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022-05-01 16:40:53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钟建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论文摘要: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确实存在着严重问题。但这种问题恰恰是“把资本纳入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为对象的。因此,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它首先必须考察由社会主义革命引起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必须考察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与发展的规律。在这里重要的是需要注意社会主义生产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与规律,与此相适应的应该是求异思考,而不是求同思维。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求异思维。

  8月12日,在新浪经济学人论坛读到了杨凡天《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后改革时代的理论与实践攻坚及基石》(http://bbs.finance.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64&subid=1&fid=44698&tbid=7740)一文。他说:“如果,社会主义事业,不仅仅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类社会理论,而且还是一个更具现实主义作用的人类社会实践的话,那么,就必须客观、系统而科学地完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显然是十分正确的。他又说:“在我们看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诞生,就存在着‘先天’的不足”。我完全同意作者的观点。

  但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先天不足呢?

  在此文中,作者谈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在上篇谈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商品经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在下篇则谈了“将资本客观、系统而科学地纳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基本与核心矛盾”。在作者看来,只要认识了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重要性,只要解决了把资本纳入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体系,并成为其核心,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系统而科学地完善”了。

  对此,本人却不敢苟同。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确实存在着严重不足,但存在的这种严重不足不是别的,恰恰是因为“把资本纳入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体系”!

  事实上,在改革中,我们不仅在实践中认识了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重要性,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而且我们也在理论上进行了“把资本纳入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努力。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以‘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为主的14所高校共同编写的、也是“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为全国高等学校经济学各专业的共同核心教材,以吴树青为顾问、由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就是这种努力的典型。本书相比于其它同类教材的一个特点是,除了把商品、货币、社会再生产等理论作为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之外,“还将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抽象出来作为一般范畴,指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需要资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需要资本。”(《政治经济学》第二版前言,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主编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也就是说,这本教科书通过把资本范畴与资本原理的一般化途径,已经把资本范畴和资本运动纳入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

  人所共知,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以称之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就因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性质的区别。因此,区别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关系的特点,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得以建立的必要前提。

  那么,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呢?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一方面,生产资料归非劳动者所有,另一方面,劳动者的劳动条件被剥夺,他们只占有自己的劳动力。因而生产资料与劳动的结合,只有通过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实现,即通过雇佣劳动制度来实现。这种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为前提,而以雇佣劳动制度为前提的生产资料与劳动的结合方式,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它的直接目的与决定动机是生产和占有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就是剩余价值生产方式。资本是什么呢?资本就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不断地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是一种不断进行自我扩张的价值运动。资本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是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力作为商品实现的前提下形成的一种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结合方式,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中支配一切的关系,因此,资本在资本主义全部经济关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资产阶级社会所以称之为资本主义,就因为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统治地位的范畴,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关系。从以一定的经济范畴代表一定的生产方式的角度来看,由于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性质,是这种生产方式所依以旋转的轴心,所以资本也是从总体上代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范畴。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才把自己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政治经济学巨著命名为《资本论》。马克思建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成就给我们探讨和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典范。

  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什么是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是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考察社会主义革命所引起的变化,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所引起的根本性变化。邓小平曾经把社会主义归结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这里,“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是任何一个新兴的社会生产方式所共有的特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却体现社会主义的个性要求。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正是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事实上,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消灭了资产阶级;消除了资产所有者的剥削要求――资产所有权赖以产生的基础: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所有制。既然作为剥削者的资产所有者被消灭了,那么,资产所有者的利益要求自然也就消失,体现这种利益要求的资本范畴及资本运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在实践中还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上,引入资本的做法都是十分错误的。

