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如此罚款,为谁服务?

2022-09-07 11:19:27  来源: 盘古战略   作者:盘古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盘古观点:

  小过重罚,对小商户重拳出手,把老百姓当成了韭菜。

  这样做,把老百姓放在对立面,动摇了为人民服务的根基!

  小过重罚,不问根本,本质是为人民币服务!

  勿忘初心!

  正文:

  最近,几件小过重罚的案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

  陕西榆林的个体户夫妇5斤芹菜被罚款6.6万元。

  黑龙江大庆一商户因加价销售土豆,被罚30万元。

  “巴黎贝甜”蛋糕店在上海封控期间销售蛋糕,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58.5万。

  对小商户,这么高的罚单可谓天价!可谓触目惊心!

  个体户一年到头来挣不了三瓜俩枣,还得养活家庭,这一下子6万,30万,真的就是逼着他们干脆撤摊别干了。要不是因为罚得太多拿不起,估计也不会捅到国务院督察平台,更不会引起这么多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巴黎贝甜就更冤大头了,疫情封控期间平价售卖面包,等于是为闹饥荒的上海人民雪中送炭,被罚款也是无处说理了。现在实体店不景气,不知道这58万需要经营多久才能赚回来。如果倒闭,蛋糕店失业的打工人又要到哪里去找工作?

  这三件事情都是小事重罚,表面看起来都在严格执法,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但是群众也不免质疑:这个罚款金额合理吗?这样的做法恰当吗?

  与食品安全问题,性质大不相同

  鉴于2015年前后重大食品问题频发,中央决定重拳治理。2015年10月1日国家颁布了《食品安全法》,此法堪称史上“四个最严”,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以重典治乱,以更好地威慑犯罪,打击违法行为。

  食品安全法出台了,但到今天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像牛皮癣一样难于根治,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像激素肉、地沟油等,仍随时可能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所以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坚持“四严”处理。

  食品安全是很重要,事关老百姓的生命,是要治理,要重拳出击。2008年的毒奶粉案性质极其恶劣!其伤害是不可逆的,它毁掉的是30万孩子的一生!是一个家庭,甚至是几个家庭的幸福!这样的生产者就应该处罚到它破产,也要让唯利是图的始作俑者把牢底坐穿!食品安全的法律应该重点去整治那些有组织、有预谋、造成伤害力大的对象,他们才是造成老百姓食品安全生命隐患最大的敌人!

  毒奶粉事件是为有组织的、长期的、蓄意的恶劣商业行为,为盈利不择手段,不惜毒害残骸生命!

  这跟近期发生的这几件小事重罚的事件,性质完全不同!

  这些执法部门不应将重拳落在普通老百姓小商户身上,执法不应不加以性质区分,就只管开高罚单!

  物价飞涨的今天,小本经营的商户挣每一分钱都非常不容易。他们起早贪黑,赚的就是血汗钱、辛苦钱!他们背后养的是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疫情三年,经营凋敝,本来小本买卖就运营窘迫,不要说利润,能够交得起房租,能支付水电费用,能够有钱进货,维持活下去就不错了。只有活着才有机会等待黎明。现在呢,几万块几十万块钱罚下去,他们只好关门,从此一家人生计无着。

  执法任性,谁给你的自由?

  5斤芹菜罚6.6万,这在榆林当地并不是个例。

  国务院督查组查阅发现:2021年以来,榆林市场监督局对小微市场主体罚款超过5万元的食品安全案件有21起,案值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罚款数额与违法所得的比例达到100倍至200倍,个别案件超过3000倍。

  所以,当地“小过重罚”现象十分突出,如此严苛执法,也是由来已久了。

  但是,执法部门为何胆敢“过度执法”,开出如此高的罚单?

  表面看是遵循食品安全法,是“照方抓药”,但是出现多起“类案不同罚”,罚款金额上下浮动空间很大,执法相当任性,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执法权限相当大。

  这些市场监管人员想重罚就重罚,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形成了跟老百姓的利益对立,借助公职身份,躲在国家和法律外衣下,对普通商户拥有了“合法伤害权利”。

  上下利益驱动,把老百姓当韭菜

  之所以对普通商户频频开出高罚单,其根源还是在于市场监管部门,对上级要完成自己的被分配的财政收入“绩效考核指标”。

  市场监管部门属于地方财政的“增收、创收部门”。该市场监管部门的考核标准就是办案数量、罚款规模,要办案数量多,罚款规模大,才能“凑”出被分配的任务指标。而且,绩效与工资、与升职考评挂钩。

  看到这,就不难推测,为什么有些政府部门强调一定要“从严办案”,有些执法人员热衷于“钓鱼执法”?

  就是因为要通过罚款创收、增收。

  说到底,这既涉及到执法人员的个人利益,也涉及到市场监管部门的“政绩”,更是地方财政的生财之道,是多方利益的联合驱动。

  最倒霉的就是老百姓小商户,现在顺理成章只好当了被人收割的“韭菜”。

  涸泽而渔,后果严重

  与商户卖5斤芹菜被罚6.6万相比,在2020年有一个类似案例,处理方法就很不一样。

  经营农家超市的河南男子丁某花了25.5元购进了17斤香蕉。市监督局抽查报告显示香蕉不符合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要求,并开出5.5万元罚单,最终法院支持2000元了事。

  这种处理本着包容审慎、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就既规范了市场,又达到了市场监管的目的。

  在经历三年疫情、大量实体经济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开出高罚单,坚持从严从重顶格处罚,会直接打击小商户的经营勇气与信心,迫使他们关闭门店,也会造成恶劣的市场影响。本来想通过小商户赚钱,但是却再也无法用其创收。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涸泽而渔。

  几件小事看起来虽小,却造成了舆论与民怨,久而久之失去人民的信任,动摇行政管理根基。

  最怕是多地效仿跟风

  地方政府这几年也很难。原来很多重点创收的领域,像房地产等,活力基本丧失,很多地方的中大企业也受到疫情冲击,经营收缩,政府财政收入受到很大影响。相反,政府的各项常态化支出不降反增,再考虑到各种补贴、减免,致使运转成本入不敷出,超出了财政承受能力,多地陆续爆出公务员降薪的新闻,也是地方财政压力的外化。

  另一方面,开支增大,地方财政必然希望开源,但开源却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新的增长点难以寻觅。在巨大的财政压力下,地方不得不想办法创收增收来勉强维持,还在勉力维持的市场主体则成为他们的重点收割对象。

  更可怕的是,如果对芹菜、土豆小过重罚之类情况处置不当,同类现象可能在多地效仿成风,或有可能出现更加离谱的操作。

  与民共进退,保护好经济的毛细血管

  食品安全要管控,但是执法必须结合现实情况,结合民生实际,区分本质来进行,不能一张单子罚死。已经在勉力维持的实体店、个体户都干不下去了,那市场上还剩下多少可运行的经济个体?经济流通不起来,消费被抑制,生产随之也被压缩,如此一来,经济更难以支撑地方财政需求,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即使疫情当前,即使困难重重,政府执法部门也绝不能因为这些小过重罚事件,导致舆论被动,怨言不断,被动地站到老百姓的对立面上。经济再困难,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不能把百姓当作摇钱树、聚宝盆,当成韭菜,涸泽而渔,饮鸩止渴。

  根本解决之道,还是从加强经济和社会流动性入手,应该互相帮扶,共进退,另一方面,保护好市场主体,包括小微主体,它们是这个社会的经济原子,是毛细血管,少了它们不行!共同努力,尽快恢复社会信心,恢复经济活力,加强特效医药研究,尽快走出雾霾,迎接黎明曙光。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