“姬”姓,今天铁证――不管他后来是否分化出“白狄”之类,中山国可溯源到“夏虞”,自称“姬”也就顺理成章。既然“姬”姓就是中国人,何必再去大力气考证是否白种人呢?

  你要考察中国土地上是否存在过白种人,未尝不可,但那另一套法则和思维方式,千万不必过多牵涉进中山国。

  ×××××××××××××××××××××××××××××××××××××××

  看了几期《中山国》,上网查询了几则知识,发觉我们许多网友兴趣所在“中山国人白种人乎?”,感觉他们对某些论断更感兴趣,而对其中的“所以然”、“Why is”之类少有兴趣,弄得许多考证繁复不已,需具备的智慧一个也没有。

  你说聪明吧?得到这沾沾自喜的结论,可是更应该具备的知识点全都没有一个――本应靠这些可以得出更多更大的结论和论断的。值不值得?你的心态不正、自虐心重还暴露无遗,值不值得呢?以后你做其他考证,人家还相信你吗?值不值得呢?

  我今天借此也想表达一个看法:我们一些网民之所以感兴趣祖先白种人,除了自虐心重,还与某些氛围有关。

  一百年前西方人大面积进入中国,有过一个影响很大的传说;中华文明来自西方。这个传说时起时落,比如孙先生推翻满清及三十年代那会儿,都是高涨时期;1949年后是低落时期,特别“文革”中当作殖民理论受到严厉批判。八十年代后这个传说再次响起,但已理性多了,赞成和反对者都摆出重磅论据进行辩论。

  但是依我看这种“辩论”不彻底,粗看貌似“民科”那股味。又四十年过去了,许多技术的进步超出想像,早已摆平八十年代没法摆平的“辩论”,比如《考古学》、《语言学》、《分子人类学》三大助力工具,可是那股“味道”还在。

  许多网友兴趣“中山国人白种人乎?”是否这股味道?不好说。人总有逆反心态,你不让说,我偏要说,你不让研究,我偏要研究,这股味道越来越浓。

  我的看法:中国文明的产生与交流,一定会产生一个大叙说――超出我们目前范式的大叙说,文献文本再加《考古学》、《语言学》、《分子人类学》等各种工具助力的大叙说,是个整体的大叙说,我们的后代不必祖先究竟是否白种人而整天辩论的大叙说。这个时间还没到,也许快了,不知道,昨天我在写《对日本人对待中国文化的“拉”或“踩”,我们应该多个心眼》忽然跳出这个问题。

  【文/道一人,红歌会网专栏作者】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