  对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我们发现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引起了三大变化: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从而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社会生产主体;第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也引起了社会生产主体利益要求的转变,随着资产所有者的消失,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产权要求也就随之消失,并转变为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作为新兴的社会生产主体的劳动者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他们的利益要求又是什么?体现他们的利益要求的经济运动的内容与特征又是什么?一句话,在新的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是如何结合的?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又是怎样的?这才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不能真正建立,同时我们的经济改革也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把资本范畴一般化,实质上也就同时把剩余价值生产方式一般化,从而也把社会主义纳入了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范畴。因此,这一做法的结果是使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学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既然社会主义也是一种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那么,它与资本主义就没有性质上的区别,把它提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研究探讨,岂不是画蛇添足一一多此一举的事情?这样一来,连“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身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由此可以明显看出,把资本范畴纳入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做法是十分荒唐的。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在理论上承认社会主义生产也是剩余价值的生产,那么,在这里所谓的社会主义不过是资本主义的一种别称而已。对于一切致力于建立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区别的社会与经济模式的所有努力都应该予以否定。我们不仅要否定毛泽东,否定社会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否定十月革命,否定马克思主义等等,而且要否定建国以来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把资本引入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荒谬性。

  在强调引入资本范畴的必要性时,有一种观点认为:“过去不少教科书都认为资本是资本主义特有范畴,在社会主义经济分析中,只能使用资产,资金等范畴,不能使用资本范畴的理解是有局限性的。资本作为生产要素,是任何市场经济所少不了的,更何况资本范畴中包含的许多内涵,资金、资产是替代不了的。长期以来。我国国有资产运行效益不高,不能不说与不按资本动作规律办事有关。当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使用资本概念在其所反映的生产关系方面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概念是不同质的。它不存在像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那种雇佣劳动关系”(《政治经济学》第9页,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这种观点是不值一驳的。首先,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范畴,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关系。从以一定的经济范畴代表一定的生产方式的角度来看,由于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性质,是这种生产方式所依以旋转的轴心,所以资本也是从总体上代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范畴。除此以外,难道还有更能体现资本主义特征的范畴吗?如果资本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范畴,还有什么范畴能是资本主义的特有范畴呢?其次,到现在为止,我们所了解的成熟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仅仅据此又怎么能推断出“资本作为生产要素,是任何市场经济所少不了的”呢?这与坐井观天,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思维方法有什么两样?第三,长期以来,国有资产运行效益不高,在改革之前,是因为国营企业是典型的苏联模式,是由于其建立的产权制度与公有制基本特点不相适应造成的;而在改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运行效益不高,是因为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进行了使国有企业转变为劳动实体的改革,另一方面又进行了使国有企业向资产实体转变的改革,从而建立了相互矛盾的企业制度,造成了企业价值运动两重化造成的,这怎么能说与不按资本动作规律有关呢?就国际上的经验而言,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总是按照资本动作规律运行的,但是,这些国家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效果也明显不佳,是因为国有企业是公有制,它只能作为独立的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而产权制度只是适合企业作为资产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不相适应。第四,如果在社会主义经济不存在象资本主义那样的雇佣劳动关系,我们又有什么必要引用体现这种关系的经济范畴呢?反过来说,如果是因为资本具有生产要素的一般性而引用资本范畴,那我们又如何剔除其中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性呢?难道一般能够脱离个别而独立存在?既然社会主义不存在资本主义那样的雇佣劳动关系,为什么我们不能使用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内容的经济范畴呢?

  社会主义生产作为现代社会生产与资本主义具有一些共同点,了解这些共同点对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是有帮助的。但是,对我们而言,首要的任务是要观察和研究社会主义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所在。毛泽东说过,如果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确定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因此,对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而言,目前的主要问题不是把资本纳入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需要的也不是求同思维,恰恰相反,而是从社会主义革命所引起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出发,认识社会主义生产主体,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社会主义经济运动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与规律,从而探讨与这种主体特点、利益要求和经济运动规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与理论表达。

  参靠资料:

  1,《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主编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2,《〈资本论〉介绍》第一卷。王珏、吴振坤、左彤编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12月出版。

  原作于2008-8

  修改于2022-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